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在外出检查中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 对61例患者采用自制的一整套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中安全管理方案.结果 本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意外及医疗纠纷发生.结论 认真实施危重患者在外出检查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可提高患者在外出检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减少了在此过程中常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ICU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做好安全护理管理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概述了ICU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的安全隐患,然后提出了加强安全护理的措施。 众所周知,医院ICU肩负着繁重的医疗任务,医疗护理技术要求高。但是ICU患者不是固定不动,ICU患者在我国多数医院内还没有做到所有检查都能在床边进行,某些检查需要到相关科室进行,其在检查中需要外出进行转运,为此对于安全的要求性非常高,就需要加强ICU患者外出检查的安全管理。严格外出检查制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小组、积极进行安全意识培训、积极落实外出检查健康教育和深化外出检查责任制工作模式。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ICU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的安全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出检查对为重患者的途中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方法:对为重患者外出进行检查100例,总结外出检查途中的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的100例为重患者均得到安全准运,在患者转运过程中无意外和医患纠纷发生。结论:对于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要对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做好途中抢救物品和药品的准备工作,确保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出现意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出检查对为重患者的途中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方法:对为重患者外出进行检查100例,总结外出检查途中的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的100例为重患者均得到安全准运,在患者转运过程中无意外和医患纠纷发生。结论:对于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要对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做好途中抢救物品和药品的准备工作,确保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出现意外。  相似文献   

5.
ICU是集中多专业知识和技术,对重症患者进行病理生理功能监测和积极治疗护理的专门单位[1] .其特点是疑难危重患者集中,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但是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效果,部分患者常需要外出进行CT、MRI等检查及高压氧等特殊治疗,而由于患者自身疾病的复杂和各种治疗的特殊性及各种不可预料的事件,大大增加了外出患者的不安全因素.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平常增加9.6%[2] .因此,加强ICU患者外出检查安全护理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ICU的部分危重患者巾于治疗和诊断的需要,须转运到功能科室进行一些大型设备的检查,如CT、MRI,这期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甚至意外发生,为避免这些风险、意外发生,因此,制度完善的防范措施尤为重要,这样既为安全转运提供了方便又为临床明确诊断后的治疗确定方案。具体防范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ICU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转运的护理,不断补充和完善EICU患者外出检查转运流程。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急诊科ICU 50例机械通气患者外出行CT、MR检查的全过程。结果本组50例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未发生人工气道脱出和意外情况死亡等。成功转运率为100%。结论先进的仪器设备、精湛的重症急救技术、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和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EICU患者成功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许叶华 《西部医学》2013,(10):1570-1572
目的减少EICU患者外出检查的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应用风险管理理念对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环节全面分析,检查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准备充分,加强转运途中的安全监护及返回后的护理,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结果586例外出检查的患者中,除1例在途中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安全完成检查。结论在EICU患者外出检查的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显著降低了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风险,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及纠纷的发生,为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加强危重患者的安全护理.方法 通过分析危重患者住院期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结果 不安全因素是压疮、坠床、烫伤、误吸、呼吸机相关肺炎、管道脱开、扭曲.结论 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加以防范,减少危重病人的意外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10年9月-2011年9月间120例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的方法。结果:120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结论:转运前的充分准备,转运中的密切观察、默契配合,转运后患者安置和后续监护是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王水娟 《吉林医学》2015,(7):1476-147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胸外科患者外送检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实施风险管理前后进行外出检查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风险管理前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风险管理后的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纠纷、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及综合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和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用于外出检查的胸外科患者能够减少护理纠纷发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进而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161-165
目的探讨实施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在住院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新华医院实施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前(实施前)及实施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后(实施后)外出检查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外出检查意外事件发生率、护送工具与病情符合率以及患者外出检查满意度。结果实施前患者外出检查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41%,实施后患者外出检查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95%,实施后患者外出检查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前患者外出检查护送工具与病情符合率为93.02%,实施后为99.84%,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实施后护送工具与病情符合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前患者外出检查满意度评分为(96.25±4.39)分,实施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后患者外出检查满意度评分为(98.78±5.15)分,实施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后患者外出检查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全程管理护理模式能够降低外出检查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环式管理在危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提取流程改造后2020年8月至9月54例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行MRI检查的危重患者作为实验组,流程改造前2020年6月28例行MRI的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危重患者MRI流程中的时间数据,分析问题,通过多部门合作,应用闭环式管理进行流程改造,将MRI预约、检查前等待、检查、报告共享等关键环节形成一个闭环路径。比较两组患者MRI检查的全程时长(包括预约时长、检查前等待时长、检查时长及报告共享时长)、医护患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MRI检查的预约时长、检查前等待时长、检查时长、报告共享时长以及全程时长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流程改造前比,流程改造后医护患满意度均有所提高(P<0.001)。结论:在危重患者MRI流程中应用闭环式管理,使检查各环节无缝对接,有效缩短危重患者MRI全程时长,提高医护患满意度,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魏公新 《吉林医学》2014,(17):3894-3895
目的:分析意识障碍患者外出检查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对168例意识障碍患者在外出检查时实施安全防范措施。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意外情况。结论:对意识障碍并外出检查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并实施安全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CT检查已成为诊断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及其它危重患者的重要诊断手段。笔者三年来观察在护送危重患者CT检查过程中常出现病情加重而且死亡率增高,因此护送危重患者CT检查是急诊护理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现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2年9月至1997...  相似文献   

16.
王英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9):993-994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前沿阵地,危重患者在经过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进一步治疗的需要,往往需转运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但因其病情急、变化快,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生命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容易引起患者和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在心脏外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危重患者早
期识别管理模式应用于心脏外科团队,包括心脏外科医生、心脏外科病房护士、心脏外科监护室护士、心脏外科手
术室护士,比较该模式应用前及应用后半年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交接班所用时间、危重患者交接班得分、术
后患者非计划监护室再入住率的差异。结果: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应用后,提升了护士和医生对病情交接的
满意度,交接班需要的时间减少了0.56 min/人次(t=2.22,P<0.05),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得分提高了19.59分(t=30.57,
P<0.001),术后患者非计划监护室再入住率降低了4.8%(χ2=4.14,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在心脏
外科中的应用,提升了患者的安全,增强了护士的自信,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如何安全地进行院内转运.方法 对109例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过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在等待检查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场给予心肺复苏后立即转到最近的急诊科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余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结论 应针对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减少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保证转运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肾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影响因素及其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方法:针对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100例肾内科危重患者进行临床调查研究,分析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而采取较为理想的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进行处理.结果: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陪护人员因素以及其它特殊性因素,这些因素的有效防治也就能够较好保障其护理的安全效果.结论:在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有效护理中,应该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指导,及时了解患者基本状况、加强和陪护人员的有效沟通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指导,最终也就能够切实保障肾内科危重患者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全面护理,确保其护理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张月芳  刘晓君  张平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93-2094
目的:探讨精神科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精神科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对护士加强安全管理、进行风险意识教育、落实岗位责任制、保证环境的安全性,能有效地降低精神科危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能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