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先天性唇裂的修复,传统的观念是出生后6—12个月为最佳手术时机,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迫使医生必须考虑到如何提早修复的时间。我自1995年以来实行新生儿唇裂修补术60例,最小年龄为出生后12小时,最大年龄为出生后72小时,均为单侧唇裂,伴有前齿槽裂25例,伴有Ⅱ度颚裂16例,无一例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2.
张丹璇  韩宝杰 《河南中医》2014,(6):1167-1168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治疗面瘫引起的口轮匝肌、颊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刺法,按急性期、恢复期分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阳明筋经排刺法。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排刺法治疗面瘫引起的口轮匝肌、颊肌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儿童唇裂是一种先天性疾患 ,不仅给患儿造成饮食、语言、表情的功能障碍 ,且常常给患儿造成精神上的痛苦。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根据唇裂的形状及程度的不同 ,选用整复术的方式亦不尽相同。现就对唇裂整复术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1 .1心理护理 唇裂患儿常伴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4.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常伴发腭裂 ,患儿的吸吮、语言及面部外形等受到很大影响。唇裂整复术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功能及外形 ,手术效果既取决于医师精湛的手术技巧 ,又离不开围术期的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 2 0 0 0年 3月— 2 0 0 4年 3月本院对 6 8例唇裂患儿进行了整复术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8例唇裂患儿 ,男 4 5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 3个月 ,最大 12岁 ;伴发腭裂 4 3例。术前对患儿的身体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无手术禁忌证。除了 5例双侧Ⅲ度唇裂在经鼻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手术外 ,其余患儿均在基础麻醉…  相似文献   

5.
不同术式治疗单侧唇裂鼻畸形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种术式在治疗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效果。方法:在2007年1月1日-2009年12年31日期间对我科收治的50侧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给予不同的术式进行修复,并对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术后随访一年发现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软骨无一例坏死,外形美观。结论:畸形矫正应最大程度恢复解剖位置。  相似文献   

6.
眼轮匝肌痉挛主要表现为一侧上或下眼睑不自主抽搐,常因情绪波动、疲劳而加剧,如不及时有效控制,多可发展为面肌痉挛.笔者自2005年6月以来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眼轮匝肌痉挛5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为本院推拿科门诊患者,其中女性41例,男性9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35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1星期;均为单侧发病.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后,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多为眼轮匝肌间隙性抽搐,每次抽动数秒至数分钟不等.本组病例均排除癫痫及颅脑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唇裂修复的可行性、治疗要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30例新生儿期行唇裂修复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常规拆线后见切口愈合良好,修复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年以上,发现切口处瘢痕小。结论:新生儿期唇裂~期修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中晚期胎儿唇裂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美国生产的GEV-73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对3180例妊娠15~37周胎儿颜面部进行三维成像,观察胎儿唇部结构。结果:3097例成功获得胎儿唇部成像,显示率约92%,发现唇裂7例,畸型率3.2‰。结论:三雏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唇裂中图像逼真、直观。可对二维超声做以补充,在产前超声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1例病患进行诊断,薄膜现象及Auspitz征阳性,加之病理改变有较为典型的银屑病特征性改变,故可以确诊为单侧限局性银屑病。  相似文献   

10.
盆底器官脱垂的主要原因是分娩时造成宫颈主韧带、子宫骶韧带、筋膜及肌肉的损伤,产后未获有效修复,随着年龄的增加,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盆底组织缺乏弹性,萎缩退化致子宫脱垂,常伴有阴道前壁膨出,也有单纯阴道前后壁或后壁膨出(前壁为膀胱、尿道膨出,后壁为直肠膨出).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有块状物脱出,在大笑、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外口排出.现将具体26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75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动眼神经麻痹75例的病因。方法对75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病因以颅脑外伤最多见,其次为糖尿病、高血压和/或动脉硬化,前三位占65.3%,颅内占位为第四位,共占82.7%。结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查明原因极为重要,原因不明者均应行脑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便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2.
由于常规脊麻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高,我院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骨科下肢短小手术较多,使用这种麻醉方式多不为患者所接受。我院自2009~2010年使用小剂量重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脊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玉香 《光明中医》2014,(5):1085-1086
目的探讨唇裂修复术后更好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55例唇裂修复术后患者进行全麻术后护理,饮食护理,创口护理,心理护理例。对患者手术后存在的不同护理问题,逐一给予对症处理,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结果经过系列的精心术后护理,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病例,所有病历均达到一期愈合,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的精心细致护理是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口松弛常引起中期妊娠流产。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药寿胎丸加味治疗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均为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年龄28~37岁,既往流产2次9例,流产3次9例,流产4次8例。流产发生的孕周在16~28周。26例均除外遗传、内在因素及其它因素引起的流产。其中4例曾于某西医院行宫颈环扎术,但未能避免流产。2 治疗方法采用中药补肾益气,升阳安胎法,药用寿胎丸加味。基本方:菟丝子25g,桑寄生、续断、阿胶各15g,柴胡10g,升麻8g,党参15g,黄芪50g,焦术、陈皮各15g,炙甘草10g。伴有腰酸、小腹不适加杜仲20g,白…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43岁,汉族,老师,2004年4月20日初诊.主诉:左侧上眼睑下垂1d.患者昨日晨起发现左侧眼裂变小,上眼睑抬举无力,且逐渐加重,至晚间上眼睑已完全不能上抬.到眼科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遂介绍到针灸科治疗.查体:左侧上眼睑不能上抬,眼球活动正常,视力正常.  相似文献   

16.
眼轮匝肌痉挛主要表现为一侧上或下眼睑不自主抽搐,属中医筋惕肉瞤范畴,常因情绪波动、疲劳而加剧,如不及时有效控制,多可发展为面肌痉挛。笔者自2007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该病,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真  陈虹林  黎力 《河南中医》2016,(6):1087-108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新癀片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灼口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谷维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新癀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口腔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3.8%,治疗组有效率为8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新癀片能有效改善灼口综合征患者自身口腔疼痛或不适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行性。方法: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贴敷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搭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NISS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及4周实验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25岁,自觉右耳听力下降伴轻度耳痛2天,于2010年6月1日到我院门诊就诊。患感冒两周,现基本痊愈。查体:双外耳道清洁,左鼓膜正常。右鼓膜轻度内陷,无充血,无穿孔,无外伤史。予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声导抗:双耳A型图,左侧同侧声反射引出,余均未引出。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本组108例眼轮匝肌痉挛症,年龄最小5岁,最大12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7年,平均病程30天。其中间歇性痉挛38例,占35.2%,持续性痉挛70例,占64.8%。临床主要表现为眨眼、挤眉、眼干涩、内眦痒痛、精力不集中等症状,重者表现为挤眼弄眉、翻白眼珠、畏光、心烦、结膜充血、流泪等,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