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雪 《吉林医学》2022,(9):2568-2570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钠预防儿科危重症患儿肠外营养时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管的效果及其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内细菌定植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例PICC置管并进行肠外营养的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营养液持续静脉输注。观察组患儿在配置好的营养液中加入肝素钠注射液0.5 U/ml,对照组在营养液中加入等量0.9%NaCl注射液,进行持续24 h静脉输注。观察置管期间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导管内细菌定植发生率,第2天及第7天检测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置管期间,观察组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导管内细菌定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第2天及第7天,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危重症患儿进行肠外营养时,在静脉营养液中加入小剂量的肝素钠,可降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导管内细菌定植的发生,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强  徐庆连 《安徽医学》2011,32(2):149-152
目的 探讨重症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其耐药机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重症烧伤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资料,对比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发生率.结果 重症烧伤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发生率35.4%,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重症患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gluconate,CHG)-乙醇皮肤消毒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价值。方法将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患者皮肤消毒时,采用浓度为0.5%、1.0%及2.0%CHG-乙醇分别为150、160和160例作为不同浓度组,采用10%的聚维酮碘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浓度组间以及与对照组导管尖端细菌定植率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菌导管定植率及CRBSI率不同浓度组分别为16.8%、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其中,0.5%CHG-乙醇组无明显差异(P〉0.05),1.O%CHG-乙醇组仅细菌导管定植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O%CHG-乙醇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5)。不同浓度组间导管尖端细菌定植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RBSI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HG-乙醇皮肤消毒在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中,随着CHG浓度的增加,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效果越好,以浓度为2.0%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含醇洗必泰碘消毒剂联合半导体激光外照射与单用含醇洗必泰碘消毒剂外消毒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CVC)局部导管相关感染(CRI)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方法对70例留置深静脉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含醇洗必泰碘消毒剂联合半导体激光外照射(试验组,n=35)和单用含醇洗必泰碘消毒剂外消毒(对照组,n=35),两组均按照《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常规导管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置管部位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硬结、脓液或渗液,导管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有无定植、感染。所测数据值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中有效34例,一般1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中有效30例,一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定植和导管相关感染:试验组2.8%(1/35)分泌物送检样本发现细菌定植,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10/35),试验组的分泌物培养发现2株定植菌,定植率为5.7%,无一例发生局部感染,均无造成导管相关性感染。对照组的分泌物培养中发现15株定植菌,定植率为42.8%,发生局部感染2例,感染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醇洗必泰碘消毒剂联合半导体激光外照射是预防中心静脉相关性局部感染的优良方法,有效降低中心静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致病菌及有效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390例次,与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40例次,股静脉置管150例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共出现68例次导管感染。每例次导管感染均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总感染率为11.7%,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表皮葡萄球菌。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抗生素全身应用或封管局部应用及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经皮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寻找引起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960例肺癌病人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A、B、C 3组,对疑为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液培养,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A组感染率0.5%.B组感染率2.9%,C组感染率17%.各组之间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及不动杆菌.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技术和导管维护技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与对策。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心脏病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本组患者均实施手术疗法,并在术后为其应用艾贝尔双腔导管,均经右侧颈静脉进行置管,回顾分析本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与对策。结果:在术后护理过程中,9例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03%,分别为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感染、导管脱出与拔管后渗血,其中导管阻塞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最高。结论:对心脏手术患者在术后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价莫匹罗星预防血透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探讨导管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 使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行血透治疗患者共228例纳入观察组,每次血透治疗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于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出管口;在同一中心使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行血透治疗366例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总的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为15.92次/1000导管日,观察组总的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显著性降低至7.52次/1000导管日,两组患者总的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口外涂莫匹罗星软膏,能有效预防血透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戴文萍 《求医问药》2011,(9):143-144
目的:探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358例次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81例次导管相关感染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与护理的关系。结果: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颈静脉次之,锁骨下静脉穿刺最低;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感染的发生率增高;应用单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结论:重视无菌操作规范,加强穿刺局部皮肤消毒,尽可能的选用单腔导管,避免不必要的装置,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护理操作人员的培训,可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预防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42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儿资料,评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与211例运用PDCA方法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由34%下降为3.7%,效果显著(P〈0.01)。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干预方案,是降低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原因。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0月间,47例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例的患者因素、置管因素、置管操作者因素,调查重症监护室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47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置入导管前已经存在其他部位感染、血糖控制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因素较为常见。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病与置管前已经存在其他部位感染、血糖控制情况、导管留置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段浏华 《当代医学》2014,(33):102-103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管后中心静脉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发生感染的患者70例,分析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09%,局部感染占90%,全身感染占10%。心血管疾病、穿刺方法以及护理频率等因素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为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因素(P〈0.05)。结论对于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来说,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以及留置导管的时间等都与感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33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建华  万勇 《四川医学》2005,26(8):845-846
目的观察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方法对860例手术病人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A、B、C3组,对疑为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率0.45%,B组感染率3.9%,C组感染率67%。各组之间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及不动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4.
陈欣  温贤秀  夏琪  江华  邓洪飞  李庭  赖永明星   《四川医学》2021,42(11):1155-1161
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安置在股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导管病原菌定植的风险。方法系统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及观察性研究,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得到可能相关的文献834篇,经过筛选后最后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股静脉导管发生CRBSI及导管病原菌定植的风险均高于锁骨下静脉(P=0.0002,P<0.00001),但与颈内静脉导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P=0.83)。结论为了降低ICU患者CRBSI的发生率,本研究建议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将CVC导管的安置时间控制在7 d以内,否则应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作为置管部位,且在安置导管期间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运用有抗菌效果的敷料及导管。而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的CRBSI发生风险是否有差异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临时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34例中心静脉临时留置导管相关感染分离出来的致病菌进行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分析。结果 34例标本共分离出6种病原菌、40株细菌,其中6例同时培养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26株,占65.0%;革兰氏阴性菌14株,占35.0%;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主,分离率分别为30.0%、22.5%、20.0%。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丁胺卡那、万古霉素敏感率高,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血液透析中心静脉临时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根据经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用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率、病原学及其耐药性,探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治策略。方法对本院ICU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所有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2例中细菌培养阳性37例,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2l株占56.76%,革兰阴性细菌13株占35.14%,真菌3株占8.12%。颈内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高于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结论ICU中早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较高,革兰阳性细菌为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头孢唑林封管对尿毒症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 入选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患者,排除床旁治疗以及置管超过0.5 h者,随机分入干预组(60例,使用肝素 + 头孢唑林联合封管,浓度分别为45 mg/mL和10 mg/mL)与对照组(53例,使用肝素封管,浓度为50 mg/mL)。随访导管相关感染事件,比较两组发病率,进行多种感染相关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40.0 ± 51.5)d,干预组(39.0 ± 46.0)d,对照组(41.1 ± 57.5)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感染7例,其中6例为血行感染,1例为导管定植;总体感染率为6.19%(感染次数/总导管数)或1.55‰(感染次数/1 000导管日),其中干预组为6.67%或1.7‰,对照组为5.66%或1.4‰,两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体感染率与留置时间显著相关,留置越久,感染危险越大(P<0.05)。结论 加用头孢唑林封管未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对革兰阳性球菌可能有预防作用;规范操作、缩短留置时间有利于减少感染;局部应用抗生素可能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产生的高危因素,探讨防范措施. 方法对临床500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 结果 置管感染与年龄、机体免疫功能、无菌操作环境、导管置入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及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的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去除高危因素,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对保证病人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显示,对于临床ICU患者来说,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十分重要,可进行营养支持、用药治疗、输液、监测血流动力学等操作,但是中心静脉导管具有一定的有创性,同时ICU患者均具有基础疾病复杂、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特点,容易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发生,使ICU患者安全受到影响,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感染情况,保障ICU患者安全[1]。因此,本文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教育对重症监护室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度我院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为历史对照,对我院从事重症监护护理的34名护士,采用专题讲座与临床督察相结合的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对比采用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前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的变化。结果采用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前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强化护理管理措施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有关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强化护理管理措施,有利于控制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