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6年德国某市曾发现坏死性肠炎流行,当时命名为肠坏疽(Darmbrand)。任何阶层与任何年龄均可罹患,但男性占大多数;往往无任何诱因而突然发生上腹痛、多位于左上腹,持续数小时后可缓解,但不久又再发。有些病例伴腹泻,初为糊状粪质,常发展为血水样乃至便血、有腥臭气。病死率很高,达40~50%,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中毒性休克,穿孔性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毛细血管中毒症(可表现为中枢神精系统出血)等。本病自1953年已确认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至于病因方面仍有争论,近年似较明确。我院自1961年以来对此病逐渐注意。有人曾综合国内文献有686例,事实上还有不少遗漏,本病在广东省较为多见,此外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浙 相似文献
2.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病因复杂的疾病。临床上以腹痛、便血、呕吐、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本岛发病不少,发病时间多集中在4~6月份,患者绝大多数为2~15岁的少年儿童,似有一定的易感性。中毒休克型的患者病死率颇高,目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变在小肠,病理上以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临床上以腹痛、便血、腹胀、呕吐和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消化道疾患。一、流行病学资料在我国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各地都有大量的发病报道。以后随着生活好转,发病率锐减,现在各地只是个别的散发。多见于5~14岁的儿童。全年皆可发病,但以4~11月发病率较高,农村发病高于城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残酷时期,德国慕尼黑有过大量发病记载,但以后世界文献上 相似文献
4.
5.
急性坏死性肠炎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早期症状不典型 ,早期诊治颇难 ,现将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诊治的 46例成人急性坏死性肠炎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9例 ,女 1 7例。年龄 1 6~81岁 ,平均 43 .2岁。临床都以腹痛、腹胀、血水样便、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中毒征象为主要表现就诊。腹痛 46例 ,腹胀 3 6例 ,血水样便 3 8例 ,恶心呕吐 3 5例 ,体温≥ 3 8℃ 2 7例 ,全身有中毒征象 7例 ,有饮食不洁史 2 1例 ,夏秋季发病 3 1例 (6 7.4%)。1 .2 辅助检查 腹部 X线检查有气液平面 3 6例 ,其中肠胀气… 相似文献
6.
7.
<正>急性坏死性肠炎(acute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是以小肠为主的急性炎症,因常有广泛出血,又称为急性出血性肠炎。临床发病急骤,以腹痛、腹泻、便血、呕吐、发热、迅速出现感染性休克为特征。如不及时抢救,易致死亡。1诊断1.1症状:一般无前驱症状、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腹泻、血便、发热,不少患儿在1~2天内出现严重中 相似文献
8.
急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胃肠道急性出血、坏死性疾患。虽然确切病因迄今未明,而细菌感染及患者机体的变态反应两种因素相结合,被认为是本病的主要可能病因。感染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C型产气英膜杆菌(Welchii氏杆菌)。从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某些地区居民肠腔内缺乏蛋白酶,使Welchii氏杆菌的β毒素易于引起肠粘膜坏死性改变,补充胰蛋白酶可避免或减轻这种病变。另有学者观察到本病初期的微循环障碍在发病机理上具有重要作用,并也是机体Ⅰ型及Ⅲ型过敏反应所造成的结果。病变主要在小肠,但亦可侵犯胃、结肠及食管等。肠壁各层均可受累,表现为广泛的溃疡、出血,甚而坏死。临床上典 相似文献
9.
1 病列介绍患儿男13 岁因高热腹痛腹泻伴呕吐入院于入院前1d 患儿开始无诱因出现高热腹痛腹泻伴呕吐入院于入院前1d 患儿开始无诱因出现高热腹痛继而排水样便混有粘液呕吐1 次为胃内容物来我院就诊时查,血常规WBC12.5 109/L 便:WBC 少许;便潜血:(一).初按急性胃肠炎治疗12 h 后患儿开始排洗肉水样便体温3 9 .5 ,面色苍白精神萎糜四肢厥冷,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全腹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四肢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WBC13.5 109/L;便W B C ( ),R B C ( );便潜潜血( 腹部平片小肠积气肠壁增厚轮廓模糊粘膜皱襞变粗肠间隙增宽诊断为…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1982年6月至1989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误诊为急性坏死性肠炎27例,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1岁。误诊病种:弥漫性腹膜炎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肠梗阻9例,急性胰腺炎1例,直肠癌1例。手术探查见腹腔内有大量炎性渗液,病变肠段扩张,积液,肠壁呈点状、片状浅坏死灶,其中8例空肠和回肠同时受累,病变仅在回肠者18例。位于鳍肠之1例,因呈广泛、严重蜂窝织炎性坏死,故行左半结肠切除,肠外置。其余病例行肠减压及普鲁卡因肠系膜根部封闭。结果治愈25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3年6月至1985年8月共收治急性坏死性肠炎106例,其中16例经手术证实,90例临床上已排除痢疾、阑尾炎、肠套叠及其他胃肠道疾病,现就其诊断、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男65例、女41例,年龄14个月至63岁,1~6岁20例,7~14岁58例,15~40岁23例,41~63岁5例.临床表现:腹痛105例,占99%,腹痛部位多于中、上腹部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或为阵发性痛;腹部不适1例;发烧103例,占98%,一般在37.5℃~39.5℃,最高达41℃,≤37℃者3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3例便血型坏死性肠炎患者,试用色苷酸钠治疗,症状均在3~7天内消失,疗效较佳。文内还探讨了急性坏死性肠炎的可能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3.
14.
<正> 患儿女,8个月。因黄色稀水便伴发烧1日,抽搐1次住院。入院时查体,T37℃,P160次/分,R40次/分,嗜睡,精神差,发育及营养中等,中度脱水貌,四肢冰冷,脉搏摸不清,皮肤发花。前囟及眼窝凹陷,双瞳孔等大等圆,D≈2mm,对光反应存在。颈抵抗(一),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60次/分,心音低钝。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胀,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其余未见异常。化验HB110g/L,WBC7.2×10~9/L,N0.7,L0.3,尿粪常规均无异常。胸腹片报告正常。脑脊液旦白(-),糖40~50mg%,细胞计数25个,/mm~3。住院经过、次晨开始浅昏迷,中等热,反复抽搐,明显发绀,肠鸣音减弱,第三日腹胀加剧,呕吐 相似文献
15.
急性坏死性肠炎,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快,死亡率高为儿科的常见急重病症。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取得成效与否,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护理人员对此病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主动的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相似文献
16.
急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好发于小肠的局限性急性蜂窝组织炎性病变。因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在非好发季节及区域内容易误诊。现将我院1990-2005年误诊的1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坏死性肠炎是一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肠道急性蜂窝织炎性病变,1946年首先由Beckerman描述。临床以腹绞痛、发热、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重笃者出现休克,肠坏死,发病急,病势凶险,死亡率高。本文报告9例:男6例女3例,发病年龄在21~57岁,多在夏秋发病,9例均有腹痛、发热、 相似文献
18.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自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在国内引起人们注意,广东、北京、上海、河北等地均有报导。重庆地区自该时以来发病数有增加趋势,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虽有所提高,然而病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急性坏死性肠炎并行手术治疗患者32例病情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住院急性坏死性肠炎保守治疗患者32例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间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结果:手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远高于对照组81.25%,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组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9.5±3.4天和5.6±2.8天,低于对照组的13.4±5.1天和7.7±4.5天,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且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