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强心汤对实验性心肌肥厚大鼠的心肌局部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 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连续7 d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造模后强心汤治疗组.造模第2 d起强心汤灌胃,连续用药12周,治疗12周后处死大鼠,测量各组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强心汤组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及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强心汤组血浆及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强心汤可通过抑制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改善肥厚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发挥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及其对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5 mg/(kg·d),饮用水]、厄贝沙坦组[15 mg/(kg·d),厄贝沙坦],每组6只;另设6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15 mg/(kg·d),饮用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8周龄雄性Wism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n=7)、糖尿病组(DM组,n=14)和50mg/kg厄贝沙坦干预组(DM+Irb50组,n=9),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 mg/kg,72 h后血糖大于16.7 mmol/L纳入糖尿病组,造模成功后4周,灌胃法给予相应剂量厄贝沙坦,继续喂养8周.ELISA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ACE2 mRNA表达.结果 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AngⅡ显著升高,厄贝沙坦干预后,AngⅡ水平显著降低(P<0.001).DM+Irb50组大鼠心肌组织ACE2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DM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可上调心肌组织ACE2 mRNA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心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围产期心肌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30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75~225 mg/d,安体舒通40 mg/d,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心功能变化. 结果 治疗后心率、血压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围产期心肌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肥厚患者冠脉血流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40例心肌肥厚患者和20例正常人冠状窦、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心肌肥厚患者冠状窦直径、前向血流和净前向血流流速积分(VTlne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状窦前向血流和VTInet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多项指标存在相关关系;肺静脉舒张末期逆行血流量最大流速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0.50、r=0.47、r=0.43、r=0.42、P均<0.05)。结论:冠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心肌肥厚患者舒张功能受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剂量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福辛普利(20 mg·kg-1)组、厄贝沙坦(100 mg·kg-1)组及福辛普利+厄贝沙坦(10 mg·kg-1+50 mg·kg-1)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测定大鼠心肌梗死面积(MIS)、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活性,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以及全血和血浆黏度等指标,并与单纯应用福辛普利(20 mg·kg-1)组和厄贝沙坦(100 mg·kg-1)组进行比较。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减半剂量联合应用组、单纯应用福辛普利或厄贝沙坦全剂量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MIS明显缩小(P<0.05或P<0.01),血清CK、LDH和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浆ET含量及心肌缺血区FFA水平明显降低(P<0.05),全血低、中、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降低(P<0.05),血浆AngⅡ含量及心肌非缺血区FF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剂量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单纯应用高剂量福辛普利或厄贝沙坦的作用效果相当,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FFA及ET对心肌的损害、改善心肌代谢、纠正心肌缺血时血流状态及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内酯、厄贝沙坦单用及其联用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2K1C)法在SD大鼠中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肾性高血压组(RHR组)、螺内酯组(Spi组)、厄贝沙坦组(Irb组)及联合用药组(Com组),每两周测定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心脏指数和心室总蛋白含量等心肌肥厚指标。放免法检测血浆及心肌中AngⅡ、醛固酮水平。结果:RHR血压显著升高,大鼠心脏指数及心室总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药物治疗8周后Spi组收缩压稍降低(P〉0.05)、Irb组与Com组收缩压显著降低(P〈0.01);各治疗组均可降低心脏指数、心肌总蛋白含量和心肌细胞大小,其中Com组效果优于单用组(P〈0.01或P〈0.05)。结论:螺内酯和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对改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室肥厚明显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直来哦高血压性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 口服厄贝沙坦片.结果 厄贝沙坦能有效的治疗高血压性左室肥厚,逆转心肌重构.讨论厄贝沙坦对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预防治疗心源性猝死、房颤、心力衰竭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6例、运动员18例、健康对照组20例三组左心室心肌应变,心尖四腔观切面获取整体长轴应变(GLS)和局部心肌峰值收缩应变(PSS)。结果显示,与运动员组和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GLS减低[-(8.0±3.6)%,P〈0.01];运动员组与正常对照组G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对照组间隔基底段、中间段、侧壁中间段长轴应变,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局部心肌节段PSS显著高于运动员组。以左心室GLS小于-10%为截断值诊断病理性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0%、94.0%。提示STI技术能定量评价左室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有助于区分左心空生理性肥厚与病理性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病(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厄贝沙坦治疗35例具有LVH的EH患者,疗程为180 d,用超声心动图法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能反映LVH程度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D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DP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l).结果治疗后的LVDD、LVDST、LVDPWT和LVMI均比治疗前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逆转EH患者LVH.  相似文献   

11.
试验性大鼠心肌肥厚与氧自由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氧自由基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只大鼠,腹主动脉结扎,使其狭窄40%;对照组30只大鼠,剖腹、分离腹主动脉,但不结扎。结果 4个月后试验组大鼠心肌重量增加,LPO(过氧化脂质)含量升高,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全心重/体重和左心室重/体重与心肌组织LP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904和0.6271)与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514和-0.6840)。结论 氧自由基可能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心脏指数、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抑制剂(MMP-1/TIMP-1)、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将2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7)及模型组(n=14),模型组以经典的二肾一夹方法建立。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厄贝沙坦治疗组,每组7只。治疗组予厄贝沙坦(50mg/kg)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给药8周后,麻醉处死动物,称取心脏(HW)和左心室(含室间膈LVW)重量,计算HW/BW为心脏指数(mg/g),LVW/BW为左心室指数(mg/g)。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间质中MMP-1/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血压、HW/BW、LVW/BW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厄贝沙坦治疗组的血压、HW/BW、LVW/BW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多,MMP-1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MMP-1表达增多。结论厄贝沙坦可以增加MMP-1和减少TIMP-1的表达,抑制Ⅰ、Ⅲ型胶原的生成从而改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建立大鼠胸主动脉部分缩窄诱导心肌肥厚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胸主动脉缩窄组20只和同期假手术组10只.在右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将主动脉结扎于8G针头上,随后将针头退出即可.术后10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观察心脏的大体剖面以及HE染色、测量心肌肥厚指数评价心肌肥厚的效果.结果 术后10周,肉眼观:模型组心脏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M型超声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缩短分数下降,左室内径和室壁厚度明显增加.超声测量结果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增加明显(2.527±0.269 vs.1.943±0.1)mm,(P<0.01);后壁厚度增加明显(2.492±0.242 vs.1.902±0.076)mm,(P<0.01);缩短分数略减小(49±7.681 vs.55.7±9.828)(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心脏肥厚指数明显增大(3.196±0.11 vs.1.785±0.099),P<0.01.结论 胸主动脉缩窄可以导致大鼠心肌肥厚,为研究心室肥厚、心肌功能障碍以及心肌重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在二肾一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建立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实验分为5组:假手术组,2K1C组,卡托普利组,NAME组和精氨酸组。测定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血压(MAP,pa)、左心室质量/体质量和左心室心肌的环鸟苷酸(cGMP)的质量摩尔浓度。结果:在2K1C组大鼠,手术后4周的MAP显著升高,心肌肥厚和心肌cGMP质量摩尔浓度显著下降。卡托普利可防止2K1C组大鼠MAP升高,左心室心肌肥厚和增加心肌的cGMP质量摩尔浓度。L精氨酸显著减轻2K1C大鼠的左心室心肌肥厚,但MAP水平无改变,心肌的cGMP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升高。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处理2K1C大鼠,血压进一步升高,但不影响心肌肥厚和心肌cGMP质量摩尔浓度。结论:这些结果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参与2K1C肾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产生的NO,可能通过依赖cGMP途径防止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肾上腺髓质素(ADM)在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中的病理生理意义及与内皮素(ET)的关系。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腹主动脉部分缩窄致心肌肥厚组。6周后观察尾动脉收缩压(SBP),左心系数(左心室重/体重LVW/BW)的变化,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心肌ADM和ET水平。结果:心肌肥厚组与假手术组比较,SBP、LVW/BW分别增加161.7%和119.3%(P<0.01),心肌ADM、ET及ET/ADM值分别增加172.1%、246.1%、143.4%(P<0.01),ADM、ET、ET/ADM值与LVW/BW呈正相关,ADM与ET呈正相关。结论:在此心肌肥厚模型中心肌肾上腺髓质素升高,可能是作为心肌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激素在组织局部起抗心肌肥厚的作用。心肌肥厚时ET、ADM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其调节紊乱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β-胡萝卜素(BC)对去甲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方法:去甲肾上腺素(NE)2mg/kg腹腔注射,每日2次,去甲肾上腺处理的大鼠给予BC 250 mg/(kg.d)灌胃进行干预,连续给药15 d。测定全心重量指数(HW/BW)、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即LVI);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表达,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NE模型组大鼠的HW/BW、LVI明显升高;左心室心肌组织AngⅡ含量、AT1R表达增高,心肌和血清中MDA含量增高,SOD含量降低。β-胡萝卜素能通过抗氧化作用而明显降低心肌组织AngⅡ、MDA含量和AT1R的表达,提高SOD含量,使HW/BW及LVI下降,抑制心肌肥厚。结论:β-胡萝卜素对去甲肾上腺素所致心肌肥厚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尿促皮素(urocortion,UCN)同源肽与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并探讨与[Ca2+]i瞬间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加入不同药物处理48 h后进行指标测定.指标测定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细胞体积;[3 H]亮氨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9个氨基酸多肽去天门冬氨酸血管紧张素I(des-Asp-angiotensin I)对大白鼠主动脉缩窄后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制作主动脉缩窄后心肌肥大模型大鼠70只,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分别通过静脉给des-Asp-angiotensin I每日50,100,200,400和800pmol/kg.4d后处死,称量心室重量,计算心肌肥大指数.结果des-Asp-angiotensin I可以减弱主动脉缩窄后心肌肥大,这种效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欣静脉注射5mg/kg可以抑制des-Asp-angiotensin I的抗心肌肥大作用.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静脉注射2.5mg/kg具有与des-Asp-angiotensin I相似的抗心肌肥大作用,但不能被吲哚美欣抑制.结论des-Asp-angiotesinI抗心肌肥大的机理与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AT1受体拮抗剂不同,它是作为吲哚美欣敏感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激动剂而发挥作用.des-Asp-angiotensin I  相似文献   

20.
培养的心肌细胞:一种研究心肌肥厚的有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做为模型,排除了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可供对血管紧张素Ⅱ致心肌肥厚的直接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Ⅱ1、10、100mmol/L作用细胞72小时,心肌细胞的总蛋白增加15%、19%、30%,但细胞数目未见明显变化。用[~3H)亮氨酸结合的方法,测得血管紧张素Ⅱ1、10,100mmol/L在48小时内,增加蛋白合成29%、53%、70%。但用[~3H)胸甙结合方法,测得DNA的合成未见明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100mmol/L作用心肌细胞7天后,引起细胞体积增加9%。这说明血管紧张素Ⅱ可以引起心肌细胞的肥大,并提示培养心肌细胞这一模型可以用来探索非血液动力学因素所致心肌肥厚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