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对这2个植物地上部分具抗结核杆菌活性的粗提取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和抗结核杆菌实验.  相似文献   

2.
缬草属植物V.laxiflora DC.是一种草本灌木,在智利民间用于杀死消化道内寄生虫和镇静等。作者从该植物地上部分和根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虹彩内酯、一新的木脂素和11个已知化合物,初步研究了它们的抗结核杆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发现芸香科小芸香木属植物M.hirsutumOliv.有较好的体外抗结核杆菌活性,因而以抗结核杆菌活性为导向,从该植物茎皮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咔唑生物碱和一种油酸γ-内酯衍生物,研究了它们的体外抗结核杆菌活性。该植物茎皮干燥粉碎后,用二氯甲烷提取,提取物经多种色谱法分离,得到6个咔唑生物碱,分别为美味草素(2)、lansine(3)、3-甲基咔唑(4)、甲基咔唑-3-羧酸酯(5)、3-甲酰基咔唑(6)和3-甲酰基-6-甲氧基咔唑(7),还分得一油酸γ-内酯衍生物(-)-Z-9-十八碳烯-4-交酯,拟名为micromolide(1)。其中化合物2为一新的咔唑生物碱,结构为6-…  相似文献   

4.
早在17世纪时,制药业已用甘草制剂治疗胃灼热,这和比之早数百年的中国情况一样。到本世纪70年代,由于合成抗组胺药物的突起,植物来源的抗溃疡药不受重視,但近来在植物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物质,又重新引起研究者们的兴趣。科学家们希望能从这些新化学实体发展更好的新药以治疗溃疡这种折磨人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缬草属植物V.laxiflora DC.是一种草本灌木,在智利民间用于杀死消化道内寄生虫和镇静等.作者从该植物地上部分和根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虹彩内酯、一新的木脂素和11个已知化合物,初步研究了它们的抗结核杆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升麻族植物中的三萜皂苷及其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升麻族植物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该族植物中69个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解毒、抗炎、抑制核苷转运、抗病毒及抗骨质疏松等方面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7.
小檗碱的植物资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俊林  杨文娣 《中草药》2005,36(9):1434-1436
小檗碱(berberine)为季胺型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毛茛科植物黄连、芸香科植物黄檗、小檗科植物小檗中,其主要制剂为目前广泛应用的黄连素,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抗菌消炎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小檗碱不仅具有抗菌消炎、抗肠道细菌感染等作用,还有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血管、调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抗消化性溃疡,促进胆汁分泌、兴奋大脑皮层、松弛血管平滑肌,兴奋子宫、膀胱、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等作用。随着对小檗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对小檗碱需求量逐步增大,传统的提取小檗碱的几种…  相似文献   

8.
万成杰  张春菁  谢宗会  杨再昌 《中草药》2021,52(21):6561-6567
目的 从大蓟根中分离抗结核杆菌活性成分,并初步探讨其抗结核杆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活性跟踪分离方法,从大蓟根中分离抗结核杆菌活性成分,运用棋盘试验法研究大蓟活性成分与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的联合抗菌作用,运用分子对接软件初步探讨活性单体成分与KatG酶的亲和力,采用qRT-PCR法考察活性化合物干预结核分枝杆菌后KatG酶基因的相对转录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KatG酶的活力,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核杆菌的形态。结果 从大蓟根分离得到具有抗结核杆菌活性的化合物HP01,鉴定为槲皮素。槲皮素抑制结核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为160 μg/mL。槲皮素与吡嗪酰胺存在相加作用,与异烟肼、利福平无拮抗作用。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与KatG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酶活力测试结果表明槲皮素对结核杆菌KatG酶具有抑制作用。结核杆菌被槲皮素处理后其KatG基因转录出现明显的补偿上调。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槲皮素能破坏结核杆菌细胞壁。结论 大蓟抗结核杆菌的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槲皮素能够抑制结核杆菌KatG酶活性,导致结核杆菌结构破坏,从而杀死结核杆菌。在设计新的抗结核组合用药方案时,可以考虑加入槲皮素。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植物抗诱变剂的来源,化学类型及对不同诱变原的抑制作用,报道了具有抗诱变作用的常见食用植物,期望从中开发出新的抗诱变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述植物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细胞、抗心肌肥厚和抗心肌纤维化的药理活性及其对心脏收缩力和心率的影响等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系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综合.结果 植物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具有显著的心脏药理活性.结论 植物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作为中药新药开发的资源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作者发现越南产青梅属植物V.cinereaKing叶和枝的氯仿提取部位20μg/mL,对HIV-1复制的抑制率达86%,且无细胞毒性,因而对该部位进行了以生物活性为导向的分离,并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HIV实验。  相似文献   

12.
抗HIV活性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鞣质为代表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大类次生代谢物,这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随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对植物多酚作为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先导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希望从中找到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桑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桑属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桑属植物所含的化合物类型较多,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酚类成分及生物碱。黄酮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等。生物碱为四氢毗咯类生物碱、去甲莨菪烷类生物碱、六氢吡啶生物碱及其甙。桑属植物尚含有甾体、三萜、香豆素类、挥发油及酸性成分。药理活性主要有抗高血压、抗菌和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降血糖、抗癌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概述近十年猕猴桃属植物在生药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猕猴桃属植物大多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糖类、挥发油、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抗突变、抗畸变、抗肿瘤、增强免疫、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结论:猕猴桃属植物研究已涉及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其中多种植物具有的抗突变、抗畸变和抗肿瘤作用,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预期可从中发掘用于预防及治疗肿瘤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15.
2头发护理2.1刺激头发生长近年来,用于头发生长或头发营养,以防止秃发的多种植物提取产品已经申请了专利。这些专利声明其作用在于刺激毛囊或头皮代谢,可能通过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激活上皮乳头和抗睾酮作用,或者通过加速血流增加了毛囊的营养。确切机制尚不明了。2.1.1葡萄籽: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有鹿蹄草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定强  杨燕子  宋莉  王军宪 《中草药》2004,35(4):463-466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中国特有鹿蹄草属植物共17种3变种的资源分布,以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该属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类、鞣质、多酚类、醌类及其他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止咳、平喘、祛痰等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抗菌、抗炎、止咳、平喘、祛痰等,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7.
五加属植物叶、茎、根和果实于水中加热得粗提液,浓缩,用一有机溶剂沉淀多糖,移去溶剂得多糖部位。该多糖用于治疗上皮或非上皮组织的实体癌,提高造血功能和免疫力,作为放疗的助剂,具抗病毒和抗微生物作  相似文献   

18.
根癌系由根癌农杆菌诱导的植物肿瘤。作者研究了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根癌多种提取物的细胞毒、抗氧化、抗炎、胚胎毒、抗肿瘤启动和抗微生物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龙血树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何兰  王竹红  屠鹏飞  侯辉 《中草药》2004,35(2):221-228
龙血树属植物含有黄酮类、酚类、三萜及其皂苷等化学成分。本属部分植物木质部分泌出的树脂在各产地均做药用,具有抗炎止痛、抗真菌、抗心律失常、抗血栓、止血等多种药理活性,并可作为中药“血竭”的代用品。现对龙血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对桑属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桑属植物所含的化合物类型较多,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酚类成分及生物碱.黄酮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等.生物碱为四氢吡咯类生物碱、去甲莨菪烷类生物碱、六氢吡啶生物碱及其甙.桑属植物尚含有甾体、三萜、香豆素类、挥发油及酸性成分.药理活性主要有抗高血压、抗菌和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降血糖、抗癌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