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铅可对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毒作用。许多研究表明 :大剂量短期、低剂量长期接触铅均可以对肾脏造成损伤〔1〕。尿酶的变化与肾损伤的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报道铅对肾脏造成的损害能引起尿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T)活性升高〔2 ,3〕;但也有报道铅接触者尿γ -GT活性下降〔4〕。为进一步探讨铅接触者尿γ -GT活性变化及其意义 ,对某蓄电池厂6 7名铅接触者进行血铅及尿γ -GT活性测定。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以某个体蓄电池厂 6 7名铅作业工人为接触组 ,其中男 36人 ,女 31人。年龄 18~ 5 6岁 ,平均2 8 3岁。铅作…  相似文献   

2.
职业性铅接触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铅接触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变化。方法对某蓄电池厂135名铅作业工人及52名非接触者进行了尿铅含量及尿NAG活性测定。结果接触组工人尿NAG[(13.91±1.62)U/gCr]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7.82±1.55)U/gCr]。随着尿铅水平升高,尿NAG活性有升高趋势。接铅1~3年组尿NAG活性开始上升,7年以上明显增加。结论尿NAG活性似可作为铅致肾损害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林静  王劲 《职业与健康》2010,26(8):859-861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职业性铅危害情况,探索职业卫生预防模式。方法接触铅作业的工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内科、耳鼻喉、听力、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并测定其血铅、尿铅浓度。结果361名接触铅作业工人有143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70μg/L),53人血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400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人血红蛋白下降,44人耳鼻喉检查发现异常,68人听力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尿铅浓度与铅接触浓度有关,随着铅接触浓度的增加,血铅、尿铅平均浓度增加。血铅、尿铅超标率与接铅工龄有相关性,接铅工龄在5年以上组血铅、尿铅超标率明显高于0~1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情况较重,工作场所中高浓度的铅烟、铅尘是造成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该厂应进行工艺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铅污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甲基甲酰胺 (DMF)作业工人肝肾损害和其尿中甲基甲酰胺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某PU革厂 10 5名男性DMF作业工人为接触组 ;选择同一地区不接触DMF和其他有害因素的食品厂 5 2名男性工人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B)、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酸转氨酶 (AST)、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T)、肌酐 (CREA)和尿素氮 (BUN)等生化指标 ;气相色谱法检测DMF作业工人班末尿中甲基甲酰胺 (NMF)含量 ;区域比例取样测定全身体表DMF污染总量。结果 接触组腹痛、恶心和食欲减退发生率分别为 4 0 .95 %、9.5 2 %和 11.4 3%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 ;接触组ALT、AST和γ GT异常率分别高达 5 7.1%、37.1%和 38.1% ,ALT和AST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2 1名工人尿NMF含量与ALT、AST值之间分别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r=0 .4 99,r =0 .5 0 1,P <0 .0 5 ) ;接触组工龄与ALT、AST和γ GT值之间均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2 1名接触DMF工人全身皮肤染总量与尿NMF含量之间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DMF主要经呼吸道吸收 ,在体内无累积作用 ,肝脏是主要靶器官 ;尿NMF含量检出可作为DMF作业工人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职业接触铅工人血细胞参数变化的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对 5 98名工人的血铅及血细胞参数进行测定 ,以了解职业铅接触对工人造血系统的影响以及血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 据血铅测定水平将 5 98名职业接触铅工人分为 2组 :铅接触组 (血铅小于 2 .4 1μmol/ /L) 32 5名和铅吸收组 (血铅大于或等于 2 .4 1μmol/L) 2 73名。血铅测定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血细胞参数的测定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铅吸收组的血红蛋白 (Hb) [男 :(12 9.3± 12 .3)g/L ,女 :(112 .2± 9.4 )g/L]、红细胞压积 (HCT) [男 :(0 .338± 0 .0 30 )L/L ,女 :(0 .30 2± 0 .0 2 8)L/L]明显低于正常组和铅接触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并且随血铅水平增高 ,Hb和HCT水平降低 ,血铅与Hb和HCT有弱的负相关关系。铅吸收组的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 (RDW) (男 :16 .6 8%± 0 .80 % ,女 :16 .98%± 0 .98% )明显高于正常组和铅接触组 ,铅接触组的RDW(男 :14 .77%± 0 .83% ,女 :14 .92 %± 1.13% )也明显高于正常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血铅与RDW有弱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用Hb、HCT和RDW 3个指标可以反映铅作业工人是否贫血和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6.
铅作业工人肾损伤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铅致肾损伤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观察了某蓄电池厂 10 3名铅作业工人尿总蛋白(TP)、尿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的变化 ,同时分析尿铅含量、接触工龄与三指标的关系。结果 接触组尿TP(5 9 73± 6 84 )mg gCr、尿 β2 MG(12 2 0 1± 1 2 5 ) μg gCr、尿NAG(13 70±1 6 2 )U g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随尿铅含量的增高而升高。尿NAG的活性在接触铅 1~ 3年明显高于对照组 ,先于尿TP、尿 β2 MG出现异常。结论 尿NAG活性升高可能反映肾小管细胞损伤。尿NAG活性变化 ,结合尿β2 MG或尿TP的变化 ,可能反映肾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者的氧化损伤,探讨血铅和氧化应激酶之间的变化关系,以探讨铅中毒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铅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铅浓度,选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脱氢酶(MDA)作为氧化应激损伤的效应指标,分析血铅与氧化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共采集了车间内5个工作点的空气样品。接触组血铅浓度(244.274±124.59)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SOD活性(61.27±6.97)KU/L,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触组MDA含量(9.42±3.89)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MDA含量与血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P〈0.01);吸烟、饮酒对SOD活性和MDA含量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人体血铅升高,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与血铅含量变化不一致,血铅是近期铅接触者的敏感内接触指标,且血铅浓度越高,SOD活性代偿性升高;MDA含量越高,氧化损伤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铅作业工人铅暴露与血铅的剂量-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12 7名铅作业工人和 45名非铅作业工人血铅含量和吸烟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 ,接触组与对照组的血铅含量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空气中铅浓度与血铅呈良好剂量 反应关系 (r=0 72 0 9,P <0 0 1) ;接触组吸烟工人与不吸烟工人的血铅值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提示铅作业工人应戒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职业接触铅对工人造血系统的影响以及血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 以 47名职业接触铅工人为接触组 ,以 15 0名非铅接触工人为对照组 ,将接触组与对照组的血细胞参数进行比对。尿铅测定采用双硫腙比色法 ;血细胞参数测定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结果 接触组的血红蛋白浓度 (Hb)、血细胞比容 (Hct)、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血小板平均容积 (MPV ,男 )、血小板比容 (Pct,男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 ,(P <0 .0 5 ) ;两组的红细胞计数 (RBC)、血小板计数 (PC)、MPV(女 )、Pct(女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尿铅与接触铅工龄及各项血细胞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尿铅与男性工人的Hb、Hct有弱的负相关关系 ,与RDW有弱的正相关关系 ;尿铅与女性工人的MPV有弱的正相关关系。贫血 :接触组贫血 10人( 10 /4 7) ,对照组贫血 1人 ( 1/15 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职业接触铅工人的多项血细胞参数发生改变 ,有贫血趋向。  相似文献   

10.
虞敏  周金鹏  李倩兰 《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06-1809
目的评价铅作业男性工人的血铅、尿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铅作业男性工人的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011年1月,选取深圳市某蓄电池厂铅作业男工120名作为接触组,按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含量的水平分成高、中、低3个接触浓度组;并选取来自同一家工厂未接触铅作业的40名男工作为对照组,测定4个组人群的血铅、尿铅、血清睾酮、FSH(促卵泡刺激素)及LH(促黄体生成素)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平均为0.29mg/m3,样品超标率为90%;3个接触组血铅、尿铅含量、尿铅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接触组间血铅水平及异常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工龄的增长,工人血铅、尿铅水平和异常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中、高浓度接触组工人的血清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低浓度接触组,而血清F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接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该次研究的条件下,工龄增加、工作场所中铅浓度超标是导致血铅、尿铅水平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铅暴露可能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性激素分泌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对男性工人的生殖系统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铅作业工人血清NO水平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O与铅的毒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 某个体蓄电池厂30名铅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以33名非铅接触者为对照组,以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血铅;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铅接触组血清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工龄组间血清NO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NO含量与血铅深度及尿δ-ALA含量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一氧化氮在铅毒作用机制中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铅接触对作业工人血压和心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30名研究对象(522名铅作业工人为接触组,108名后勤和管理人员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应用微分电位溶出法(PbUDPSA法)测定血铅的浓度;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尘、铅烟浓度,并根据接触时间和工龄计算每个工人的累积接触剂量,分析血压异常和心电图异常与铅接触的关系。结果铅作业工人外周血铅浓度为(471.3±184.6)mg/m3,高于对照组的(193.3±87.0)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环境铅的接触剂量与血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5);未发现不同累积铅浓度组和血铅浓度组血压异常率存在差异(P0.05);各累积接触剂量组和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率随血铅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结论铅可导致心电图的异常,影响心脏传导功能,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铅接触对工人血清骨钙素(BGP)的影响。方法对某蓄电池厂73名铅作业工人及当地某机械厂73名非铅接触者进行血铅、尿铅、血清BGP水平的测定。结果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铅接触组的血清BGP质量浓度(4.75±3.28)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7.91±3.56)μg/L(P<0.01);血清BGP与血铅水平有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尿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接铅工龄的延长,BGP水平逐渐降低(P<0.01)。结论铅接触可引起工人血清BGP水平降低,提示铅可能引起成骨细胞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及肝功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保护工人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某铅酸蓄电池公司1 179名体检工人为研究对象。接触组为一线接触铅的801名工人,对照组为该企业行政、后勤类等378名非铅接触者。采用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工人基础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范围为89~463 μg/L,其M(P25,P75)为152.2(65.4,356.7)μg/L,血铅超标率(血铅值≥400 μg/L)为10.2%。铅接触组血铅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接触组血铅升高的风险是对照组的7.321倍(P < 0.01);血铅水平> 200~300 μg/L组、> 300~400 μg/L组及> 400 μg/L组发生肝功能异常的风险为 < 100 μg/L组的1.775倍、2.659倍和3.114倍(P均 < 0.05),10~13年工龄组及5~ < 10年工龄组发生肝功能异常的风险是 < 5年组的1.454倍和1.122倍(P < 0.05);血铅水平> 200~300 μg/L组、> 300~400 μg/L组及> 400 μg/L组发生肝脏B超异常的风险为 < 100 μg/L组的1.650倍、2.219倍和2.658倍(P均 < 0.05),铅接触组B超异常风险是对照组的2.235倍(P < 0.05)。
结论 职业铅接触引起工人血铅水平升高,血铅是肝功能和肝脏B超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应加强工人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5.
冯祖辉  李兴中  赵立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05-2906
目的了解从事某种冶炼工艺的工人铅接触水平。方法采集铅作业工人155人和非铅接触者56人外周静脉血5ml和一次性晨尿100ml,测定血铅和尿铅含量,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铅接触组血铅、尿铅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冶炼厂铅作业工人铅接触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盛红艳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64-2465
目的比较铅作业工人和非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浓度、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常规的差异,探讨铅作业工人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铅、尿铅浓度的相关性。方法以蓄电池企业的252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铅组,电子厂205名非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铅、尿铅浓度、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常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铅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和红细胞、血小板则无差异(P0.05),接铅组红细胞锌原卟啉、血铅、尿铅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系数(r)=0.166,血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系数r=0.406。结论长期接触铅可导致血铅、尿铅浓度和红细胞锌原卟啉升高,血红蛋白降低,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影响,血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性较尿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17.
急性四乙基铅中毒患者血铅和尿铅含量与中毒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血铅和尿铅含量与急性四乙基铅中毒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31名四乙基铅接触者的血铅和尿铅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重度中毒组血铅为(3.78±1.21)μmol/L,尿铅为(1.34±0.52)μmol/L;轻度中毒组血铅为(2.58±1.09)μmol/L,尿铅为(0.86±0.34)μmol/L。其结果与四乙基铅接触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血铅与尿铅测定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1 8。结论脱离接触四乙基铅早期测定血铅、尿铅水平可作为评判四乙基铅中毒轻重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某蓄电池厂铅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丹 《职业与健康》2006,22(13):972-973
目的对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防范措施。方法于2005年对某蓄电池厂118名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性体检。结果发现铅接触人群中有3例记忆力减退、乏力,占4.2%,而对照人群中无记忆力减退;铅接触人群血铅(20.4±4.5)×10-2μmol/L高于对照组人群的血铅水平均值(15.8±2.9)×10-2 mg/L,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人群的尿铅水平和尿卟啉的阳性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铅水平与铅接触浓度、日接触时间、接触量、工种有一定的相关关系(P<0.001);尿铅水平只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关系(P<0.001);尿卟啉与年龄、工龄有一定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长期低浓度铅接触仍会对机体产生一定影响,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9.
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与铅肾毒性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和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与铅肾毒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 2 16名职业铅接触工人。测定血铅 (BPb)、尿铅 (UPb)、尿ALA(UALA)、尿N 乙酰 β D 葡萄糖苷酶 (NAG)活性、尿白蛋白 (ALB)含量和尿肌酐。尿相关指标采用肌酐进行校正。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技术进行基因型分析。 [结果 ]铅接触浓度≥ 0 0 3mg/m3 时 ,ALDA 11基因型和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分别是 2 0 6μmol/L和 2 45μmol/L(P >0 0 5 ) ,VDR BB/Bb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 (2 91μmol/L)高于VDR bb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 (2 0μmol/L) ,P <0 0 5。当血铅水平≥ 1 92 μmol/L时 ,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NAG活性 (4 5 4U/mmolCr)明显高于ALAD 11基因型工人 (1 2 6U/mmolCr) ,P <0 0 5。ALDA 11基因型工人血铅与NAG活性不呈剂量 效应关系 ,而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血铅与NAG活性呈剂量 效应关系 ,回归直线的斜率为 1 5 8(P <0 0 5 )。 [结论 ]本研究提示ALAD和VDR基因多态与血铅水平升高可能有关 ,ALAD 2等位基因可能加重铅肾毒性  相似文献   

20.
以某蓄电池厂596名铅接触作业工人和205名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获得炎症细胞参数,使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血铅浓度,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血铅浓度与外周血炎症细胞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血铅接触阳性组的中性粒细胞比值高于血铅接触阴性组和无铅接触组,而淋巴细胞比值和计数均低于阴性组和无铅接触组,校正工龄、性别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血铅浓度升高可能会引起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和淋巴细胞比值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