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术后微量泵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 5 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按病种、年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 2 4~ 48h使用微量泵连接硬膜外导管 ,持续注药镇痛 ,对照组应用止痛药物止痛。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以及与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 ,平均住院天数等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术后微量泵镇痛 ,不仅避免了术后疼痛 ,提高了生活质量 ,而且阻断了因术后疼痛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康复的因素 ,减少了并发症 ,缩短了病程 ,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微量泵输注度冷丁用于妇科腹部术后镇痛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度冷丁(CID)进行妇科腹部手术后镇痛的观察,将105例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实验组接受CID法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肌注度冷丁(IMD)镇痛。结果表明两组使用不同镇痛方法后2h、术后24h内镇痛效果评定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24h内睡眠时间分别为503±2.3和292±168(P<0.01)。CID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IMD法,分别为365±14.26和473±112(P<0.01)。两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无明显差异。提示: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度冷丁镇痛效果优于常规肌注法,是一种快速、持续、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镇痛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后镇痛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2 91例产妇分为两组 ,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产妇 14 7例为观察组 ,剖宫产术后采用杜冷丁镇痛产妇 14 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切口疼痛程度、乳汁分泌量、新生儿体质量变化。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 6h、2 4h、48h切口疼痛程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术后 12h、48h、72h乳汁分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P <0 .0 5、P <0 .0 0 1;新生儿生理体质量下降、体质量回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结论 剖宫产术后采用镇痛泵有利于母乳分泌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方法62例腰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30例,术前8h口服塞来昔布400mg,术后6h禁食禁水期过后再次给药,每次200mg,每日2次,术后3~5d视病人疼痛情况停药;镇痛泵组32例,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维持至术后第2天,所有病人术后可根据需要肌注盐酸哌替啶以缓解疼痛。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12、24、48、72h的VAS评分,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盐酸哌替啶援助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37,P〈0.05),两组术后镇痛药物援助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泵组术后6、1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塞来昔布组(t=4.021、4.724,P〈0.01),术后24、48及72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腰椎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塞来昔布有一定镇痛效果,但其镇痛效果并不优于镇痛泵。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少骨科下肢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科住院的下肢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术后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外,给予术后早期夹闭硬膜外自控镇痛泵4~6h后再启开至术后48h拔管。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及首次排尿平均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下肢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患者,术后关闭硬膜外自控镇痛泵4~6h ,有效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的醉微量输入泵给药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方法 将剖宫产术224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杨州市亚光医用器械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微量输入镇痛泵,镇痛液由芬太尼0.2,氟哌啶3ml、布比卡因0.75%30ml,生理盐水50ml组成,对照组术后常规采用哌替啶镇痛。结果 观察组与时照组镇病效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24小时阴道总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微量输入镇痛泵(镇痛液由芬太尼0.2氟哌啶3mg,布比卡0.75%30ml,生理盐水50m1)2ml/h匀速硬膜外给药术后48小时拨管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硬麻外镇痛泵持续镇痛病人术后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方法将143例病人随机分为A、B 两组,A组72例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延长至48 h,B组71例术后按常规尿管留置24 h。尿管拔除后48 h内观察有无尿潴留发生。结果两组病人尿潴留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X2=80.57,P<0.05),即术后镇痛病人,尿管留置时间延长至术后48 h,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留置尿管组。结论采用镇痛泵持续镇痛的病人,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延长至48 h可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开胸术后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及此类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将开胸术后11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泵接锁骨下静脉管;对照组为疼痛时肌内注射哌替啶。分别于术后6、24、48及72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于术后24h观察排痰效果;记录术后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VAS评分、排痰效果、拔管时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开胸术后患者微量泵持续镇痛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静脉持续泵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婴幼儿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20例。镇痛组用芬太尼0.5—2μg/(kg·h)持续静脉微量泵注入;对照组给予布洛芬5—8mg/(kg·次)。两组均用咪唑安定0.01—0.2mg/(kg·h)静脉持续微量泵注入或0.05~0.1mg/(kg·次)间断静脉推注镇静。观察术后2、8、24、48h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行Ramsay、Comfort评分;观察恶心、呕吐、心率及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镇痛组和对照组术后2、8、24h,两组Ramsay、Comfort评分差异显著(P〈0.05),而48h两组Ramsay、Comfort评分无显著差异。镇痛组20例患儿中有1例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数分钟后恢复。未用机械呼吸患儿用药期间未发现呼吸抑制、喉痉挛等不良反应。镇痛组、对照组无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应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泵注在婴幼儿先心术后早期可以达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安全有效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减少骨科下肢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科住院的下肢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术后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外,给予术后早期夹闭硬膜外自控镇痛泵4~6h后再启开至术后48h拔管。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及首次排尿平均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下肢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患者,术后关闭硬膜外自控镇痛泵4~6h,有效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与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造成的膝关节破坏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Ⅰ组超声引导行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下全麻,Ⅱ组在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下全麻.记录术中和PACU停留期间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PAC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术后VAS评分和患者总体满意度评价.结果 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6h、12 h、24 h、48 h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术中截骨后即刻平均动脉压、心率与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效果基本一致,Ⅱ组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生率比Ⅰ组高(P<0.05).结论 两种方式均能满足术后镇痛需要,但Ⅰ组并发症少、风险低,操作简单直观,患者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以护理为基础的镇痛管理模式下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对外科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患者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实施PCEA镇痛模式的520例外科术后病人进行开放性、前瞻性、非随机性的观察性研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实施PCEA镇痛模式管理组);对照组(非PCEA镇痛管理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指标VAS值显著降低(P<0.01),术后24 h和48 h睡眠时间显著增加(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病人总体满意度提高(P<0.01);药物不良反应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尿潴留、恶心呕吐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该项研究表明以护理为基础的镇痛管理模式应用于PCEA术后镇痛能有效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的差异性,为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轻认知功能扰乱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行腹部手术患者64例,年龄60岁以上术前无明显认知障碍,不合并脑血管疾患,无呼吸功能障碍,无肝肾功能障碍。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经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组):术后先给0.25%罗哌卡因6ml+吗啡1~1.5mg+氟哌利多1.25mg负荷镇痛剂量,尔后用100m10.25%罗哌卡因+吗啡5mg+氟哌利多2.5mg作术后2dPCEA。持续注入速率2.0ml/h,PCEA量1.0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经外周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吗啡1.0mg/ml+氟哌利多0.2mg/ml,负荷镇痛剂量5.0ml,PCIA量1.0ml/次,持续注入速率1.0ml/h,锁定时间为15min。分别于术前、术后1d和3d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其疼痛视觉评分无差异,均达到满意效果。术后1dPCIA组有近半数患者认知功能测试异常,与PCEA组比较:P〈0.01,PCIA术后镇痛对认知功能改变更加明显。由此说明,术后镇痛单从认知功能改变考量,PCEA较PCIA优越。结论PCIA与PCEA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均能达到满意的术后镇痛,但PCIA影响术后认知功能较PCEA明显。因此,术后镇痛选用PCEA较PCIA优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后高血压反应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行PDA结扎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术后硬膜外镇痛组 (PCEA组 ,n =2 0 ) ,术后静脉镇痛组(PCIA组 ,n =2 0 ) ,观察手术结束时、术后 12、2 4、4 8h在镇痛效果相同时血压、心率变化及血管扩张药使用情况。结果 :镇痛组间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CIA组PDA结扎术后高血压显著增高 (P <0 .0 1) ,19例 (95 % )需血管扩张药治疗 ,心率显著快于PCEA组 ,6例使用美托洛尔控制硝普钠 (SNP)治疗期间反应性心率增快。而PCEA组仅 7例术后出现高血压 ,2 0例心率无明显变化 ,其术后 4 8h应用SNP和巯甲丙脯酸 (CAP)剂量也显著低于PCIA组 (P <0 .0 1)。结论 :胸段硬膜外镇痛可有效的防治PDA结扎术后高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并寻求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腹部手术后镇痛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直肠给予美施康定 ,对照组为硬膜外腔PCA泵术后镇痛 ,观察用药后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术后疼痛缓解率 91.7% ,对照组术后疼痛缓解率 90 .3% ,P >0 .0 1。结论 :美施康定直肠给药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且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昂梅鲜  刘宗民 《天津护理》2001,9(6):274-275
为解决手术后创伤性疼痛问题。本组210例手术后患者,其中静脉组83例,适用于全麻、臂丛神经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等术后病人。硬膜外组127例,适用于硬膜外阻滞的手术后病人,选日本产奥贝泵充填量100ml,注入速度2.0ml/h,连续输注50h。奥贝泵持续手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舒适无痛,利于康复,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术前宣教,术后妥善固定,认真观察镇痛效果,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60例拟行臀筋膜松解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L组(氯诺昔康组)和T组(曲马多组)。均采用硬膜外加氯胺酮分离麻醉。术毕,L组静注氯诺昔康0.15mg/kg为负荷量,继用0.3mg/kg氯诺昔康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后置于PCA泵药池内。T组静注曲马多1mg/kg为负荷量,继用10mg/kg曲马多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后置于PCA泵药池内。PCA泵背景剂量为5ml/h,PCA量为2ml/次,锁定时间为15分钟。记录使用PCA后1h,4h,8h,12h,20h患儿的疼痛评分、对疼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及所出现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儿镇痛治疗评分及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组间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曲马多组出现恶心,呕吐的病例数目明显高于氯诺昔康组(P<0.01);两组患者PCA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小儿术后镇痛治疗的一种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A)和静脉镇痛组(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 h、12 h的镇痛评分、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情况、监测动脉血气的pH、PCO:和SpO2情况.结果 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均可取得满息的镇痛效果,EA组患者安静与活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IA组(P<0.05);术后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pH、PCO2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开胸手术,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硬膜外持续镇痛效果优于静脉持续镇痛,两种不同镇痛方式对术后患者酸碱平衡,PCO2和SpO2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背景:硬膜外持续镇痛曾被认为是下肢术后镇痛的金标准,其效果确切,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普遍采用。但此法有低血压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且患者在术后常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有增加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性,限制了硬膜外镇痛的临床使用。目前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技术的相关研究报道甚少。 目的:评价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两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后镇痛效果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6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2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和连续硬膜外镇痛组(n=30)。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均接受预注量,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经髂筋膜间隙注入0.25%罗哌卡因30 mL,连续硬膜外阻滞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20%罗哌卡因10 mL,均留置导管。待镇痛效果明确后,全麻插管。术毕两组分别经髂筋膜间隙、硬膜外连接镇痛泵持续给药,未使用术后自控镇痛单次给药。若疼痛难以忍受时,视其疼痛程度,予补救镇痛(帕瑞昔布20-40 mg/次)。记录目测类比评分、帕瑞昔布补救剂量、麻醉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与结论:目测类比评分、额外追加的镇痛药量、Harris 评分、住院日两组无明显差别。但是下床时间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早于连续硬膜外阻滞组,而且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并发症明显低于连续硬膜外阻滞组。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两种镇痛方式均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髋关节功能可得到良好的恢复;但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于髋关节置换后镇痛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导乐联合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142例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导乐联合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将284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2例,实验组采用导乐联合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对两组镇痛效果、并发症、PCA泵实时记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镇痛方法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进药总量、按压次数与实际有效进药次数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阴道手术助产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胎儿窒息及新生儿窘迫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乐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无痛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减轻了运动神经阻滞对产力的影响,缩短了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降低了阴道助产率,充分保障了母婴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