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盆底肌失驰缓综合征是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一种,主要与盆底神经支配先天异常有关,这种异常使盆底反射性松驰机制不稳定,早期可无症状,久之使肛管功能长度逐渐延长,盆底肌逐渐肥大,排便时肛管不能正常松驰,甚至出现反常收缩,肛管压力上升,阻力增大,导致粪至肛门口难以排出或排便不尽[1]。我们自2006年起对180例盆底肌失驰缓便秘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20例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生物反馈锻炼盆底肌,通过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指导患者填写排便日记,进行治疗前后对照,以观察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疗效.结果 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治疗后比治疗前,快速收缩中最大波幅、平均波幅、变异性、60 s持续收缩、平均波幅、后基线的指标均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排便日记评分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能明显提高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指标,改善排便困难.  相似文献   

3.
出口梗阻性便秘病人盆底形态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口梗阻性便秘是指直肠远端、肛管及盆底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排便过程的不顺利 ,这些因素有时仅存在于排便时 ,而在非排便状态时可以不存在。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作为功能性疾病 ,是指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 ,由盆底腹膜及盆腔脏器形态位置或病理生理改变等而引起的一个特殊症候群 ,包括排便困难、费时费力、排便不尽、便意频繁、肛门坠胀、盆底沉重感、口服泻剂或手法助排等排便障碍症状。出口梗阻性便秘包括直肠内脱垂、直肠前突、盆底痉挛综合征、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疝等 ,直肠指诊、钡灌肠或肠镜检查大多难以发现病变 ,临床诊…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便秘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强调“治病求本”,即诊病先辨虚实。西医所称弛缓性便秘(结肠慢传输、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盆底下降综合征等)表现为肠鸣音减少,自然便次减少,排便不尽感,会阴胀满,便意缺乏,在中医称之为“一派虚象”。西医所称失弛缓性便秘(结肠易激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等)表现为肠鸣音亢进,自然便次增多,用力排便肛门也不放松,甚至反而收缩更紧等,在中医称之为“一派实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前期建立的超声排粪造影基础上,以肛管直肠测压(ARM)为标准以此确定超声排粪造影(EDF)在盆底失弛缓疾病(Anismus)上的临床分度,并分析盆底失弛缓便秘患者临床症状与临床分度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诊疗中心就诊的97例盆底失弛缓便秘患者,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97例患者都进行肛管直肠测压(ARM)、慢性便秘严重程度评分量表(CSS)及超声排粪造影检查(EDF)。首先,将肛管直肠测压诊断为反常收缩病人进行CSS量表评分,再进行超声排粪造影,将CSS量表评分结果及EDF所测得数值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盆底失弛缓在超声排粪造影上的临床分度。在此基础上,再将EDF临床分度与其患者便秘症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探索在EDF下盆底失弛缓患者临床分度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0.586x-1.191(P<0.05),计算出EDF的盆底失弛缓分度为:轻度1°<ɑ≤5°,中度5°<ɑ≤10°,重度10°<ɑ≤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盆底失弛缓患者的EDF临床分度与患者是否自主排便、排便次数、肛门坠胀、腹(胀)痛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排便费力、排便梗阻感、排便不尽感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 结论盆底失弛缓患者EDF临床分度与临床症状如排便不尽感、排便梗阻感、排便费力密切相关,提示EDF是诊断盆底失弛缓的有效手段;下一步需要通过多中心研究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确定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32例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采用自身前后的对照方法,比较便秘症状与直肠肛门压力情况。结果21例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较治疗前降低,盆底肌的反常收缩消失,恢复正常排便,治愈率65.5%(p〈0.05);6例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84.4%(p〈0.05);3例无效,2例失访。结论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行为和心理治疗,医护人员良好的态度,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排粪造影起始于50年代,但至到80年代才得到较全面应用,主要用于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的检查。盆底痉挛综合征是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的常见病之一,是指用力排粪时,盆底肌肉收缩而不松驰性疾病,本病诊断主要靠排粪造影。现就我院1996年8月-2001年3月所作排粪造影中符合盆底痉挛综合征诊断标准的32例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 材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22~64岁。全组病例均有排便困难、不适或疼痛。肛门梗阻感、排便不尽等症状。便次(3-12天)1次。病程4个月至25年,平均9.5年。有8例需服缓污剂才能排粪。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分析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女性盆底肌运动特征,寻找可靠诊断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女性64例,分为盆底失迟缓综合征便秘组30例和非便秘组34例,分别于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裂孔面积及肛直肠角角度,并动态观察肛提肌裂孔形态变化,分析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运动特征。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组Valsalva动作后28例(93. 33%)肛直肠角角度变小,20例(66. 67%)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非便秘组Valsalva动作后肛直肠角角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盆底超声检查能对女性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患者盆底肌运动进行实时观察,肛直肠角角度变小以及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变小为其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联合中医护理对盆底松弛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12月收治的50例盆底松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在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盆底生物反馈联合中医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恢复情况、盆底检查结果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夜尿、便秘、腰骶疼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阴道润滑、性欲程度、性高潮情况、性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中医护理能够提高盆底松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粪失禁(FI)和女性性功能障碍,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又称盆底肌力,它是盆底组织功能状态的反映,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密切相  相似文献   

11.
女性盆底肌锻炼的超声尿动力学实时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超声尿动力学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锻炼进行监测。方法:对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收缩与松弛动作进行观察,对照组为20例正常妇女。比较两组下尿路形态与盆底功能参数的差异。结果:盆底肌收缩较之松驰时,膀胱尿道连接部向前向上运动,尿道轴向上向前旋转,尿道最大关闭压、阴道压明显提高。病例组盆底肌收缩力度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超声尿动力学方法可以实时反映盆底肌运动时下尿路的解剖与盆底功能的改变,有利于对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的锻炼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肌收缩肌状况与妊娠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妇女50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500例产后正常的妇女500例作为对照组。首先对两组进行临床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其次对两组盆底收缩肌收缩力进行评估,最后对两组进行盆底肌电图测定。结果实验组年龄、新生儿体重、分娩前体重指数、阴道分娩率、腹压增高史率等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进行3个月和6个月盆底肌收缩力的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进行盆底肌电图测定中发现实验组的盆底肌活力值和盆底肌功能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女妊娠后盆底肌收缩状况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重要影响,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初产妇第二产程屏气时机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68例初产妇第二产程以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产妇出现反射性肛门排便感时自发性用力)136例和对照组(每次宫缩时屏气用力)132例,比较两组屏气用力时长、第二产程时长,产后6~8周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盆底肌肌力,盆底肌肌电数据异常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屏气用力时长、第二产程时长、盆腔器官脱垂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深层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Ⅲ级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值异常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产程在产妇出现反射性肛门排便感时自发性用力能有效减轻对盆底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正出口梗阻性便秘(OOC)是一种多病症的合并症,是指由直肠、肛门及盆底肌肉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便秘[1]。根据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标准[2]及中华消化学会《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OOC主要包括:直肠前突,直肠黏膜松弛,耻骨直肠肌肥厚及痉挛,盆底痉挛综合征等。中医上所谓的便秘是指排便不净感、肛门下坠感、大便干躁或大便不干躁但排出困难等。OOC在临床上症状不  相似文献   

15.
叶淼  陈聪  于丽丽  胡春英  吴娟 《中国康复》2023,38(8):486-489
目的:比较在不同指令下进行凯格尔运动时对女性盆底肌收缩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生育组30人和未生育组30人。使用4种不同的提示方式指导受试者收缩盆底肌,提示方式分别为:“提肛和收紧肛门”、“憋尿、像憋小便一样中断尿流”、“盆底上抬,朝着头顶的方向向上托起来”的指导口令、以及请受试者一边观看超声图像反馈一边收缩盆底肌。使用超声观察生育组和未生育组在不同提示下盆底上抬的最大距离并比较盆底肌收缩动作的正确率。结果:在“憋尿”、“盆底上抬”及观看超声反馈的提示方式下进行凯格尔运动时生育组盆底上抬距离高于未生育组(P<0.05)。首次进行凯格尔运动时的动作正确率生育组高于未生育组(P<0.05)。生育组在不同提示下的动作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盆底上抬”与“提肛”的正确率较高(P<0.01);未生育组在不同提示方式下的动作正确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提示方式对生育组与未生育组的盆底上抬能力均产生影响,对生育组盆底上抬能力的影响更显著。不同提示方式仅影响生育组盆底肌收缩动作的正确率,对未生育组动作正确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冯玲 《中国临床康复》2014,(33):5346-5350
背景:女性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已广泛应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其原理是利用从患者身上测量的肌电信号,并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和电疗技术来治疗女性尿失禁。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治疗30例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治疗时间4-8周,设置刺激参数60 Hz、20-60 mA,反馈12 s指导患者收缩盆底肌肉,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肉2 s快速收缩表面肌电最大值、盆底肌肉持续10 s收缩表面肌电平均值、盆底肌肉60 s耐受收缩表面肌电平均值变化,并观察每天漏尿次数。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肉2 s快速收缩表面肌电最大值、盆底肌肉持续10 s收缩表面肌电平均值、盆底肌肉60 s耐受收缩表面肌电平均值等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P 〈0.05)、平均每日漏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果证实,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可明显增加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收缩表面肌电值,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13-4414
研究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肌收缩力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PFD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盆底肌肉锻炼治疗,观察组予以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比较两组盆底肌收缩力情况及性质量调查问卷(PISQ-12)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及盆底肌肉锻炼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明显提高盆底肌收缩力,并改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患者经直肠行耻骨直肠肌强力挂线联合内括约肌松解术。结果:42例患者中治愈3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5.2%,随访1a无复发。结论:经直肠耻骨直肠肌强力挂线联合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盆底综合征引起的出口梗阻性便秘,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远期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699-3701
目的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现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患患者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脏器脱垂改善情况及性生活质量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最大收缩力、收缩持续时间及性生活质量均明显升高,盆底肌疲劳度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最大收缩力、收缩持续时间及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盆底肌疲劳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程度分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可明显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盆底脏器脱垂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妊娠分娩的90例产妇依据分娩方式分别纳入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单组各45例。两组产妇均于同期分别接受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对比两组受检后的盆底超声检查相关指标及盆底肌力水平。结果:依据产妇的具体检查结果可得知,剖宫产组的各项盆底超声检查相关指标数值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的盆底最大收缩力及持续收缩力指标数值均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与剖宫产分娩相比,阴道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更大,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的相应检查结果数据在评价女性盆底功能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