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对全血或SAGM(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悬浮红细胞进行白细胞去除,比较白细胞去除前后血液的质量及临床应用现状,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将全血或悬浮红细胞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来分析白细胞去除和红细胞回收情况,并且比较去除白细胞组与未去除白细胞组发生的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结果在4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中白细胞去除率〉99%(99.26%~99.41%),红细胞回收率〉90%(90.97%~92.32%),血红蛋白回收率〉99%(99.62%~99.84%)血小板去除率〉38%(38.11%~39.89%)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35%,较未去白细胞组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4.1%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过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制品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反应率、白细胞携带病毒相关疾病的传播、由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真正满足了临床输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过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蒋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457-3459
目的研究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前后,供者血液有关参数的变化及临床输血反应的比较。方法取充分混匀的过滤前、后血袋内血样各3mL。分别用库尔特血细胞计数仪计数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则用人工镜下计数,同时观察临床是否出现输血反应。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同时计算出红细胞回收卒、白细胞去除率及血小板去除率,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平均为98.4%,红细胞回收率平均为99.1%,血小板去除率平均为96.3%,过滤后血红蛋白过较滤前平均降0.94g/L。红细胞回收率与白细胞去除率、血小板去除率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73(P〉0.05)和0.139(P〉0.05),差异均无相关性。滤白细胞组与未滤白细胞组的输血反应率用x^2检验(x^2=76.1〉x0.012=6.63,P〈0.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医院输血去除白细胞是安全输血的有效途经和措施,是防止医院输血后感染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技术,应作为常规项目普遍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取24小时内采集的红细胞悬液,采用带滤器的3联袋在层流室内滤除白细胞,分别对反复输血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观察组)及未过滤悬浮红细胞(对照组),观察2组输血反应率及输血疗效。结果:悬浮红细胞过滤后对白细胞的滤除率为99.9%,红细胞回收率为93.0%。2组输血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后发热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滤除白细胞和血小板,能显著降低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能有效防止输血性免疫抑制的发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输血时应选择输成分血,有条件的更应选择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滤器过滤悬浮红细胞(RBC)时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及滤除WBC悬浮RBC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测定30份滤除WBC悬浮RBC血液的RBC回收率、血小板(PLT)过滤率、WBC滤除率、RBC渗透脆性,并统计分析临床患者输注滤除WBC血液后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采用WBC滤器过滤法RBC回收率为91.9%,PLT过滤率99.5%,WBC清除率99.96%,滤前和滤后比RBC渗透脆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患者输用滤除WBC血液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结论采用WBC滤器过滤血液后不影响RBC质量,滤除WBC和PLT效率高,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质量和输血安全,节约血液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Saline adenine glucose mannitol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SAGM 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200单位过滤后的SAGM 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CT,Hb,计算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损失率,150例受血者,输血前均不使用激素类及抗过敏类药物,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滤去除白细胞的SAGM RBCs,白细胞清除率为99.3%;红细胞回收率为92.7%,血小板损失率为87.2%;在接受去白细胞的SAGM RBCs的150例受血者中,输血≤2次的受血者中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输血≥3次曾有过发热性输血反应史(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SAGM红细胞悬液)的30例受血者中仅有1例出现发热性输血反应。结论:使用国产滤器能去除血液成分中99%以上的白细胞,能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去除白细胞,减少输血性传播疾病的发生,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将采集合格全血中的白细胞去除。结果:过滤后白细胞的清除率为99.99%,红细胞的回收率为90%以上。结论: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能使输血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前后血液质量比较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00份全血进行白细胞过滤前后的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白细胞滤除率为99.6%,红细胞回收率92.7%。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显著性降低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并能滤除相关病毒,可提高输血的疗效和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的血液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秀春 《卫生职业教育》2008,21(21):101-102
目的 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血液质量变化,及对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的降低程度进行探讨.方法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是将200毫升/袋全血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后的血液加入添加剂,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血液质量检测,观察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的降低程度.结果 检测过滤后的白细胞及血小板滤过率>99.99%(P<0.05),其余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膜渗透脆性试验等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由于去除了白细胞和血小板,所以能降低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7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其分组的依据为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其中Ⅰ组(n=31)、Ⅱ组(n=28)、Ⅲ组(n=20)的输血方法分别为洗涤红细胞输注、悬浮红细胞输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及输血前后的Hb、RBC、网织红细胞及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1)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较高(P〈0.05);(2)三组间的输血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后三组患者的Hb、RBC均显著升高,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Ⅰ组比较.Ⅲ组的Hb、RBC、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改善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条件允许时选择红细胞制剂输注联合应用血液置换,能够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参数对β-地中海贫血筛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德学  陈卫东  丘玉辉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43-1244,1191
目的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参数进行分析,探讨红细胞参数分析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50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及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MCV、MCH、MCHC、RDW-SD、RDW—CV及红细胞渗透脆性检测对β-地中海贫血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8.7%、96.0%、87.3%、78.0%、94.7%和84.7%,相应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88.9%、82.4%、81.5%、77.8%、78.7%和88.0%。MCV、MCH、MCHC、RDW—SD及RDW-CV并联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剐为99.3%和52.8%,MCV、MCH、MCHC、RDW—SD、RDW-CV及红细胞渗透脆性并联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51.0%。结论血液分析仪的五种红细胞参数并联分析对β-地中海贫血筛查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若结合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其诊断灵敏度可进一步提高。因此多参数血液分析结合红细胞渗透脆性可以满足临床对β-地中海贫血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国产库型白细胞滤器在储存添加剂红细胞过滤效果。方法 使用国产血库型白细胞滤器 (BC·L 2 0 0 -1型 )过滤 15袋 10天以内的储存添加剂红细胞 (去白RBC) ,检测过滤前后WBC、RBC、PLT的浓度 ,并求出WBC、PLT的去除率 ,WBC残留量及RBC回收率 ;比较过滤前后RBC渗透脆性。并将去白RBC和非去白RBC分别用于两组患者 ,每组患者 2 0 3人 ,观察去白组与非去白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NHFTR)的发生率。结果 平均白细胞去除率、血小扳去除率及红细胞回收率分别为 99.3 9%、97.42 %及 93 .5 1%。开始溶血点 :过滤前后比较的t检验得P1 >0 .5 ,完全溶血点 :过滤前后比较的t检验得 0 .2 0 >P2 >0 .10。过滤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无显著差异 (P1 >0 .0 5 ;P2 >0 .0 5 )。去白组NHFTR发生率为 1.48% ;非去白组NHFTR发生率为 12 .3 2 % (P <0 .0 0 5 )。结论 该型白细胞滤器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少白RBC输血的要求。使用该种去白RBC可以大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transfusion of leucocyte 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to prevent 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FNHTRs).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gastric ulcer or cancer were subjected to receive RBC concentrates after leucocyte filtration. Another 50 patients with similar diseases were selected to receive non-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The incidence of FNHTRs in all patients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FNHTR in 100 transfusions with leucocyte 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while FNHTRs occurred in 8 of 50 patients with non-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with the incidence of 16%. Conclusion: FNHTRs to RBC transfusion can be prevented with leucocyte filtration.  相似文献   

13.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评价临床输注法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照组相类似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240例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各组12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血小板悬液。观察这些患者FNHTR的发生率。结果:在100例接受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FNHTR,发生率为16%;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7例和25例,发生率分别为5.83%和20.83%。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防止或减低FNHT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滤除白细胞血液前后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为我市全面推广该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上饶市县级及县级以上12家医院2008~2010年采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将临床输血病例分为两组: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观察组和输注全血即未滤除白细胞血液的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输血不良反应作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病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共输血1257人次,输血不良反应73例,不良反应率5.807%;观察组共输血1277人次,输血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率0.705%。过滤后血液白细胞去除率达99.07%,红细胞回收率达92.61%,与过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滤除白细胞血液进行临床输血可以显著降低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过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前后血液质量的变化及其对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降低的程度。方法:将200ml/袋全血用白细胞过滤除白细胞。结果:检测过滤的白细胞平均滤过率为99.80%(P<0.05),红细胞平均回收率为93.54%(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有选择地滤除白细胞,能显著降低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输血前给药是否有助于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8~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362例(次)输血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在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肌肉注射异丙嗪的178例(次)输血患者设为药防组;将在输血前不使用任何药物的184例(次)输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输血病历记载统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62例(次)输血患者共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2次,其中发热反应26次,过敏反应6次,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各种血制品中,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5.69%,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5.05%。各种血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药防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6.74%(12/178),对照组为7.61%(14/1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药防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2%(2/178),对照组为2.17%(4/1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输血前肌肉注射异丙嗪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9%;输血前未用任何药物的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9.24%。3种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后的体温、脉搏、血压、白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给药无助于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在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儿中的筛查与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儿童患者共计108例,另选取5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儿与正常儿童的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MCV、MCH、MCHC出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RDW升高,与地中海贫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地中海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RET#、RET%、IRF、MFR%、HFR%均升高,LFR%降低,且地中海贫血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MCV、MCH、RDW三项指标可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进行初步鉴别。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对临床筛查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有提示作用,且其变化在地中海贫血中比缺铁性贫血更显著。结合运用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可以提高两种疾病的筛查率和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临床免疫输血反应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郑州市各类血液成分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市17医院输血反应单资料,分析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红细胞、血小板、血浆3种成分血发生的输血反应次数的构成比例依次为52.7%、6.9%、40.5%。红细胞输血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和血小板输血反应以过敏为主。结论:建议医院在输血前采取全面的免疫血液学检查,减少免疫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周玉洁 《中外医疗》2013,(30):40-41
目的探讨分析去白细胞输血及常规输血患者在大剂量输血应用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入院需要大剂量的输血的患者132例;分成两组,观察组68例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64例选用常规输血。观察比较两组输血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去白细胞输血的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输血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能有效的降低大剂量输血而引起的不良反应,能使患者的脏器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术前预处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用药组(61例)和输血组(32例)。给予用药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日1次,同时辅助以口服琥珀酸亚铁,待贫血纠正后住院手术治疗;输血组患者未用药,直接输血后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术后发热及切口渗液等情况。结果治疗后,用药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由(78.46±10.09)g/L上升到(104.23±19.7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显著低于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病率明显高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58/61),显著高于输血组的81.2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乏力及眩晕,输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用药组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结论术前短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及口服补血药可以有效纠正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者的贫血状态,降低医疗费用及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同时节省血源以缓解用血紧张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