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与正常体检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水平,以及骨量丢失(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差异。方法 选择在武警总医院随访的肾移植患者177例(男104例,女73例),根据女性是否绝经和男性年龄将入选者分为<50岁男性、≥50岁男性、绝经前女性和绝经后女性移植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人群250例(男131例、女11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所有人的腰椎、右股骨颈和右全髋BMD,比较各移植组与对照组BMD以及骨量丢失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各肾移植组患者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50岁男性肾移植患者腰椎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1)。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移植患者骨量丢失(包括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肾移植患者骨密度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检人群,且骨量丢失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建议肾移植患者术后在维生素D和钙剂的基础上,选用双膦酸盐防治骨质疏松和骨折。  相似文献   

2.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在女性绝经后有一个明显的骨丢失过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onopause osteoporosis,PMOP).此外在男、女性均有与年龄增加相伴的骨丢失,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更加明显,并常出现临床症状,称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Senile osteoporosis).到目前为止,对PMOP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对男性,特别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还很缺乏.虽然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PMOP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仍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SD-1000型骨矿物测定仪测定银川地区100例老年人左臂尺桡骨骨矿含量.结果表明:男性骨矿含量显著高于女性;骨矿含量随年龄的增大逐渐降低;绝经年限越长的妇女其骨矿含量越低;骨矿含量与运动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本组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1.0%,其中女性是男性的4.25倍.  相似文献   

4.
王树鹤  张文晶 《人民军医》2009,(10):688-689
骨质疏松症易导致骨痛、骨病及骨折,直接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已成为公众健康问题。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高于男性,虽然骨量丢失大多开始于绝经前,但在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可造成骨质疏松加速。因此,加强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或衰竭、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以进行性骨丢失、骨小梁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加为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随绝经年限延长而增高的特点。临床中相当数量的绝经后女性并不重视骨质疏松的严重性,从而延误了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时机,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复杂性。激素替代治疗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预防过早绝经妇女的骨质丢失已成为一线的治疗手段,且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点。激素替代治疗不仅可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减缓骨丢失,而且还可使血清降钙素、碱性磷酸酶骨质破坏的标志物较基础水平明显下降,起到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和骨折的作用。本文就绝经后妇女骨质的改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及其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45例女性RA患者(绝经前26例和绝经后19例)和45例正常女性(绝经前24例和绝经后21例)的前臂、腰椎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BMD,并同时测定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19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中,11例患者(57.9%)有至少1个检测部位为OP,7例患者(36.8%)表现为至少1个检测部位骨量低下,总体骨量丢失较绝经前RA患者明显(P<0.0001),与正常绝经后女性无差别(P>0.05)。除桡骨远端外,绝经后RA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5);绝经后女性RA患者股骨Ward区和2~4BMD低于正常绝经后女性(P<0.05),其余各测定部位的BMD与正常绝经后女性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绝经:OR=14.144[(2.303-86.877),P=0.004]为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RA患者的BMD明显降低,骨量丢失较绝经前RA患者明显。绝经和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为女性RA患者O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女性因受雌激素分泌减少的影响,骨量可在数年内迅速丢失,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增加。据调查,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18%~25%,为男性的3~5倍。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女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绝经后的5~15年间,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身高逐渐缩短,与年轻时相比可缩短5~10cm或更多。严重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做一些轻微动作(翻身、提重物)时就有可能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且其发生率为男性患者的4倍多。因此,绝经后女性必须及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的发病状况,为O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SXA3000骨密度分析仪对西安地区23~76岁的人群522人进行跟骨BMD检测。结果:男女骨峰值均在21~30岁年龄段,随年龄段增高BMD逐渐下降,50岁以上女性和60岁以上男性骨量呈快速下降(P<0.01);骨量减少发生率男女性各年龄段均较高,60岁以上年龄组骨量减少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而严重骨质疏松发生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骨质疏松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相关。从青年起定期监测骨密度,并尽早调治骨量减少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女性脊柱骨折的发生率较男性高,这归因于绝经后妇女骨丢失更明显,而骨赘形成则男性更为多见。虽然有人提出骨赘形成者常伴有整个骨骼系统骨密度增高,但有关脊柱骨赘与椎骨骨密度的关系尚未见充分探讨,骨赘是否影响骨的强度也不明确。为此,作者对203例20~80岁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包括用定量CT法(QCT)测定小梁骨和皮质骨骨密度,用双X线吸收测量法(DXA)测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53例(男8例,女45例)RA患者和63例(男18例,女45例)正常人的前臂、L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并同时测定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除股骨颈外,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05);18例患者(34.0%)有至少一个检测部位骨质疏松,21例患者(39.6%)表现为至少一个检测部位骨量低下,总体骨量丢失较对照组明显(P<0.05)。53例RA患者中发生骨质疏松组较非骨质疏松组年龄更大(P<0.0001),关节功能更差(P<0.001),HAQ积分更高(P<0.01),握力更低(P<0.05)。28例服用糖皮质激素的RA患者中有46.4%(13/28)发生骨质疏松,高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的20.0%(5/25)(χ2=4.113,P=0.043),服用激素组仅L3的骨密度低于未服用激素组(t=2.163,P=0.035)。19例绝经的女性RA患者中有57.9%(11/19)发生骨质疏松,明显高于未绝经女性RA组的15.4%(4/26)(χ2=8.927,P=0.003),除前臂外,绝经的女性RA患者各测定部位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未绝经女性RA患者(P<0.05~0.005)。结论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较正常人更高,多部位的骨密度均显著降低。其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与年龄、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绝经及服用糖皮质激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女性骨健康问题是备受全球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绝经后骨量降低和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机制及其干预治疗手段,一直以来都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1]。新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适量运动或补充抗坏血酸都可以有效地改善骨量丢失[2-4]。同时,国内外众多研究结果以及我们以往的实验结果均表明,过量运动可以导致严重的骨量  相似文献   

12.
<正> 老年骨质疏松症系指因年龄的增长(或老化),骨矿物质和骨基质减少,骨显微结构发生改变,骨折危险增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包括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日益上升,防止骨质疏松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主要问题之一。我们用“爱特壮骨胶丸”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研究,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13.
胶东地区健康人群数字吸收法骨密度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测定胶东地区健康人群手指骨密度(BMD),确定各年龄段骨密度分布情况以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并通过给定的骨密度值对骨折危险性进行预测。方法:选取长期居住胶东地区的健康人群共3306例,其中男1302例,女2004例,由锐柯数字化放射成像系统摄片后经OsteoGram 2000软件系统处理,得到被检者非优势手第2、3、4指中节指骨的长度、体积、骨矿含量、BMD指数值以及T值和Z值,按5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统计。结果:男性和女性的峰值骨密度均出现在30~35岁,女性峰值骨密度维持在20~45岁,55~60岁出现快速骨量丢失,75岁以后略有反弹,男性骨峰值后骨量逐年减少。以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胶东地区正常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1.07%,其中女性患病率为14.87%,男性患病率为5.22%。结论:胶东地区正常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低;女性骨峰值维持年龄段较长;骨密度峰值以及男性各年龄段骨量丢失率符合中国汉族BMD正常数据库的一般特征。对55岁以后女性骨密度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江苏地区绝经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江苏地区某社区内绝经1年以上、年龄≥50岁的4 52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A组(50~59岁,n=1476)、B组(60~69岁,n=2 058)及C组(年龄≥70岁,n=992);根据患骨质疏松症情况分为非骨质疏松组(n=2 108)与骨质疏松组(n=2 418)。比较各年龄层髋部与腰椎部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分析患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结果绝经女性髋部(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与腰椎部(L1、L2、L3、L4)骨密度比较,A组、B组均高于C组,且A组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部股骨干比较,A组、B组均高于C组,且A组高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42.07%(621/1 476),B组为56.32%(1 159/2 058),C组为64.31%(638/99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年龄、生育数、绝经年限及存在骨折病史率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体质量指数、运动情况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女性的高发病,女性绝经时间越长、生育个数越多,女性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越高,应鼓励绝经女性积极参与运动、适当提高自身体质量指数,以防范女性出现骨质疏松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能谱CT与MR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诊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者80例(观察组)和绝经后无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者80例(对照组),进行CT和MR检查比较图像差异,用ROC曲线分析能谱CT与MR骨钙盐含量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在两组患者年龄、BMI,绝经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能谱CT和MR测量观察组骨钙盐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MR预测价值高于能谱CT。结论能谱CT和MR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MR预测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据我们了解,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知此病能否预防,请予答复为谢!89536部队刘文军刘文军同志:骨质疏松的特征是骨质进行性丢失,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会引起腰酸、背痛、椎体压缩、身高变矮,甚至出现脊柱压缩性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由于骨质疏松发展进程缓慢,有时人们难以察觉。而一旦发生骨折,表明骨质疏松已较严重,且丢失的骨质很难再恢复。因此,骨质疏松被称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无声贼”。有研究表明,我国城市50岁以上老年妇女的脊椎骨折发生率约为15%。上海市的调查…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男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国静  赵建宁 《人民军医》2007,50(4):218-2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THA29例,按照术前检查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两组术前1天和术后2个月正位腰椎和健侧髋部的BMD。结果:THA后腰椎下降3.4%,健侧髋部下降2.0%。骨质疏松组的腰椎骨量丢失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健侧髋部骨量丢失无显著差异。结论:THA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丢失快于非骨质疏松者。术后应加强康复锻炼,以避免进一步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新疆兵团某单位职工50岁以上男性及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的患病情况,并对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为制定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941名2016年度在我院体检的新疆兵团驻乌单位的职工,包括50岁以上男性及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进行骨密度测定。所有符合入选标准者均采用GE 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第1~4腰椎和双侧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骨密度,同时采集人口学基本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骨质疏松的总体患病率为8.1%,其中男性为4.7%,女性为14.0%,不同性别之间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患病率有显著差异,(x^2=77.754,P<0.05)),年龄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之间呈正相关(男性r=0.203,P<0.05,女性r=0.440,P<0.05)。结论:新疆兵团驻乌鲁木齐直属单位职工5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的OP患病率比男性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OP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研究胸椎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XA)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差异,以及胸椎QC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8月~2021年8月同时行胸部CT与腰椎及髋关节DXA检测的绝经后女性192例,获取胸7-9椎体QCT及腰1-4椎体和左髋关节DXA的BMD和T值,结合文献以胸7-9椎体QCT的平均BMD 90mg/cm3和136mg/cm3作为判定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阈值,比较胸椎QCT和双能DXA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的差异并评估BMI对腰椎DXA的BMD及T值和胸椎QCT的BMD的影响。结果:192例绝经期女性的平均年龄为64.79岁,胸椎QCT对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同腰椎DXA对其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QCT和DXA完全符合者100例(52.08%),不符合者92例(47.92%),其中80例(41.67%)在DXA被低估;不同BMI对腰椎DXA的BMD及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胸椎QCT的BM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椎QCT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优于双能DXA,胸部 CT 检查联合胸椎QCT获得胸椎BMD可指导绝经后女性进行骨质疏松的筛查,在绝经后女性人群中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法国CHALLENGER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47例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和47例同年龄段非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患者的腰椎(L2~4)及左髋部骨密度值。结果治疗组腰椎骨密度(BM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左侧整体髋BMD也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骨量减少的发生率均占绝大多数,其次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治疗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不同程度存在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可使乳腺癌患者BMD明显下降,对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定期监测BMD和适当采用预防性骨质疏松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