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引起医院感染,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为减少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对394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 ,NI)影响住院病人的预后,由于各种先进诊断治疗仪器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特别是近年来细菌谱的变异,老年人医院感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对2 14 3例老年住院病人中发生NI的10 9例患者进行了病原菌、感染部位及药敏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加强监控。方法对2002年1~12月我院12549例病历进行了调查。结果443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3.53%。检出致病菌299株,细菌检出率67.49%,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2.81%,革兰阳性球菌为19.06%,真菌为27.09%。结论医院感染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和监控。  相似文献   

4.
刘秀荣  李淑凤 《山东医药》2005,45(26):88-89
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肾病(DN)患者136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共收治了 45 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其中发生医院感染 5 8例共 70例次 ,为探讨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现就此 5 8例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一、临床资料   1.对象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45 6例 ,年龄 60~ 89岁 ,平均 (73± 11)岁。其中 5 8例发生医院感染 ,男 3 6例 ,女 2 2例 ,住院天数 16~ 194d ,平均 (81± 3 9)d。血糖 5 5 6~ 3 0 6mmol/L ,平均 (8 89± 5 76)mmol/L。诊断标准根据 1985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公布的标准〔1〕。   2 .方法 :采用回顾…  相似文献   

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免疫力低下及合并有多种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一方面,代谢紊乱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往往病情较重,不易控制;另一方面,感染常常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严重代谢紊乱.我们对我院内分泌科近3年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多元化护理用于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一共纳入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入选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3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多元化护理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①在医院感染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8.33%,和对照组的33.33%对比显著要低(P<0.05)。②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取多元化护理,可起到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作用,并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医院内外下呼吸道感染171例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收治的171例次细菌学阳性的医院内外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院内组86例,共分离到致病菌124株,革兰氏阴性菌占81.9%;院外组85例,分离出致病菌105株,革兰氏阳性菌占55.3%。治愈率:院内组31.6%,院外组80.3%(P<0.01)。院内组死亡率为9.1%,院外组2.4%(P<0.01)。并分析了两组在抗生素敏感性、耐药性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2 8 3例糖尿病 (DM)患者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表明 ,DM医院感染率为 9.68%~ 11.2 5 % ,均高于同期全院医院感染率。且随着DM住院人数逐年增多 ,DM医院感染群体不断增大。统计分析显示 :DM代谢控制不良、急慢性并发症、住院天数长、滥用抗生素、侵袭性诊疗措施等为DM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侵袭性诊疗措施是防治DM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he study reviewed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coccidioidomycosis.

Subjects and methods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medical records of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with coccidioidomycosis who were treated at our academic medical institution between January 1, 1999, and October 31, 2003, to compare those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glycemia correlates with the course of illness.

Results

Of 329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with coccidioidomycosis, 44 had diabetes (4 type 1 and 40 type 2) and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ose with serum glucose concentrations of less than 12.2 mmol/L (220 mg/dL) and those with glucose concentrations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2.2 mmol/L (220 mg/dL). Persons with diabetes in either glucose group were more likely than those without diabetes to have cavitary lung disease (relative risk, 2.94; P<.001) and relapsed infection. However, only the diabetes group with serum glucose concentration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2.2 mmol/L (220 mg/dL)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disseminated infection (relative risk, 2.8; P=.05) and to require treatment (relative risk, 9.85; P=.005), but their infection was less likely to resolve (relative risk, 0.24; P=.002).

Conclusion

Because glycemia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ccidioidomycosis in this cohort, we recommend routine measurement of serum glucose in persons with coccidioidomycosis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omplicated infection. Future studies should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ight glycemic control on the outcome of coccidioid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13例新生儿糖尿病(NDM)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1年7月至2012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13例ND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NDM的诊断时间为生后12 d~5个月,中位诊断时间为生后3个月.小于胎龄儿(SGA)7例.发热感染为首发症状者8例,尿液黏滞起病者2例,纳差、哭闹为首发症状者1例,反应差起病者1例,单纯抽搐起病者1例.全组4例伴抽搐.合并糖尿病酮症(DK)者4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者6例.诊断时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10.0% (7.4% ~14.2%).急性期均采用胰岛素治疗,剂量为1.0~1.2 U·kg-1·d-1,血糖控制均较好.随访至今(最短6个月,最长11年).除1例失访未进行分型外,4例为暂时性NDM(TNDM),于诊断后2周~3个月缓解;8例为永久性NDM(PNDM),其中1例Wolcott-Rallison综合征.PNDM中6例曾试用格列本脲治疗,1例有效,3例无效停用,2例因胃肠道反应停用.2例PNDM死亡,其中1例合并严重的智力、体力发育迟缓,诊断为发育迟缓、癫痫和新生儿糖尿病综合征(DEND),一直口服格列本脲治疗,于2.5岁时因感染诱发DKA死亡.另1例死于肝肾功能衰竭.所有PNDM随访时血糖控制均较好,7例有糖化血红蛋白值,中位数为6.7%(4.8%~7.0%).结论 NDM起病时症状不典型,临床易漏诊.近31%为暂时性,可自行缓解.胰岛素治疗均有效,血糖较易控制.婴幼儿对格列本脲耐受差,需要针对性使用.  相似文献   

13.
Ⅱ型糖尿病病人尿层粘连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近年来国内有关测定血中层粘连蛋白(LN)及国外类似文献,建立了一种测定人尿LN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了28例正常人及42例Ⅱ型糖尿病病人尿LN含量。发现23倒尿白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病人(A组)尿LN含量为32.19士16.78ng/umol·Cr;19例尿白蛋白增高的糖尿病病人(B组)尿LN为54.63土21.84ng/umol·Cr;正常人尿LN为9.21士7.05ng/umol·Cr。A组与B组比较及两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糖尿病组血糖值与尿LN之间无显著相关。结果提示:糖尿尿病病人尿LN排出增高,且随着白蛋白尿的出现而进一步增高,可能对发现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近13年来收治的58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8例败血症患者致病菌入侵途径分别为:泌尿系统19例,呼吸系统17例,深静脉导管7例,胆管7例,破损皮肤1例,入侵途径未明7例。58例中,医院感染23例,占39.7%。血培养显示:肺炎克雷伯菌24例,大肠埃希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表皮葡萄球菌、恶臭假单胞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例。24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者中,肝脓肿12例(50.0%),有肝内胆管积气现象15例(62.5%)。58例患者均用胰岛素强化降糖,其中56例细菌性败血症患者应用三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2例光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者静脉应用氟康唑。死亡7例,病死率12.1%。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以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常有迁移病灶形成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积气现象。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与留置导尿是导致医院感染败血症危险的因素。强有力抗菌及病菌迁移病灶的处理非常重要,同时胰岛素强化降糖和对症支持治疗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病毒性肝炎(V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78例糖尿病合并VH的临床资料.结果 (1)糖尿病合并病毒性肝炎(DM+ VH)组平均年龄高于单纯病毒性肝炎(VH)组,但低于糖尿病(DM)组[(53.30±12,05)vs(37.58±14.39) vs (61.18±14.16)岁,P=0.00].(2)DM+VH组临床类型以肝硬化为主(47.12%),其次是慢性乙型肝炎(33.09%).(3)糖尿病患者中以T2DM多见,其次是肝源性糖尿病(HGD).结论 糖尿病合并VH以中年男性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与否对脂代谢、微血管病变、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92例T2DM患者被分为血压正常组(A组,96例)和合并高血压组(B组,100例),对两组的一般情况、血压、脂代谢、微血管损害及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的血压(148±24)mmHg/(86±15)mmHg、胆固醇(6.0±0.9)mmol/L、血肌酐(70±21.1)μmol/L、血尿酸(343±81)μmol/L和低切粘度(11.02±2.3)均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T2DM和高血压病均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微血管损害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当T2DM合并高血压时,前述异常和损害加重,应及早控制。  相似文献   

17.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糖尿病(DM)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DM不仅能导致多器官并发症,而且也是发生CAP的高危因素.DM患者发生CAP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较单纯CAP患者均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住院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年龄≥18岁为成年的切点,将患者分为成年起病组(516例)和非成年起病组(226例),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差异。新诊断患者根据起病时是否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分为伴DKA组(68例)及不伴DKA组(257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和生化特点。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最小有意义差异t检验,计量资料非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结果26年间我院收治的T1DM患者共742例,所有患者中男性402例(54.2%),女性340例(45.8%);平均发病年龄为23(1~61)岁,154例(20.8%)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18岁的患者516例(69.5%),其体质指数(BMI)为(16±9)kg/m。。与非成年起病组比较,成年起病组血尿酸水平[(274±122)比(243±97)Ixmol/L,t=2.631]、高血压发生率(14.9%比7.1%,)(2=8.818)均明显增高(均P〈0.05),而成年起病组的糖化血红蛋白(9.7%±3.1%比10.7%±2.8%,t=3.221)、起病时发生DKA(20.9%比24.3%,t=4.276)及使用胰岛素泵(0.2%比16.4%,)(2=16.269)和多次胰岛素注射(57.6%比64.6%,x2=1.517)治疗的患者比例及胰岛素用量[(0.7±0.3)比(0.9±0.4)U/kg,t=5.061]均明显低于非成年起病组(均P〈0.05);与不伴DKA组比较,伴DKA组的空腹血糖[(23±10)比(19±8)mmol/L,t=3.688]明显增高,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17例患者在入院时已明确诊断为T1DM,分别有37.4%和26.9%的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30例(4.0%)的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70%(21例)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结论我院住院的T1DM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以成年起病者多见,成年起病的T1DM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及血尿酸水平高于非成年起病者,起病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成年起病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  本研究于2010年2月~2012年9月对收治的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整体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护理前后的SF-36评分比较。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期血糖水平较护理前明显下降,而且与同期的对照组相比较亦明显下降;另外研究组患者的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所用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5、2.98,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F-36评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2、3.55、4.62、5.22、4.01、3.68、3.94、3.21,P<0.05)。 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对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护士通过严密观察,进行了预见性护理,减轻治疗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的临床和细菌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近两年的住院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299例次,对培养出致病微生物120株进行分析。耐药株的检测及体外药敏试验均采用K-B法。结果糖尿病组前三位细菌为大肠埃希氏菌(55.0%),粪肠球菌(9.2%),光滑球拟酵母菌(7.5%);耐药后五位的是氯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呋喃妥因、亚胺培南,均在28.8%以下。对G 球菌耐药抗生素,后四位的是氯霉素、呋喃妥因、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均在17.4%以下。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及氟康唑耐药率在10.5%~26.3%之间。结论尿培养及药敏结果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应尽量选用药敏试验敏感的药物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及复查结果决定药物种类和治疗时间以及是否联合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