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是指单纯置换膝关节半侧胫股关节面的手术,是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这一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提出,但由于对这一手术指征的认识不足及人工关节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早期临床报道效果并不满意,因此并没有象全膝关节置换那样被广泛接受。近年,随着对单间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指征的认识,一些长期坚持单间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中心所提供的中远期报告非常令人鼓舞。同时其手术的微创性及良好的活动恢复度等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的优点 单间室膝关节病变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有高位胫骨  相似文献   

2.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经发展成为重建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方法。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MISTKA)的手术切口小于5英寸,是一种全新的全膝关节置换的术式,目前正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3.
早期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因假体设计、病人选择及手术方法上的问题,术后失败率很高.现代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在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术后中远期效果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媲美.该文就现代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假体设计、病人选择、手术原则、手术效果及失败原因等临床应用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麻醉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但术后大量失血和贫血仍是被关心的主要问题。氨甲环酸是目前减少围手术期失血的最有效药物之一,但临床上对其最佳给药途径、剂量的看法尚未达成一致,对其血栓风险仍存疑虑。本文查阅近年来研究氨甲环酸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对不同途径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研究发现胫骨内侧平台承担全膝关节负重的60%~80%,因此多数膝关节OA患者表现为膝关节内侧间室OA。目前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膝关节单髁表面置换术(UK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胫骨高位截骨术(HTO)。近年在治疗膝内侧间室OA中关于UKA与TKA这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论,不同的疗效评价方法也会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为使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以提供有利于患者的手术,本文回顾近几年文献,分析总结了不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两种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有效方法。对于处于不同帕金森病阶段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作者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帕金森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术前评估、手术方案、假体选择、术后并发症、术后血栓预防、术后护理及康复锻炼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感染是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假体在体内留存时间增长所带来的持续性感染风险,未来TKA术后感染的发病率还将有所上升。本文就近年来国际上关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一些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1)报告本院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2)探讨影响本院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疗效的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经验与教训.方法:对52例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进行随访,并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随访3~110个月,平均28.3个月.结果:手术优良率88.5%.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改善,尤其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明显,但在关节活动度方面改善最少,有些甚至下降.结论: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有效手段;局部早期的并发症是影响本院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1)报告本院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2)探讨影响本院全膝关节初次表而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疗效的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经验与教训:方法:对52例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进行随访,并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随访3~110个月,平均28.3个月。结果:手术优良率88.5%。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改善,尤其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明显,但在关节活动度方面改善最少,有些甚至下降。结论: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有效丁段;局部早期的并发症是影响本院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120例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配合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1例因术中护理不当所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而医护间良好的手术配合是保证全膝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整体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实施严密观察病情,科学评估,引流管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本组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无感染、早期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科学、全面的整体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需要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30例随机分成2组,各65例。观察组实施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实施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膝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膝关节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虽然在手术时间上较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稍长,但在出血量、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  相似文献   

13.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目前已成为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终临床治疗方式,术后的肢体及假体力线直接关系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computer-assisted surgery,CAS)被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已有研究报道,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能够改善膝关节置换术后软组织平衡,提高假体组建安装的精确度,恢复术后正常下肢力线,并且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脂肪栓塞。虽然目前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还不是主流手术技术,但随着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未来计算机辅助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对36例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实施心理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康复护理措施,并均获随访1a,按HSS评分,优良率94.44%(34/36)。结论对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施科学康复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S-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传统组28例,微创组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的功能。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传统组明显短于微创组;微创组术后手术侧膝关节能够直腿抬高和屈曲90°的时间明显早于传统组;术后半年内微创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微创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于传统TKA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系统的骨科康复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系统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后效果满意,切口Ⅰ期愈合.关节活动度(ROM)75°~105°(平均92.5°),膝关节HSS评分83~94分(平均89.6分).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293-1297
全膝关节置换技术已成为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段。术后伸直位时无异常,但在伸直-屈曲过程中有部分患者一直存在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等不适,半屈曲不稳定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半屈曲不稳定可以导致膝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甚至存在早期翻修可能。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半屈曲不稳定的了解主要是理论而非临床,作者就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半屈曲不稳定的定义、临床表现、发生原因及机制、补救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中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纳入自2017-01—2017-12完成的59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围手术期进行多模式镇痛;对照组则纳入以往58例常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予以单一镇痛药物治疗,若膝关节疼痛剧烈则辅以其他镇痛药物治疗。结果对照组术后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放置滤网后痊愈;1例踝关节背伸肌力减弱(肌力3级),予以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1个月后踝关节背伸肌力可(肌力5级)。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膝关节HSS评分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中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进而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选择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20例24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分别较术前改善70%,57%和3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36例(48膝)。使用HSS评分标准评估分析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43膝采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假体,5膝采用CCK型人工全膝关节假体。结果术后早期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良好。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HSS评分术前为(41±5.3)分,术后6个月为(87.7±6.5)分。手术优良率为83.3%。患者疼痛、功能方面及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严重膝关节畸形的治疗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