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用雷公藤治疗前后及34例正常人进行了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结果表明,RA组的ALP 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雷公藤治疗后RA 患者的总ALP 及骨型 ALP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和<0.01),且骨型 ALP与 ESR 呈正相关(r=0.63.P<0.01)。因此,ALP 活性的高低是鉴别活动性和非活动性 RA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脂蛋白(a)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长礼 《安徽医学》2011,32(3):344-345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脂蛋白(a)水平及其与炎症的关系,探讨Lp(a)在RA患者心血管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选择RA患者52例,正常对照40例,对受检者血脂、Lp(a)及炎症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性RA患者组Lp(a)水平为(289.1±96.6)mg/L,非活动性组Lp(a)水平为(176.8±78.0)mg/L,对照组为(172.6±63.1)mg/L;活动性RA组明显高于非活动性组和对照组;非活动组和对照组间无明显变化。血沉、C反应蛋白均分别与Lp(a)呈正相关。结论活动性RA患者Lp(a)发生显著变化,炎症反应对Lp(a)代谢具有调节作用,Lp(a)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贾瑛  郑健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3):296-297,30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HMGB1水平及与RA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以及与其他炎性因子IL-17、hs-CRP等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定量EL ISA试剂盒检测70例RA患者(活动期35例,缓解期35例)和3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HMGB1、IL-17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hs-CRP、RF水平。结果:RA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活动期组高于缓解期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患者IL-17、hs-CRP、R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活动期组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HMGB1阳性率结果比较显示,RA活动期组阳性率为91%,RA缓解期组阳性率为83%,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3%,RA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IL-17、hs-CRP、RF呈正相关。结论:HMGB1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可以作为临床诊断RA的辅助指标,而且作为一种新型的晚期炎症因子将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介素-21(IL-2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3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2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RA组、RA活动期组和RA非活动期组患者与对照组受检者间的IL-21及TGF-β水平的差异,并分析RA患者IL-21及TGF-β水平与DAS2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受检者间的IL-21、TGF-β水平及DSA28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A组、RA活动组及RA非活动组患者的IL-21及DSA28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A活动组IL-21及TGF-β水平改变较RA非活动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阳性患者的IL-21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TGF-β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21水平与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72,P<0.05),TGF-β水平与DAS28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622,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IL-21显著升高,IGF-β显著降低,且其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艳  尹伟洲 《河南医学研究》2022,(21):3885-3888
目的 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32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RA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南阳医专一附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收的72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确诊时检测血清IL-1β、IL-32水平,采用疾病活动性评分-28(DAS-28)评估患者治疗3个月临床效果并进行分组。比较不同临床预后患者基线资料及IL-1β、IL-32水平,分析血清IL-1β、IL-32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72例RA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评估,预后不良组共26例(36.11%);预后不良组确诊时血清IL-1β、IL-3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IL-1β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呈正相关(r=0.610,P<0.001),血清IL-32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呈正相关(r=0.518,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时血清IL-1β、IL-32水平过表达是RA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中的HMGB1和TGF-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112例经确诊的RA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活动期RA患者67例,非活动期RA患者45例,选取健康体检者80人作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3组血清中HMGB1及TGF-β1含量。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59.40±18.74)高于非活动期患者(16.58±6.02)和对照组(13.97±2.4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非活动期RA患者和对照组相比,血清HMGB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活动期RA患者(17.13±11.26)和非活动期患者(22.42±13.70)的血清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8.35±8.14),活动期RA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低于非活动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HMGB1及TGF-β1含量与RA的疾病活动有关,但两者的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博  叶志中  胡秋侠  汪迅  张丽君  李剑松 《广东医学》2007,28(10):1644-1646
目的 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抗RA33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对老年起痛的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探讨以上3种抗体与EORA病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9例EORA患者、82例非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NEORA)患者及30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清同时进行了AKA(间接免疫荧光法)、抗RA33抗体(ELISA法)与RF(免疫比浊法)的测定,并对以上3种抗体与EORA病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39例EORA患者中,AKA、抗RA33抗体及RF的阳性率分别为30.8%(12/39)、35.9%(14/39)及64.1%(25/39).82例NEORA患者中,AKA、抗RA33抗体及RF的阳性率分别为43.9%(36/82)、47.6%(39/82)及81.7%(67/82).30例正常老年人中,均仅有1例检测到AKA及抗RA33抗体,有2例检测到RF低滴度阳性.AKA、抗RA33抗体及RF在39例EORA患者中的敏感性分别为30.8%、35.9%及64.1%,特异性分别为99.7%、99.7%及93.3%.AKA及抗RA33抗体在EORA组及NEORA组的敏感性均无明显差异,而RF在NEO-RA组的敏感性则显著高于EORA组.以28处关节痰病活动度积分(DAS28)来评价EORA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在39例EORA患者中,AKA、抗RA33抗体及RF阳性组的病情活动性均显著高于各自阴性对照组.结论 AKA、抗RA33抗体及RF有助于EORA的诊断及病情活动性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瘦素(Leptin)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用DAS28评分方法判断RA病情活动性,检测9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期47例,缓解期49例)及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瘦素、TNF-α、IL-1β、IL-6、RF、CRP、ESR、抗-CCP水平,分析瘦素与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期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1β、IL-6、RF、CRP、ESR、抗-CC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RA缓解组(P〈0.01),其中女性瘦素水平又显著高于男性(P〈0.05);RA缓解期组以上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A活动期组血清瘦素与TNF—α、IL-1β、IL-6、RF、CRP、ESR、抗-CCP水平、DAS28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RA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病情活动性具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一种协同炎性因子促进RA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青霉胺联合用药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选择活动性RA患者159例为观察对象,青霉胺治疗组81例,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照组78例.青霉胺治疗组给予青霉胺+甲氨喋呤(MTX)+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SASP对照组给予SASP+MTX+NSAIDs.对两组患者在24周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全部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休息痛、ESR、CRP及RF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周青霉胺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SASP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霉胺及SASP可以作为治疗RA的慢作用药物(DMARDs),青霉胺是治疗活动性RA值得推荐的DMARDs.  相似文献   

10.
程静  马乐  苏春芳 《广东医学》2016,(3):415-417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患者采用抗结核标准化方案治疗,8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根据临床疗效分为治愈组(51例)和未治愈组(3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肺泡灌洗术( BA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8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活动组)、30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非活动组) BALF中γ干扰素( IFN-γ)、白细胞介素( IL)-10、IL-12、IL-35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痰菌情况及临床疗效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活动组BALF中IFN-γ、IL-10、IL-12、IL-35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组(P<0.05)。活动组菌阴、菌阳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活动组(P<0.05),且菌阳患者IFN-γ、IL-12、IL-35水平均明显高于菌阴患者( P<0.05)。治疗后,治愈组患者IFN-γ、IL-12、IL-35水平均明显低于未治愈组(P<0.05),两组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BALF中IFN-γ、IL-12、IL-35水平明显升高,与病灶的活动性、病情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丁菱  何善智  钟伟秋 《医学综述》2012,(19):3293-3294,3299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疗的69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治疗,每次25 mg,每周2次;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每次10 mg,每周1次。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质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及体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74%vs 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那西普治疗RA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活动性RA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80例,其中40例活动期,40例非活动期。比较两组患者以及50例正常对照组的hs-CRP和血沉(ESR)。结果RA活动期患者的hs-CRP、ES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RA患者活动期的hs-CRP、ESR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P〈0.01)。结论hs—CRP能够反映RA患者的病情,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活动性RA患者(活动组)、37例非活动性RA患者(非活动组)、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其中AST、LDH、CK测定采用速率法,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①三组患者的血清AST、LDH、CK、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的血清AST、LDH、CK、CK-MB显著高于非活动组(P〈0.05),非活动组的血清AST、L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活动组患者血清AST、LDH、CK、CK-MB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常伴随有心肌细胞损伤。在RA患者诊治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其心肌酶谱,以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胡珺  张平洋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0):1359-136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5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RA的活动性(DAS28)分为缓解期组(n=42)和活动期组(n=73).患者均行DCE-MRI和肌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不同活动性RA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DCE-MRI和肌骨超声检查指标对RA活动性的诊断价值及DCE-MRI和肌骨超声检测指标与RA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组患者的滑膜厚度、关节积液和骨质坏死等评分及Slopemax、Ktrans和ERmax值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肌骨超声对骨质坏死的检出率高于DCE-MRI(P<0.05).滑膜厚度、Ktrans值诊断RA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814、0.828,DAS28与Ktrans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DCE-MRI和肌骨超声均可较好诊断RA活动性,其中肌骨超声对骨质坏死的检出率较好,而DCE-MRI检测指标与RA活动性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就诊初期正确削断RA治疗难易与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本文对经正规治疗3个月以上的RA患者44例,根据治疗后的效果分为难治性RA16例及非难治性RA28例两组,对初诊时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前瞻性分析研究。结果存临床表现方面,难治性RA晨僵稍高于对照组,病变累及的关节平均数大于非难治性RA组。难治组RA的手MP、手PIP、跖趾关节受累及肌痛着明显高于非难治性RA组,而肩关节,颞颌关节受累却少于非难治性RA组。在实验率指标方面,ESR、RF、CRP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难治性RA出现Hb下降、WBC上升者,均高于非难治性RA组。PLT升高者,却低于非难冶性RA组。结论在就诊时遇到关节累及较多,手MP、手PIP、跖趾关节受累,结合Hb下降,PLT增高不明显的活动性RA,应该按照难治性RA治疗,加大慢作用抗风湿药的剂量,联合应用慢作用药,选用治疗难治性RA有效的慢作用控制病情药物,如爱若华、环磷酰胺等,或采取免疫净化(如免疫吸附)等治疗,以尽快缓解病情,减轻病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RA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强的松、甲氨喋呤及羟基氯喹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骨密度。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髋部及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24周后ACR20、ACR50、ACR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提高活动性RA患者骨密度水平,但未发现有增强临床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fis简称RA)的血液流变学观测进行了探讨。 一、对象和方法 1.病例选择:分3组,每组各50例(女40例,男10例),年龄30~60岁。①正常对照组:来自献血员。②非活动性RA组:来自门诊治疗后的缓解患者。血沉<50mm/lh,关节炎症轻缓、无发热者。③活动性RA组:来自住院的急重患者,血沉>50mm/lh,关节炎症急重,多有发热的全身症状的急症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汉江流域RA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CRP、ESR的相关性,提高对RA伴贫血的认识,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汉江流域的RA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检测血常规、血生化、血沉、抗环瓜氨酸肽等,对RA活动组与稳定组进行比较,对RA不合并贫血组与RA合并贫血组进行比较。并通过折线图比较RA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CRP、ESR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31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活动组与稳定组的比较中,活动组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低于稳定组,活动组的ESR明显高于稳定组(P0.05),而二者的ASO、RF、CCP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比较中,不合并贫血组的红细胞明显高于合并贫血组,ESR、CCP及ASO明显低于贫血组(P0.05),而二者的RF、CRP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折线图发现,贫血组ESR明显高于非贫血组;CRP在值较低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6),而随着CRP升高,贫血组明显高于非贫血组。结论 RA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ESR、hs-CRP、RF和DAS28等疾病活动性相关指标均呈相关性,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预测RA疾病活动度参考指标,有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D-二聚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ID患者血浆标本214例,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分类标准对AID患者进行分类,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全身性硬皮病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8例。采用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观察各类疾病不同活动度间及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结合血常规和生化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与其他4类疾病(P<0.05~P<0.01);RA组和SLE组患者中高活动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低活动组(P<0.01);RA组和SLE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中(P<0.05~P<0.01);在RA组中,类风湿因子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在SLE组中,D-二聚体水平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常见5类AID患者中,RA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最为明显,其次为SLE,且D-二聚体水平高低与疾病活动性和治疗阶段密切相关。提示RA和SLE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情活动度和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伴贫血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治疗前后RA伴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b)的变化。方法:将经过8周治疗的42例RA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将42例RA患者分成RA轻度贫血组、RA中度贫血组和RA非贫血组,把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b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42例RA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为25例(59.5%),严重程度分为中度贫血和轻度贫血,中度贫血患者为7例(16.7%),轻度贫血患者为18例(42.9%),未发现重度贫血。RA轻度贫血组的Hb上升6.2g/L,RA中度贫血组的Hb上升17.1g/L,RA非贫血组的Hb上升1.6g/L。结论:贫血是RA患者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发生率高。严重程度分为中轻度,对RA伴贫血患者进行正规抗风湿治疗后,Hb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