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解剖一具因重症肌无力死亡经甲醛防腐处理2年18岁男性尸体时发现两侧肾动脉、静脉分支异常及两侧肾均双肾盂现象。经测量双肾重88g ,左肾长8.5cm ,宽4.0cm ,厚3.0cm ,右肾长8.0cm ,宽4.5cm ,厚2.8cm。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膀胱颈部梗阻的超声诊断方法及标准。方法对131例临床诊断为膀胱颈部梗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相同年龄段无症状的检查者145例的资料作对比研究。结果131例确诊患者膀胱颈后唇和或前唇的厚度,其中93例〉0.8cm(71%),38例介于0.4~0.8cm(29%);对照组患者膀胱颈后唇或前唇的厚度,其中5例〉0.8cm(3%);51例介于0.4—0.8cm(35%);89例〈0.4cm(62%)。两组比较膀胱颈后唇或前唇厚度〉0.8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比较膀胱颈后唇或前唇厚度介于0.4-0.8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上有排尿不畅等症状的中老年女性膀胱颈后唇或前唇的厚度〉0.8cm,可提示膀胱颈部梗阻可能性大,介于0.4~O.8cm的可提示膀胱颈增生肥厚。  相似文献   

3.
李杰  姜俊艳 《吉林医学》2008,29(4):354-354
1病历摘要 患者,女,52岁,因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2周,经门诊介绍做胃镜检查。胃镜下见十二指肠球部大弯侧及前后壁可见约0.8cm×0.8cm、0.5cm×0.5cm、0.3cm×0.3cm的憩室,其表面充血、黏膜水肿,并见少许淡黄色液体涌出,大弯侧憩室下方可见约0.5cm×0.5cm浅溃疡,表面有白苔,周围充血水肿,无黏膜皱襞集中。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0岁,主诉6个月前开始发现鼻背小肿物,生长缓慢,无疼痛、红肿及破溃出血,于2014年2月7日来我院就诊。检查:鼻背略偏右侧可见一隆起新生物,约0.8 cm×0.8 cm大,暗红色,质韧,与皮肤粘连,活动差,无明显压痛,头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术前常规检查未见异常,于2月8日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梭形皮肤切口,完整剥离并切除肿块,术后肿物病理报告:(右侧鼻背)切除带皮组织一块,1.3 cm ×1.1 cm ×1.0 cm;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0.8 cm ×0.8 cm ×0.7 cm大。一步法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CD68(+++),CD163(+++), CKAE1/AE(-),SMA(-),P5(++),Ki67标记指数约10%。诊断为鼻背纤维组织细胞瘤(图1~2)。  相似文献   

5.
张文书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3):419-420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形成、好发部位及局部注射印胶体和敷贴以及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印胶体注射及敷贴联合方法治疗瘢痕疙瘩718例,共1157个瘢痕疙瘩.最大面积(单个):2.5cm×8.0cm×0.5cm;最小面积:0.8cm×1.0cm×0.3cm。结果718例患者共1157个瘢痕疙瘩,1次治愈236例(32.9%),2个疗程累计治愈率66.6%,3个疗程累计治愈率94.8%,4个疗程累计治愈率100%。结论激光治疗适用范围为耳部以及其他部位在2cm^2以内的瘢痕疙瘩,一般1-2次即可治愈,该方法见效快、副作用小、既简便又安全。采用印胶体注射及敷贴联合法治疗瘢痕疙瘩机制是靠印放射出的β射线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使瘢痕疙瘩组织损伤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射频消融灶大小与功率及时间的关系、超声与大体病理测值的关系,消融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法:新鲜牛肝3只和牛肾2只,消融灶分两组,距肝表面1cm和4cm;同时将肾脏置于肝表面,用不同的功率和时间实验。结果:10min时,20W,40W,60W,80W的消融灶病理测值分别为4.1cm,3.8cm,3.0cm,3.3cm,超声测值分别为4.5cm,4.0cm,4.5cm,4.0cm。20min时,消融灶病理测值分别为3.0cm,4.1cm,2.8cm,3.5cm,超声测值分别为4.3cm,4.2cm,3.4cm,3.8cm。30min时,消融灶病理测值分别为3.5cm,2.9cm,3.5cm,3.4cm,超声测值分别为4.5cm,4.0cm,3.6cm,4.1cm。超声和大体解剖测值相比,P<0.01。消融灶和周围组织间有0.3-0.5cm的浅红色移行区。结论:射频消融灶的大小不随功率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超声比大体病理测值大,两者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消融病灶和周围组织间有移行区。浅表面的消融病灶对临近组织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宽景成像在成人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宽景成像诊断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对55例超声检查诊断为腹股沟斜疝的成年患者,增加超声宽景成像检查,分别对平卧位平静状态及经valsalva动作后两种状态做宽景成像,对比两种状态下疝的变化。结果平卧位平静状态的腹股沟斜疝长径约(10.0±3.8)cm,最厚处厚径约(1.8±0.8)cm,疝囊最宽处(2.4±0.9)cm;经valsalva动作后长径约(11.3±3.9)cm,最厚处厚径约(2.3±0.8)cm,疝囊最宽处(2.7±0.9)cm。结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腹股沟斜疝的超声解剖结构图,宽景成像可以采集超宽视野图像,从而得到一幅非常完整的超声解剖结构图,对疝囊的整体观察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肘管段尺神经血供,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防腐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肘管段尺神经的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资料;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测量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及无张力前移距离。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未内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剖动脉和尺侧返动脉背侧支,3条营养血管起始外径分别是1.6±0.4mm、1.2±0.4mm和1.5±0.8mm;与足神经伴行长度分别是15.7±2.1cm、5.0±0.9em和5.9±1.1cm;至肱骨内上髁距离分别是15.0±1.3cm、4.5±1.1cm和5.0±1.2cm。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为12.6±1.9cm,无张力前移距离为1.8±0.6cm。结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症切实可行,带血供疋神经所需游离长度平均为12.6cm·,无张力前移距离平均为1.8cm。  相似文献   

9.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子宫肌瘤患者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筛选更加优势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进行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肌瘤患者116例,发现肌瘤165个,最大9.1cm×8.3cm,最小0.4cm×0.4cm;经腹超声诊断肌瘤患者104例,发现肌瘤130个,最大8.9cm×8.4cm,最小0.8cm×0.7cm。与经腹超声检查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敏感性提高了21.21%,准确率提高了10.49%。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肌瘤方面,具有更准确的应用价值和诊断优势,是诊断妇科疾病一种良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王宏玫 《医学争鸣》2009,(22):2598-2598
1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于2008-01发现颈部皮肤结节,质硬,约0.7cm×0.5cm大小,未予重视.4mo时结节肿大为2.0cm×1.8cm,且局部肿胀,在当地医院行皮肤肿物切除术(未行病理检查),术后2mo病灶即复发.至2009-01增大为2.8cm×2.5cm,在当地医院再次行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报告 例1:女,24岁,学生。于2006年6月2日在网吧上网时突发死亡。生前有酗酒、嗜烟、熬夜史,无高血压史。尸检:尸长161cm,尸重68kg,体形较矮胖,皮下脂肪丰满,纵隔、心包外及大网膜均聚积较多脂肪。心重460g,类似钟形。心脏体积:10.2cm×9.5cm×7.8cm,冠状沟、冠状动脉前降支外周及心尖区外膜下均有大量脂肪沉积。随血流方向剪开左、右心房室腔、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室壁厚度分别为1.3cm、0.8cm,而脂肪浸润室壁深达左室壁0.7cm、右室壁0.6cm,左、  相似文献   

12.
张国荣  杨艳丽 《河北医学》2009,15(8):F0003-F0003
1临床资料 病例1:孕妇21岁,孕2产0,停经34周2d,无不良家族史及孕产史,常规产科超声所见:胎儿1:胎方位,臀位,双顶径7.8cm,股骨长5.3cm,腹围22.8cm,膀胱较小,胎体略贴于子宫后壁。胎儿2:胎方位,头位,双顶径8.4cm,颅骨光环周围皮肤增厚约1.4cm,股骨长5.9cm,腹围30.5cm,胎儿腹壁与内脏间见大量无回声区,约6.8cm×4.3cm,膀胱可见。  相似文献   

13.
病人,男,30岁。3月前因外伤住院行B超检查时无意中发现右髂窝肿块,B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腹腔未见积液,右侧髂血管后方可见一大小约9.5cm×5.7cm×6.2cm杂乱回声团块。盆腔CT示:右侧髂窝见约8.0cm×6.0cm×6.0cm椭圆形囊实性肿块,边缘清楚,右边缘部不规则强化,右侧髂血管及肠襻被推移。当时未治疗。现再次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相似文献   

14.
1 病 例 患者,男性,37岁。因发热、右腹部包块,加重1周于1998年11月9日入院。自诉无盗汗、乏力、恶心、呕吐,自服消炎药无好转。18个月前在当地曾行"阑尾切除术"。体检:腹部平坦,麦氏点处一术痕约4 cm,其上方3 cm可触及一5 cm×5 cm的包块,中等硬有压痛、表面光滑、界不清,稍可活动,无胃肠型及蠕动波。B超探及右上腹6.6 cm×5.5 cm×5.2cm不规则实质性低回声光团,中部强回声,印诊占位性病变,来自结肠可能性大,故临床考虑升结肠癌。11月12日全麻下见结肠肝曲长8 cm× 7 cm的肿瘤,术中诊断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病理检查:回盲部切除标本,表面大网膜粘连呈团块状。分离后回肠长8.5 cm,周径5 cm,浆膜光滑,粘膜皱壁清晰。阑尾缺如。结肠长26.5 cm,切端周径6.0 cm,距回盲瓣4.5 cm,有两处溃疡0.8 cm×0.5 cm×0.2 cm,间距2.5 cm,切面粘膜下至肠壁外系膜中脓肿6.5 cm×6.0 cm×5.0 cm,脓汁粘稠黄绿色。脓腔直径3.0 cm,腔内取出三折叠长方形纱布一块为25 cm×15 cm,上面见大小8处不规则的孔,最大直径4.0 cm,小的1. 0 cm。取回肠及结肠切端、溃疡处、脓肿壁和其周系膜内肿大淋巴结切片,病理诊断:①阑尾术后;②升结肠系膜的异物(纱布一块)包裹性脓肿6.5 cm×6.0 cm×5.0 cm,其壁为炎性肉芽和巨细胞反应,累及升结肠,形成局部溃疡及镜下穿孔;③回肠未见病变。 2 讨 论 腹部外科手术后异物是可以避免的医疗失误,术后定期复查也是发现失误的有效方法,此例如术前做结肠镜检查病理切片虽不能证实为癌,但也不能排除结肠肿物,因病变已累及升结肠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断指再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血流与再植指血液循环状况相关性。方法对术后2周、8周、3个月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和再植指血液循环状况评定并分析结果。结果S〈5cm/s,管径〈0.06cm,PI〉2,RI〉0.8,再植指血液循环在差与良之间;S(5~10)cm/s,管径O.06~0.1cm,PI1.5—2,R10.6~0.8,在良与优之间;S〉10ends,管径〉O.1cm,PI〈I.5,RI〈0.6,为优。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与再植指血液循环状况的相关性,可使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评定客观化。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60岁。因发热伴右上腹疼痛半月余来我院诊治.体检:体温39℃,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心肺(-).右上腹压痛.肝大.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x109/L,中性0.8.淋巴0.2.B超检查:肝左叶上下径6cm,前后径5.8cm.右叶斜径15cm,右叶明显增大,边缘变钝.右前叶可探及大片低弱回声区,边界不规则.其内夹有散在密集小光点,最大的融合径为8.0cmx7.0cm,胆、胰、脾及腹盆腔均未见异常,符合肝癌声像图改变。CT检查提示为肝逐肿.入院后按肝脓肿治疗。患者体温正常,疼痛消失,一般情况明显改善出院。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逆行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并观察皮瓣的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结果:临床应用3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肿胀、青紫及张力水泡,皮瓣面积5.0cm×4.0cm~20.0cm×8.0cm,术中观察腓动脉穿支的位置均在外踝上5.0~7.0cm范围内。随访12~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度瓣血供可靠,手术简便,可切取范围较大,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症状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提高无症状嗜铬细胞瘤诊断意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无症状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方式与围手术期注意要点。结果10例均顺利切除肿瘤,其中后腹腔镜切除8例,开放手术切除2例,术中出血血压波动1例。切除肿瘤最大达12.0 cm ×9.0 cm ×6.0 cm,最小为2.0 cm ×2.0 cm ×1.5 cm。结论无症状嗜铬细胞瘤应引起重视,准确的术前判断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活体供肝切取的技术及可行性。方法运用腹腔镜系统对猪(n=3)进行左肝切取,操作参照人活体肝移植供体要求进行,观察手术过程中供体生命征,总腹腔镜操作时间、左肝管道系统分离时间、肝组织分离时间、供肝温缺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测量供肝质量参数。结果(1)手术过程中血压、呼吸、心率、血气参数稳定,均较顺利取出活体供肝,出血量较少。(2)切取的供肝左肝动脉长约1.6—1.8cm,左肝门静脉长约0.8—1.0cm,左肝管约0.6—0.8cm,左肝静脉约0.2—0.3cm。经左肝动脉及门静脉灌注良好,温缺血时间为5min;5min;4min。结论从技术层面而言,腹腔镜下猪活体取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甲醛防腐固定的30具成人尸体,对腹股沟区逐层解剖并用三角板、游标卡尺、量角器对其进行测量和肉眼观察。结果:腹股沟韧带长(11.6±0.9)cm,宽(0.6±0.2)cm;腹股沟管长(4.6±0.6)cm;腹股沟镰长(2.1±0.8)cm。腹股沟管后壁可分为两层紧贴的筋膜层,并形成一个卵圆形的区域,其纵径长(2.8±O.8)cm,横径长(1.3±0.39)cm。结论:观测值可为临床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数据。腹横筋膜深层较浅层薄弱,加强和重建腹股沟管后壁是腹股沟疝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