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40岁以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分析其病因,危险因素,起病特点和预后。方法对55例40以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140例6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结果青年组发病男、女比例为12.75:1,青年组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占77.1%,与老年组50.7%相比差别显著(P〈0.01),青年组吸烟为73.7%与老年组53.6%比较差异显著(P〈0.01),青年组酗酒为50.9%与老年组26.4%相比差异显著(P〈0.01),青年组家族史为43.6%与老年组34.2%比差异显著(P〈0.01),青年组高血脂为42.6%与老年组27.3%相比差异显著(P〈0.01)。急性期病死率青年组与老年组分别为6.6%和26.7%,差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40岁以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吸烟、酗酒、家族史、高血脂是其首要危险因素,起病典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人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年来收治老年性AMI与同期收治的中青年AMI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以探讨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人AMI发病特点与中青年AMI发病特点明显不同,老年人AMI多有明确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老年人AMI无痛型、不典型多见,并发症多,特别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感染等,预后差,病死率高。结论对AMI要提高认识,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侯维宁 《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3,2(7):609-6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2例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只占40%,以气促为首发症状的占48%,起病到就诊时间1天至1周的占63%,有15%的病人需要溶栓治疗,住院病死率24%。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症状不典型,就诊时间延误.伴发多种疾病,误诊漏诊率高,溶栓率低,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合并症更为常见。死亡率高,针对老年病人尤其有呼吸困难上腹痛等症状的应做心电图及心功酶检查,如无禁忌症早期溶栓可改善预后,已确诊的老年性心梗病人综合治疗要慎重全面。 相似文献
4.
5.
6.
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不同.方法选年龄≤55岁的青年AMI患者63名(组1)与年龄≥65岁的老年AMI患者85名(组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特点及急诊PCI对其18±6.3月随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青年AMI患者中男性居多;老年组患者男女比例接近(P<0.01).青年组吸烟者多,与老年组比较P<0.05.青年组高血脂的患病率有高于老年组的趋势.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多为单支血管病变,老年组以多支血管病变居多(P<0.05).青年组支架的置入率高于老年组(P<0.01),发生再缺血事件及需再血管化的病例在老年组居多(P<0.05).结论青年AMI患者吸烟、高脂血症为其高危因素青年AMI患者多为单支血管病变,及早PCI可获更佳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机抽取30例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骨疼痛、心率失常、心率衰竭、呼吸困难等,因患者条件不一,在症状表达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患者采取一般治疗与针对治疗两种方式,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发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形式复杂多变,临床诊断面临着较大的难度。考虑到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减退,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相似文献
8.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12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2例青年AMI的高危因素、职业特点、诱因、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有阳性家庭史、处于高度紧张、大量吸烟、高血压为青年AMI高危人群.结论 青年人AMI症状明显、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特点,容易漏诊误诊,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现总结我院1999—2002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106份,分析其中7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的认识,指导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青年AMI(≤45岁)患者102例(青年组),老年AMI(60~75岁)患者100例(老年组),从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发症及预后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吸烟史、饮酒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高尿酸(UA)为青年组危险因素;老年组多存在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空腹血糖水平高。青年组有明确诱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52.0%(53/102)vs 28.0%(28/100)(P0.01);青年组发生典型心绞痛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3%(87/102)vs 78.0%(78/100);青年组出现胸闷明显高于老年组31.4%(32/102)vs 16.0%(16/100)(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罪犯血管分布和血栓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青年组AMI多发生于前降支55.9%(57/102);青年组AMI单支病变、局限狭窄多见(P0.01);Gensini病变积分低(P0.05);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并发症少,尤其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低,1周内病死率低(P0.01)。结论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吸烟、饮酒、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TG、高UA及HDL-C降低,劳累和饮酒为主要诱发因素,单支、局限病变多见,Gensini评分低,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青年(年龄≤5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45例年龄≤50岁的中青年AMI与45例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I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其性别、危险因素、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特点。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占82.2%,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达26.7%,前壁、前间壁梗死发生率为53.3%,以典型胸痛起病者占68.9%,均高于老年组(P<0.05);但并发休克、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者仅占2.2%、4.4%、24.4%,死亡率为6.7%,均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男性发病率高,多有冠心病或高血压家族史,以前壁、前间壁部位为主,胸痛典型,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年人(〈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1例青年人AMI和同期中老年(≥50岁)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危险因素及诱因、临床表现、心电图、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结果】青年组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高脂血症/肥胖;多在大量吸烟、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因后发病,胸痛典型,并发症少,预后较好。心电图检查多表现为前壁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病变血管以单支病变多见,主要累及左前降支(LAD),狭窄程度较轻,侧支循环少,很少累及主干。青年组冠脉造影正常7例(17%)亦明显高于中老年组(0例)。【结论】青年人AMI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83%)为主,各种诱因造成的冠状动脉痉挛或斑块破裂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掌握其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减轻精神紧张有利于减少心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36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AMI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AMI临床症状不典型,无明显胸痛,梗死部位以前壁、下壁多见,占88.9%,并发症多,其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分别占94.4%、44.4%和36.1%,住院期间死亡率高达30.6%,预后差。结论:老年AMI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72例高龄急腹症的观察、分析,认识了高龄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求,认为对老年患者不能因症状轻而忽略对病情的观察,要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严密地观察、分析、准确的判断病情变化,有的放矢地实施护理措施;要注重心理护理;积极作好术前准备及抢救工作,术后在护理外科疾病的同时,不可忽视并存症的观察,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青壮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壮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比较青壮年(103例)与老年(238例)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青壮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家族史、代谢综合征的比例分别为78.6% vs 55%、22.3% vs 39.1%、63.1% vs 38.7%、12.6% vs 4.6%、19.4% vs 8%(P〈0.001),高血压比例为55.3% vs 47.5%(P〉0.05);既往心绞痛发作史、发病时呈典型临床表现和发生急性左心衰竭(Kill ip分级)的比例分别为49.6% vs 61.8%、78.6% vs 61.8%、14.5% vs 42.9%(P〈0.05);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3.06±13.64和45.39±14.54(P〈0.05);心律失常、梗死部位、室壁运动异常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别为6.7%vs 37.8%(P〈0.05)。结论:青壮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有明确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家族史和代谢综合征,其临床特征包括既往多无心绞痛发作史、发病时多有典型临床症状、急性左心衰发生率低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17.
焦方刚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4,15(6):14-16
目的分析并评价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为AMI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41例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治疗与转归。结果 41例患者以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中9例未见明显的ST段变化,仅见病理Q波;10例仅见ST-T缺血变化或损伤型抬高,未见病理Q波;4例延缓见梗死图形,全部为下壁AMI;3例为常规12导联无梗死图形,属于正后壁AMI;4例原梗死图形消失,V1与V2导联Q波消失,可见小r波。最终治愈率达95.12%(39/41),2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应根据临床表现、心肌酶学指标变化,并结合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对不典型AMI进行综合诊断,避免发生误诊。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和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诱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老年(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148例,青年(40岁以下)AMI组64例,对两组的发病诱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无明确AMI诱因者占51.4%,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且老年组明确的AMI诱因广泛。老年组和青年组AMI危险因素的侧重点不同(P〈0.05),老年组危险因素合并症多且相互影响,以高血压为首;青年组危险因素以严重的不良生活习惯为主,吸烟最为常见。结论 老年和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诱发因素、危险因素特点不同。据此可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谵妄的临床特点,增强护理干预的预见性,提高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1月在心内科监护室住院且并发谵妄的AMI患者43例,统计患者入院后每2 h时间间隔内谵妄首次发作的比例,以及在全天的不同时间段内谵妄首次发作的比例。结果 AMI患者入院后2 h内,谵妄首次发作的比例最高(占34.88%);症状发作高峰在18:00-22:00(占32.56%)。结论 AMI并发谵妄多发生于入院后早期,夜间高发。护士应在入院后立即评估患者有无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加强患者意识状态的评估,尤其加强18:00-22:00时段内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