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方差分析是把直线回归与方差分析结合起来应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把与Y值呈线性关系的X值化成相等后,作Y的调整均数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两直线回归方程高度的比较,就是两直线回归方程调整均数的比较。两直线回归方程当β_1≠0,β_2≠0时可用协方差分析进行两直线回归方程斜率的比较与调整均数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3.
李河 《循证医学》2004,4(4):224-227
首先请大家看下例:将33只大白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饲以A、B、C三种饲料,将其在同期内的进食量x(g)与体重增加量y(g)数据收集如下表(见表1),问不同饲料组大白鼠的体重增加量有无差别?  相似文献   

4.
《九江医学》2007,22(2):3-3
科学在进步,统计学工具在发展,如果科研统计只停留在t检验、P值检验等简单统计方法水平,不能对现有的大量临床数据进行复杂的统计学分析,得不出有价值的结论来,将对所有的资源造成浪费。国内论文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大部分局限在t检验、卡方检验等经典方法上,其他如多变量分析、协方差分析、重量测量等运用较小。  相似文献   

5.
分析前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农乐根 《右江医学》2008,36(2):227-228
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其核心就是加强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按系统论的原理建立一个体系,使在实验过程中所有影响实验室结果的要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协调和统一,确保实验结果的始终可靠。目前,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卫生部及各省市临床检验中心的监督,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统计学的三型理论及其在生物医学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Hu LP  Liu H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936-1940
目的从学术角度指出误用和滥用统计学问题产生的症结,并创造性地提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前述问题的“统计学的三型理论”,即问题的“表现型”、“原型”和“标准型”。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明前述提及的“三型理论”是合理应用统计学的要领,而且,通过实例说明“三型”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用“三型理论”去解释和分析生物医学科研中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问题,可以帮助人们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清其本质。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有些问题的“三型”之间是彼此相同的,有些问题的原型就是标准型,然而,还有些问题的“三型”是彼此不同的。特别是在某些多因素实验研究中,研究者犯了“对照不全”的错误,导致与其“原型”对应的“标准型”根本不存在,这是一个需要引入“拆分”的思想和方法方可解决的问题。结论一旦弄清了每个具体问题的“三型”,合理进行实验设计与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处理特定的实验资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统计学的三型理论”,可以帮助人们在运用统计学的过程中不犯统计学错误或至少会大大降低误用统计学的机会,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物医学科研的质量、水平和速度;可以提高统计学教材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生物医学统计学的学科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实施“质量工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高校实验室承担着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工作,是学科建设和教学过程正常运行的保障。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在高级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学是实践性科学,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如何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医学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实提高教学质量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笔者就如何加强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做好质量控制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报道如下。1实验课前的质量控制1.1做好实验预习实验前我们要求学生复习理论知识,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原理,力求进入实验时做到胸中有数。1.2统筹安排实验课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课从原来的每学期3~4个班增加到现在的5~7个班同时开设。为了能让学生多一些动手机会,我们将实验分成两组同时进行。如细菌的形态检查实验,我们将每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同学看示教,观察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构造;同时,另一组同学进行革兰氏染色的操…  相似文献   

9.
微型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实验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实验教学。然而医学有机化学作为大学一年级的一门基础课,由于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实验内容过多的验证性,教学方法又偏重于“菜谱式”操作,缺乏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造性的激励,从而造成学生在实验课中缺乏主动性。多年来,我们虽然进行过一些改革,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不大,仍宋脱离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使用γ放射免疫计数仪测定锝(99Tcm)样本计数的误差及临床意义.方法 制备不同放射性浓度的99Tcm样本.分别使用ZD-6000型锝分析仪和GC-300型γ放射免疫计数器的125碘(125Ⅰ)和改造后的57钴(57Co)档位测定各样本的计数.分为ZD-99Tcm、GC-125Ⅰ和GC-99Tcm3组,并将各组数据做自身标准化处理.绘制各组的活度一计数曲线和标准化百分数曲线.结果 3种测量方法 所得计数与活度间均呈直线关系(t=3.93、3.45和3.76,P<0.01).随着放射性活度的增加计数增大.与标准ZD-99Tcm组比较,GC-99Tcm"和GC-125Ⅰ组计数效率的差异分别为(48.55±18.0)%和(-64.2±7.2)%.经标准化处理后的误差百分数分别为(6.9±3.4)%和(11.3±5.4)%.GC-99Tcm和GC-125Ⅰ组的误差百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t=-0.783,P<0.01).结论 与标准的锝分析仪比较,γ放射免疫计数仪对99Tcm样本的测量效率低,但是经改造后相对探测效率可以明显提高,但用于计数比值的测量仍不如标准的锝分析仪准确.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重新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综合管理体系.方法:用VFP6.0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1999年6月至2002年5月临床化学检验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把样本合格率作为临床部门的质控指标.结果:临床化学检验的差错发生率为1.53‰~2.04‰.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环节差错构成比分别为64.25%、23.83%和11.92%.采样不规范、样本送检延时、样本不合格和病人未按规定准备是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前4位因素.结论: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强化全面质量保证的必要阶段和确保结果准确及时的前提,需要检验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相似文献   

12.
在医院管理中,评价医疗质量的指标有治愈率,诊断符合率等。但在实际使用时,有的指标缺乏可比性。本文剖析了其原因并指出应用新型固有质量指标的合理性。文中实例证实了上述论点,说明质量控制图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是很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血液流变学对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血液粘度的准确结果是与实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水中铜的测定是水质分析的一个重要项目,误差的预测是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实验室能提供有质量的数据,必须在使用方法前进行误差预测一精密度偏性实验。我们对《GB5750--85》水中铜的标准检验法的误差预测,以发现该方法在本实验室实施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和大小,把误差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15.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基层医院检验科的检验的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检验质量控制可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部分.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检验信息是否可靠、有效的基础,常被基层医院检验科忽视.只有严格管理分析前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6.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全面控制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3个阶段.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总误差的70%左右,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够对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以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于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甩.对常规的标本采集影响因素进行定位与分析,在可以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检验报告之中的八成以上可以追溯到实验室分析前阶段程序的不规范.本文就如何进行医学检验过程中的分析前误差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着重地阐述.  相似文献   

18.
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分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控制[1],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通过检验人员的标准化操作,建立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使检验结果在这两个阶段得到有效控制。而分析前的质量常被检验人员忽略且难以发现。有资料表明在实验误差中,大部分发生在标本分析前阶段,只有少量(13%~32%)是发生在分析中[2]。常见的实验室分析前误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有患者自身方面的因素,如吸烟、酗酒、紧张情绪、过度运动对结果的影响等等;另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医院临床和实验室的管理,包括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时的运送检测和合理的储存。这些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是整个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检验流程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要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安娜  薛少青  袁应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07-2908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红细胞指数与其红细胞测定值之间的质控关系问题。方法:利用L-J质控空图和太平洋全血质控物提供的有关数据,推理论证红细胞指数与其红细胞测定值之间的质控关系。结果:红细胞指数室内质控的现状可能是:MCH不易出现失控,MCV和MCHC较易出现失控。结论:血液分析仪测定HGB和RBC的质控状况较好,HCT的质控状况较差,HCT的仪器测定应作为部分类型血液分析仪分析技术进一步改进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及检验自动化的广泛应用,检验结果越来越成为临床医生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为了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实验室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质量控制、实验中质量控制、实验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其中实验前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据统计实验前误差占到实验误差的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