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伴视网膜裂孔形成,是常见致盲性眼病之一,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1].2006年7月本院收治1例孕38周双眼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经过住院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3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重点是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督促执行。结果 视网膜复位51眼,总复位率达96.2%;视力提高43眼(81.1%)。没有因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结论 规范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23例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全程的健康教育和护理.结果 23例患者经行玻璃体切割及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治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全程优质的护理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符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6):6345-6346
2005-01~2007-01我科对91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依其性质、范围、裂孔的大小、形态、玻璃体萎缩程度等因素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61例,女30例,年龄15~60岁,平均37.1岁。术前视力在指数/20 cm~1.0。1.2方法1.2.1患者的体位指导患者从手术室回到病房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术后体位以裂孔处于最高位为原则。告知患者及家属采取俯卧位的重要性,一方面为了更有效的发挥地油或气体的顶压作用,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卧位的时间根据填充的材料来决定。顶压视网膜的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33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选择正确的卧位等护理干预,了解手术及护理效果。结果视网膜复位者为78.8%,术后视力提高者为83.3%,术后视力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说明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尤其是卧位的选择、术后病情的仔细观察对巩固手术疗效及促进病人的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白内障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患者严格执行严密隔离和保护性隔离,重视安全防护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及基本生活需要,加强眼部清洁、俯卧位的护理及眼压的观察.结果 患者术后第4天视网膜平复,病情平稳.结论 对眼科护士成功护理此类患者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层分离;并非视网膜与脉络膜分离。2012年2月5日我院收治1例精神障碍伴双眼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我科较普遍,但是合并精神障碍的这类患者是第一例。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康复过程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且与普通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有所区别。收治患者后,我们根据其实际情况,设计了一整套的护理方案,通过对其实施合理与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患者已顺利出院,并且1年后追踪访问,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with a giant tear,RDWGT)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患RDWGT9例(10眼)。2例2眼行环扎、放液、外加压、冷冻术;7例(8眼)行标准三通道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剥膜、全氟萘烷注入、眼内光凝及硅油注入,其中2例2眼联合巩膜环扎。术后均全身应用激素。结果 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2.6个月),7例(8眼)视网膜完全复位(80.0%),未复位2例(2眼)均为外路手术;术后最终矫正视力光感—指数l眼,视力为0.01—0.052眼,0.06—0.12眼,0.2—0.53眼,0.6—1.02眼;与术前相比,视力提高6眼,视力不变4眼。结论 高度近视RDWGT应首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效果显,术中可以不进行巩膜环扎术。玻璃体视网膜术后使用皮质激素有助于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常见的眼底病。当视网膜脱离患者突然发生视力下降时,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反应,对治疗极为不利。护理人员在积极地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针对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护理对策,是很重要的。现将我院1994年1月~1997年1月对200例税网膜脱离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病人中221只眼,右眼123只,左眼98只。男112例,女88例。年龄6~70岁。儿童组24例,少年组37例,青年组65例,老年组74例。其中中高度近视89例,占总数445%,眼外…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2007-04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妊娠1例,护理体会如下。 1病历摘要 女,30岁。试管婴儿助孕成功后妊娠15周,入院前无明显诱因感觉右眼黑影遮盖上方视线。查视力:右眼3.0,左眼5.0;眼压:右眼11 mm Hg,左眼11 mm Hg;散瞳后眼底检查见:3:00-9:00时钟位下方脱离,视网膜色灰白,整个下方视网膜隆起,7:30时钟位隆起最高,6:00-7:00时钟位可见一类圆形视网膜裂孔,约0.5 PD大小。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妊高征致双眼视网膜脱离伴脑梗死1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病历摘要 女,27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周入院。入院前2周(孕38周)患者院外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最高血压170/130mmHg),1周前剖宫产终止妊娠后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入院检查:视力左眼:数指/2m,右眼0.02。双眼眼底:后极部视网膜水肿,视盘边界不清,生理凹陷消失,周边小片状出血,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85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体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病情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等,认为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的护理中,术前术后的体位护理是关键,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22例视网膜脱离病人修复术后再脱离的特点,予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做好术后不良反应及体位的护理,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结果22例病人23眼中1例并发第3次视网膜脱离.其余21例22眼顺利恢复,视力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31例外伤致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31例外伤致复杂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及效果,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治疗护理;术后合适体住、确保眼部用药、出院指导等。认为围手术期对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需要个性化,有针对性制定护理对策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总结1例产后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人非手术治愈的护理体会。提出严密观察产妇的病情,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加强视网膜脱离的护理及用药护理,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蔡兴怡  张娜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35-1536
自发性眼球破裂在临床上实属少见,在无角膜及巩膜葡萄肿的情况下,多由自身病理因素及眼部突然受力所致[1]。我院收治了1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后20年突发自发性眼球破裂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视网膜脱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性视网膜脱离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常见并发症。病人视力严重下降 ,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可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由于手术较复杂 ,术后可能产生各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反应。因此 ,要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全面的护理 ,以减轻病人的不适 ,促进康复。1 术前护理1 1 适当卧床休息 根据视网膜脱离和裂孔的部位 ,采取不同的体位 ,原则上使裂孔处于最低位。如裂孔在下部采取半卧位 ,裂孔在上部采取头低脚高仰卧位 ,裂孔在后极部 ,采取平卧位。1 2 饮食护理 因糖尿病病人需严格的饮食控制 ,而且…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伴有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用药护理等护理方法与手术效果的关系。结果:本组出院时眼压和视力均有明显提高,视网膜完全复位15例,1例未复位。结论:合理的护理及手术方法与患者的康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216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方法:根据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病情特点,从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观察、出院指导等实施全方位护理,术后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对视网膜脱离手术有了充分认识,取得了良好的心理适应效果,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医生护士顺利完成手术及术后治疗,术后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及比较满意者达98%。结论:全方位护理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能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并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