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微团试验)研究了氟化钠(NaF)的细胞毒性及其对神经元分化的影响。细胞毒性试验提示NaF的半数存活抑制浓度(ICV50)为15.0μg/ml。染毒组的细胞集落形成率降低,细胞体积小,细胞间神经细胞纤维减少,其中前者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NaF可抑制胚胎神经细胞的分化,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Cd50)为3.0μg/ml,半数存活抑制浓度与半数分化抑制浓度的比值(v/d)大于5.0。本研究表明抑制细胞分化可能是NaF致发育危害的重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锰的体外发育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元细胞进行微团培养,研究了锰的细胞毒性及其对神经元分化的影响。细胞毒性试验提示锰的半数存活抑制浓度(ICV50)为18.0μmol/L。染毒组的细胞集落形成率降低,细胞体积小,细胞间神经纤维减少等形态学变化,其中前者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锰可抑制胚胎神经元细胞的分化,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CD50)为10.0μmol/L1半数存活抑制浓度与半数分化抑制浓度的比值(V/D)均大于1  相似文献   

3.
采用胚胎肢芽细胞微团培养方法,观察无机氟对SD大鼠和昆明种小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液中一定浓度的氟对两种动物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反应关系。拟合细胞分化和增殖抑制曲线,计算得大、小鼠半数抑制分化浓度(ID50)分别为6.8μg/ml、7.3μg/ml;半数抑制增殖浓度(IP50)为44.1μg/ml、63.6μg/ml。IP50/ID50分别为6.4和8.7。表明无机氟是肢芽细胞分化的特异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无机氟对大小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胚胎肢芽细胞微团培养方法,观察无机氟对SD大鼠和昆明种小鼠胚胎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液中一定浓度的氟对两种动物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反应关系。拟合细胞分化和增殖抑制曲线,计算得大、小鼠半数抑制分化浓度(ID50)分别为6.8%μg/ml、7.3μg/ml;半数抑制增殖浓度(IP50)为44.1μg/ml、63.6μg/ml。IP50分别为6.4和8.7。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元细胞进行微团培养,研究了锰的细胞毒性及其对神经元分化的影响。细胞毒性试验提示锰的半数存活抑制浓度(ICV50)为18.0μmol/L。染毒组的细胞集落形成率降低,细胞体积小,细胞间神经纤维减少等形态学变化,其中前者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锰可抑制胚胎神经元细胞的分化,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CD50)为10.0μmol/L,半数存活抑制浓度与半数分化抑制浓度的比值(V/D)均大于1.8。表明抑制神经元细胞分化可能是锰致发育危害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氯化锂对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化锂的体外致畸作用,探测氯化锂的体外毒性作用结果判断标准。方法:取SD大鼠中脑神经组织,进行体外原代微团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锂,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氯化锂对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半数抑制分化浓度(ICD50)为8.6μg/ml,半数存活抑制浓度(ICV50)为6.4μg/ml。结论:微量元素锂对中脑神经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CD50)为8.6μg/ml,(V/D)比值为1.3μg/ml。表明氯化锂只是一种细胞毒性物质,而非致畸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作原代微团培养,培养物经不同浓度的醋酸铅(Pb(CH3COO)2.3H2O)染毒,观察其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Pb(CH3COO)2.3H2O可抑制细胞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的改变,表现为细胞储落数目减少细胞表面突起和集落间的神经纤维束减少,并显示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生长抑制浓度为25μg/ml,而半数分化抑制浓度为2μg/ml。。IcV50与IcD50比值为12.  相似文献   

8.
五氧化二钒的体外发育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胚胎肢芽细胞进行原代微团培养,培养物经不同浓度的五氧化二钒(V2O5)对细胞肢芽细胞经5天增减形成细胞集落,V2O5对体外肢细胞的分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有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V50)和半分化抑制浓度(ICD50)分别为12.6和1.6μg/ml,V/D值为7.9。表明抑制细胞分化可能是V2O5致发育危害的重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钩吻碱类提取物在浓度大于1.25μg/ml以上时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MLR)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最低抑制浓度为2.5μg/ml,抑制率为18.3%。单独采用C57BL/6j小鼠脾细胞进行实验,促有丝分裂剂为细菌脂多糟(LPS5μg/ml),在钩吻碱类提取物浓度为40μg/ml才出现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为18%,改用刀豆蛋白A(ConA2μg/ml)刺激,钩吻碱类提取物最低抑制浓度为20μg/ml,抑制率为12.4%(P<0.05).脾细胞先经ConA活化.后用白细胞介素2(5u/ml)维持培养,此时钩吻碱类提取物的最低抑制浓度为40μg/ml.抑制率为17.1%(P<0.05)。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作原代微团培养,培养物经不同浓度的醋酸铅(Pb(CH3COO)2·3H2O)染毒,观察其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Pb(CH3COO)2·3H2O可抑制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的改变,表现为细胞集落数目减少细胞表面突起和集落间的神经纤维束减少。并显示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V50)为25μg/ml,而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cD50)为2μg/ml。IcV50与IcD50比值为12.5,判断为醋酸铅可能具有体外细胞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丙烯腈(ACN)对脊髓神经细胞分化和增殖的毒性效应关系,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微团培养,观察不同浓度0.02、0.2、2.0、20.0、40.0、60.0、80.0、100.0μmol/L的丙烯腈(ACN)对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并利用图象分析细胞形态变化及MTT测定细胞活性。结果:各组丙烯腈明显抑制脊髓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集落形成率明显减少,细胞体积小。其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CD50)25μmol/L,半数存活抑制浓度(ICV50)为55μmol/L,并显示浓度效应关系。结论:丙烯腈能抑制脊髓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是与其抑制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丙烯腈(actylonitrile,ACN)对大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13d的大鼠胚胎脊髓组织,经取材、分离、消化后作原代细胞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ACN0.01,0.1,1.0,10.0,50.0,100.0,200.0μg/ml,从细胞形态学及细胞计数角度观察细胞生长与分化过程,同时测定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ACN明显抑制胚胎肢芽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集落形成率明显减少,细胞体积小;其半数分化抑制剂量(ICD50)为29μg/ml,半数存活抑制剂量(ICV50)为42μg/ml,均显示剂量效应关系。结论:ACN能抑制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可能与其能抑制蛋白质合成,并引起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原代微团培养,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2.5S)对不同浓度的四氯化碳(CCl4)致毒性拮抗效应,观察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形态的影响,同时做了CCl4的毒性试验并与正常细胞的分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示,染毒组的细胞集落数形成率明显降低,细胞体积小,细胞间神经纤维减少,表明CCl4可抑制胚胎中脑神经细胞的分化,其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V50)为10.0μmol/L,并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终浓度的茶多酚、丹酚酸B和知母宁进行MTT实验,观察这三种天然抗氧化剂对HL一60细胞存活和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天然抗氧化剂在5~80μg/ml浓度范围内均对HL一60细胞生长和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茶多酚半抑制浓度(IC50)为17。7μg/ml,丹酚酸BIC50为22.5μg/ml,知母宁IC50为17.1μg/ml。推测它们对HL一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性质和清除自由基、活性氧效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复方参七汤对人胃癌细胞株体外抑制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复方参七汤对人胃腺癌细胞株BG C-823的细胞分裂和集落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集落形成法测定其半数抑制浓度为0.007g生药/ml。在浓度较高时也有直接杀伤作用,用台盼蓝排斥试验测定其半数杀伤浓度为0.048g生药/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人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IFN-α(25μg/L,75μg/L,100μg/L)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记录细胞数目,进行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测定软琼脂集落形成率。结果:IFN-α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药物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增殖型细胞减少,分化型细胞数增加,双层软琼脂中细胞集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洋地黄毒甙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台盼蓝排染法、中性红活染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测定洋地黄毒甙(DT)对多种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结果:0.01~1.25μg/mlDT在体外能显著杀伤HL-60.K562.SMMC-7721,SGC-7901细胞,并呈剂量依赖性,药物作用24h.IC50分别是0.132.0.182.0.265.0.489μg/ml。对正常成纤维细胞株HLF的IC(50)为4.288μg/ml.明显高于癌细胞,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毒性作用。克隆形成实验中,0.01~1.25μg/mlDT处理12h,对HL-60和SGC-7901细胞集落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是0.056.0.l19μg/ml。结论:应用洋地黄毒甙及其他Na+-K+-ATP酶抑制剂防治肿瘤是一个值得探讨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别采用0,1.5,3.0,4.0,5.0,6.0,7.0,8.0,9.0,10.0mg/ml共10个不同浓度的NaF对2060份血液标本进行活性及抑制试验。结果表明:α-NAF可存在于多种血细胞中,并且不能被以上任何浓度的NaF完全抑制仅呈轻度或中度不完全抑制。  相似文献   

19.
不饱和脂肪酸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慧芳  龚乐罗 《上海医学》1994,17(11):635-637
不饱和脂肪酸(LA)浓度为25μg/ml,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细胞和二倍体人胚肺细胞系(HLF)细胞抑制率分别为:98.4±2.2%,18.0±2.1%(P<0.001)。表现为对恶性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SPC-A1对5μg/ml LA无反应,1μM丝裂霉素C(MMC)对SPC-A1细胞抑制率为43.4±2.9%而当用1μm MMC处理这种对5μg/ml LA无反应的SPC-A1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银葛双解冲剂进行体外抗人腺病毒7型作用的实验研究,并以三氮唑核苷(病毒唑)作为阳性实验对照。实验结果表明:银葛双解冲剂可明显抑制大剂量(100TCID50)腺病毒7型所致Hela细胞的细胞病变作用(CPE),其半数培养孔的CPE抑制浓度为2.33mg(生药)/ml,三氮唑核苷的半数培养孔的CPE抑制浓度为31.2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