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春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84-2785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规心电图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伴胸导联ST段改变,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超声心动描记术等检查结果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单纯下壁心肌梗死不伴有胸导联ST段改变显著多于伴有胸导联ST段改变者(P<0.01)。(2)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冠状动脉造影其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的端或呈多支病变。(3)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更显著,左室收缩与舒张末期容积增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随胸导联ST段压低表明心肌梗死的净面积较大,心脏泵血功能障碍严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36/92),心律失常发生率69.6%(64/92),多支血管病变占93.4%(86/92);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6/44),心律失常发生率36.3%(16/44),多支血管病变占22.7%(1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徐辉  房志华  肖志茹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48-1048,1073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36/92),心律失常发生率69.6%(64/92),多支血管病变占93.4%(86/92);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6/44),心律失常发生率36.3%(16/44),多支血管病变占22.7%(1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段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 5 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ST段与冠状动脉造影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关系。结果 :① 17例左旋支阻塞者ST段抬高Ⅱ /Ⅲ≥ 1、<1,分别为 15、2例 ,45例右冠状动脉阻塞者ST段抬高Ⅱ /Ⅲ≥ 1、<1,分别为 2、43例。 5 4例患者单支血管病变 19例 ( 3 5 .1% ) ,伴胸导联ST改变者 4例 ( 2 1.1% ) ,多支病变 3 5例 ( 64 .8% ) ,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 2 8例 ( 80 .0 % ) ;②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较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高 (P <0 .0 5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Ⅱ /Ⅲ≥ 1,对诊断左旋支阻塞有意义 ,ST段抬高Ⅱ /Ⅲ <1,对右冠状动脉阻塞的诊断有意义 ,伴胸导联改变者常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并且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钱广兵 《安徽医学》2006,27(1):23-2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改变与病变冠状动脉关系。方法对12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结果(1)67例前壁AMI中,58.2%合并下壁Ⅱ、Ⅲ、avF ST段压低,这与前降支病变部位有关,与多支病变无关;(2)56例下壁AMI中64.3%合并胸导联ST段压低,亦与多支病变血管无关,但胸导V1V2无压低改变,有助于识到右冠状动脉(RCA)为梗死相关动脉(IRA)。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非梗死部位ST段改变与相关梗死动脉及其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胸前导联S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4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第1天标准12导联心电图记录,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50%为异常。结果:冠脉多支病变者(2支以上有病变)易发生胸前导联ST段压低,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变化的患者,提示冠脉有多支病变,是心肌供血不足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梗死相关病变与第一对角支(D1)开口的位置关系。结果:29例前壁AMI患者,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12例中,以D1开口前的LAD病变或LAD合并D1病变9例(75.00%),以D1开口后的LAD病变3例(25.0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民地联ST段压低与多支血管病变无关,而与LAD近端(D1之前)或LAD近端合并D1病变有关,可能反映高侧壁心肌缺血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回顾分析 1 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住院的 1 1 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胸前导联心电图改变 ,并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1 1 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均证实右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肌酸激酶水平、心律失常与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胸前导联无ST段压低者 (t=9.90 7,χ2 =4.434~ 7.81 1 ,P <0 .0 5、0 .0 1 ) ,且左前降支病变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者显著多于无ST段压低者 (χ2 =8.0 2 5~ 2 0 .331 ,P <0 .0 1 )。④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可能提示心肌梗死范围较大或存在左前降支病变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9.
陈秀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51+154-151,154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8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做心电图检查,并于发病后12h内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Ⅰ组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住院病死率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较Ⅱ组高,心脏射血分数降低,心肌酶峰值高,持续时间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伴有胸导联压低组多支病变显著增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的临床合并症多,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显著增多,临床预后较差,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与病变冠状动脉的关系。方法对132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结果86例前壁心肌梗死中,61.6%合并下壁Ⅱ、Ⅲ、AVFST段压低,说明与前壁降支病变部位有关,与多支病变无关;46例下壁心肌梗死中,36.9%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说明与多支血管病变无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非梗死部位ST段改变与相关梗死动脉其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对比分析。方法对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和80例对照组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相关血管病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共计77.77%,80例对照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1.25%,P<0.01。Ⅰ、aVR导联的ST段抬高≥0.1mV时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组中为66.66%,对照组为6.25%,P<0.01;而Ⅱ、Ⅲ、aVF导联的ST段压低≥0.05mV时前者74.35%,后者18.75%,P<0.01。相关血管病变比较:45例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伴Ⅱ、Ⅲ>Ⅰ、aVL导联ST段压低,冠脉造影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55.55%,aVR导联ST段压低≥0.1 mV为左前降支(LAD)病变44.44%。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0.1 mV,冠脉造影为左主干(LM)病变51.28%,LM+RCA(右冠状动脉)病变48.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对照组均无冠状动脉病变,与前两者无可比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rs(S)型伴ST段抬高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伴aVR导联ST段压低为左前降支(LAD)病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抬高以左主干(LM)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前导联心电图变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依据胸前导联ST段压低幅度和持续时间分为4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10d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统计各组患者不同血管病变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胸前导联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不足72h与持续时间超过72h患者造影结果对比和胸前导联ST段压低<2mm与≥2mm患者造影结果对比,右冠状动脉病变及左回旋支病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合并左前降支病变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3.
王华敏  刘艺  李松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20-142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在发病6h内做心电图,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比分析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22例,多支病变13例;右冠状动脉狭窄38例(71.7%),左回旋支狭窄15例(28.3%)。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73.3%;反之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73.7%。Ⅴ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100.O%,特异性为86.8%。aVR导联ST段压低〈1mm,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86.7%;aVR导联ST段压低≥1mm,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4.7%。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提示右冠状动脉阻塞;反之提示左回旋支阻塞。Ⅴ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aVR导联ST段压低,提示左回旋支阻塞。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可作为区分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阻塞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常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以往认为是一种对应性镜像反映[1],近年来则提出较多异议。它能否作为判断合并前支病变的依据,对临床诊治及判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本文分析了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变化和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探讨胸前导联ST段变化与前降支病变的关系。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60例中,胸前导联ST段下移者41例,胸前导联ST段正常者19例。前者CK最高峰值达2356±1036,后者CK峰值最高达1630±421,P<0.01,冠状动脉显示右冠状段异常的41例中,4例死亡。KILLIPⅡ级以上心力衰竭15例,发生36.6%;心率失常30例,发生率73.2%,胸前导联ST段正常的19例中Ⅱ级以上心力衰竭2例,发生率10.5%,心率失常7例,发生率36.8%,P值均为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V1-V3ST段压低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镜像改变,而伴胸前导联V4-V6ST压低则可能存在左前降支和/或回旋支的严重狭窄病变,存在较大面积,临床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下壁AMI患者,选择发病当日典型AMI心电图测量ST段水平和住院1~2 d内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梗死相关的右冠状动脉病变位置及左前降支动脉与ST段变化的关系.结果 38例患者分两组,A组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B组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B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明显多于A组(分别为87.5%和23.6%和19.0%,P<0.01).主要与并发左前降支病变有关.梗死相关的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B组明显多于A组(分别为54.5%和23.6%,P<0.01).结论 下壁AMT时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探讨其在急性回旋支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第一份急诊18导联心电图资料,总结其ST段改变的特征.结果 入选左回旋支相关的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其中ST段抬高型下壁及(或)后壁心梗52例.52例患者的心电图中有35例(67%)表现为ST段抬高振幅在Ⅱ<Ⅲ导联,有17例(33%)表现为Ⅱ>Ⅲ,10例(19%)为aVR导联ST段压低,21例(40%)有V1-V3导联ST段压低.结论 IRA为左回旋支的急性下壁及(或)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STⅡ〈 STⅢ较常见,aVR导联压低或V2~V3导联压低提示IRA为LCX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出现胸前导联V1~V2ST段压低的原因近年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是胸导联ST段压低为下后壁心肌梗死STⅡ、Ⅲ、avF损伤性ST段抬高的对应改变;另一种则认为系左室前壁的缺血改变由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病变所致。我们对附属医院41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并与临床作了对比,以此探索上述两种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前壁导联ST段压低与梗死动脉病变定位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在2009~2011年在诊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伴有前壁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88例,并且按照胸前导联ST段压低范围分为4组: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为A组;胸前导联V1-3ST段压低者为B组;胸前导联V4-6ST段压低者为C组;前导联V1-6ST段压低者为D组.并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酶谱、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超以及心肌梗死的并发症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C组与D组比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四组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7.9%、17.8%、73.7%、83.2%,与A组相比,C组与D组的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四组的回旋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6.1%、55.2%、73.8%、61.9%.与A组相比,C组的左回旋支病变发生率高.结论 胸前导联V4-6ST和V1-6ST段压低患者出现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和回旋支病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和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首次发病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动态观察 12导联心电图及V7-V9、V3R -V5R导联心电图变化。 75例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术 ,冠脉狭窄≥ 70 %为有意义的病变。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以右冠脉病变发生率最高 6 1/ 75 (80 .7% ) ,无1例单独前降支病变 ;伴胸前导联ST段改变者 ,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ST段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改变表明多支冠脉病变预后差 ,并发症多 ,应积极治疗 ,如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急性下壁和/或后壁心梗伴胸导 ST 段的变化,将病例分为两组。A 组27例胸导联 ST 段无明显改变;B 组15例为2个胸导联以上 ST 抬高≥0.2mV。结果显示:B组较 A 组 QRS 记分及 GOT 峰值明显增高(P<0.01);住院期间 B 组较 A 组严重合并症、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及死亡率均增高。本文提示伴对应胸导联 ST 段抬高的急性下壁和/或后壁心梗属高危亚组。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多支血管病变及病变血管通过侧支循环发生“盗血”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