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4例鼻咽癌综合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鼻咽癌患者综合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01年3月~2008年12月首诊的鼻咽癌患者94例,均采用综合治疗,对鼻咽癌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94例鼻咽癌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6%、80.4%、77.0%;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临床分期、颅底骨质破坏、颈动脉鞘侵犯、血红蛋白水平、疗后复发及转移影响鼻咽癌的预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颈动脉鞘侵犯(P<0.05)与疗后复发或转移与鼻咽癌的预后有关(P<0.01)。结论颈动脉鞘侵犯、疗后复发或转移为影响鼻咽癌患者综合治疗独立预后因素。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74-477
目的:分析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无远处转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71例,按照中国2008分期标准进行T、N和临床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5年随访率97.3%,总生存率68.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74.9%。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水平、侧数、包膜侵犯及T分期与总的生存有关(P=0.006、0.035、0.038、0.000);淋巴结水平、侧数、数目、包膜侵犯及咽后淋巴结与远处转移相关(P=0.000、0.000、0.015、0.017、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水平、侧数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21、0.029)和总生存率(P=0.005、0.010)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咽后淋巴结、包膜侵犯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47)。结论:颈部淋巴结的水平、侧数是影响远处转移和总生存的预后因素。咽后淋巴结、包膜侵犯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咀嚼肌间隙侵犯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及其在T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42例初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侵犯翼内肌的病例归为T3期,咀嚼肌间隙除外翼内肌病例归为T4期,将颅底骨质、颅内、鼻窦等侵犯病例作为对照研究。比较此种分期方法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意义。以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主要预后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差异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3翼内肌组与T4咀嚼肌间隙除外翼内肌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P=0.09)。T3翼内肌组与T4颅内、鼻窦等组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1)。T3翼内肌组与T3颅底骨质组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4分期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临床TNM分期Ⅲ期、Ⅳa期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25,P=0.003)。结论咀嚼肌间隙侵犯影响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侵犯咀嚼肌间隙部位不同对预后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海南地区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9例海南地区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本组79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8.5%、66.7%、92.8%、74.1%。30例治疗失败病例中有5例复发,22例远处转移,3例致死性治疗相关并发症。转移部位为骨、肺、肝,以骨转移最多见。20例死亡病例中死于远处转移15例,颅内复发2例,治疗并发症3例。远处转移占失败病例的73.3%,占死亡病例的75.0%。T分期是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N分期是影响总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分期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期放化疗组和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5%、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7,P>0.05)。结论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N分期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同期放化疗基础上,加辅助化疗并未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2010年接受全程IMRT放疗的初治无远处转移的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单纯放疗,123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放疗综合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5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DFS)、局部控制率(LC)、区域控制率(RC)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5年OS、DFS、LC、RC、DMFS分别为:81.6%、67.9%、88.6%、92.2%、80.1%。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鼻咽癌5年OS的因素有年龄、性别、N分期(χ2=11.62、4.45、4.08,P=0.001、0.035、0.043),影响5年DFS的因素有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χ2=4.4、4.11、7.8,P=0.036、0.043、0.02)。接受IM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多为轻、中度。结论 IMRT治疗鼻咽癌可以获得较好的5年OS、LC、RC及DMFS,不良反应多可耐受,年龄、分期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许益芬  陈胜东  王达飞  龚伟达 《重庆医学》2017,(36):5059-5061,5064
目的 研究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150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采集其临床数据进行预后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50个月,1年生存率49.8%,2年生存率31.0%,3年生存率19.3%.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诊N分期、初诊是否化疗、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及化疗期数、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为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初诊N分期、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初诊N分期、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无远处转移鼻咽癌3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咽癌第8版UICC/AJCC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对生存率进行差异性检验,采用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24例(6.47%)、115例(31.0%)、184例(49.6%)、48例(12.9%);远处转移56例(15.1%),其中Ⅱ期转移6例(5.22%),Ⅲ期转移38例(20.7%),Ⅳ期转移12例(25.0%);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分期、淋巴结包膜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T、N分期越晚、咽后淋巴结转移及出现淋巴结包膜侵犯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高危因素,需要探讨更有效的干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8.
未分化型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en M  Lin S  Zheng W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4):1488-1489
目的:分析未分化型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990-2000年收治的149例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1992年福州鼻咽癌学术会议制定的分期标准分期,I期4例,Ⅱ期33例,Ⅲ期73例.Ⅳ39例。治疗方案:单纯放疗78例,诱导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加放疗32例,同步化疗加放疗39例。结果:未分化型鼻咽癌占鼻咽癌总数的3.58%。149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4.48%,无瘤生存率为60.3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77.05%,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为80.13%。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N分期及TNM分期。结论:未分化型鼻咽癌是鼻咽癌中的一种少见型,N分期及TNM分期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以放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对未分型鼻咽癌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8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并完成根治剂量、疗前及疗中无远处转移证据且临床分期为Ⅲ期及Ⅳa期的56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观察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率为94.6%,5年总生存率、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分别为68.0%、67.3%、72.1%。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提高远期疗效,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N分期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根治性放疗后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例在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并完成首程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采集其临床数据,分析根治性放疗后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统计远处转移发生时间间距显示,108(90.00%)例患者在3年随访内发生远处转移,平均转移时间为15个月,转移部位统计结果显示:发生骨转移、肺转移或纵膈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其他转移的分别有62(51.67%)例、56(46.67%)例、32(26.67%)例、2(1.67%)例。生存率统计结果显示: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49.17%、32.50%、18.33%。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性放疗后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影响因素有初诊化疗与否、初诊N分期、转移部位、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等(P0.05)。结论根治性放疗后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影响因素有初诊化疗与否、初诊N分期、转移部位、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模式下青年鼻咽癌患者的生存分析与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IMRT的青年鼻咽癌患者(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预后分析。 结果 101例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FFS)及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93.8%、85.0%、79.9%和76.6%。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是OS(P=0.018)、DFFS(P=0.001)及DFS(P=0.003)的独立预后因素。性别在本研究中是DFFS(P=0.050)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IMRT治疗青年鼻咽癌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及总生存率,N分期是影响青年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疗效的相关预后因素,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吴威  肖泽甫  孙平  王玉明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3):296+298-296+298
[目的]分析软组织肉瘤治疗方法与疗效关系,探讨如何提高软组织肉瘤的远期生存率.[方法]对辽宁省肿瘤医院1992~1996年收治的软组织肉瘤1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0年以上病例48例进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方式、辅助化疗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0年生存率26%(48/184),其中Ⅰ、Ⅱ期病例10年生存率约32.2%(40/124),Ⅲ期病例10年生存率约16.7%(8/48),Ⅳ期病例无10年生存病例.Ⅰ、Ⅱ期、Ⅲ期、Ⅳ期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首次手术的彻底性及临床分期、血管侵犯、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规范的广泛切除术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首选方法,合理应用新辅助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5年、10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赵江  石磊  郗玉珍  邹莹  丁忠祥 《浙江医学》2023,45(23):2473-247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首次出现继发放射性鼻窦炎时间评估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及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山院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共29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根据MRI影像评估首次出现放疗后继发放射性鼻窦炎时间。结合鼻窦炎首发时间及其他相关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总生存率、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累积无转移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46.08±13.71)个月,累积总生存率、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累积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7.2%、86.1%、86.9%、86.1%。单因素分析显示,首次发生放疗后继发放射性鼻窦炎不同时间患者的T分期、N分期、国际抗癌联盟/美国抗癌联合会分期、是否化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1个月发生的继发放射性鼻窦炎是预测累积总生存率、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累积无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T3~T4期是影响累积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N2~N3b是影响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累积无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MRI影像学上观察到放疗后较早发生的继发放射性鼻窦炎(1个月)是预测累积总生存率、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累积无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可作为临床评估鼻咽癌预后的一项经济、简便、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娜  罗杨坤  冯玺  李勇  彭新皓  王宇  梁黎  秦远 《西部医学》2020,32(11):1620-1625+1629
【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侵犯(ENE)在鼻咽癌(NP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纳入2004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初治的,并经病理学证实为非转移性鼻咽癌并接受调强放疗(IMRT)的294例NPC患者,搜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ENE分为有ENE组(n=153)和无ENE组(n=141),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法,log rank以及Cox回归分析。结果 ENE的发生率为52.0%。ENE常伴有的特征是淋巴结坏死的发生率更高,淋巴结直径更大以及N分期更晚。在初始队列中,ENE与较差的5年远处无转移生存率(DMFS),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相关(654% vs 76.9%,P=0020;575% vs 723%,P=0006;713% vs 839%,P=0028)。倾向匹配后的队列中,两组生存比较无差异[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920% vs 924%,P=0656;区域无复发生存率(RRFS):973% vs 955%,P=0474; DMFS:710% vs 706%,P= 0801; PFS:659% vs 628%,P=0907;OS:757% vs 800%,P=055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认ENE不是鼻咽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NE不是接受IMRT治疗NP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新辅助化疗(NACT)序贯调强放疗(IMRT)之后的辅助化疗(AC)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初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172例,其中NACT+ IMRT组94例、NACT+ IMRT+ AC组78例.应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的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NACT+ IMRT组与NACT+IMRT+AC组的3年总生存率(0S)、无进展生存率(PFS)、无复发生存率(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分别为86.66% vs.84.47%,77.38% vs.75.31%,92.65% vs.86.00%,83.20% vs.88.64%,2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N3及ⅣA期患者,AC延长了无远处转移生存,但是增加了3~4级骨髓抑制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P<0.05).N分期是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 NACT+ IMRT治疗后的AC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并没有增加生存获益,反而增加了毒副反应,但它可能有助于降低N3及ⅣA期患者的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01~2007-12间,本院病理确诊鼻咽非角化性或未分化癌,分期为Ⅱ~Ⅳa(2008年广州鼻咽癌分期标准)患者102例,根据MR检查结果分为:无咽后淋巴结转移、单侧咽后淋巴结转移及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3组,Ⅱ期患者采用常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Ⅲ~Ⅳa期患者采用常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及同期放化疗或辅助性化疗。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鼻咽及颈部MRI、胸腹部CT、全骨ECT,所有患者随访2年,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 102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全程放疗,同期化疗为顺铂(Cisplatin)30 mg/(次.周)-1×7方案,辅助性化疗为PF方案2~4个疗程,所有患者近期完全缓解率100%。随访2年3,组患者之间2,年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分期因素,Ⅲ期患者3组患者之间2年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a期患者3组患者之间2年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属于高危预后因素之一,较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鼻咽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为鼻咽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352例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有无鼻咽癌家族史、病理类型及来源、TNM分期、原发灶剂量、颈部剂量、有无后装、是否化疗及化疗方案等因素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1~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352例患者中169例死亡,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1%、61.8%、51.3%;Ⅰ~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72.3%、46.8%、31.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鼻咽部剂量、颈部剂量、有无后装、有无化疗与鼻咽癌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N分期、M分期及鼻咽部剂量是影响鼻咽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年龄越大预后越差;临床分期、N分期及M分期越晚预后越差;根治性放疗能够提高生存率,放疗联合不规范的化疗不能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结束3~24个月影像学证实有肿瘤残留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为局部残留鼻咽癌患者选择优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使用SPSS 23.0软件,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通过单、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放疗剂量、化疗方案、分子靶向治疗、局部残留情况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OS)、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分别为70.8%、78.5%、77.5%;(2)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鼻咽肿瘤(GTVnx)残留体积、原发鼻咽肿瘤及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x+nd)残留体积、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第7版)及放疗剂量是影响OS的重要因素,GTVnx残留体积、GTVnx+nd残留体积还是影响LRFS的重要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AJCC分期(H^R=3.81, 95%CI:0.58~11.76)、放疗剂量(H^R=4.05, 95%CI:1.22~12.25)为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GTVnx残留体积(H^R=4.90, 95%CI:1.33~18.13)为影响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原发病灶的总处方剂量可以给临床判断有肿瘤残留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应考虑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残留体积及残留时间等因素,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并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鼻咽癌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青少年单纯放疗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接受治疗的年龄在11-25岁之间,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68例青少年病人,均行单纯放射治疗。采用^60Co常规分割照射,鼻咽部Dt:50-93Gy,颈部Dt40-95Gy。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出对预后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结果 5年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1.2%,38.2%和89.7%.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0.0011)和M分期(P=0.0000)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同样表明M分期(P=0.0001)和临床分期(P=0.0554)为影响放疗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青少年鼻咽癌采用单纯放射治疗可获得较高的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为影响其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鼻咽癌颈淋巴结分布规律是选择手术方式的前提,但关于这方面资料少见.本研究分析鼻咽癌初诊、放疗后残留和复发颈淋巴结分布规律,希望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资料,分析初诊、残留和复发淋巴结位置及各位置间相互关系,分析残留、复发与初诊时T、N分期关系.[结果]①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和复发颈淋巴结都是以Ⅱ区为主(55.6%和58.6%),其次是Ⅲ区,而Ⅳ、Ⅴ、Ⅰ区则较少,但经病理学证实的Ⅳ、Ⅴ、Ⅰ区淋巴结比临床发现的为多.②累及Ⅱ区者23.6%都为伴随其他区同时出现,累及Ⅲ区者有63.6%都伴有Ⅱ区累及,累及Ⅳ区者有88.9%伴随有Ⅲ区累及,而累及Ⅱ区(76.4%)、Ⅴ区(42.7%)者以单独出现者为多.③N2+N3者发生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几率大于N0+N1者(75.8% vs.24.2%,χ2=9.268,P=0.002).[结论]高N分期的淋巴结易于残留和复发,但残留和复发往往都是集中在Ⅱ区,并且Ⅲ区、Ⅳ区残留和复发者往往有上级淋巴结累及,而Ⅱ区和Ⅴ区往往是单独出现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