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颈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5例颈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手术治疗方法,共32例;一组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共33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7例术后恢复为优,比例为21.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出血量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法。方法对76例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小关节交锁患者急诊手术,先前路手术减压复位,如撬拨不能复位,再改俯卧位咬除交锁关节突,前路或前后路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植骨愈合进行观察。结果6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均在3个月内获得临床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术后有1例出现吞咽困难,1例出现呛咳,1例神经障碍加重。结论急诊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早期解除颈髓压迫,减轻患者痛苦,能够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3.
对脊髓型颈椎病及颈部外伤所致截瘫患者 ,临床治疗大多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我院自 1989年开始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 86例。由于医护之间加强了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密切配合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 ,男 5 3例 ,女 33例。年龄 2 4~ 6 8岁 ,平均 5 6岁。脊髓型颈椎病 36例 ,颈椎间盘突出症 31例 ,颈椎骨折脱位 16例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征 3例。完全性瘫痪 11例(包括急性椎间盘突出症 2例 ,颈椎骨折脱位 9例 ) ,不完全性瘫痪 75例。术前均经X线、CT或MRI等证实为手术适应证。入…  相似文献   

4.
吕厚存 《淮海医药》2010,28(5):406-408
目的总结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行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76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影像资料,随访时间平均(5.8±1.95)月,用SPSS16.0对获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77.38%,JOA评分平均由术前(4.8±0.64)分上升至术后(13.2±1.44)分,改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术后手术节段上下临近椎体高度平均丢失高度术后3月时为(1.03±0.25)mm,术后6个月为(1.17±0.32)mm,减少无统计学意义。植骨融合率为100%,颈椎活动度改善平均由术前的(39.38±6.83)度变为术后6月的(62.51±4.80)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颈前路减压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体征缓解明显,颈椎活动度改善良好,植骨融合率高,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该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颈椎骨折脱位、肿瘤、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均可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具有减压充分、颈椎更具稳定性等优点。我院自1999年10月以来,采用枢法模(Sofamor Danek)公司提供的Orion颈椎前路带销钢板于30例患者,对围手术期的各环节,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应用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共24例。结果:经近期随访,术后20例病人的JOA评定提高2-6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42%,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加4mm。结论: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一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颈椎骨折术后的护理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自1998~2001采用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2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0~53岁,平均34岁。全部病例均为颈椎新鲜骨折脱位,其中C4椎体骨折3例,C5椎体骨折脱位9例,C6椎体骨折脱位11例,C7骨折脱位5例。四肢瘫17例,双下肢瘫11例。1.2手术方法本组中有11例患者经术前颈椎CT及MRI检查,颈椎管无明显的狭窄,采用单纯颈前路相应椎体及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AO钢板内固定术,余17例患者均采用颈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及AO钢板内固定术。2护理及康复措施2.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操作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8例颈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给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术后1年优良率为92.1%。其中优16例(42.1%),良19例(50.0%),可2例(5.3%),差1例(2.6%)。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和血肿。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突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改善其脊髓神经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外科针对性减压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2007年1至2011年3月,共收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理基础:先天性颈椎管狭窄3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11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5例,后纵韧带骨化3例,颈椎不稳3例,黄韧带骨化1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例,颈椎不稳合并椎管狭窄3例;JOA脊髓功能评分为0-8分,平均4.5分。在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理基础分别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前路减压融合、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侧块螺钉固定等手术方式进行减压治疗,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并获得8~55个月随访,平均38.6个月,JOA脊髓功能评分为9~17分,平均13.2分。改善率为64.4%;优良率为79.8%。结论针对不同病理基础所致的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进行有针对性减压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后手术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减压复位,前路融合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复位满意,无内固定失败。30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分级平均提高1.8级。结论后路单纯减压联合前路融合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效果满意,术后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较多,其共性为恢复颈椎正常序列,稳定颈椎以防止伤椎再次或继发损伤颈髓及周围结构,最终达伤椎间骨性融合。近1年来,我院对4例患者行后路手术减压、侧块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41~58岁。损伤节段及类型:C5骨折并C4脱位2例,C5脱位1例,C6骨折脱位1例。4例均有C5棘突及椎板骨折,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B级1例,C级3例。术中均行植骨融合术和椎板减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5~11天,平均8天。1.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后,患者取俯卧…  相似文献   

12.
王开明  张耀暄 《淮海医药》2002,20(5):377-378
目的 探讨颈椎病及颈椎骨折脱位手术的有效途径,观察后入路脊髓前后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与颈椎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手术效果。方法 通过对7例脊髓型颈椎病,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采用后入路脊髓前后减压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5年取得良好的效果,8例颈椎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大都有2级以上功能恢复,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大都有1级以上功能改善。结论 后入路脊髓前后减压术,可一次性解决脊髓前后及周围所有压迫,同时可行复位、内固定及融合,是治疗脊髓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ZERO-P在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20例单间隙颈椎病及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同时采用椎间融合器配合颈椎压力固定器内固定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随访,以后跟踪随访2两年,植骨均在6个月达到满意的融合效果,无颈椎压力固定器脱出、松动等不良现象发生,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达90%。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同时采用ZERO-P椎间融合器配合颈椎压力固定器,安全,快捷,颈椎稳定良好,骨性融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用于治疗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重建病变节段的关节功能,所以又叫颈椎间盘成型术。其目的意在维持颈椎序列稳定,保留运动功能,降低临近节段间盘的压力,进而减少临近节段间盘退变的发生。一直以来,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及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方法,尤其前路钢板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维持颈椎序列的稳定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块下沉、移位的发生率明显减低[1、2]。  相似文献   

15.
刘士斌  任文华 《河北医药》2012,34(9):1361-1362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病之一,发病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自CT和磁共振成像(MRI)问世以来,临床诊断日益增多[1] .目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大致分为保守治疗、手术和微创介入治疗三大类.保守治疗大多采用牵引、中药、推拿等方法,但对部分病情严重者疗效不佳[2],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标准术式,但由于ACDF是以牺牲颈部生物力学为代价:颈椎间融合减少了颈椎活动度,增加了临近节段的压力,导致临近节段退行性变加速[3],近几年胶原溶解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但有一定适应证,经皮臭氧穿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对非包容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不太理想[4],我院采用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收到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疾病,经颈前路手术直达颈椎前方,切除推间盘及后骨刺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6年4月~1997年10月共行9例手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9例均为男性,最小年龄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单节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4例单节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率、椎体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融合率为100%,椎体高度、颈椎生理弧度维持良好,均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滑脱、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单节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植骨融合率高,可有效维持椎体高度、颈椎生理弧度,并发症少且轻,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应用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1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43~65岁,平均52岁;全部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4年。对患者术前、术后Odom评级、JOA评分、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为30~120mL,平均50mL;手术时间70~110min,平均85min;Odom评级法评定临床疗效:优8例,良好3例,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分(6~13分)上升至术后3个月平均15.5分(13~17分)及术后1年平均15.8分(13~17分);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丢失高度3个月时平均0.34mm(0.22~0.61mm),术后1年时为平均0.41mm(0.30~0.74mm);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应用MC+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无需使用颈椎前路钢板,术后临床效果良好,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后行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2例完全复位,5例复位90%以上;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植物并发症,28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获改善,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级B级、2例ASIA评级C级及2例A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2例E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加重。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满意,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郭卫春  黄文俊  汪光晔 《安徽医药》2015,19(9):1686-1690
目的探讨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ACDF)治疗单节段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年8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颈椎病病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24例行ProDisc-C 置换术,对照组:22例行ACDF。评价指标主要如下: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术前、术后3、12月VAS评分,JOA评分,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颈椎活动度( ROM)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46例患者全部获得平均12个月(8~18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P <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整个下颈椎的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各个随访时段与术前相比无变化(P>0.05);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整个下颈椎活动度较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逐渐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邻近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吞咽困难。结论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ACDF)治疗单节段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在中短期随访中临床效果满意,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能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度,减少临近节段的退变,并且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