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是正畸医生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其矫治方法在正畸界也存在较多的争议.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手段多种多样,治疗时机的把握相对灵活,治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在于患者的病因多种多样,其生长发育独具特点.然而,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拥有这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又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就近几十年来各种正畸治疗方法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颅面形态发育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韩冰  许天民 《口腔正畸学》2010,17(4):218-222
正颌外科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1],这对于颅面部严重骨性畸形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就是一类常见牙颌面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发音和咀嚼功能,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2]表明此类人群常有敏感多疑、自卑、对人不信任等表现,所以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骨性畸形严重,单纯正畸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也有采用非手术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报告[3],但矫治难度大,对正畸医师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所以对于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成年患者而言,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矫治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正畸治疗中拔除与不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对牙弓横向宽度的影响,为是否在术前正畸中拔除上颌前磨牙提供一个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8例,其中12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拔牙组),16例采取不拔牙矫治(非拔牙组)。对两组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牙弓宽度对比研究。结果 经过术前正畸治疗,拔牙组较非拔牙组的上颌后段牙弓宽度减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下颌牙弓中段及后段宽度均有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中,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有利于术前正畸有效去除后牙代偿,协调上下牙弓间横向关系,为正颌手术创建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6例,常规排齐整平后,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与矫治前相比,SNA角平均增加(2.48±0.65)°,L6-MP角平均减少(5.28±1.96)°,OP-MP平均增加(3.13±0.66)°,OJ平均增加(3.89±0.63)mm,OB平均增加(2.74±0.38)mm。结论:微种植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有效地控制磨牙垂直向高度同时矫正Ⅲ类错颌间关系,达到了改善面型和掩饰骨性畸形的正畸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错矜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正畸治疗中拔除与不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对牙弓横向宽度的影响,为是否在术前正畸中拔除上颌前磨牙提供一个参考指标。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接受正畸一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铪畸形患者28例,其中12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拔牙组),16例采取不拔牙矫治(非拔牙组)。对两组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牙弓宽度对比研究。结果经过术前正畸治疗,拔牙组较非拔牙组的上颌后段牙弓宽度减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下颌牙弓中段及后段宽度均有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性Ⅲ类错猞畸形的正畸一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中,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有利于术前正畸有效去除后牙代偿,协调上下牙弓间横向关系,为正颌手术创建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外科-正畸治疗下颌骨偏斜的Ⅲ类骨性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下颌骨偏斜的Ⅲ类骨性畸形的颅面形态特征,总结采用外科-正畸治疗矫治此类畸形中正畸治疗的特点及难点。方法 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通过外科-正畸治疗完成的下颌骨偏斜Ⅲ类骨性畸形病例25例,通过治疗前后患者资料的对比分析,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骨性Ⅲ类下颌骨偏斜畸形是合并有矢状向及冠状向的错畸形,正颌手术前的正畸治疗主要是平整协调上下牙弓形态和去除各类牙代偿,正颌手术后的正畸治疗为咬合的精细调节。经外科-正畸治疗,25例下颌骨偏斜的骨性III类畸形患者的形态和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 下颌骨偏斜的Ⅲ类骨性畸形的临床表现复杂,有别于单纯的骨性Ⅲ类畸形,正颌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是保证矫治效果、达到功能形态俱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前牙区牙槽骨骨裂孔现象及对正畸治疗的影响。方法对30例正常及90例骨性错畸形患者进行锥形束(CBCT)扫描,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骨裂孔多发于下颌,侧切牙最为常见,整体发病率以骨性Ⅱ类错畸形最高,骨性Ⅲ类错畸形最低;骨性Ⅰ类错畸形和正常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治疗时应重视骨裂孔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畸形双颌手术患者术前正畸上颌拔牙与不拔牙去代偿的效果及对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18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另18例未拔牙。对2组病例术前正畸后及治疗结束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正畸后,拔牙组的U1-SN、鼻唇角(Cm-Sn-UL)和覆盖都较非拔牙组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下颌平均后退(8.66±1.42)mm,非拔牙组下颌平均后退(6.21±3.06)mm,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拔牙组ANB、U1-SN、NA-PA在正常值范围内(P>0.05)。结论在骨性Ⅲ类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中,上颌拔牙术前正畸能够更彻底地去代偿,真实反映原有骨性畸形,使下颌能够后退至更加理想的位置,从而更好地矫治凹面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方法 25例经完善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分析治疗前(T0)、术前正畸治疗后(T1)、及矫治结束后(T2)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分析其不同时期的硬组织变化,总结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结果所有患者面部外形都较治疗前明显改观,咬合及功能改善。尽管头影测量结果显示骨面型:面角、颌凸角等变化明显,但术前正畸去代偿并不完全,上颌牙齿的代偿依然存在。术后的正畸主要是稳定手术后的颌骨关系和精细调整咬合,类似于综合性的正畸治疗。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有效手段,而治疗效果的日臻完善需要正畸正颌治疗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骨性Ⅲ类错畸形对语音功能是否有影响,我们以20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由语音专家对其语音进行判听,同时应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computerizedspeechlab)进行了语音声学分析。结果表明:①多数此类错患者存在语音功能异常,在zh、ch、sh、z诸辅音上最常出现发音错误,错误类型为发音失真(distortion)和发音替代(substitution)。②语音声学分析显示,与正常辅音相比,有发音错误的辅音频率下限下移,频率分布范围变宽,低频成份增加。本项研究结果表明,骨性Ⅲ类错畸形能导致语音功能异常,在口腔正畸外科正畸联合矫治骨性畸形的同时,应考虑患者语音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Ⅲ类错(牙合)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下颌偏斜的正畸矫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Ⅲ类错(牙合)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共35例,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7~22岁(平均16.5岁).牙性偏斜主要通过扩大上颌牙弓,促使下颌自动复位;功能性下颌偏斜应用双颌式功能矫正器或不对称性前方牵引和Ⅲ类颌间牵引进行治疗;轻度骨性下颌偏斜行拔牙正畸掩饰性治疗.结果 通过正畸临床矫治,22例Ⅲ类错(牙合)牙性和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的颜面外形和咬合均达到满意的疗效.13例Ⅲ类错(牙合)骨性下颌偏斜患者,拔牙掩饰性正畸矫治仅可改善颜面美观.结论 Ⅲ类错(牙合)牙性和功能性下颌偏斜是正畸治疗的适应证;而对于Ⅲ类错(牙合)轻度骨性下颌偏斜的患者,单纯正畸治疗仅可减轻牙(牙合)畸形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矢状形态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5例,年龄3.7—5.0岁,采用前方牵引治疗前牙反胎,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上颌基骨前移,SNA治疗后增加1.85°±0.60°;下颌骨向后下方旋转,SN—MP和ANS~Me/N—Me治疗后分别增加2.42°±0.59°、(1.85±0.95)%;鼻咽段(PNS—UPW、PNS—Ad2)治疗后分别增加(2.18±0.70)mm,(1.98±0.72)mm,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如〈0.01)。结论: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上气道鼻咽段失状径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硬组织角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T0),正颌手术后3个月(T1)、术后1年(T2)和术后3年(T3)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反映颌面部硬组织变化的16项角度指标,比较矫治前和正颌手术后不同时期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T1与T0的比较:除N-S-Ar、N-S-Ba、N-S-Go、NBa-PtGn以及Y轴角的变化很小,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11项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与T1的比较:SNPo、U1-SN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3与T1的比较:仅U1-SN变化明显(P<0.05)。4)T3与T2的比较:所有测量项目的变化均很轻微,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硬组织测量角度在术后3个月到术后1年期间即术后正畸治疗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并未对手术效果产生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下颌第一磨牙拔除进行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关系的疗效,第二磨牙向前移动代替第一磨牙的适应症,支抗控制方法等。方法:选择正畸门诊16例Ⅲ类错(牙合)关系并伴有下颌第一恒磨牙残冠、残根或牙冠大面积充填,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拔除第一恒磨牙,使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所有16例病例均拔牙间隙完全关闭,无近中倾斜及舌倾现象。双侧磨牙Ⅰ类关系,面角减少,患者侧貌较直,取得较为满意的矫治疗效。结论:拔除下颌磨牙结合矫正技术可成功矫治恒牙期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使患者软组织侧貌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复杂的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牙齿、颌骨及面部的发育.近年来,随着正畸材料的发展与正畸技术的不断提高,固定矫治器及其矫治技术得到蓬勃发展.本文对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固定矫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正畸患者对不同骨性错畸形的健康效用值。方法使用评价标尺法和时间权衡技术测定青少年及成人正畸患者对不同骨性错畸形的健康效用值。结果对于骨性Ⅱ类(凸面型)低角,青少年患者效用值稍高于成人患者。在青少年患者和成人患者中,骨性Ⅲ类(凹面型)低角的效用值最低,骨性Ⅱ类(凸面型)均角的效用值最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评价标尺法与时间权衡技术测定的健康效用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特定类型的骨性畸形,青少年和成人测定的效用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骨性安氏Ⅲ类牙颌畸形是正畸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畸形,对口腔功能及面部外观等往往有比较明显的不良影响。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有加重的趋势,且矫治的难度随之加大。因此,学者们普遍主张应尽早地矫治骨性Ⅲ类牙颌畸形。例如在替牙期,甚至乳牙期矫治之。矫治方法常包括功能性矫正器、前方牵引矫正器、Ⅲ牵引装置和口外力牵引方法等。然而,不少患者常常在恒牙期来要求矫治。显然,这给成功而有把握的矫治带来不少困难。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属于严重的骨性Ⅲ类牙颌畸形,均被列入手术适应证或被视为非手术不可。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现实是,不少这类患者及家属坚决拒绝手术,强烈要求非手术的正畸治疗,这使我们正畸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甚至是禁区。 本研究提供的9例恒牙期骨性Ⅲ类牙颌畸形患者均被遇到的正畸医师(包括来访的外宾正畸专家)明确无误的告知,正畸矫治无能为力,只有外科手术方能解决问题。作者使用诸如Tip-Edge差动直丝之类的矫正技术,对这些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的矫治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令患者及家属满意的成功。 附9例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特点.方法 20例经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总结传动矫正技术的特点.结果 与矫治前对比,矫治患者侧貌和咬合关系有明显改观.矫治后的Wits值由(-2.45±1.78) mm改善为(-1.13±0.92)mm,ANB角由(-1.25±1.63)°增大为(0.78±2.79)°,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3.38±1.48)mm变为(2.09±1.55) mm,面型角由(2.75±1.47)°变为(7.51±1.87)°,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动直丝弓技术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骨性Ⅲ类双颌矫治手术中双板的常规制作方法十分复杂,笔者对其制作方法进行改良,以简化制作程序。对需行双颌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通过对术前正畸结束时X线侧位片直观治疗目标(VTO)的预测和模型外科分析,设计手术方法,估算截骨后骨移动量,并对其上颌异常情况进行分类。对于上中线正确且不需改变上颌平面的骨性Ⅲ类错患者,利用其平行模型和非解剖式架,通过单副模型法(两次前移上颌模型)和双副模型法(分别用于前移上颌模型和后退下颌模型)制作双板,既简化了程序,又可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在临床上制作骨性Ⅲ类错双颌手术定位板时,结合患者的畸形情况,采取相应的制作方法,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是口腔临床或口腔正畸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牙颌畸形。该畸形对口腔功能及面部外观等有比较明显的不良影响 ,患者及家属要求治疗的愿望比较迫切。一般认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 ,畸形有加重的趋势 ,且矫治的难度也随之明显加大。因此 ,学者们主张应尽早地矫治骨性Ⅲ类牙颌畸形 ,例如在替牙期、甚至乳牙期矫治之。矫治方法通常包括前方牵引矫正器、头帽加颏兜、强力颌间牵引及功能矫正器等。然而 ,不少患者常常在恒牙期乃至成人时期才来要求矫治 ;还有的患者早期矫治并不成功 ,到恒牙期发展到更严重的地步 ,又来要求矫治 ;还有的患者虽然早期矫治反解除 ,但到恒牙期复发 ,又要求矫正。其中 ,绝大多数病例属于严重或十分严重的骨性Ⅲ类牙颌畸形 ,通常被列为正颌外科手术适应证或被视为非手术不可。但是 ,不少或多数患者和家属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或坚决拒绝手术 ,强烈希望或要求用非手术的正畸方法治疗之。如果正畸治疗无能为力的话 ,不少患者及家属宁肯不治了 ,也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这使我们正畸医师面临着颇为尴尬的局面和极为严峻的挑战。由于年龄及生长发育的关系 ,恒牙期或成人牙颌畸形唯一的非手术正畸矫治手段是固定矫正器。作者正是运用固定矫正技术 ,对恒牙期或成人严重骨性Ⅲ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