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采集1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四诊资料,采用Epidata 3.1 软件包对调查资料进行录入、核查,通过分析中医症状,归纳证素,从而调查统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以头痛(112/160)、急躁易怒(104/160)最为常见.肝、痰浊、阴虚是该病的主要证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虚实夹杂,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建议更多关注平肝、祛痰和滋阴等治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证候分布情况并探索其规律.方法:对山东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门诊581例Graves病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有效573例,数据处理采用频数分析方法.结果:在Graves病中,虚证多于实证,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心、肝,病理改变以气虚和阴虚为主,其中心气虚证为最重要;肝气逆证与肝气郁证为Graves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本病的中医证候标准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5个调查点对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结果: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居于前5位的中医证型依次是:风寒阻络27.7%、气滞血瘀21.8%、肝肾不足14.7%、痰湿阻滞10.3%、气血亏虚9.8%;次为痰瘀交阻、湿热蕴阻、脾肾亏虚、气虚寒凝;男女患者之比为1∶1.90,以女性患者居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型患者的平均年龄居高,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患者;气滞血瘀、肝肾不足型患者的平均病程较长,分居第一、二位,并且显著长于其他证型患者;脑力劳动者和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员居多,分别占73.5%和75.2%,分别显著高于体力劳动者和中专及以下低学历层次人员。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风寒阻络、气滞血瘀、肝肾不足、痰湿阻滞、气血亏虚证型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流行病学临床研究方法来分析高脂血症的维医证型分布和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17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全集分析。结果:提示涩味黏液质型占39.2%,血液质数量过盛而浓稠型占28.1%,黑胆质数量过盛型占20.7%,石膏样黏液质型占12.0%。结论:其中涩味黏液质型多见,因为这种异常体液会使物质代谢变慢,引起支配气管生命力和库外提的不足而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维医各气质占的比例依次为湿寒性(48.9%)、湿热性(29.0%)、干寒性(22.1%)、干热性(0.0%),其中湿寒性最多见,湿寒性气质会使全身血液循环、物质代谢变慢,有些致病杂物沉着在组织不能被排出体外而引起本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胸痹心痛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004年1-1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胸痹心痛患者进行病例调查,分析了证候分布规律,对证型、证候要素、常见症状、舌脉象与冠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中医证型与血脂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胸痹心痛患者证候中气虚占比例最大,占87.1%,其次为血瘀和痰浊,分别为79.9%和78.7%。分析显示冠脉不同病变支数间舌象、脉象,均以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为主。不同的证候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气虚为核心,以痰浊和血瘀为重要病理产物的病机为冠心病的病机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回族高血压病(EH)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回族EH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分布特征,以指导临床。方法: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444例回族EH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相关症状、体征等,填写调查表,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对症状及证型分布进行总结。结果:入选回族EH患者共444例,男174例,女270例。基本证候中肝阳上亢证198例、痰浊络阻证98例、气血亏虚证73例、肾精不足证58例、瘀血阻窍证17例,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阳上亢证为主。回族EH患者常见症状有眩晕、头痛、胸闷、胃脘痞闷、耳鸣、肢体肿胀、急躁易怒、气短、心悸、失眠。结论:肝阳上亢证为回族EH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群体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抑郁症群体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抑郁症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抑郁症病例四诊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得到每个病例所属的证候,而后,比较不同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397例抑郁症患者六种证型构成从高到低依次为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证(108例,27.2%),心脾两虚、湿浊中阻证(94例,23.7%),心肝气郁、痰浊阻滞证(76例,19.1%)、心肝气郁、经络不和证(57例,14.3%)、心肾两亏、气滞络痹证(34例,8.6%)和心肝气郁、化热扰神证(28例,7.1%)。不同年龄或西医类型组(轻性、有或无精神病性症状性)的中医证型构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有无精神疾病家系史、单双相及首发或复发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结果基本符合中医理论的认识规律,为论治提供了可靠的辨证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病证相参和循证医学的新视角,采取问卷式调查与现代技术指标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律,使之规范化、客观化,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临床效率,方便辨证施治及临床疗效评价、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1 784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调查表采集中医病名、证候类型及其证候要素等相关信息,并应用频数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医与高血压病相关的病名有眩晕、胸痹、心悸、头痛等6种,以眩晕居多(82.40%);中医证候类型有7种,以风阳上扰证(31.61%)、痰湿壅盛证(26.51%)和肝肾阴虚证(15.86%)居多;证候要素有10种,以内风(47.48%)与阴虚(42.71%)居多,其次为阳亢、内湿、痰浊、气虚、内火、血虚、血瘀、阳虚等。结论:高血压病中医病名以眩晕为主,证候类型以风阳上扰证、痰湿壅盛证及肝肾阴虚证常见,证候要素以内风、阴虚、阳亢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6个关键环节:(1)临床信息采集表的合理制定是正确收集临床数据的前提;(2)临床数据采集人员的统一培训是保证数据真实的前提;(3)数据的合理分析是保证结果可靠的前提;(4)分析结果的合理解释是证候诊断标准建立的关键;(5)证候诊断标准的科学验证是推广应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15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和中医辨证论证的方法。结果: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4型证型的体重、病程、性别、年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身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对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的证候特征,以期为其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制订调查问卷表,对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按辨证标准分虚证(包括气血阴阳虚证及脏腑虚证)及实证(包括血瘀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肝郁气滞证及肝风内动证),对其分布频率进行统计,并对合并疾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的基本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占62.5%。虚证气血阴阳辨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虚证,占37.0%,其次是阴虚证和血虚证;脏腑虚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心虚证,占71.5%,其次是肝虚证和肾虚证。实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血瘀证,占47.5%,其次是痰湿壅盛证。93%的患者出现复合证候,以3个证候组合居多,其次是4个证候。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以合并2种疾病的比例最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其最常见的合并疾病。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是虚多实少,虚实夹杂;单一证候少,大多以复合证候形式出现;病变脏腑以心、肝、肾为主。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 对70例高血压病Ⅱ期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根据血瘀证定量诊断标准,分别统计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频率,及中医证型在血瘀证及非血瘀证组中的分布频率。结果 高血压病Ⅱ期各型构成依次为阴虚阳亢(40%)→痰湿壅盛(30%)→阴阳两虚(18.6%)→肝火亢盛(11.4%)。中医证型分布频率,在瘀血证组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显著高于肝火亢盛证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1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 12.0软件对该病的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122篇文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脾胃虚弱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肝郁、湿热、阴虚与血瘀等;症状频次较高的有胃脘隐痛、大便稀或溏、胃脘胀满、胃脘灼痛等,胃脘胀痛、胸胁胀痛、食欲减退、胃脘刺痛、泛酸、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等次之。证候出现频率大小依次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本病的证候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额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而实验组则采取中药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占65.0%,总有效率为93.5%,而对照组显效患者占43.5%,总有效率为73.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具有较小的副作用,并且有着较好的降压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分析中医药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提高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1年9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中医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完善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工作。结果:采取对照治疗后,测量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改变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观察组的检测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中医药辅助治疗高血压,可以显著控制患者血压,并减少心电异常情况,具有极高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同犁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病(EH)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343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气虚痰浊4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结果: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患者中医各证型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键康对照组,依次为P<0.05或P<0.01,气虚痰浊型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及气虚痰浊型(P<0.05或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异常增高是EH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中医证型气虚痰浊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指导中医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临床调查表》,并建立证素证候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2个病性证素中,痰(饮)和出现频率最高(80.76%),其次为气虚、热、瘀血、阴虚、湿(浊)等,频率分别为50.95%、41.44%、33.62%、21.56%、19.24%等;靶点主要位于肺,其频率为93.23%,其次为在肾和脾(36.79%和7.61%)等。在证素不同的组合中,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血瘀证(1.57%)。靶点在肺、肾、脾,表现为肺气虚证、肾气虚证、脾气虚证、肺阴虚证等。三证素组合多为痰热(29.07%)、痰瘀(24.42%)、痰湿(浊)(14.12%)等与病位肺的组合,表现为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痰湿阻肺证等。四证素组合有痰热瘀阻肺证(3.38%)和外寒内饮证(0.85%)。其他组合有少阳郁热证(0.63%)、风痰入里证(0.42%)等。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饮)、气虚、热、瘀血、阴虚、湿(浊)等,主要病位在肺、肾、脾等。  相似文献   

19.
李丹  邵祥芸  赵敏 《环球中医药》2020,13(3):384-388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治疗失眠症相关文献,收集统计失眠症中医证候并提取证素信息,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1)共检出文献653篇,符合要求317篇,整理后规范证名得到44种中医证候,其中以心脾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等频次较高。(2)证素组合规律中以两证素、三证素、四证素组合为主。(3)在单一病性证素中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等频次较高;病位证素以肝、心、脾、肾等频次较高。(4)在证素组合时以热(火)+肝、气虚+血虚+心+脾、热(火)+痰、热(火)+阴虚等频次较高。结论失眠症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为主,病位主要以肝、心、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20.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查阅近20年来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资料,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470篇)录入到EpiData2.0数据库,转化为SPSS12.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结果:144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证候是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得到证候要素48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19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肾、肝、心,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29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阴虚、阳虚、火。结论:对更年期综合征文献的证候研究反映了该病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由于辨证者的思维和方法不一,造成临床分型十分繁杂,而用证候要素更能简洁、灵活地反映疾病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