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及通心络胶囊对其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通心络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治疗2月。结果:UAP患者血清CRP、sICAM-1和sVCAM-1测定值均高于健康人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0.05),而SAP组患者各指标均高于健康人组(P〈0.05)。治疗2月后2组患者血清CRP、sICAM-1和sVCAM-1测定值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slCAM-1和sVCAM-1含量,具有抑制动脉血管壁炎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痹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通痹汤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以相应药物治疗2周。观察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同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RP-1、IL-6、TNF—α及MCP-1水平。结果:通痹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有效率85%,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炎症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通痹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具有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丹 《中医药学报》2010,38(2):130-132
目的:观察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复方丹参滴丸作为对照,观察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观察其疗前疗后临床症状和内皮功能变化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93.3%、73.3%。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可以改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血瘀型心绞痛主次症表现,内皮功能方面,疗后两组ET水平均较前降低,与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进一步证实了新剂型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是一种能够较好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制剂。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50-2953
目的:探讨活血药有效组分配伍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组分配伍组、饮片组和血塞通组4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及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组分配伍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情,且WBC,CRP,IL-6及TNF-α,TC,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低于其他3组治疗后(P〈0.05)。而HDL—C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活血药有效组分配伍可有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并能明显抑制其的炎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B型脑利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1(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2组均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BNP,CRP、TNF-α、IL-6含量。结果:2组心功能Ⅱ级、Ⅳ级、Ⅲ级患者BNP、TNF-α、IL-6、CRP水平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CRP、TNF-α、IL-6水平,心功能越差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对照组为56%;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对照组为52%,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D-二聚体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及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其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中、重度OSAHS患者和20例对照者进行血清CRP和IL-6水平的检测;对39例OSAHS患者进行CPAP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和IL-6水平。比较OSAHS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与对照者有无差别以及CPAP治疗后对OSAHS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有无影响。结果单纯OSAHS组及OSAHS合并高血压组的血清CRP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清CRP及IL-6高于单纯OSAHS组(P〈0.05),OSAHS患者的血清CRP及IL-6水平分别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1=0.6 8 3、r2=0.6 0 7,P〈0.0 1)。经CPAP治疗后单纯OSAHS组及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清CRP及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OSAHS患者血清CRP和IL-6增高,存在炎症反应,CPAP治疗能降低患者血清CRP和IL-6的水平,减轻OSAHS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将160例符合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抑制病情发展.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这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大伟  陈超  孟繁甦 《新中医》2006,38(12):22-2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心绞痛疗效及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变化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6%,对照组为67.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U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RP、MMP-9水平以防止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18名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uAP患者血清IL-18、IL-1、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8、IL-1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而在丹参多酚酸盐组IL-18、IL-1、sICAM-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丹参多酚酸盐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IL-18、IL-1和sICAM-1可能不同程度参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进程。丹参多酚酸盐对UAP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其显著降低IL-18、1L-1以及sICAM-1水平,从而抑制冠脉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蒋文钧 《新中医》2011,(1):15-1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4周1疗程。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均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血府逐瘀胶囊可显著降低CRP水平,改善血脂状况,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黄连温胆汤合失笑散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合失笑散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1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黄连温胆汤合失笑散,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缓解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的心肌缺血表现、降低hs—CRP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合失笑散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剂,降低血浆hs—CRP水平可能是其中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9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合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1%,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红花黄色素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能改善UAP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降低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对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方法:依据诊断标准筛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每次5粒,每日3次);观察临床疗效、静息心电图ST段变化,测定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速效救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起效迅速、疗效显著,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明显抗心肌缺血作用(P〈0.01),和硝酸甘油比较无明显差异;能降低基质金属蛋白MMP-9和CRP水平(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种可靠速效中药制剂,还具有稳定斑块作用,临床可常规服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乌冠心颗粒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据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原则分为参乌冠心颗粒剂组和地奥心血康胶囊组各60例,治疗4周后进行心绞痛疗效评定,并观察治疗前后IL-6及VEGF的变化。结果:①参乌冠心颗粒剂组和地奥心血康胶囊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6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参乌冠心颗粒刘组治疗后IL-6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地奥心血康胶囊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乌冠心颗粒剂组治疗后血清VEGF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参乌冠心颗粒剂能降低患者血浆中IL-6、VEGF的水平,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粥样斑块形成,稳定斑块、延缓斑块进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变花 《中医药研究》2011,(9):1055-105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B2(TXB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及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丹红注射液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静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浆TXB2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时记录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改善情况。另选5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参数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能改善患者症状及心电图缺血,并且能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IL-8、TNF-α、MCP-1及TXB2的水平,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血液黏滞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分别检测60例冠心病患者和80例健康人血清CysC、Urea、Cr、HDL-C、LDL-C和LP(a)水平。结果血清Cys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组均增高,且心肌梗死组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UN水平心肌梗死组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P(a)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r、LDL-C水平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监测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施治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3组,观察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CRP、VEGF、HCY、IL-6水平和临床指标情况。结果心血瘀阻型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心气虚弱型和心肾阴虚型,3组治疗后的CRP、HCY、IL-6水平和临床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VEGF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心血瘀阻型CRP、HCY、IL-6和临床指标显著低于心气虚弱型和心肾阴虚型,VEGF显著高于其他2组。结论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CH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选40例健康者为对照。另根据动脉造影结果将80例CHD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0例)、双支病变组(34例)、三支病变组(26例)。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同时检测CRP和HCY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CHD患者血清CRP和HCY的水平与健康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AMI、UAP、SAP三组相比较CRP和HCY的水平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血清CRP和HCY的水平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和HCY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有关,提示血清CRP和HCY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阿罗洛尔治疗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对照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舒张压、心肌耗氧量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肌耗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罗洛尔可以显著降低UAP患者的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