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治疗措施.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有时需要体外静脉转流,围术期常发生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等病理生理变化.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iggyback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PBOLT)因术中不阻断下腔静脉,比经典式原位肝移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然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麻醉中是否发生严重的严重的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有待研究.笔者观察了42例PBOLT手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恢复灌注期3个阶段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等的变化,现报道如上.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是现阶段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肝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达95%,5年生存率达70%。由于肝移植手术时间长,病情多变,出血量较多,如液体管理不当,常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心脏停搏等严重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液体管理,可以减轻或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1999年12月~2005年6月,我科对24例终末期肝病病人成功进行了原位肝移植手术。现将术中液体管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凝血机制等的变化,并观察血液稀释技术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6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病人于麻醉后手术前(T1),病肝切除期末(T2),无肝期末(T3),新肝血流开放后5min(T4)和1h(T5)观察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心输出量(CO)的变化。采集桡动脉血和静脉血作血气和电解质分析,检测凝血常规。6例病人麻醉后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病肝切除期随出血量作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果病肝切除中后期MAP下降,PAP,CO上升(P<0.05),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后MAP,PAP,CO均下降明显(P<0.01),开放后PAP,CO上升(P<0.05)。自病肝切除期末大部分病例出现酸中毒和低钙,血糖和乳酸升高,门静脉下腔静脉开放后出现一过性高钾。所有病例术中均存在凝血机制障碍。术中平均出血量9268ml,平均输血量5194ml。结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大,存在明显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及凝血机制障碍,麻醉监测管理非常重要。血液稀释技术合理应用于肝移植术中可明显减少输血量。  相似文献   

4.
去白细胞血在肝移植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伟 《中国病案》2004,5(8):46-46
近年来,随着肝移植手术技术的进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成功应用,肝移植的成功率明显提高.然而,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常引起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NHFTR),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TA-GVHD),成为导致移植肝脏功能不良的重要因素[1],如何解决已经成为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和移植后长期存活的关键.血液中的白细胞是引起上述反应的根源,因此给肝移植病人输去白细胞血,可以大大降低上述反应,从而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我院于2002年把去白细胞血应用于肝移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手术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位肝移植术是将病变的肝脏从原解剖部位全部切除,然后原位植入同种异体的肝脏,使患者重新得到新的肝脏,同时获得相应正常的肝功能。这种手术及麻醉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超过其它器官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生理生化变化大,麻醉处理难度高而复杂,特别是在无肝期与新肝期的变化最为明显。因此,要求麻醉医师必须熟悉肝移植手术的特点和围术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麻醉的特殊性,才能为肝移植术的病人创造较平稳的围术期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本文拟就原位肝移植术围手术期病理生理变化作一综述。1 血流动力学变化肝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近期感染预防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感染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外科治疗的患者犤1犦。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犤2犦。为提高移植手术成功率,积极预防、严格控制术后感染非常重要。2000年9月~2001年12月,本院进行了18例肝脏移植手术,现将肝移植术后近期感染的预防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8例肝移植病人,男性11例,女性7例,8~45岁。7例肝炎后肝硬化伴不同程度腹水,行原位肝移植;11例肝豆状核变性,9例行亲体供肝部分肝移植,2例行原位肝移植。手术顺利,术中平均出血2000ml。手术时间平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手术中的体温变化以及维持有效体温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5月~2006年7月实施的25例肝移植病人自入室麻醉后开始至无肝期前期、无肝期(早、中、晚)、新肝期(早、中、晚)以及术毕时维持有效体温变化的研究。结果术中通过对病人采取相应有效的保温复温等护理措施,使病人体温自麻醉后开始逐渐下降至新肝早期降至最低时且体温也在35.4℃以上。结论在肝移植术中采取适度调节室温、四肢包裹、输血输液加温、温盐水冲洗以及其它保温等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它也是病人术后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肝脏移植术后急、慢性排异反应需进行肝穿刺活检病理以予确诊,肝移植术后病人需常规进行抗排异和抗凝治疗,因此肝穿刺活检易导致感染、出血和胆漏等严重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10月至今,共做了5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共进行了17次肝活检术。穿刺前后采取了各种护理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重点观察原位肝移植术中电解质、生化和酸碱的变化及麻醉管理。方法选择终末期肝病病人20例,17例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3例采用背驼式肝移植术。分别于术前、无肝期前10 min、无肝期30 min、开放前10 min、新肝期10 min、新肝期30 min抽血测血气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整个术中血Na+无显著变化,血K+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新肝期血K+有下降趋势,血Ca2+无肝期有显著差性下降,无肝期、新肝期存在明显代谢性酸中毒。整个术中血糖逐渐增高。结论肝移植术中电解质和酸碱变化较大,应及时监测及处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循环系统异常变化的监测要点与处理措施.方法 对23例肝移植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动态监测,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清蛋白、体温、尿量、电解质.结果 肝移植术后患者维持着高循环动力状态、部分病人有肺动脉高压及低蛋白血症、低体温、尿量减少、低钾血症.结论 在监测中要充分认识肝移植术后患者循环系统异常变化,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循环系统异常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新肝功能,积极促进移植肝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72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监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和麻醉管理。方法72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监测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凝血功能、血气、血糖、体温、出血量和尿量等,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处理。结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在无肝期和新肝期变化明显;pH值和BE等代谢性指标变化较大,新肝期呈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变化主要表现在血钾和血钙;术中体温下降,需及时处理。结论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变化复杂,应加强监测和管理,通过血管活性药及相关药物的合理使用,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体积大鼠肝脏移植后肝的再生性变化。方法:利用大鼠全肝原位移植和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将不同体积的肝移植给体积相同的受体,观察术后移植肝的体积变化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供体肝脏与受体肝脏重量相同,移植术后无明显变化,而供体肝脏小于受体肝脏,移植后迅速生长,7d可接近原受体肝脏的大小。结论:大鼠肝脏移植后再生能力增强,肝脏再生的大小取决于受体肝脏的大小,而与原\供体肝脏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监测,指标包括肝脏实质回声及胆道结构、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4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门静脉狭窄,1例下腔静脉狭窄,2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异反应,2例胆管结石伴胆管扩张,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频谱变化均有其特点,肝实质、肝内胆管也有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测肝移植术后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已用于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暂时取代严重病变的肝脏,使部分患者过渡至肝脏再生而康复或为肝移植赢得时间。我院于2002年12月分别为2例肝衰竭患者成功进行了肝移植术,其术前、术中均应用了人工肝支持系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肝移植术中应用人工肝单纯血液滤过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进行的原位经典式肝脏移植手术后病人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在5例肝脏移植病人中早期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肝动脉狭窄和栓塞、胆瘘和胆道梗阻、慢性排斥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可引起严重后果,但恰当的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例晚期肝癌病人施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于移植病房监护,对症处理并发症。结果:全组无手术中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感染、心肺肾功能不全、急性排斥反应,颅内出血,精神异常等。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较多,术中正确的操作,术后严密的监护及并发症的及时有效处理是肝移植获得较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 目的 总结成人间活体部分供肝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方法 回顾20例晚期肝病成人患者活体部分供肝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过程,并对术中五个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酸碱平衡变化、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温进行分析。 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及血乳酸浓度变化明显,特别是与切皮前相比,术中心率、血糖及血乳酸浓度均显著上升(P<0.05);术中平均动脉压、血Na+、K+、Ca2+浓度、pH值及血温调控相对平稳(P>0.05)。 结论 成人间活体供肝原位肝移植术中多项生理指标变化明显,加强监测,合理干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肝脏移植是治疗肝脏功能衰竭病人的重要方法,而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导致肝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2001年12月~2002年8月我院为2例患者实施了肝脏移植术,通过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12个月,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质量优于术前。其中1例在2002年亚洲器官移植受体特奥会上获乒乓球男子双打冠军。  相似文献   

19.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4例原位肝移植术患者.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血生化、血液凝固功能、体温、血糖、出血量和尿量。结果 血流动力学在无肝期和新肝期出现剧烈改变;pH值和碱剩余等酸碱平衡指标变化较大。在新肝期呈代谢性酸中毒;围术期电解质变化突出表现在血钾和血钙;术中体温变化明显,需及时处理。结论 肝移植麻醉中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时有效地处理酸碱及电解质平衡.预防低温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自stazle于1963年开展第一例人体肝移植,肝移植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近10余年来,我国临床肝移植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据中国肝脏移植注册系统(CLTR)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已完成肝移植近20000例。随着外科技术与术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肝移植术后生存率也不断提高,2008年CLTR报告显示,良性肝病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77.4%和73.8%。肝移植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发病种类、术前状应用方案等。发症和远期并并发症、感染复发及免疫抑些常见并发症术后精神神经肝移植术后淋胂瘤等并未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