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对佝偻病早期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2例佝偻患儿与30例健康儿童用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同时测定了血清钙(Ca^2+),磷(P^3+),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表明,佝偻病患儿血Ca^2+,P^3+,25(OH)D3值降低,血ALP增高。佝偻病激期,血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初期水平,恢复期上升,且初期,激期,恢复期三组间比较显著,相关分析显示,血25(OH)D3与Ca^2+,P^3+无相  相似文献   

2.
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对佝偻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检测佝偻病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尿羟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佝偻病患儿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THP/Cr)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组。相关分析显示尿THP/Cr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呈负相关,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呈正相关。提示:尿羟脯氨酸可作为佝偻病诊断指标,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刘玉兰  吴光驰 《卫生研究》1995,24(5):304-305
对北京地区0~13岁健康儿童285名进行血清25(OH)D水平测定,均值为(57.5±19.8)nmol/L。同时对25名乳儿肝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测定,其均值为(22.5±17.4)nmol/L,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说明血清25(OH)D是一个敏感的生化指标,对儿科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地区0~13岁健康儿童285名进行血清25(OH)D水平测定,均值为(57.5±19.8)nmol/L。同时对25名乳儿肝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测定,其均值为(22.5±17.4)nmol/L,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说明血清25(OH)D是一个敏感的生化指标,对儿科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辉  黄文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8):705-705
近些年来,随着维生素D(VD)制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我国佝偻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但目前滥用、盲目使用VD还较为普遍。为此,本文比较了佝偻病患儿补充VD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为科学合理使用VD提供理论依据。对象受试对象为我院...  相似文献   

6.
探讨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应用微量末稍血测定血清25-(OH)D3和相关指标,对248名0-3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25-(OH)D3、ALP、ALP3无性别差异,在每半年一个龄龄组分组中,以0-6月龄组婴幼儿的25-(OH)D3最低,而ALP、ALP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诊断指标对小儿佝偻病诊断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项不同诊断指标,对8例佝偻病患儿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在佝偻病诊断中的阳性率最高,早期诊断率达78.18%,是佝偻病早期诊断的最佳指标。腕部X光片特异度最高,是佝偻病骨骼改变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16例新生儿进行佝偻病的前瞻性观察,在新生儿期、3月、6月及6岁的患病率分别为7.9%、31.8%,35.3%及44.3%。证实北京地区佝偻病发病早。孕妇在孕后期每日服VD1000lu,其血清25(OH)D3水平炕于不服VD者,表明预防佝偻病措施应从妊娠后期开始。  相似文献   

9.
17名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婴儿(年龄10.5±4.3月)尽管从出生后一个月起每天服用10μg的维生素D,其中仍有13个婴儿血清24,25-二羟维生素D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并有9个婴儿伴有血清25-羟维生素D也低于正常值。我们给这些婴儿肌肉注射铁剂,增加血红蛋白和血清铁的浓度,同时也可提高25-(OH)维生素D和24,25-(OH)2维生素D的浓度。众所周知,缺铁会减少脂肪及维生素A的肠道吸收,这就提示…  相似文献   

10.
对82例佝偻病患儿与30例健康儿童用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同时测定了血清钙(Ca~(2+))、磷(P~(3+)),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表明,佝偻病患儿血Ca~(2+)、P~(3+)、25(OH)D_3值降低,血ALP增高。佝偻病激期,血25(OH)D_3水平明显低于初期水平,恢复期上升,且初期、激期、恢复期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相关分析显示,血25(OH)D_3与Ca~(2+)、P~(3+)无相关性,与ALP呈负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血25(OH)D_3不仅可作为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而且在佝偻病不同病期值变化不同,对判定佝偻病病期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体内维生素D,PTH和骨矿含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8名65~75岁的健康退休工人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浆25(OH)D和PTH的含量,应用DPX-L双能骨矿测定仪测定腰椎及髋部BMC。结果表明:(1)该人群春季血浆25(OH)D水平较低,男性为11.4±5.0ng/ml,女性为15.5±5.3ng/ml,其水平与腰椎及髋部BMC没有关系。(2)老年女性血浆25(OH)D浓度与血浆PTH浓度呈负相关,而这种关系在老年男性不存在。(3)老年女性骨面积和体重身高校正后的股骨颈BMC与血浆PTH浓度呈反向关系,但其它部位BMC以及老年男性所有部位BMC均与血浆PTH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了探讨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患者血清25 羟维生素D3 [25 (OH)D3]与心脑
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本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肾内科CRF 患者
60名,根据患者25 羟维生素D3 血清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 例,血清25 (OH)D3
浓度≥15μg/L;观察组40例血清25 (OH)D3 浓度<15μg/L。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
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记录1 年内脑血管事件次数,6 个月内心脏功能
衰竭次数,并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采用狋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
率法,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
度、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的25 (OH)D3 及高水平的内中膜厚度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
因素(犘<0.05)。慢性肾衰竭患者25 (OH)D3 与血管钙化、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25 羟维生素D3;心血管疾病;脑血管事件
中图分类号:R59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3 0235 03  相似文献   

13.
张坚  王春荣 《卫生研究》1996,25(5):305-307
为了研究棕榈油(PA)、豆油(SO)、猪油(LA)对正常人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影响,将45名18~25岁健康男子分为3组,分别食用上述3种油烹调的实验膳。实验膳中脂肪占热能的30%,其中75%~80%来自实验用油。预备期3周,实验期6周。结果显示:LA使受试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及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水平显著升高,而PA、SO则无此影响;实验结束时,PA组TC、LDL-C、TC/HDL-C以及SO组的TC/HDL-C均显著低于LA组。TG、HDL-C和LPO水平3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食品工业及家庭烹饪中使用棕榈油可维持健康成人正常的血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将妊娠28周的受试 妇随机分为4组,分别1次性口服维生素D(VD)10万IU或肌注VD10万IU或20万IU,对照组口服空白胶囊。结果3个补充组产妇血和脐血25-(OH)D水平以及产妇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垦,而产妇血和脐血25-(OH)D小于27.3nmol/L(11ng/ml)的发生率以及孕后期腿抽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补充组产妇血25-(OH)D水平高于其妊娠28周时的水平。补充组发现先天性佝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观察维生素D3 对高血压病伴糖耐量减低(IGT) 患者血清25 羟维生素D3 [25 (OH)D3]
和炎症因子水平干预效应。方法 选择老年患者148 例,根据血糖、血压分为高血压病组(69 例),IGT
组(30例)、高血压病伴IGT 组(49 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 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25 (OH)D3、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高敏C 反应蛋白(hs CRP)。高血压病组、IGT 组及高血压病伴IGT 组患者均
予维生素D3800U,1次/d,治疗12周后,再次检测3种血清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
素方差分析,两组内比较采用狋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伴IGT 组和IGT 组25 (OH)D3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犉=7.589,
犘=0.000),hs CRP、TNF 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犉=97.628,5.266,犘=0.000、
0.004);高血压病伴IGT 组25 (OH)D3 水平低于高血压病组,hs CRP、TNF α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病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25 (OH)D3 与血压(狉=-0.308,犘<0.01),餐后2h血糖(2hPG)呈
负相关(狉=-0.47,犘<0.01),hs CRP和TNF α与血压呈正相关(狉=0.665,0.809,均犘<0.01),与
2hPG 呈正相关(狉=0.966,0.735,均犘<0.01)。与治疗前比较,维生素D3 干预治疗后25 (OH)D3 水
平均上升,hs CRP、TNF α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0.05)。结论 高血压病伴IGT 组患者
炎性反应较高血压病者严重,维生素D3 干预治疗后可减轻炎症反应。
关键词: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高敏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25羟维生素D3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10 0763 05  相似文献   

16.
保健日光灯预防佝偻病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紫外线(UV─B)预防佝偻病有效剂量和安全限界的研究.以1/8MED为保健日光灯预防佝偻病的应用剂量,于1993年冬春季期间对沈阳某托幼机构(3例)和家庭(1例)婴幼儿(含部分早期佝偻病患儿)实施照射,同时设立对照18例.结果表明:实验组在照射后无新病例发生.血清250HD3较照射前平均增加8.06±1.98ng/ml.差别极为显著,原早期佝偻病患儿照射后腕部X片、体征和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而对照组血清250HD3的变化则均无统计学意义.腕部X片、体征和症状不仅未见改善.反有加重趋势。这表明保健日光灯具有肯定的预防佝偻病效果.且兼有对早期佝偻病的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企事业单位职工25 (OH)维生素D [25 (OH)VD]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与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7~12月在深圳市某体检中心体检的深圳市机关和企事 业单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浆25 (OH)VD 的含量进行检测, 并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分析检测指标的异常情况。结果 深圳企事业单位人群中25 (OH) VD 的平均水平为(60.98±15.92)nmol/L,25 (OH)VD 缺乏或不足率为83.37%, 且性别之间25 (OH)VD 的营养水平及不足与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平均水平分别为(5.45± 0.88)mmol/L 及(5.69±0.59)% ;扣除年龄、性别及BMI的影响,血清25 (OH)VD 水平与血糖呈负 相关(狉=-0.062,犘<0.01),与糖化血红蛋白有一定的相关性(狉= -0.051,犘<0.01)。结论 正常人 群中25 (OH)VD 水平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有一定的相关性,维持人体正常25 (OH)VD 水平可能对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25 (OH)VD;25 (OH)VD 缺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深圳市;成人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03 0192 05  相似文献   

18.
昆明地区佝偻病发病因素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昆明地区年日照丰富,儿童户外活动多,但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率仍高,为了解地区佝偻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特做此项研究。方法 选择3-18月儿童74名,分为正常对照组(20名),佝偻病组(54例),其中佝偻病组又分为初期组(36名),激期组(18名)。每例均取血测25(OH)D3)含量及相关生化指标;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74名儿童其血清25(OH)D3水平均高于11μg/L,正常组儿童与佝偻病初期组儿童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常组儿童及初期组儿童与激期组儿童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激期组儿童血清钙水平较低,与正常组及初期组儿童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结论 昆明地区大多数佝偻病患儿处于初期阶段,其体内维生素D3水平并不低,钙剂摄入的不足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测定了尘肺病人、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病人及健康成人的血清β-胡萝卜素(BC)和VitA含量以及血清脂质过氧化酶(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发现,尘肺组血清BC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组和慢支组(P<0.01)。而血清VitA含量3个组相近(P>0.05)。与健康组和慢支组比较,尘肺组血LPO含量明显升高,SOD和GSH-Px活性则明显降低(P均<0.0l)。上述结果提示,尘肺病人抗氧化功能明显减弱可能与血清BC含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陈起萱  梅节 《卫生研究》1998,27(2):105-108
探讨了给予二甲基亚硝胺(NDMN),同时补充β-胡萝卜素(β-C)后,大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一定剂量的NDMN可使大鼠血红细胞、肝肾匀浆SOD活性和全血GSH-Px活性下降(P<0.05),血清和肝MDA和血清ROOH产生增多(P<0.05)。添加β-C(25mg/kg)后,SOD和GSH-Px活性均比单纯NDMN组有明显提高(P<0.05)。MDA和ROOH含量明显低于NDMN组(P<0.05)。提示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也是NDMN及其它亚硝胺致癌的途径之一;一定剂量的β-C可对抗NDMN引起的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