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苏萍  张磊 《临床医学》2012,32(9):26-2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48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66例,所有患者均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采用神经缺陷评分(NDS)方法判断有无DPN.结果 B组的SUA、糖尿病病程、CRP、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A组,相关分析表明SUA与NDS评分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723,P〈0.01).结论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血尿酸是否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饮食、运动及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及维脑路通片、维生素B12注射液(对照组)治疗DPN,分析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获满意控制,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情况,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DPN患者的血糖控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首选降糖药物,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DP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FOL)和维生素 B12(Vit B12)水平在巨幼细胞性贫血(MA)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经检查有明确细胞形态学诊断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5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接受FOL和Vit B12治疗8~15天,用西门子SIEMENS ADVIA Centaur C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及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 FOL和 Vit B12水平检测,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 FOL和 Vit B12水平(2.23±0.11 ng/ml和125.21±94.1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5.49±3.91 ng/ml和356.77±185.4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5.89,P<0.01;t=7.90,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 FOL和 Vit B12水平(4.26±1.83 ng/ml和307.43±139.81 pg/ml)明显高于治疗前(2.23±0.11 ng/ml和125.21±94.14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7.83,P<0.01;t=7.52,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FOL和 Vit B12水平(4.26±1.83 ng/ml和307.43±139.81 pg/ml)与对照组(5.49±3.91 ng/ml和356.77±185.46 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P>0.05;t=1.51,P>0.05)。结论血清 FOL和 Vit B12水平检测,可作为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评估和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庆  叶真  倪海祥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88-139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和截肢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是慢性感觉运动性的对称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autonomicneuropathy,DAN)^[1]。截肢的风险是对糖尿病患者的一个终生威胁,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45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探讨诱发DPN可能的危险因素。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5—01~2006—12共120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其中合并DPN者508例作为观察组,无DPN720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与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122例老年2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MNGF注射)和对照组(维生素B1联合维生素B1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DA明显减少,SOD及TAOC明显提高(P〈0.05).[结论]丹参酮ⅡA与MNGF联合治疗老年DPN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干眼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根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南的诊断标准,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组)50例、亚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SDPN组)50例、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NDPN组)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组患者进行干眼检查,包括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眼表荧光素染色检查、角膜知觉检查、眼表疾病指数评分(OSDI),比较3组间干眼患病率及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干眼患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DPN组和SDPN组的OSDI评分均显著高于NDPN组(P<0.05),DPN组的角膜知觉较NDPN组显著下降(P<0.05)。DPN组的干眼患病率显著高于SDPN组和NDPN组(P<0.05)。结论 DPN与干眼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中应针对这部分患者全面相应的眼表检查,以防止角膜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累及全身多系统和器官的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足溃疡、感染及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DPN多起病隐袭,患者初期无主觉症状,一旦临床症状出现,周围神经已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且治疗困难。本文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病房自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诊治的DPN50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左懿 《临床医学》2014,(12):20-21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DPN)的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根据神经传导速度将患者分为DPN组和无DPN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相关因素。结果病程、年龄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DPN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有髓鞘神经纤维、粗有髓鞘神经纤维病变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5),而且下肢细有髓鞘神经纤维是DPN的好发部位。结论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病程时间的增长,DPN危险系数将不断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DPN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12DM)合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56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血糖水平,糖尿病病程。与年龄、性别关系不显著,弥可保疗效显著。结论 血糖控制不佳,病程长更易患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辅助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phery neuropathy,DPN的应用。方法 选取141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44)、糖尿病组(DM组,n=56)和非糖尿病组(NDM组,n=41)。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各组患者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以及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 CSA),应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 MNSI)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 TCSS)评估DM组和DPN组患者周围神经功能。ROC曲线分析周围神经CSA在诊断DPN中的价值。结果 与NDM及DM组相比,DPN组所测量坐骨神经、胫神经、胫后神经CSA明显增大(P <0.05);与DM组比较,DPN组MNSI评分明显升高(P <0.05);CSA与MNSI评分及TCSS评分呈正相关(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诊断DPN中,胫后神经...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因糖尿病之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其发病原因现主要认为是高血糖及其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以及微循环障碍引起。研究表明,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DPN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O-1的生理功能及其在DPN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不同,对DPN患病率的报道各异。目前普遍使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作为诊断DPN的金标准。本次研究采用肌电图对126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叶酸、维生素B。(Vit B6)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急性脑血管患者8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下随机分成叶酸组、Vit B6组、叶酸加Vit B6组和对照组。结果 各组在药物使用前、后血清Hcy浓度下降显著,4组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结论 Vit B6加服叶酸后明显降低血清Hcy浓度,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2-DM)患者312例,按有无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无神经病变组(NDPN组)及有神经病变组(DPN组),对2组患者年龄、病程、血压、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血脂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PN与Hcy、空腹血糖(FBG)密切相关;Hcy与叶酸、维生素B12负相关。结论:在众多与DPN相关因素中Hcy、FBG是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延缓DPN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_(12)(Vit B_(12))水平的变化及其互相关系。方法对入选的80例糖尿病组以及8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其清晨空腹静脉血清或血浆,-20℃冻存,然后集中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Vit B_(12)、叶酸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6,P=0.019);同时糖尿病组叶酸及Vit B_(12)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叶酸:t=4.289,P=0.035;Vit B_(12):t=3.016,P=0.043);并且血Hcy浓度与叶酸和Vit B_(12)水平呈负相关(叶酸:r=0.920,P=0.025;Vit B_(12):r=0.950,P=0.013)。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同时伴有叶酸及Vit B_(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王声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93-94
目的:探讨丹红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均给予精心护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穴位注射治疗DPN效果满意,精心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9年1~10月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38例(A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0例(B组)以及健康人群36例(C组),均给予常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和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SWE)等超声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比较,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对DPN诊断价值。 结果 A组胫神经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高于B、C组(P < 0.05),胚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波幅均低于B、C组(P < 0.05),B组和C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胫神经前后径、横径及横断面积均高于B、C组,且B组胫神经前后径、横径及横断面积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达峰时间高于B、C组,峰值强度和AUC低于B、C组,且B组达峰时间高于C组,峰值强度和AUC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胫神经弹性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和平均值(Emean)均高于B、C组,且B组胫神经Emax、Emin和Emean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常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和SWE扫描中分别以横断面积、峰值强度和Emean对DPN诊断效能最高,AUC分别为0.733、0.775和0.876,三者联合诊断AUC为0.94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83.78%和97.50%。 结论 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通过综合常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和SWE等检查模式数据信息,可为评价DPN诊断提供周围神经形态特征、微循环血流灌注和弹性指标等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糖尿病(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与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122例糖尿病患者按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分为有血管病变组(A组)和无血管病变组(B组),均用单尼龙丝法检测足部浅表触觉,用极限(limit)法检测双足部的振动觉,用温度感受器检测足部温度觉,并对2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振动觉阈值明显高于B组,在温度觉异常和第一趾浅表触觉异常发病率上,A组亦明显高于B组。结论:有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李运芝 《临床荟萃》2010,25(4):342-34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特异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通心络胶囊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患者8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