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09-2213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与椎体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观察后路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对2010年9月~2014年7月间发生的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患者共60例进行研究,其中有脊髓压迫症状32例,无症状28例。统计分析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与胸腰椎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对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全部行后路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5~35个月,平均14个月)。采用ASIA 2000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标准,分析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外伤性椎体骨折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比骨质疏松骨折要高(P0.05),其他类型骨折骨水泥渗漏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分析提示骨水泥主要通过椎体皮质破损渗漏入椎管,部分通过椎体后静脉丛渗漏入椎管。32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行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后神经功能有恢复24例,无恢复8例,总体恢复率75%。[结论]外伤性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概率较高,术前评估椎体后壁的完整性,对于预防骨水泥渗漏有参考价值;对于有神经症状的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患者,后路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缘骨块的手术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缘骨块的处理、其前后路手术适应证、优缺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002年7月~2006年6月共收治高能量损伤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4例,男:女为1.7:1,年龄21—62岁,平均39.5岁,按Dennis分类,前柱损伤为14例,前、中柱损伤为24例,合并神经系统损伤为68%,按Frankel分级,其中:A级6例,B级6例,C级10例,D级8例,E级8例。对其后缘骨块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不同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前后路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复查术后胸腰椎的功能和影像学资料来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随访14.4个月,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其中20例患者采用前方入路,术后平均2周下地活动,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神经功能改善按Frankel分级,都有1~3级的改善,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椎体后缘骨块完全复回至椎体内,无椎管压迫,脊柱植骨融合率达100%,无椎体高度塌陷。18例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有4例椎体骨折复位不理想,椎体高度由术前48.14%恢复至术后的92.14%,残留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神经功能恢复不全。骨折全部愈合,术后腰痛基本消失,椎体高度恢复好,脊柱融合好,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有1~3级的改善。[结论]对于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后缘骨块处理均应用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可提供良好固定,降低并发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用脊柱固定系统(USS)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后椎管形态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USS椎弓根螺钉联合支具治疗2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椎管形态和神经功能变化、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患者均随访1年。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椎管占位和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比例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神经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1年SF-36生活质量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术前(P 0.001)。结论后路短节段USS椎弓根螺钉联合支具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管形态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外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变化结果。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39例采用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测量并计算术前、术后、拆外固定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椎管狭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该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结果 39例患者平均随访37.6个月,骨折节段分布为T9~L4。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创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分级:D级8例,E级31例;8例D级患者于术后3周~3个月均恢复为E级,随访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病例出现。术后的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狭窄率均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均有少量丢失,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管狭窄率无丢失。结论采用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是一种胸腰椎骨折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改良后路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健  魏威  费骏  赖震 《中国骨伤》2011,24(4):311-314
目的:探讨自制椎管减压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椎管减压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22~49岁,平均(29.4±2.5)岁。损伤节段:T1216例,L119例,L28例。骨折类型按Denis法分为:A型12例,B型24例,D型6例,E型1例。将术中出血量、术后24h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等指标与先前行传统后入路手术的1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另对术前及术后的椎管容积、Cobb角、残留椎体高度、神经功能症状、后背疼痛等项目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43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2.5)个月。改良后路手术与传统后路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24h伤口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例患者术前和术后CT显示椎管占位分别为(49.4±16.7)%和(12.8±4.2)%;X线片显示Cobb角术前及术后分别为(30.1±2.4)°和(5.1±0.6)°,平均椎体高度术后恢复率为(81.5±5.5)%。随访中33例神经功能得到恢复,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0.87级。无神经功能恶化出现。结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自行设计椎管减压器可以安全有效进行椎管减压,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RF、MRF钉内固定系统间接复位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后侧入路,RF、MRF钉内固定撑开,间接复位减压,植骨。结果术后X片、CT复查,椎体高度恢复,椎管内面积基本正常,脊柱矢状面生理曲度恢复,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平均随访25.5个月,无断钉及骨不愈合,无神经及脊髓继发损伤。结论RF、MRF撑开装置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出血少,不打开椎管,椎管扩大间接复位减压效果好,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且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恢复了脊柱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分析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探讨其与后路间接减压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58例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程度分为复位组(45例)和复位不良组(13例),复位不良组加做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病例的骨折相关参数,包括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术前节段后凸角、术前骨折块位于后壁的位置、术前骨折块翻转角度、术前椎管侵占率、术前骨折块高度与伤椎体后壁高度比值、术前骨折块宽度与伤椎椎管横径比值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危险因素。结果:复位组的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及椎管侵占率分别为(34.98±6.06)%、20.64°±3.04°及(46.65±15.99)%,复位不良组分别为(43.20±12.80)%、24.80°±3.71°及(64.70±18.90)%,复位组均小于复位不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组的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89.31±6.78)%]大于复位不良组[(65.8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术前骨折块翻转角度、骨折块位于后壁的位置、骨折块高度与伤椎体后壁高度比值、骨折块宽度与伤椎椎管横径比值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椎管侵占率及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是影响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椎管侵占率及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是影响后路间接减压术后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程度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GSS、RSS脊柱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其中T10骨折2例,T11骨折3例,T12骨折8例,L1骨折10例,L2骨折4例。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病变椎体高度,Cobb角,CT片测量椎体占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及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有效率为85%,术后脊椎序列恢复正常,平均随访13个月,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无继发后凸畸形发生。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能有效恢复脊柱序列,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椎管容积,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效,能预防后期出现腰痛,椎体高度丢失及继发后凸畸形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后椎管容积和脊髓损伤程度评分及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48例胸腰椎(T12-L2)爆裂性骨折的患者,15例有脊神经功能障碍,33例无脊神经功能障碍,用CT扫描来测量损伤水平及损伤水平上下节段椎管的矢径、横径和椎管的表面积,两组病人都用ISS评分作损伤程度评估.有脊髓损伤和无脊髓损伤者两组患者的测量数据用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损伤平面其椎管横径的平均值,有脊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明显大于无脊神经功能障碍者(P<0.01).有脊神经功能障碍者其损伤平面以下的椎管表面积明显大于无脊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P<0.05).有脊神经功能障碍者其椎管矢径与横径的比值明显小于无脊神经功能障碍患者(P<0.01).结论 在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没有解剖学上的因素能预见神经的损伤.然而,损伤后椎管矢状径与横径的比值却能预测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路椎管减压固定融合结合早期高压氧和中医针灸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89例患者采用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结合术后早期高压氧和针灸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根据术后综合康复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A组27例,术后结合早期高压氧及针灸康复治疗;B组19例,术后结合早期高压氧治疗;C组21例,术后结合早期针灸治疗;D组22例,术后未予高压氧和针灸治疗。 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20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X线检查显示脊椎曲度恢复,椎管内无骨性压迫物,植骨块、钛网无移动,无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3个月X线片示植骨块或钛网内植骨块均与上下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恢复A组好于其他3组。 结论 经前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钛网植骨融合效果满意,结合早期高压氧及针灸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