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的夜宵相当于是晚餐后的加餐,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避免夜间的低血糖,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因晚餐距睡觉时间太长而导致的饥饿感。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之友》2009,(2):I0012-I0012
元宵佳节,很多人家里想必早已备好了满满当当的元宵和汤圆。一顿吃不完的元宵甚至连续几天都是餐桌上的”常客”,早餐、加餐甚至夜宵都少不了元宵和汤圆。  相似文献   

3.
您一天吃几餐,3餐还是5餐?研究者最近指出每天5餐的安排似乎更合理,即早餐、午餐、下午加餐、晚餐和夜宵。研究者找来一群年龄为28岁的志愿者,要求他们每天按照5餐来安排饮食。  相似文献   

4.
不良生活习惯诱发糖尿病 我今年43岁了,2015年确诊糖尿病.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其实并不是很胖,只是肚子比较大,主要原因可能跟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在这之前一两年,我在浙江经营一家酒吧,晚上经常熬通宵,每次熬夜都会吃夜宵,这样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累积下来,也就埋下了健康隐患.那年过年,我回到老家湖南,总觉得自己容易...  相似文献   

5.
1.控制总热量,每餐七八分饱。据统计,肥胖成人若将每天的热量摄入减少20%~30%,每周体重可减轻0.5千克。2.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粗粮、蔬菜,少吃油腻、煎炸及动物性食品。3.不能乱吃:三餐分配应"朝四暮三",即按早4、午3、晚3的比例分配三餐,做到"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重点控制晚餐,不吃夜宵,不吃零食和甜食。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1):F0003-F0003
膳食习惯,如漏进早餐的确与增重、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血脂升高、糖尿病等风险增加皆有关。然而,既往关于膳食习惯,尤其是漏进早餐与冠心病(CHD)罹患风险问关系尚远不清楚,现就此进行前瞻性大样本调研分析。受试对象为1992年起纳入的26982名个体,基线年龄45~82岁,均为男性,基线亦素无心血管病和肿瘤等相关临床佐证。研究中人均随访16年,同时评估各自此间体质鼍、血脉、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糖尿病、人口地理分布、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及其他诸CHD公认危险因素等变量。观察分析膳食习惯,尤其是漏进早餐及增加夜宵等与继发CHD(包括致命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风险问相关关系,尤其是在校正诸混杂影响变量后。  相似文献   

7.
由于医学进步,诊断手段的发展及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被发现;多项研究发现脑梗死发生有低龄化趋势。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7例低龄脑梗死患者,对其危险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47例患者中男31例,女性16例;年龄7~20岁3例,21~30岁12例,31~45岁32例;有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4例。有吸烟嗜好者(5年以上),0.5~1包/d6例,1~2包/d17例,2包/d以上6例。低龄(30岁前)吸烟21例,高龄(30岁后)吸烟8例。作息无规律者32例,其中夜出昼息者24例,长途夜班客车司机4例,夜宵摊市8例,酒吧工作12例。女性中有4例长期口服避孕药。以…  相似文献   

8.
春天的洛阳鸟语花香,处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印象中的洛阳古朴、庄重、大气。亲眼所见后,果不其然,真是名不虚传。牡丹花的国色天香,邙山古墓群的星罗棋布,洛南新区的合理规划和布局,无不令人赞叹,展现了现代洛阳的活力与自信。在没有见到这位72岁、患糖尿病12年的老人之前,我以为自己将见到一位颤颤巍巍的老人。恰恰与此相反,李善之老人虽年过七旬,却面色红润,走路稳健,双眼炯炯有神,笑容可掬。经交谈,我才知道,他是洛阳工业高专的工程师、教授,退休后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做总经理。真是老当益壮。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世界各国,超重的人越来越多。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富裕国家,肥胖的发生率都在快速的增长着。还有一种让人担忧的现象,这些肥胖的人并不想减肥,他们认为肥胖不过是对体态有影响。“我胖,我健康”,吃嘛嘛香,干活才有力气,这是健康最好的证明。于是,肥肉照吃,啤酒照喝,懒觉照睡,缺少体育锻炼。当今的社会食物充足。  相似文献   

10.
强强今年10岁,独生子,从小体弱多病,没少让父母操心。5岁时父母出国留学,强强就交给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对宝贝孙子宠爱有加,有求必应。麦当劳、肯德基,每周至少要光顾两三次,家里各种甜点饮料更是应有尽有。老人的想法很简单,“吃好、喝好,身体才能好,再怎么也不能亏了孩子的嘴”,因此,顿顿鸡鸭鱼肉伺候,吃饱了还要再硬塞上几口。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年,当时我的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多,尚有年迈的祖父母,一家人全靠父母亲劳动所得的微薄收入来支撑全家老小的生活。记得上小学时,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母亲常常教育我们说“青菜豆腐保平安”。意思是别小看青菜豆腐,能吃上,就是有营养了。那时候.我们特别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节目才能吃上鱼和肉。到了青年时代,家境转好,举家衣食饱暖。  相似文献   

12.
五驾马车控制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健康宗旨。我早在糖尿病初期,就从书上学习到,很多年来,成为我控制血糖的指南。在将近十年的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体会,学习和总结,对五驾马车的内容,感悟比较多。由于时代发展和实践条件的丰富,我觉得,认识也需要提高,观念也应该改变。发挥自我生理条件功能,应该让饮食和运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适应人群中代替药物作用,我和病友们有这样的实践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之友》2009,(5):7-7
绿意渐浓,初夏款步走来,四季嬗递自有章法。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今年的花开时节可谓喜事连连。首先,夏天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时机。天气炎热,容易影响人们的食欲;室外活动频繁,对能量的消耗也有所增加,机体新陈代谢更加旺盛,因而一般情况下,冬季的血糖比春秋高,夏季血糖则为全年最低。很多轻度病友在夏天只要“管住嘴,迈开腿”,就算不用药,血糖亦可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4.
我今年74岁,有40多年的糖尿病史,已有多种并发症。1988年、1999年两次被医院从鬼门关拉回来。1999年做心脏搭桥手术前的那些年,遇上逢年过节我的病情就加重,因为把自己当正常人,既劳累又管不住嘴,平时从来不测血糖。手术后,我逐渐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听了很多糖尿病的宣传教育,自己也总结了一套方法,这10多年来,我坚持自己的方法,认真过好每一天,不松懈,不放弃,血糖、血压、血脂都能达标。  相似文献   

15.
蒙昧时代,郎中们进门入户看病,因为巫术、医术不分,从医资质也良莠不齐,所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慢性病高发,大医院的医生们分身乏术,能够做到上门看病的社区医生重新回归,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小病、常见病留在社区医院,大医院则专攻疑难杂症,各司其职。甚至生了病但又不想上医院,让医生上门来,这样的“奢望”将在我们身边实现。尽管这些“福利”还只是局部情形,受惠人群也十分有限,却毕竟如“星星之火”,必将点燃中国人提高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我患糖尿病多年,平时生活规律,无特殊情况,我的降糖药及胰岛素剂量都是比较固定的。另外,我一日三餐的进食量也经过了严格把控,基本能保证满足身体的需要。每天上午早餐后,我会外出散步一个小时:午饭后,我会小睡一会儿;下午读书、看报,做些家务。因年龄大了,我晚饭后一般不在外面活动,主要是看看电视,在家里做些伸展运动,然后22:30上床睡觉。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我的血糖一直保持平稳,没有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7个少数民族血清7种元素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和火焰光谱分析法,检测我国7个少数民族脑中风病危人群血清微量元素Zn,Cu,Fe和常量元素K,Na,Ca,Mg的含量,并与血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血压病高发区人群血清Na,Mg,Zn,Fe,Na/K,Zn/Cu明显高于低发区和对照组,而K,Ca,Cu,Ca/Mg则明显低于低发区和对照组。K,Ca,Cu,Ca/Mg与血压呈显著负相关,而Zn,Fe,Na/K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提示Fe,Na,Zn,Ca的含量变化与血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新世界》2009,(4):12-13
春季是万物复苏,百草发芽的季节,春暖花开,糖友们进行户外运动,既能愉悦心情,又能有助于健康。然而,春季也是病毒,细菌易于系列的季节。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往往下降,稍不注意便会诱发感染。产生新病或旧病复发。因此,春季糖尿病患者做好保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也是保健养生的重要起点。春季起于立春,中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止于立夏前一天。然而“百草回春,百病发作”,春季是疾病的好发季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春季好比是个险要的“关口”,调摄不当,容易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相反。如果保养防病得当,则能使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20.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饮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一点糖友都了解。然而具体应该如何控制饮食,却又众说纷纭。当然,大概的方向还是相同的,都是饮食结构合理,控制热量摄入,低脂低盐,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合理的膳食规律。话虽这么说,但每个糖友的身体状况各有不同。同样的饮食原则,具体到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哪些东西又应该吃多少,一千个糖友可能有一千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