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服方:苍术、木瓜、防己各15克,牛膝12克,黄连10克,薏苡仁30克,当归、焦黄柏、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20克。随症加减:气虚加黄芪30克,血虚加熟地20克,食少加山药30克,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外用方:橡木皮15克,钟乳石20克,龙骨10克,血竭5克,牛黄、冰片各0.5克,麝香0.3克。  相似文献   

2.
《养生大世界》2003,(7):36-36
方剂:川芎20~30克,荆芥、防风、全蝎、荜拔各10~12克,蜈蚣2条,天麻10克。 加减:寒重加制附子20~30克(先煎);加重加生石膏20~30克,黄芩12克,黄连9克;干加大黄15克;瘀重加赤芍12~15克,丹参30克,五灵  相似文献   

3.
药物组成:益母草30克、茯苓20克、山药20克、冬葵子50克、桔核15克、破故纸15克、鸡内金10克、黄芪20克、附子10克、金钱草30克、干姜5克、牛膝15克。煎服,每日1剂。加减法:1.湿热重去附子、干姜,加石苇20克、滑石20克;2.伴有血尿去牛膝、附子,加生荷叶35克、地榆15克;3.伴有腰痛者加苡米20克、元胡15克。  相似文献   

4.
红藤汤用于治疗急、慢性阑尾炎,已有临床报告,我在临床工作中用加减红藤汤试治于肠伤寒中、后期,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小肠炎等疾患,同样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方药组成:红藤30~60克、败酱草30克、丹皮10~15克、板兰根30克、蒲公英30~60克、生薏仁15~20克、生甘草10~15克、当归10~15克。每日一帖,加水煎汤一日二次分服。加减:腹痛甚加生白芍15~20克、延胡索10克,腹胀明显加广木香、陈皮、佛手片各10克;体虚甚加党参、黄芪各20~30克。  相似文献   

5.
<正> 一、处方及用法:生黄芪30克,归尾15克,金银花20克,甘草6克,桃仁15克,赤芍药10克,红花10克,皂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连翅10克,蒲公英20克。血瘀为主者加丹参30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苏木15克,茜草根25克,川芎20克。热症状明显者加玄参30克,苦地丁30克。有溃疡者加麝香0.05克,鹿角霜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相似文献   

6.
1.内服法: (1)补肾养阴方:生地20克、枸杞10克、女贞15克、首乌20克、早莲草20克、丹参20克、白芍15克、枣仁15克、钩藤15克、谷麦芽各30克。(2)清热凉血通络方:龙胆草15克、黄芩15克、白芷15克、桑叶10克、丹皮15克、山楂20克、泽泻15克。以上二方交替服用,每日一剂,连服12~16剂后,换服下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例,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3例介绍如下。 1、汤剂处方:大生地30克生山药30克基本方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 克阿胶(烊化)20克鹿角胶(烊化)15克当归10克生黄芪24克党参15克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自拟露蜂房汤治疗牙痛,疗效甚好,介绍如下: 处方:露蜂房40克、白蒺藜20克、谷精草30克、焦栀子15克、生甘草6克。加减法:胃火上蒸者加石膏30克、知母20克、丹皮10克、地骨皮15克;肾虚者加牛膝、海桐皮各15克,黄柏12克,生地20克;气血不  相似文献   

9.
一、利胆溶石汤药物组成金钱草40克,威灵仙30克,蒲公英20克,柴胡10克,赤白芍各15克,枳实10克,青皮15克,丹参20克,炮山甲15克,海金砂20克(布包),生鸡内金20克,月石10克,鱼脑石15克,冬葵子20克。水煎服.日2次。加减法:1.面目及全身黄染者,加茵陈30克,山栀15克;2.胁痛者,加川楝子、延胡各15克;3.泛恶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各10克;4.口苦者,加龙胆草、山栀子各10克;5.苔腻者,加六一散30克,佩兰、藿香各10克;6.食纳差者,加焦山仙30克;7.高热者,加黄芩10克;8.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10克(后下)、玄明粉10克(分冲)。  相似文献   

10.
组成用法:熟地15~25克山萸肉10~15克黄芪20~30克淮山药10~15克肉苁蓉10~15克鹿角霜10~15克冬葵子10~30克茯苓15~20克石苇15~20克.水煎日服1剂,早晚分服。功效及应用:益肾健脾,淡渗通淋。主治劳淋迁延证。症见腰酸隐痛,时有小便频数,尿意不尽,少腹坠胀,时缓时急,遇劳加重,舌淡苔薄白,脉象细弱,适用于慢性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盂肾炎等。  相似文献   

11.
笔者应用玄麦甘桔汤加味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收到良好疗效,兹简介如下: 处方:玄参12~15克、麦冬12~15克、生甘草6~12克、桔梗12~20克。加味:检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增大,属热盛炎症严重者,加板兰根15~30克、穿心莲15~30克,大青叶15~30克、黄芩15~30克;口干咽燥,声嘶者加花粉15~20克、玉竹12~15克、马勃15~20克、射干10~15克;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12~15克、陈皮12~15克,其它皆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用艾灸、中药调周法治疗月经过多68例,疗效较好,今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8例中,已婚48例,未婚20例;14-18岁6例,19-45岁50例,46-52岁12例其中药物所致者18例:生殖道炎症14例,子宫肌瘤16例:功能失调20例。属气虚型32例:血热型46例。治疗方法:艾灸隐白,每天二次,每次20分钟。气虚型用举元煎加味: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炙草6克、升麻6克、茜根10克、海蛸30克、益母草30克、川断15克;血热型两地汤加味:生地30克、地骨皮10克、麦冬20克、白皮15克、阿胶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30克、地榆炭12克,水煎服,每天1剂,重者两剂。调周:按前法治疗至月经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拟蒲乌汤使用炭剂止血药物配合健脾燥湿之品,治疗妇女带下病200余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突破了炭剂止血药物只用于出血证的传统束缚。蒲乌汤的组成、功效及加减应用:组成:蒲黄炭20~30克,地榆炭15~30克,乌贼骨20~30克,茜草、山药各15~30克,防风、苍术、黄柏各10~20克,甘草10克。功效:健脾除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早搏的发病率日趋增高,至今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以自拟调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早搏18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药物组成、用法:丹参15—30克,紫石英20—30克,党参15—30克,生地15—30克,麦冬10—15克,川芎10—15克,炙甘草9克,连翘10克,桂枝3—6克。症  相似文献   

15.
<正> 治疗方药:茵陈30~60克,大青叶10~30克,板蓝根15~20克,柴胡10克,郁金10~20克,金钱草20~30克,蒲公英30~60克,车前子10~15克,焦三仙各10克,甘草10克。大便秘结加大黄10克;小便短赤加猪苓10克,茯苓10克;恶心呕吐加竹茹10克;腹胀加枳壳10克,厚朴10克;肝区痛甚加当归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忌食肥甘厚腻之食物。治疗结果:痊愈:临床所有症状消失,肝体积回缩正常,30~45d 内肝功能两次复查全部正常者44例;  相似文献   

16.
<正> 治疗方药:乌药、小茴香、香附各20克,川楝子、元胡、肉桂、炮姜各10克,白芍30克,甘草9克。如气滞重者加大茴香30—15克,寒甚者加附子6—10克,艾叶10—15克,血多者改艾叶炭,大便稀者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腰痛重者加川断30克,寄生15  相似文献   

17.
舒肝消积丸     
药物组成:柴胡(醋制)15克茵陈40克板蓝根30克当归20克丹参30克莪术15克党参(蜜制)20克白术(炒)15克黄芪(蜜制)40克茯苓20克沉香10克.  相似文献   

18.
<正> 笔者自1984年以来,用自拟清热利湿汤对30例热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收到较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5例,女25例,19~20岁2例,21~30岁15例,31~40岁10例,41~50岁3例。有低热2例。小便常规检查:有蛋白27例,红细胞30例,白细胞30例,脓球18例。二、处方及用法:黄柏10克,十大功劳30克,木通15克,车前草15克,益母草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15克,泽泻20克,水煎服,每日1剂。随症加减:腹痛加广香10克(后下),枳壳12克;食欲不振加山楂15克,神曲15克;大便干结加虎杖15克,玄参15克,火麻仁15克;白带多加芡实15克,山药15克;尿  相似文献   

19.
药物组成制法:龟板25克鳖甲15克阿胶10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大腹皮25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泽兰15克白芍15克白茅根20克翠衣25克枇杷叶10克。除阿胶外,诸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者30分钟,取汁去煎,兑入间胶5克烊化,每日1剂,早晚分服。功效主治:养阴清热、利水化瘀。适用于肝硬化腹水(水臌:肝肾阴虚型)。  相似文献   

20.
文摘荟萃     
采用中药煎剂60~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晚一次,十次为一疗程,配以口服中药煎剂。1.大肠湿热:灌肠方—败酱草、黄柏、大黄炭、防风各15克,地榆炭20克,丹参30克,木香6克;口服方—茯苓,白头翁各15克,白术、陈皮各12克,青皮、枳壳各10克,黄柏20克,丹参30克。2.肝脾不和:灌肠方—制乳没各15克,乌贼骨、地榆炭各20克,白芨、炒黄柏、煅五倍子各10克;口服方—白术、木香、神曲、防风各12克,云苓、黄芪各2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丹参30克。3.脾肾两虚:灌肠方—制乳没、黄柏、云芩各15克,煅龙骨30克,煅五倍子、木香、白芨各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