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注射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硫辛酸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1.0mL,2组均治疗30d,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采用全功能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双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硫辛酸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外周神经电刺激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电刺激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9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神经阻滞组(48例)和外周神经电刺激组(50例).在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常规神经阻滞和外周神经刺激器介导的病损神经电刺激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和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4、8、12周外周神经电刺激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神经阻滞组(P<0.01);随访6个月,外周神经电刺激组复发率[7.5%(3/40)]明显低于常规神经阻滞组[33.3%(13/39)](P<0.05).结论 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中,外周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70例糖尿病伴痛性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发性神经痛及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各项神经传导功能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肢体麻木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血栓通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1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6例用血栓通500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Qd,同时用依帕司他50 mg,口服,Tid;对照组60例单独用依帕司他50mg,口服,Tid,两组疗程均4周,其他治疗基本相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 血栓通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玲  乔芳 《中国保健》2005,13(14):64-65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效果.方法58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神经妥乐平针7.2u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2周;再予神经妥乐平片,2片(每片含4u),每日2次口服,共4周.对照组28例,予脉络宁2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4周;两组均予B族维生素口服.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疼痛、麻木及乏力治疗后明显改善,有效率达86.95%、86.36%、8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治疗后均有一定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妥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范建生 《药物与人》2014,(8):105-105
目的:分析和研究盐酸丁咯地尔联合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尿病治疗仪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盐酸丁咯地尔与糖尿病治疗仪联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肢体麻木及自发性疼痛等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的影响,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甲钴胺组(35例)、α-硫辛酸(35例)、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组(35例),甲钴胺组静脉滴注甲钴胺,500μg/次,1次/d;α-硫辛酸组静脉滴注α-硫辛酸,600mg/次,1次/d;联合治疗组静脉滴注甲钴胺,500μg/次,1次/d,静脉滴注α-硫辛酸,600 mg/次,1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用肌电仪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评价3组临床疗效。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疼痛、麻木、烧灼感和感觉异常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疼痛、麻木、烧灼感和感觉异常评分明显低于甲钴胺组和α-硫辛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患者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明显高于甲钴胺组和α-硫辛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α-硫辛酸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OD活力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DA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和α-硫辛酸组,SOD活力明显高于甲钴胺组和α-硫辛酸组,α-硫辛酸组治疗后MDA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SOD活力明显高于甲钴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甲钴胺组(68.57%)和α-硫辛酸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9,(11):1690-1693
目的观察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结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以糖尿病基础治疗和甲钴胺注射液1 000μg(肌肉注射),1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结合中药足浴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感觉阈值、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压力及震动感觉阈值评分变化、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结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与康复治疗后第15、30天进行吞咽造影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比较VFSS评分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5、30 d VFSS评分分别为(8.49±0.31)、(9.12±0.0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05±0.12)、(5.38±0.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有效刺激外周神经,引起肌肉节律收缩,有助于肌纤维的代偿性增生,促进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恢复,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组、甲钴铵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12周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皮素(ET)、血栓素(TXB2)。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6.1%,对照组为20.0%(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为46.6%(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p<0.0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略有下降(p>0.05);内皮素(ET)、血栓素(TXB2)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多元醇代谢中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降低患者的内皮素(ET)、血栓素(TXB2)水平,从而达到改善血管细胞内皮功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糖尿病性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A组单纯使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B组联合使用加巴喷丁,观察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程度、用药量、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疼痛均明显缓解,B组治疗后21~28 d的疼痛缓解率明显优于A组[95.0%(38/40)比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治疗后28 d的疼痛程度分别为1.2±0.3和2.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28 d,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使用剂量低于A组[(32.2±4.3)mg比(40.3±5.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组治疗后7、14 d头晕发生率高于A组[35.0%(14/40)比15.0%(6/40)和30.0%(12/40)比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糖尿病性神经痛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22例用度洛西汀联合硫辛酸治疗,B、C组各20例分别用度洛西汀和硫辛酸治疗;其他治疗方案相同.疗程均为6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A、B、C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86.4%(19/22)、70.0%(14/20)、50.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2周开始A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C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A、C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硫辛酸可提高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duloxetine combined with thioctic acid on diabetic 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Sixty-two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y random digits table: group A(22 patients, duloxetine combined with thioctic acid group), group B (20 patients,duloxetine group) and group C (20 patients,thioctic acid group). The other treatments were same.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six weeks. The pain remission level and 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pain level in three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after treatment (P < 0.01 ). The general effective rate was 86.4%(19/22),70.0% (14/20) and 50.0% (10/20) in group A,group B and group C,respectively (P < 0.05). 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group C from the second week after treatment (P < 0.05 ). 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 was improved in both group A and group C after treatment (P<0.01),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In group B,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 had n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P> 0.05). Conclusion Duloxetine combined with thioctic acid can enhanc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n diabetic 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探讨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27±0.34)分,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98±0.44)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显著,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压缩雾化吸入麻醉药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B)术前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需经纤支镜检查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50例采用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喷枪局部表面麻醉鼻及咽部。观察麻醉效果、平均耗药量、检查前后心率(HR)和指端毛细血管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及平均耗药量有显著差异,两组检查前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雾化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方法,是目前较好的雾化局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林炫  陈丽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33-1834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用于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期妊娠患者1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6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患者手术前于宫颈3点及9点处注射2%利多卡因各2.5ml,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异丙酚。结果:利多卡因有明显的镇痛、镇静效果,副作用少。结论: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其镇痛、镇静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恢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HIE患儿根据家长是否愿意接受电刺激治疗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电极片穴位电刺激加综合干预治疗)和对照组24例(综合干预治疗),连续治疗3~4个月,纠正胎龄1周岁时测量身长、体重、头围并进行精细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及儿心量表测定。结果:身长、体重、头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t分别为1.877、1.739、1.189,P>0.05);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6.3%)好于对照组(91.7%,χ2=0.06,P>0.05);观察组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评分结果及发育商(DQ)均较对照组高(t分别为2.367、2.386,P<0.05)。结论:电极片穴位电刺激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非药物治疗HIE恢复期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许东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72-2974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胶浆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3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术前1 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2 mg,利多卡因胶浆5 m l注入宫腔;B组:术前利多卡因胶浆5 m l注入宫腔;C组:术前1 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2 mg,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2 mg。结果:A组在扩张宫颈、缓解扩宫时疼痛、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B组和C组,在缓解吸宫时疼痛、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方面优于C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多卡因胶浆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工流产是一种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葛缅  池信锦  庞红  黑子清 《中国校医》2010,24(8):593-595
目的研究气管内单次或持续泵注利多卡因和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苏醒拔管期气道及循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气管内全麻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术毕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Ⅰ组为气管内持续泵注组;Ⅱ组为气管内单次给药组;Ⅲ组为静脉给药组;Ⅳ为对照组。观察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呛咳反应情况和苏醒拔管时间。结果与Ⅳ组相比,Ⅰ、Ⅱ、Ⅲ组在吸痰时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与Ⅳ组相比,Ⅰ组与Ⅲ组相比,呛咳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气管内给予利多卡因能够有效抑制气道机械刺激引起的循环波动及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利多卡因对趾部切口疼痛模型大鼠自发痛行为和脊髓背角大麻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手术切口组(B组)、利多卡因5mg/kg组(C组)、利多卡因10mg/kg组(D组)、利多卡因20mg/kg(E组),于术前30min腹腔术前注射,每组6只。除A组外,其他4组按Brennan法制作趾部切口痛模型。术后6h观察动物疼痛行为的改变,以累计疼痛评分评定疼痛行为。术后7h取同侧脊髓,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大麻素(cannabinoid)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术后B组、C组、D组和E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增加(P<0.01),脊髓背角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CBR)表达减少(P<0.01)。与B组相比,D组和E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降低(P<0.05),脊髓背角CBR表达增加(P<0.05),D组和E组无明显差别。C组和B组相比,累积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但脊髓背角CBR表达增加(P<0.05)。结论: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利多卡因10mg/kg腹腔内注射利多卡因对大鼠疼痛行为有减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脊髓背角CBR表达水平上调有关;增加利多卡因的浓度并没有更强的疼痛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蒋昕  杜静冰  孔耀 《现代保健》2013,(21):56-58
目的:应用碧兰麻对儿童正畸的拔牙病例实施局部浸润麻醉下拔牙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方法:选取需拔除四颗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儿童96例,共计384颗牙,分两次拔牙,每次将单颌两侧对称的前磨牙同期拔除。对拔牙术实施的局部麻醉随机分为两组,一侧设计为碧兰麻组48例采用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另一侧设计为利多卡因组48例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麻醉起效后开始拔牙,观察记录麻醉时间、麻醉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碧兰麻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利多卡因组(P〈0.01),而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利多卡因组(P〈0.01);碧兰麻组的麻醉完全率高于利多卡因组(P〈0.01)。结论:碧兰麻在儿童拔牙正畸病例拔牙术中的麻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可靠,可作为儿童拔牙时局部麻醉药物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