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以提高动静脉内瘘术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156例终末期肾衰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手术方法均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并予正确的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56例终末期肾衰患者中造瘘成功152例,失败4例。结论动静脉内瘘术后正确护理,可减少其并发症,并提高患者长期开放率。  相似文献   

2.
尽管桡动脉-头静脉内瘘为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但当患者本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常规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时,就必须考虑采用其它血管通路来代替,如前臂桡动脉或尺动脉与贵要静脉建立内瘘为次选血管通路,现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以来,我们根据不同部位,不同吻合方法,为慢性肾衰需长期透析的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44例,其中采用桡动脉背支与头静脉对端吻合术式25例,共27次手术,观察3个月~4a,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救治肾衰患者的主要手段是血液透析 (血透 ) ,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血透的先决条件。动静脉内瘘 (内瘘 )是维持性血透最常用的血管通路 ,我院自 1994年开展血透以来 ,内瘘使用 5年以上 3例 ,3年以上 3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6例患者均为 1994年至 1999年在我院行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男 3例 ,女 3例 ,32~ 6 0岁。内瘘均为前臂近腕部的桡动脉 -头静脉端端吻合。1 2  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 见表 1。表 1  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病例性别年龄(岁 )血透时间(月 )穿刺次数血流量(ml/min) 定点 假 性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中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50例接受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适宜吻合的动静脉,使用超声扫查查看患者上肢血管是否存在变异和合并症,对动静脉走形进行记录,对桡动脉和头静脉顺畅程度及其内径、血流平均速度进行检测。造瘘术后对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评价,对内瘘口血流速度、动静脉内流情况及伴随合并症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对患者复查超声,患者动静脉内瘘在超声上有“u”或“v”形管状结构表现;134例患者通路通畅,16例患者出现合并症不能满足透析流量要求,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其中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10例,动静脉内瘘管腔狭窄患者6例,16例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后均达到流量要求,完成透析;术后患者的头静脉和桡动脉内径和流量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动静脉内瘘失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明显相关(P<0.05)。结论 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多普勒超声可对患者的内瘘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于保证血液透析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而建立有效的动静脉内瘘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1-2]。动静脉内瘘中以桡动脉-头静脉内瘘为主,手术方式常有:端-端、侧-端、侧-侧吻合等。因端-端吻合术式简单、易操作,目前采用仍较广泛。尿毒症患者因动脉硬化及长期慢性疾病,使头静脉较细,且扩张性差,部分患者有血管狭窄及闭塞,使动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前提.多项研究指南均认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本组总结我院70例头静脉和桡动脉内瘘手术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术前、术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旨在了解术前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静脉,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终末期肾病接受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成熟度和并发症。结果:接受造瘘后患者桡动脉内径(RAD)、桡动脉血流量(RVF)、头静脉管径(CVD)、头静脉血流量(CVF)随着造瘘时间延长而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并发症后,头静脉、桡动脉和吻合口较通畅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当中,可检测动静脉内瘘成熟度,监测患者病变情况,为防治并发症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的血流量对动静脉内瘘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前瞻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做动静脉内瘘的患者145例,根据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将患者分为功能正常组99例和功能异常组46例,比较两组肱动脉、头静脉、桡动脉血流量和内径差异,同时使用ROC曲线分析肱动脉、头静脉、桡动脉血流量和内径对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功能异常组比较,功能正常组患者肱动脉血流量增高[(672.74±127.47)ml/min比(504.88±144.82)ml/min,P=0.000];头静脉血流量增高[(482.62±108.83)ml/min比(365.81±122.48)ml/min,P=0.000];桡动脉血流量增高[(284.27±81.46)ml/min比(220.48±80.73)ml/min,P=0.000]。两组患者肱动脉、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肱动脉、头静脉、桡动脉血流量对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均有一定诊断价值(P<0.05)。其中肱动脉血流量和头静脉血流量诊断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055和0.818±0.053。结论肱动脉血流量和头静脉血流量对动静脉内瘘功能评估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在动静脉内瘘中的有效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行动静脉内瘘后,B超监测明确内瘘不畅情况的病因。结果 33例患者中共检出血栓形成19例,吻合口狭窄4例,头静脉狭窄8例,吻合口伴静脉狭窄1例,吻合口内血栓形成及周围血肿1例。结论 B超简便、无创,可重复对多种原因导致动静脉内瘘病变及时诊断,协助临床医生制定出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机械扩张小口径头静脉后建立自体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成形术的通畅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5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血液透析行首次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根据手术中头静脉内径的测量,将30例头静脉内径≥2.5lnnl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4例头静脉内径〈2.5删‰应用液化扩张或3FForgarty球囊等机械扩张头静脉内径〉2.5mill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术后观察内瘘通畅情况及透析时血流量。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5例内瘘失败,实验组3例,对照组2例。术后3周后应用内瘘进行透析,49例患者随访6个月。6个月后通畅率对照组,实验组分别96%,88%。结论机械扩张小口径头静脉使其直径≥2.5衄后,再行内瘘成形术,可得到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分别行前臂动静脉内瘘,鼻烟窝部内瘘及上臂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8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88例病人手术均1次成功,术后2周以上使用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结论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烟窝处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其近期并发症最常见是血栓形成,远期常见为吻合口狭窄或闭塞致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慢性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8例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患者.结果 8例动静脉内瘘患者中6例静脉侧血栓形成,2例静脉侧狭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快速准确诊断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低血流量原因,从而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的有效通畅率。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67例尿毒症患者初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根据术前彩超测量患者头静脉直径将40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研究组,27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用Fogarty球囊扩张头静脉,使其直径〉2.5mm后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内瘘手术。术后观察内瘘通畅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7例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58例开始应用内瘘进行血透。9例内瘘术失败。其中研究组5例,对照组4例。12个月的初次、累积通畅率研究组分别为64%和72%,对照组分别为60%和76%。结论: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至其直径〉2.5mm后和桡动脉行端端吻合可得到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其远期通畅率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5.
永久性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夏娟  周奕箐  徐宏 《护理与康复》2005,4(3):204-205
长期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血管通路包括各种内瘘和中央静脉留置导管,以自体动脉、静脉内瘘为首选,但由于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或全身情况差,动脉、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或者无法长期维持。近年来,具有涤纶环的永久性双腔导管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推崇。自2001年1月以来,本院肾病科使用永久性双腔导管对不适于建立内瘘或建立内瘘失败的慢性肾衰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肾衰、急性中毒、慢性肾衰患者内瘘未成熟、动静脉内瘘失功能、腹膜透析患者出现紧急并发症,需行血液净化治疗,需要快速建立血管通路。2006~2008年,我们对40例680次采用股静脉直接穿刺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克服了动脉直接穿刺及中心静脉插管的所有弊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维持透析的重要通路,也有人称之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目前公认使用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是安全、有效的血液通路。通常多选择上肢的桡动脉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但有一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造成血管条件较差,需要采用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重建中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分析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2004-2009年36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治疗临床资料. 结果 36例患者均施行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成功率100%.其中有3例术中吻合后开放血管不能触及震颤,立即拆除吻合口缝线,见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清除血栓后再吻合,血流通畅,有6例术后出现手背肿胀,数天后肿胀自行消失. 结论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所建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过程简便,成功率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9.
动静脉内瘘术是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是肾衰竭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治疗时血管通路的首选。自1962年世界上第1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功吻合以来,动静脉内瘘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手术方式、辅助器械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相关新技术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在建立自体血管通路方案中,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20.
动静脉内瘘的直径与血液透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渝荣 《临床荟萃》2005,20(15):865-866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CRF)患者替代治疗方法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措施。目前,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建立血管通路,维持血液体外循环的前提条件,而动静脉内瘘的不同手术方式所致的不同管腔内径也对透析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我们观察了CRF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所致的动静脉内瘘不同内径对心室功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