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井华  刘俊 《安徽医药》2014,18(2):393-396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保证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0—2012年某院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37份,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性质、转归及临床表现、报告人员职业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37份ADR报告中,男性发生比例高于女性;41~50岁年龄段为ADR发生的主要人群,但老人及儿童发生的比例也较高;ADR以一般反应为主,严重的和新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3.80%和1.26%;静脉滴注为引发ADR为主要的给药途径,占总例数81.01%;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1~60 min;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为主,占总例数29.12%,其次为大环内酯类(28.27%)和头孢菌素类(26.16%),其中阿奇霉素为57例,占总例数24.05%,其次为左氧氟沙星(56例,23.63%);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02例,43.04%);护师ADR报告率68.35%。结论深入开展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3家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佳娜  黄萍 《中国药业》2008,17(1):46-46
目的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方法通过调查浙江省3家医院2006年抗菌药物ADR报告,分析与评价发生ADR的抗菌药物种类、病例数以及ADR的临床表现。结果发生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大,而新的严重ADR上报病例数少。结论各级医院应积极上报ADR,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19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和分析近年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2年~2004年收集到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分级、统计。结果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计191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喹诺酮类药物(25.12%)、头孢菌素类药物(23、26呦、大环内酯类药物(13.95%)。因果关系评价:肯定12例,很可能140例,可能34例,怀疑5例。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玉潜 《药品评价》2012,(33):35-37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到的43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ADR发生率(56.39%)高于男性(43.61%);药师上报ADR报告209例(47.72%);静脉给药(79.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所有ADR报告中,氟喹诺酮类(128例)和大环内酯类(112例)最多;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样反应(32.21%)和胃肠道反应(24.65%),其次是注射部位局部刺激(13.12%)。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本院2008~2014年的589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天数、剂量、过敏史、合并用药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强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6.
2007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媛  苏丽丽  陈丽 《首都医药》2008,15(16):43-45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2007年收集的94例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及ADR发生数量、及前5位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8例,占40.43%);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72例,占76.6%);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49例,占52.13%);喹诺酮类引起ADR数量最多(35例,占37.23%).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应重视抗菌药物的ADR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从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及ADR的严重程度等统计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2019年上报国家不良反应中心的抗菌药物ADR报告1...  相似文献   

8.
46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7月2008年6月椒江区收集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3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463例,占总数的58.4%,涉及16类,73个品种,其中喹诺酮类位居首位(132例,占28.5%).其次为头抱菌素类(98例,占21.1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ADR发生率最高(416例,占89.85%);ADR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9.
38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院近2 y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8~2009年涉及抗菌药物386例ADR利用Excel建立相关表格,分别对报告所涉及的患者性别与年龄、引起ADR药物的种类、名称、给药方式、原患疾病、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386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最多;抗菌药物种类及病例数统计中,共涉及10类44个品种;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 结论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分析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该院的7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抗菌药物种类、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引起ADR的抗菌药物品种涉及8类16种,头孢菌素类最多(66.2%),青霉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次之;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57.6%),其次为消化和神经系统。结论: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进行ADR监测,探讨抗菌药物ADR发生的易感因素,尽可能安全、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信息。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上报的86份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抗微生物药发生的ADR的比例最高;中药注射液发生的ADR最严重;86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别,10岁以下和65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其次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抗微生物药和中药注射液是ADR监测的重点,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200例不良反应中老年人和儿童明显多于青年人,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发的居多,较多累及皮肤黏膜及神经系统,大多数为轻度。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仍普遍存在,应加强合理用药监管,以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29例严重ADR报告,按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9例严重ADR涉及药品22种,引起ADR例/次最多的是抗感染药,共9种;其次是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药物.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发现1例新的严重的ADR.结论:严重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增强合理用药意识,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74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7例,占77.03%);抗微生物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52.70%);74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抗微生物药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院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规律,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报的10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51.0%),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结论加强ADR监控意识,并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4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集上报的1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在10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56种药品,抗菌药物、注射剂和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ADR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降低ADR的发生率,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41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8月上报的41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28.85%;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62.74%;ADR累及的器官和系统最常见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3.75%;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45.43%。结论全面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评价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质量.方法 根据我国ADR报告表(2004版)的填表要求,制定出ADR报告表填写质量评价标准,并按标准对报告表的填写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4年9月~12月,收集了49份ADR报告表.6份为"数据完整"的报告,占12.24%:43份为"数据不完整"的报告,占87.76%.其中,缺项138次,平均每份报告表2.8次;填写错误63次.平均每份报告表1.3次;填写内容不完整46次,平均每份报告表0.9次.结论 ADR报告表质量差.建议建立和完善监测机制和岗位操作规程(SOP).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并进行ADR报告表填报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儿科用药与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荣 《中国药物警戒》2006,3(5):289-292
儿童的生理特点及用药特点决定了儿童比成人易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对儿童的影响和危害更为严重。儿童用药安全是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工作。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开展儿科药学监护,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儿童用药合理、安全、有效。持之以恒地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需要医务人员的重视和参与,需要医院的支持、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