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养性贫血从细胞形态方面主要分为两大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即巨幼细胞贫血).营养性贫血除了可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外,甚至可造成消化系统器质性损伤.同时,很多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引起营养性贫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营养性贫血从细胞形态方面主要分为两大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即巨幼细胞贫血).营养性贫血除了可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外,甚至可造成消化系统器质性损伤.同时,很多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引起营养性贫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4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广东省人民医院(510080)神经电生理室黄莘莘刘乃河叶小虹血液科黄梓伦杜欣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合并神经系统的损害,其症状与体征可在贫血出现之前或其后表现出来[1,2],一般症状多较轻,加上该病已不常见,文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36例临床上以其它疾病表现形式的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溶血性贫血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贫血伴白细胞减少4例、贫血伴血小板减少3例、贫血伴严重消化道症状5例、红白血病1例、白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检出患慢性消化道疾病28例,偏食、素食10例。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白血病等血液病相鉴别。其发生与存在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应同时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预防应调整饮食结构,定期体检。  相似文献   

5.
昆明地区1326例小儿贫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该地区小儿贫血的主要原因,以指导卫生决策,为小儿贫血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儿科2000~2007年1326例小儿贫血住院病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贫血病因顺位依次为:营养性贫血(58.03%),地中海贫血(25.83%),G-6-PD缺陷性溶血性贫血(5.08%),感染性贫血(3.77%),其他(7.29%)。营养性贫血与其他贫血病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营养性贫血是昆明地区儿科贫血住院病例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营养性贫血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佝偻病与营养性贫血的相互关系李敏,余麟(附属弋矶山医院儿科)佝偻病和营养性贫血是我国儿童较为常见的疾病,但是佝偻病与营养性贫血同时存在的报道不多。笔者在佝偻病专科门诊所见的180例患儿中117合并营养性贫血。现就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0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原因研究。结果:10例因胃肠器质性疾病而发病;17例因膳食习惯异常而发病;3例未找到病因。结论:除各种疾病外,不良生活方式引起膳食异常是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情及相关原因。方法选取婴幼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定期对他们的血常规进行检查,以便探查营养性缺血性贫血的发生情况,从而总结患病情况与相关原因。结果250例婴幼儿中共检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42例,占比33.60%。其中,6个月~1岁婴幼儿贫血发生率(13.20%)明显高于1~2岁婴幼儿(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25.0%)明显高于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1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定期对婴幼儿进行相关检查,尽早发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从而及时给予预防与治疗,尽量减少该类贫血的发生,从而提升婴幼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雅萍  韩云霞 《浙江医学》2008,30(5):488-489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在老年人贫血中较常见,巨幼细胞贫血可伴有溶血和黄疸^[1-2]。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我院巨幼细胞贫血伴溶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3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及时正确诊断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的有效方法。②方法对31例已经确诊为巨幼细胞贫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偏食引起,诊断主要依靠骨髓象检查。④结论消化系统病变及膳食异常是引起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的主要原因,巨幼细胞贫血诊断后治疗效果显著,且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小儿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是指单位容积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缺铁性贫血是全球4大营养缺乏病之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从生后6个月~2岁发病率较高,我国7岁以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达37.9%。其主要原因是初生时铁贮存不足,饮食摄入铁不足,长期少量失血等。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此病对小儿健康危害极大,影响小儿的体格智力发育及免疫、代谢功能等,导致全身组织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与消化系统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细胞凋亡(apoptosis)在生物学的许多领域的重要性已被广泛接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凋亡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就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学特征、生物学意义、分子生物学调节及其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加以综述。1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形态学特征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不同于坏死(necrosis)的死亡方式,属细胞自发性死亡现象,发生于组织中散在的细胞,进展快而不易觉察,故称之为细胞凋亡,希腊语为花叶凋落(fall。ff)之意。由于细胞凋亡是通过细胞内特殊的基因程序而发生,故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辖区内0-6岁儿童进行体检调查,分析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以其针对性的开展防治工作。方法诊断按照卫生部下达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采用WT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检测。结果农村的发生率(15.8%)远高于城镇儿童(11.4%),3岁以下儿童(19.6%)高于3-6年龄组(10.6%)。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生活习惯,营养状况等有关,预防的关键在于合理添加辅食,改善生活习惯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住院贫血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住院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缺铁性贫血的首要病因为慢性失血(占56.19%),巨幼细胞贫血及营养性混合性贫血的首要病因为摄入不足(占84.38%及95.5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要病因为有毒化学物暴露史(占60.0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占66.67%)为最常见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营养性混合性贫血组经治疗,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依次为83.81%、90.00%、86.15%,溶血性贫血组痊愈率83.33%,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痊愈率40.0%,与前4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组死亡率依次为11.43%、26.67%、33.33%,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贫血的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复杂多样,尽早明确病因诊断,去除诱因、治疗相关疾病,规范及个体化治疗,有益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不良饮食及烹饪习惯,有益于减少相关贫血的发生;加强健康宣教、职业防护,有益于减少职业相关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婴儿时期营养性贫血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345例6月婴儿(206例为营养性贫血患儿)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及种类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人工及混合喂养儿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母乳喂养儿(P〈0.025);3个月 ̄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及合理添加辅食种类的婴儿贫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5)。结论:贫血的发生与出生体重,胎龄无关,而与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李惠琴 《右江医学》2006,34(1):58-59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等原因,造成骨髓造血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及复制速度减缓所致的疾病。本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由于细胞核的合成障碍,导致全身各系统细胞,特别是增殖较快的细胞如消化道粘膜、皮肤等也发生病变。多与膳食质量不佳、偏食或烹调不当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消化不良及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出血、感染等。本文就我院2001年2月~2005年9月收治的82例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82例患者,男32例,女50例,年龄18~78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伴发贫血的发病率及与肿瘤类型、年龄、性别的关系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初治1024例恶性肿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为37.2%,消化系统肿瘤269例(26.3%),妇科肿瘤46例(4.5%),肺癌44例(3.5%)、泌尿系肿瘤8例(0.8%)、头颈部肿瘤5例(0.5%)、其它肿瘤8例(0.9%)、乳腺癌4例(0.4%);1~2级贫血最常见,占87.9%,3~4级贫血仅占12.1%.结论: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生与肿瘤的类型有关,消化系统肿瘤发病时易伴发贫血,妇科肿瘤次之.  相似文献   

18.
彭钦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141-141,150
目的探讨铁之缘改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3-11月在我院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铁之缘片,对照组给予普通食物,连续使用30d使用前后对患儿相关的血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贫血状况改善良好,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明显上升,患儿临床表现、消化系统功能及神经系统症状得到改善,机体免疫力增强。结论铁之缘改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小玲  谢小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263-3264
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难治性贫血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主要累及髓系细胞,使骨髓粒、红、巨三系细胞出现病态造血,常表现为贫血、感染与出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以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的巨型改变。但两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学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笔者应用放射免疫竞争法(RIA)检测贫血患者血清叶酸(FA)、维生素B_(12)(VitB_(12))、铁蛋白(SF)和血清铁(SI)及红细胞(RBA)、血红蛋白(Hb)含量,探讨造血元素与贫血性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正常对照组30例,男18例,年龄46岁~68岁(平均59.6岁),女12例,年龄45岁~65岁(平均57.2岁);无肝、肾、感染性疾病,均为正常体检人员。贫血疾病组来源于经临床确诊的住院患者158例,其中肝硬化性贫血38例,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16例,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