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心血管病中占有较大比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Fowler于1971年首先提出的.它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其临床症状重,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etoris,UAP)是冠心病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因此,UAP的治疗备受关注。武进区漕桥卫生院2003年3月~2006年8月,应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加注射用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应用替罗非班后主要不良反应(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本组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持续应用替罗非班72h,对照组除不给予替罗非班外,其他药物与观察组相同。观察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和主要不良反应(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心绞痛发作最长一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段较对照组也有较多改善趋势;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可以进一步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治疗剂量无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的发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有进行性恶化,不同形式的心绞痛症状群。它是冠心病处于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T)之间的状态。UAP在临床上由于症状表现不同分为四种类型:(1)恶化性或加速性心绞痛;(2)初发性心绞痛;(3)冠脉功能不全;(4)心肌梗死后心绞痛。UAP约占冠心病人的30%,是一个多项综合征,其特点是严重的急剧恶化症状,约有10%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对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采用过多种药物,如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小板拮抗剂等药物联合应用,其有效率低,AMI发生率占10%~15%。近些年我院采用尿激酶25万u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率占85%,并且有效的预防AMI及心脏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文莉 《山东医药》2010,50(27):105-10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们采用小剂量肝素联合苦碟子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补心脾祛痰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标定 《山东医药》2010,50(12):105-105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变化多端,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又可迅速进展为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心脾祛痰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吕斌 《内科》2008,3(6):869-87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情变化多端,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我院近年来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UA,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意义与心绞痛不同,若处置不当或不及时,短期内很可能演变成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猝死,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现将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出现心肌缺血性胸痛或证实心肌缺血,但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因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范畴,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临床急重症,因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近年越来越受到心内科医生的关注。大部分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治疗可以明显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因此早期识别、合理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结合文献资料及2002年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修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治疗指南,现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抗血栓治疗取得迅猛发展,已成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关键措施之一,它可以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心肌梗死和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抗血栓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目的是缓解或解除心绞痛症状,预防心肌梗死,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为了探索不稳定型心绞痛更多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4—2005年应用川芎嗪与降纤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情易变化,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猝死。因此,对其正确认识与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般认为即反复发作的休息时疼痛,其时间、性质及频繁程度较一般心绞痛更严重,心电图可出现ST-T改变。不稳定型心绞痛也可以由以前可预测的劳累性心绞痛型心绞痛转变为休息时心绞痛。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AMI)都有不适的前驱症状,但另一方面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了解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支架置入数与血小板活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测定48例稳定型心绞痛、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并与4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对照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后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支架置入前(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治疗前亦高于对照组(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支架置入个数有关,置入支架越多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血小板高活化状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以及急性血栓形成。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加强了血小板的活化,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伴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组可危及生命的综合征,常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张冠状动脉,抑制微血栓形成正确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键。近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地尔硫堇(合贝爽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意 《山东医药》2009,49(9):18-1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有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等。2006年1月-2007年6月,我们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UAP患者8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的作用。方法将1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杏丁注射液,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的改善情况以及进展为心肌梗死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症状缓解快,进展为心肌梗死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杏丁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加速血流和抗凝、抗氧化作用,故有缓解心绞痛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方法 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4例在发病后5日内多时间点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包括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和活性、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并通过时量曲线分析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结果 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仅有7例心肌标志物不同程度升高;而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肌红蛋白的峰值分别为24,16,8小时。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界峰值分别为0.25,16.6,75.6 μg/L,结论 诊断区分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为心肌肌钙蛋白0.25 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为16.6 μg/L,肌红蛋白为75.6 μg/L。  相似文献   

20.
刘荣魁  洪波  赵靖 《山东医药》2007,47(28):83-8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 I)或心脏性猝死。2006年3~12月,我们采用注射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UAP,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