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 ,有多种基因参与调控 ,包括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灭活 ,并且有人认为后者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口腔鳞癌中抑癌基因的表达和突变有较多的报道 ,但多为单一抑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与癌基因的研究 ;有关同一肿瘤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抑癌基因的研究并不多见。作者研究同一口腔鳞癌中 3种抑癌基因的失活情况 ,探讨口腔鳞癌中占主导地位的抑癌基因及各种抑癌基因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2 7例口腔鳞癌材料取自 1997- 1998年我科诊治的病例 ,所有标本均经病理再次确诊。其中早期癌 (T1~T2 ) 8例 ,晚期癌 (T3~T4 ) …  相似文献   

2.
肿瘤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累积而逐步发生发展的,基因突变引起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基因转录和翻译功能的改变,导致细胞生长异常,最终形成肿瘤。肝癌亦是如此。目前人们通过对抑癌基因的研究进一步揭示癌变的分子机制,为肿瘤的防治打开广阔的空间。本文就现在研究较活跃的抑癌基因p53、p16、nm23的作用以及它们与肝癌的关系,扼要地进行介绍。1 抑癌基因的作用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又称抗癌基因(antioncogene),它是一类正常细胞中存在的、调节癌基因表达的基因群。现已发…  相似文献   

3.
肖强 《医学文选》1999,18(3):460-462
细胞凋亡和p53基因都是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肿瘤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亦是肿瘤研究工作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对p53抑癌基因的研究仍在不断的深入,而对细胞凋亡的研究则已成为肿瘤细胞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由于各种实验资料的积累,使人们对细胞凋亡与p53抑癌基因的相互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现结合国外有关资料作一综述。1 细胞凋亡的主要形态学特点  在细胞的正常发展过程中,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和最终死亡都是受到高度调节的。…  相似文献   

4.
p16、p53和nm2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春雷  萧璧君  廖建春  范静平 《上海医学》2000,23(6):331-333,F003
目的 研究p16、p53及nm23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2例喉鳞癌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在喉鳞癌中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7.62%,p53的阳性率为54.76%,nm23的阳性率为52.38%;中、低分化的鳞癌(Ⅱ~Ⅲ级)组p16阳性率低于高分化的鳞癌(Ⅰ)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16的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53在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16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的性质、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及腹水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了81例卵巢浆液性肿瘤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结果:p16在恶性、交界性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7%、60.0%和69.2%。交界性和良性肿瘤的表达率皆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P〈0.01)。p16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分化和临床有关(P〈0.01,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16、p53抑癌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和ABC法检测p16和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20例肾母细胞瘤标本p16蛋白染色阳性7例,阳性率为35%;其中上皮型10例,阳性4例(占40%);间叶型5例,阳性1例(占20%);胚胎型3例,阳性1例(占33%);混合型2例,阳性l例(占50%)。p53蛋白阳性染色5例,阳性率为25%。其中上皮型及混合型12例中,p53阳性2例(占16.7%);而间叶型及胚胎型8例中,阳性3例(占37.5%)。结论对肾母细胞瘤患同时进行p16和p53检测更能准确地判断其病理性质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符淳  张琼英 《湖南医学》1997,14(6):325-326
为研究p16抑癌基因表达与滋养细胞癌变的关系,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了p1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及正常绒毛中的表达。结果示:①p16蛋白表达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和正常绒毛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p16阴性标本较p16阳性标本的PCNA阳性率显著高(P〈0.05);③不同临床分期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p16阳性率不同,其中p16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p16阴性  相似文献   

8.
肾盂输尿管癌p53、nm23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p53、nm23基因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53、nm23的表达。结果:肾盂输尿管癌p53、nm23阳性表达分别为51.1%(23/45)和46.7%(21/45)。p53阳性表达T2-T3为60%(21/35),T1为20%(2/10),P<0.05;G2-G3为59.0%(23/39),G1为0%(0/6)。nm23阳性表达T2-T3为48.6%(17/35),T1为40%(4/10),P>0.05,G2-G3为48.7%(19/39),G1为33.3%(2/6),P>0.05。p53阳性表达术后再发膀胱癌与阴性表达相比较P>0.05。nm23阳性表达术后膀胱癌再发为61.9%(13/21),阴性表达为20.9%(5/24),P<0.05。p53、nm23阳性表达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P<0.05。结论:p53阳性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分级有关,nm23阳性表达与术后再发膀胱癌有关。p53和nm23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16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膀胱癌和41例膀胱癌旁组织进行比较,观察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膀胱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44.00%,明显低于膀胱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73.17%,P〈0.01);(2)p16蛋白在I,Ⅱ,Ⅲ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52.94%,23.81%,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抑制基因nm23在结肠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72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石蜡包埋标本,经抗nm23单克隆抗体标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测定。结果:nm23在72例中54例表达阴性,阴性表达率75%。nm23的阴性表达与病理性别、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本组结肠癌的Dukes分期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结论:nm23基因在结直肠癌的浸润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喜凤  赵红兵  李惠翔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30-31,F0003
目的 探讨bcl-2、p53和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bcl-2、p53和nm23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bcl-2、p53和nm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7%(34/60)、36.7%(22/60)和86.7%(52/60).bcl-2与p53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与nm23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与nm23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与p53可能以各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nm23与bcl-2、p53在乳腺癌中表达有相关性,可能共同影响乳腺癌的转移与预后.  相似文献   

12.
p53及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及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0例胃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p53和nm23检测。结果p53和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和60%。p53过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1);nm23低表达与胃癌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1)。p53过表达和nm23低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结论联合检测p53蛋白及nm23基因表达状况可作为临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p53、nm2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p53、nm23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组织、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p53、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nm2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4%、46.67%;在CIN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0.00%;在NE组均无表达.p5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与在CIN、NE中的不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m23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在NE中的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在CIN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p53、nm23基因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53蛋白的过表达是宫颈癌组织恶性变的生物学标志;检测nm23蛋白对判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中p16与nm23基因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8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良性病例中p16与nm23基因表达的水平进行研究.结果乳腺癌中p16与nm23的表达水平与良性病变有显著差异(P<0.05).p16在腋淋巴结转移组和发生远处转移组的阳性率低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和未发生远处转移组(P<0.05),生存期≥5年组p16阳性率明显高于生存期<5年组(P<0.05),与生存期呈正相关,p16与临床病理类型有关(P<0.05);在腋淋巴结阴性组和未发生远处转移组中nm23高表达率高于腋淋巴结阳性组和发生远处转移组(P<0.05),与生存期呈正相关.p16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期无关(P<0.05),nm23与临床分期有关,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16与nm23的表达间无相关性.结论 p16与nm23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指标,对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参考意义,两者协同检测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l6与卵巢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38例卵巢癌、22例良性或交界性卵巢肿瘤及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情况。结果:pl6在恶性卵巢肿瘤中检出率为(7.89%),明显低于良性肿瘤(60%,P<0.01)、交界性肿瘤(66.67%,(P<0.01)及正常卵巢组织(83.3%,P<0.01),在肿瘤分化差、恶性程度高及复发和死亡的病例中未检出p16阳性者。结论:p16作为一种新型的抑癌基因,它的突变与缺失可能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0.9052,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源性p16基因导入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迁移能力和VEGF及nm23表达的影响。方法 细胞划痕法检测外源性p16基因导入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外源性p16基因导入对VEGF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外源性p16基因导入对nm23表达的影响。结果 外源性p16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后,转染组细胞迁移能力较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SMMC-7721细胞明显下降。外源性p16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后,转染组VEGF表达较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SMMC-7721细胞减弱。外源性p16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后,转染组nm23表达较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SMMC-7721细胞增强。结论 外源性p16基因导入能降低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范瑞  秦长岭 《中原医刊》2006,33(14):28-30
目的探讨nm23、p53、PCNA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46例结肠癌nm23、p53、PCNA表达。结果46例结肠癌中,高分化腺癌、中低分化腺癌的nm23检出率分别为81.8%(9/11)、62.1%(22/35),浆膜外癌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肌层,有、无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11/18)、85.7%(24/28)。p53在结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5.2%(30/46),在浆膜外层的阳性表达率为83.3%(5/6),肌层62.5%(25/40)。p53表达与结肠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未见明显相关,而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CNA该组检出率为100%,只是染色强弱有别,与病理分级、浸润与淋巴结转移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p53和nm23表达与结肠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结肠癌转移和浸润深度关系密切,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手术成功率判断及肿瘤转移和转移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8.
p16isanewtumorsuppressorgene.Recent-ly,manystudieshavediscoveredthatinabout5o%malignanttumors,themutationandde1etionofp16exist.Butlittleisknown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xpressionofp16andovariantu-mors.Therefore,weinvestigatedtheexpressionofpl6in72casesofovarianneoplasmsusingABCimmunohistochemistrymethod,andassessedwhethertheexpressionofp16wasrelatedwiththemalignancyandprognosisofovariancancer-MATERIALSANDMETHoDSSpecimenscollectionThespecimenswerecollectedfrom72patientswithprimar…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口腔鳞癌中的蛋白表达,试探讨其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5例口腔鳞癌中nm23-H1蛋白染色,利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m23-H1蛋白染色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肿瘤和上皮细胞胞浆中。淋巴结转移组nm23-H1,蛋白高染率为15.15%(5/33),无淋巴结转移组高染率为52.38%(22/42),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nm23-H1蛋白染色水平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同肿瘤大小、部位、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多因素分析发现颈淋巴结转移与nm23-H1蛋白表达水平关系最密切(OR=0.1846)。结论nm23-H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低可能是影响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检测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对临床判断和预测口腔鳞癌的转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