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动脉瘤的病因以及研究新的栓塞材料,必须建立可靠的动脉瘤模型.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很多,有病因诱导法、血管移植法、动脉局部结构破坏法、弹性蛋白酶诱导法等.除了传统的梭形和囊形,近年亦出现了巨大、复杂以及分叉部的动脉瘤模型,且在形态、血流动力学以及组织学特征上更趋于人类自然发生的动脉瘤.本文回顾各种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并阐明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脑动脉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尸检证明,人群中至少5%的人患有该病。脑动脉瘤的发病机理,一直是众多神经外科医师的研究焦点。建立和研究脑动脉瘤动物模型,是揭示其发病机理的很好方法。本文就这项工作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弹力组织是动脉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动脉瘤的形成可能是由弹性蛋白水解酶分解破坏动脉的弹力组织引起的。应用弹性蛋白水解酶将动脉壁弹力层消化,制备各种动脉瘤模型,主要制备方法有血管腔内灌注法、血管壁内注射法、血管表面滴注法、离体诱导法四种。其中以血管腔内灌注法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脑动脉瘤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高血压对脑动脉瘤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行脑动脉瘤模型制作+双侧肾动脉狭窄术:正常血压组只建立脑动脉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各组在术前,术后6周、12周三个时间点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动脉收缩压.术后12周测量脑动脉瘤大小,并灌注固定,取脑动脉瘤部位血管组织,应用HE染色、Van Geson染色和Verhoeff染色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高血压组在处死前血压明显升高[(197.48±15.44)mm Hg],与手术前的血压[(104.40±14.70)mm 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死前脑动脉瘤的长度[(2.38±0.31)mm]和宽度[(1.89±0.35)mm]与脑动脉瘤制作完成时的长度[(1.62±0.18)mm]和宽度[(1.36±0.09)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显示高血压组血管内膜消失,弹力层完全断裂;正常血压组尚存部分弹性纤维;正常对照组血管组织无改变.结论本实验采用的脑动脉瘤模型稳定性好,制作方便,具有与人类脑动脉瘤相似的形态和病理结构.高血压对脑动脉瘤的弹力蛋白和胶原蛋白有明显影响,是影响脑动脉瘤增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能更接近人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过程的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介入法经股动脉路径穿刺兔颈内动脉,造成SAH,然后将60只实验兔按各时间点(对照组、假手术组、术后0h、3h、6h、12 h、1d、3d、7d、14 d)分成10组,每组6只,行脑血管造影,然后灌注-固定,处死后取基底动脉切片行HE染色观察,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动脉内径和血管壁厚度.结果 血管内穿刺法制作兔的SAH模型呈急性期脑血管痉挛(SAH后12 h)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SAH后7d)双相改变.结论 此动物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动脉瘤性SAH后血管痉挛改变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脑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弹性蛋白酶诱导建立脑动脉瘤模型的制作方法日益被广泛应用,该方法操作方便、周期短,组织病理结构也接近于临床人动脉瘤。本文回顾弹性蛋白酶诱导脑动脉瘤的制作方法,并阐明其在建立脑动脉瘤模型方面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预后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7.
CT血管造影诊断破裂脑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用CTA诊断破裂脑动脉瘤。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40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 Tomoscan AVP1螺旋CT机,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以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法显示,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本组40例病人共检出25例28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眼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床突周围段芽孢状微小动脉瘤2例。20例脑动脉瘤做了开颅手术治疗,其中15例单纯根据CTA检查结果手术,术中证实诊断。结论CTA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作为破裂脑动脉瘤和急诊手术前首选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动脉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脑动脉瘤患者36 例,脑外伤患者37 例,正常对照组32 人血清MMP- 3 的含量。结果 脑动脉瘤患者血清中MMP- 3 含量为(92. 7±6.7)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33. 6±3. 7 ng/ml, P < 0. 001) 、脑外伤患者(52. 1±4. 9 ng/ml, P <0.01)。结论 MMP-3在脑动脉瘤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诊断、分类、治疗和效果。方法对18例确诊脑AVM合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依据Redekop分类法:AVM团内型12例、血流相关型5例、与AVM无关型1例。全部病例均选择先栓塞或夹闭动脉瘤再治疗畸形血管团。术后10例复查DSA,8例示动脉瘤和畸形血管不再显影,2例示动脉瘤不显影但畸形血管残留少许。结论诊断脑AVM合并动脉瘤的金标准是DSA,治疗原则是先夹闭或栓塞动脉瘤,再栓塞、切除或γ-刀治疗AVM。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活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危害是引起继发性脑血管痉挛,机制至今尚未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活体动物模型在研究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包括鼠、狗、猴、兔在内的活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性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MR血管造影(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并对两者作比较。方法28例病人同时行SCTA、MRA、DSA,以DSA作为金标准,对SCTA与MRA作比较。结果①23例行SCTA及时间飞跃法(TOF)MRA者,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高于TOFMRA(P<0.05)。②SCTA较TOFMRA测量脑动脉瘤的最大径准确性高(P<0.01),TOFMRA测量值常偏小。③SCTA测量的栓塞治疗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符合率94.7%。④动态增强(DCE)MRA的图像清晰度及价值与SCTA相似。结论SCTA对体积小、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以及对动脉瘤测量的精确性高于TOFMRA,SCTA可较准确地测量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DECMRA是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的较好方法,DCEMRA的实用价值与SCTA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致动眼神经麻痹脑动脉瘤的DSA表现。方法:整理DSA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资料85例,对其临床DS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率约占全部脑动脉瘤的16.5%,后交通动脉瘤最易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约占全部后交通动脉瘤的40%。DSA可以真实的反映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的特征。结论:对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应行DSA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脑动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致动眼神经麻痹脑动脉瘤的DSA表现.方法 对证实为脑动脉瘤的52例患者资料的临床资料、DSA表现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约占全部脑动脉瘤的19.23%,其中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率50%.结论 DSA可以准确而客观地反映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的特征,对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患...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其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动脉瘤切除术在临床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切除36例不同部位脑动脉瘤的结果,探讨该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术后轻度偏瘫4例,同向偏盲8例:无手术死亡率和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瘤切除术是治疗巨大脑动脉瘤最理想的方法,既避免了再出血的危险,又解除了动脉瘤体对局部神经的压迫作用。妥善处理动脉瘤颈和动脉瘤切除的残端、显微手术和避免穿支血管的损伤均是降低动脉瘤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兔颈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弹力蛋白酶(elastase, EA)溶液动脉外膜直接滴注法制作兔颈总动脉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用量的EA溶液对动脉瘤形成的影响.结果 浓度为5U/μ1,用量为10μ1的EA溶液诱导的动脉瘤较大(P<0.01).结论 EA溶液直接滴注制作兔颈总动脉瘤动物模型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好,病理上与人脑动脉瘤接近,适用于动脉瘤的研究.使用5U/μ1的EA溶液10μ1为理想的浓度和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入院后即常规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持续泵入的同时,将5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作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均给予腰大池引流及"3H"疗法,并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加用盐酸法舒地尔30mg静滴,3次/d,连用14d,观察2组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对照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在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血管痉挛的疗效优于单用尼莫地平,安全性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缺血与颅内动脉瘤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颈动脉部分结扎的方法,建立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实验动物模型。结果 本组10只动物中,3只动物的大脑中动脉分布产生3个动脉瘤。结论 颈动脉缺血是产生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6例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瘤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囊性动脉瘤均完全夹闭;1例夹层动脉瘤切开夹层动脉壁后,行血管成形术.结论 显微外科治疗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最近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能发现未破裂状态的脑动脉瘤,对未破裂脑动脉瘤手术在目前很难说是完全安全的,在考虑手术适应症时就有必要充分掌握未破裂脑动脉瘤的自然史。未破裂脑动脉瘤的大小与破裂的危险性有很大关系,一般的是动脉瘤越大,其破裂和危险性就越大。通过尸检研究,未破裂脑动脉瘤多数比破裂脑动脉瘤要小,有统计,未破裂脑动脉瘤在4mm 以下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伴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伴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经导管ONYX胶同时栓塞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结果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完全栓塞;术后4个月复查,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无复发。结论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伴脑动静脉畸形临床不常见,主要发生于脉络丛段,造影评估后闭塞远端脉络丛段血管相对安全,可优先考虑血管内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