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凝护心Ⅱ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3片/次,3次/d,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抗凝护心Ⅱ号300ml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疗程2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方面的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结论】抗凝护心Ⅱ号作为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用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 [1] ,是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的基础上引起的血栓形成[2 ] 。笔者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 UAP35例 ,总有效率 94 .3%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治疗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同期住院并符合 UAP诊断标准的患者 35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6 0 .2岁。初发劳累性心绞痛 15例 ,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10例 ,自发性心绞痛 8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2例。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应用极化液 硝酸甘油的基础上 ,加用肝素 6 2 5 0 U…  相似文献   

3.
康广山  高洁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922-922,945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通脉健心Ⅱ号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加服通脉健心Ⅱ号方;疗程为2周.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脉健心Ⅱ号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凝护心Ⅱ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组、抗凝护心Ⅱ号低剂量组及抗凝护心Ⅱ号高剂量组5组,每组各10只。灌胃14天后,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再灌前后各组大鼠Ⅱ导联心电图,分别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变化。结果:抗凝护心Ⅱ号能显著减少再灌注后T波振幅和∑ST段振幅。抗凝护心Ⅱ号高、低剂量组及通心络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模型组,而三组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抗凝护心Ⅱ号具有降低再灌注后大鼠∑ST-T抬高幅度、T波振幅,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凝护心Ⅱ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cTn-T含量的影响。方法:取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抗凝护心Ⅱ号高剂量组、抗凝护心Ⅱ号低剂量、通心络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30min后放松再灌注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试血清cTn-T含量。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cTn-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护心Ⅱ号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cTn-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抗凝护心Ⅱ号高、低剂量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低剂量组效果低于通心络组,高剂量组优于通心络组。结论:抗凝护心Ⅱ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抗凝护心Ⅱ号减轻炎症反应的机理和疗效。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模型。一组为假手术组,其余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抗凝护心Ⅱ号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和噻氯吡啶,取大鼠心肌组织行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抗凝护心Ⅱ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血浆P选择素水平(P〈0.01),且给药浓度增加该作用增强。组织学观察表明,抗凝护心Ⅱ号可减轻再灌注后心肌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抗凝护心Ⅱ号可减轻由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炎症反应及相应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HMP)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UP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麝香保心丸组(常规治疗 麝香保心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2丸),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心绞痛疗效麝香保心丸组总有效率90.3%,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的67.7%(X2=4.77,P<0.05);心电图改善情况;麝香保心丸组总有效率71%,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1.7%,但无显著差异(X2=2.45,P>0.05)。与治疗前相比,麝香保心丸组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常规治疗组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1)。治疗后麝香保心丸组血清vWF、ET、sVCAM1和sICAM1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可能通过抗凝、降低血清ET和部分细胞黏附分子水平、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8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栓和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10 rg/次,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疗程均为8周.若仍有心绞痛发作者,两组均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次.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OD及TAC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MDA及LPO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细胞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于壮  唐巍 《中医药学报》1999,27(3):50-51
应用大鼠心梗模型,对抗凝护心I号的抗凝血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凝护心I号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延长,与阿斯匹林相比,无显著差异;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心康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气虚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UAP气虚痰瘀互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护心康片,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1%,对照组为7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和血脂的LDL-C和HDL-C水平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心康片治疗UAP气虚痰瘀互阻证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调节血脂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CI术联合药物抗凝抗栓等治疗对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危险分层,选取中高危患者331例,其中药物保守治疗组(药物组)140例,PCI术联合药物联合治疗组(联合组)191例,冠脉介入时间最早为发病后8h,最晚为发病后22d。分析比较两组30d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随访至4月~12月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191例PCI术中,181例成功,治疗成功率94.8%,联合组在30d内及住院期间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分别为4.7%,2.1%和0.5%,在随访4月~12月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再住院率分别为12.6%,4.7%,1.0%,18.3%。结论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择冠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30d内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并可降低一半左右的4月~12月上述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元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心元胶囊.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心元胶囊合以西医常规处理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大鼠心梗模型 ,对抗凝护心Ⅰ号的抗凝血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抗凝护心Ⅰ号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延长 ,与阿斯匹林组相比 ,无显著差异 ;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冠通Ⅰ号加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心冠通Ⅰ号加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21例,并与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25例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症状、静息心电图的改善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90.48%,不良反应出现率是19.05%;对照组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6.00%和84.00%,不良反应出现率是48.00%。两组结果比较,心绞痛缓解率和心电图改善率前者高于后者,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冠通Ⅰ号加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是最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它的发生与冠脉内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有关,预后具有多方向性,如不及时有效治疗,易发展为AMI。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预后有其重要临床意义。我们对比分析了低分子肝素(LMWH)在治疗UAP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护心康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且中医辨证属痰瘀阻络证患者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护心康片治疗。疗程4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左冠状动脉(LAD)血流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6.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冠脉血流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心康片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阻络证患者的冠脉血流量,改善患者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方法:90例UAP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麝香保心丸。观察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1.74%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显效率50%,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王银 《新中医》2019,51(8):269-271
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在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样性护理,比较2组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 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有效率73.33%,观察组有效率91.6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984,P 0.05)。对照组满意度81.67%,观察组满意度95.0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5.175,P 0.05)。结论:对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多样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合麝香保心丸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和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丹参酮Ⅱ_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60mg+5%GS 250ml,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65.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60.53%。对照组总有效率34.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