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腘动脉双入路技术在长段股浅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股腘动脉双入路技术介入治疗15例长段股浅动脉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明确闭塞长度及远端流出道情况,均为股动脉入路顺行开通受阻或内膜下成形无法返回真腔时联合腘动脉逆行穿刺,通路建立后对闭塞段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症状及踝肱指数变化,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踝肱指数及下肢动脉彩超。结果:15例患者均通过股腘动脉双入路技术使闭塞段动脉获得开通,技术成功率100%,路径图或多普勒引导下1次穿刺腘动脉成功9例,2、3、4次穿刺成功各2例,患者均能够耐受并未出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4例患者静息痛术后消失,术后踝肱指数为0.68±0.088(P<0.01),较术前明显升高(0.36±0.12)。随访时间2~16个月,1例足部溃疡未得到控制,于术后2个月行截肢手术;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时再次出现静息痛,彩超示股动脉支架内狭窄,再行PTA术后好转;余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股腘动脉双入路技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近期疗效确切,为介入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了32例慢性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评估均为高龄、高危病例或不能耐受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经股动脉或肱动脉人路,采用闭塞段开通、球囊扩张、血管支架放置及股总动脉内膜剥脱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除3例未能开通外,其余29例均获开通,开通率90.63%。21例患者临床症状中度改善,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有效地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teriosclerosis obliterers,ASO)的误治原因,并探讨纠误挽治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例下肢ASO行纠误挽治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10年余,静息痛加重1月余入院。因双侧股浅动脉闭塞曾在外院先后行右股动脉-左腘动脉人工血管加大隐静脉转流术、右股浅动脉支架置入术,症状未见缓解。入我院后行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示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近端及人工血管闭塞,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行腋动脉-双侧股深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加双侧股深动脉成形术,术后复查CTA示:左下肢股深动脉、右下肢股深动脉分支及腋-双股人工血管内血流通畅,膝下血流代偿充盈。症状亦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下肢ASO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提示临床应结合患者病史、医技检查结果等仔细分析讨论,以选择最佳术式,使患者获得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术前行下肢血管超声、CTA或MRA检查,患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27例43条下肢节段性狭窄动脉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其中6例9条大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3—6个月后行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检查随访。结果术后24例患者中32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溃疡面治愈;2例3条血管复发再次行腔内血管成形术;1例2条血管患肢于血管成形术后在血管外科拉栓术后截肢。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具有微创、疗效高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疖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cclusive diseasc,ASO)是由于腹主动脉末端至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硬化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综合征[1]。主要累及的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难治性下肢溃疡缺血坏死等[2],临床上根本治愈动脉硬化尚难以实现。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0月应用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31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共收治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介入治疗患者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52~88岁,  相似文献   

6.
支架置入术治疗慢性髂动脉闭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治疗慢性髂动脉闭塞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在38例慢性髂动脉闭塞患者共46条病变血管中,发现髂总动脉闭塞18条,髂外动脉闭塞12条,髂总和髂外动脉均闭塞16条,分别行闭塞段开通,局部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治疗.结果除3条髂动脉未能开通外,其余闭塞髂动脉均得以开通,其中43条闭塞髂动脉共置入54枚支架,支架覆盖长度为5~20 cm,平均为7.4 cm.4例髂总动脉起始部闭塞,采用"对吻式"技术球囊扩张后,双侧同时置入支架.随访3~62个月,平均29.5个月,1年、2年、4年支架初次通畅率分别为88%、84%、70%;再狭窄或闭塞的病例,行二次介入开通治疗后,支架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90%,84%.5例合并有主要并发症,包括1例形成动脉夹层;2例出现远端动脉栓塞;2例发生髂动脉破裂.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慢性髂动脉闭塞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特别是辅以内支架置入,已证明是治疗局部髂动脉狭窄病变非常有效的手段,其技术成功率超过95%.5年来病变血管通畅率可高达80%~90%[1,2].慢性髂动脉完全性闭塞病变,采用成形术,由于合并有较多并发症和较差的远期疗效,一度不被人们认可.随着介入器材的改进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介入技术治疗慢性髂动脉闭塞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微创手段[3-5].我院1998年1月~2005年9月对38例慢性髂动脉闭塞患者进行了血管腔内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髂股动脉闭塞是双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或髂内动脉的一支或多支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一系列下肢缺血或盆腔缺血症状阻塞狭窄性病变,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下肢缺血症状,如下肢麻木、发凉和间歇性跛行等,严重者可出现下肢持续性疼痛,下肢尤其是足背动脉博动减弱或消失,动脉管腔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等表现。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进步和成熟,腔内治疗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并在手术创伤、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1,2]。本科室2017年7月27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顺行开通失败后,在仰卧体位下行腘动脉逆行入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5月—2012年10月21例SFA出现CTO病变的患者,在仰卧体位下接受经腘动脉逆行入路开通手术,SFA平均病变长度(87.4±5.8)mm,21例患者术前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7例患者有静息痛,3例患者有足趾缺血性溃疡。患者均先行经对侧股总动脉穿刺入路,当顺行开通失败后采用经腘动脉逆行开通,在路径图或X线的引导下行腘动脉穿刺,一旦导丝逆行通过闭塞段进入真腔以后,再顺行置入球囊预扩、释放支架、后扩。结果:21例患者均在仰卧体位下通过路径图或结合X线成功穿刺腘动脉,成功率为100%,无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夹层等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例术前存在静息痛患者术后缓解,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均未再出现静息痛症状。3例足部溃疡患者2例术后1个月内愈合,1例术后2个月内完全愈合。21例间歇性跛行患者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均未再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3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造影证实支架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狭窄,随后予以球囊扩张,症状得到缓解。结论:患者仰卧体位下经腘动脉逆行开通治疗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可行且安全有效,尤其对于自股浅动脉起始端就完全闭塞、闭塞段位于股浅动脉中远段或者有较大的侧枝从股浅动脉闭塞段发出的病变,一旦顺行入路失败,经腘动脉逆行入路可作为首选的下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股浅动脉和髂动脉的内径、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ABI为(0.85±0.32),显著高于治疗前的(0.56±0.23)(P 0.05)。结论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对血管再通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肢血供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管闭合器闭合股动脉入路穿刺点致下肢动脉狭窄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操作失误致股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1个月前在外院行右侧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出现右下肢凉、麻、痛,误以为既往腰椎退行性病变导致,未予重视。3 d后右下肢症状进行性加重,当地医院按腰椎病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给予输液治疗无效,来我院经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提示右侧股浅动脉重度狭窄。手术探查见造影穿刺点误选择在股浅动脉起始部,右股浅动脉横截面3点钟与9点钟方向被Star Close血管闭合器闭合,动脉管腔重度狭窄。切除右股浅动脉异物段,修剪内膜,人工血管补片缝合固定,右下肢血液供应恢复正常。结论血管闭合器使用不熟练、未掌握血管闭合器闭合技巧是导致本例股浅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出现的肢体急性缺血症状应考虑血管闭合器所致的可能,应及时手术治疗以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向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10例,其中9例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给予顺行开通治疗;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合并腹腔动脉闭塞,给予逆行开通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及体重变化情况,记录腹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复查腹部血管超声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均植入支架1枚,术中血管造影证实支架开通良好,血流通畅,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完全解除,远端血管显影良好,成功率100%,且无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7个月,其中8例术后1周腹痛消失,2例术后1个月腹痛消失,且随访期间均无肠坏死、病死等情况发生。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腹部血管超声,血管狭窄未复发。与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体重较术前增加,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成功率高,能够迅速恢复血流,改善肠道缺血症状,安全有效,且当肠系膜上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无法进行常规顺行开通治疗时,可考虑经侧支循环进行逆行开通治疗。  相似文献   

13.
1手术切口及入路1.1下肢动脉的局部解剖1.1.1股动脉为髂外动脉的延续,于腹股沟韧带深面的血管腔隙以下,即为股动脉,下行至股三角尖处进入收肌管,穿收肌腱裂孔至胭窝移行为胭动脉,股动脉在起始处发出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及阴部外动脉。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3~5em处发股深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髂股动脉病变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髂股动脉病变的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资料,包括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30例,假性动脉瘤12例,内膜撕裂6例和股动脉破裂2例。结果:50例患者经血管造影均能明确诊断。医源性损伤27例是本组髂股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12例髂股动脉粥样硬化者经单纯血管内超声消融术后,最严重的基础狭窄段的平均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8.5%±7.5%降为38.4%±8.6%(P<0.05)。对12例假性动脉瘤,3例经超声引导下压迫法治疗与9例瘤腔内凝血酶注射法治疗均获成功。结论:轻柔的操作、利用透视指导、术后仔细观察以及丰富的经验等对降低髂股动脉医源性损伤尤为必要。血管造影是其重要的检查方法,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为之提供一种微创的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患者 89例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动脉管壁、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斑块大小 ,彩色血流变化 ,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结果  89例患者共检出斑块 179块 ,左侧 95块 ,右侧 84块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 :股总动脉分叉 >股浅动脉 >动脉 >胫后动脉 ,不同程度狭窄血管 14 3支 ,占13.4 % ,闭塞血管 5 9支 ,占 5 .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 ,判定病变程度 ,结合多普勒频谱及流速综合分析 ,简便易行 ,可重复检查。狭窄程度的判定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主髂动脉闭塞(Leriche综合征)的CT表现,总结该病侧支动脉开放类型,提高对慢性Leriche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确诊为慢性Leriche综合征患者36例。36例患者治疗前均行主动脉CTA检查。24例行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和6例行介入治疗(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成形术);6例行内科治疗。结果36例主髂动脉CTA均表现为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分叉闭塞,根据闭塞近心端(上端)位置分3型:(1)近肾动脉旁型16例;(2)肠系膜下动脉上型8例;(3)肠系膜下动脉下型12例。全部病例闭塞或次全闭塞远心端(下端)达单侧或双侧髂内、外动脉水平。36例慢性Leriche综合征侧支动脉开放类型有5种:(1)A型(Winslow通路,出现率100%,36/36),开放侧支为双侧腹壁上动脉,通过胸廓内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吻合,连接于髂外动脉。(2)B型(出现率92%,33/36):开放侧支为双侧下肋间动脉、肋下动脉/腰动脉,通过旋髂深动脉连接髂外动脉或股动脉。(3)C型(出现率50%,18/36):开放侧支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中结肠动脉),通过Riolan弓连接肠系膜下动脉或其分支直肠上动脉。(4)D型(出现率36%,13/36):开放侧支为双侧或单侧肋下动脉,通过髂腰动脉连接髂内动脉。(5)E型(出现率53%,19/36):开放侧支为直肠上动脉,通过骶动脉丛/直肠下动脉连接髂内动脉。A型和B型侧支动脉的开放可提供下腹壁和下肢动脉的血供。C型出现于闭塞近端位于肠系膜下动脉以上的患者,以代偿肠系膜下动脉供血区的血运。D型和E型为少见类型。结论慢性Leriche综合征患者的侧支动脉开放有多种类型,侧支动脉开放与主髂动脉闭塞范围相关。正确识别和描述侧支动脉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7.
烟雾病(Moyamoya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双侧和单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近端狭窄、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血管扩张网所致的慢性脑血管疾病;扩张的血管在血管造影时的形态如吸烟吐出的烟雾,故日本人形象地称之为烟雾病;临床症状为出血型和缺血型[1]。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占烟雾病的8%。我科于2011年3月收治1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双侧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全麻下行左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颞肌贴敷术,经过术前、术后的密切观察、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的价值。方法对2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急诊髂内动脉插管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部位,超选择性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结果DSA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表现为对比剂在官腔内呈弥漫性、局灶性分布。2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全部栓塞成功,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介入治疗应用于晚期产后出血具有止血快、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仪娜  高振华 《护理研究》2009,(8):2033-2034
介入治疗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有20多年历史,随着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技术的成熟,使得介入治疗髂动脉狭窄成为首选,而对于髂动脉完全闭塞,介入治疗较外科安全、损伤小,又有着类似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正不断被人们所接受,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2004年-2007年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35例髂动脉完全闭塞病人成功率为91%,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探讨静脉系统狭窄闭塞复杂病例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①腋-锁及颈内静脉血栓形成,而上腔静脉通畅:主张在上腔静脉植入滤器,然后经股静脉入路,在导丝导引下,通过滤器将溶栓导管置入腋-锁及颈内静脉内溶栓。对经上腔静脉不能进入腋-锁及颈内静脉者,可经肱静脉和(或)颈内静脉入路行溶栓治疗。对于存在静脉狭窄的病例需行球囊扩张和(或)置入金属内支架。②下腔静脉、左右髂静脉及股静脉狭窄阻塞,无血栓形成:A.下腔静脉下段、左右髂静脉狭窄闭塞,主张经颈静脉入路,操作方便,尤其进入左右髂总静脉易于成功。B.如股静脉通畅,可经股静脉入路,从股静脉入路血管路径直,便于操作,成功率高。③对于股静脉和股浅静脉也存在狭窄阻塞者,应从腘静脉入路。③Cockett综合征:A.由于左侧髂总静脉近端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继发的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及股静脉血栓相对较重,采取患侧腘静脉入路治疗成功率较高。B.对于腘静脉血栓也较重者,可采取经颈内静脉或对侧股静脉入路进行治疗,而经颈内静脉入路便于操作和成功。C.为避免肺栓塞的发生,主张在下腔静脉先置入滤器,而后行溶栓和开通狭窄闭塞的左侧髂总静脉。④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在滤器内和滤器以下形成血栓:A.应用大腔导管直接抽吸血栓,为防止失血较多,应用无菌纱布将血栓过滤后再将过滤后的血液重新注入血管内。B.血栓被大部分抽吸出后留置溶栓导管继续溶栓治疗。结果 上腔静脉狭窄、阻塞患者42例;腋-锁、颈内静脉狭窄阻塞的病例12例;下腔静脉、左右髂静脉及股静脉狭窄阻塞,无血栓形成病例18例;Cockett综合征21例;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在滤器内和滤器以下形成血栓病例8例。术后造影示:原狭窄、阻塞解除,血流恢复通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对于管腔内存在血栓的病例,术后行肺动脉CT检查,均未发现肺栓塞。结论①对存在静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的病例应先在腔静脉内置入滤器,可有效防止肺栓塞的发生。②血栓量较大、范围较长的病例应采用大腔导管抽吸并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③对于多支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可多途径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治疗。对溶栓后残留的静脉狭窄要进行球囊扩张和(或)内支架置入。④对多支静脉狭窄而无血栓形成的病变,可采取多途径入路进行球囊扩张和(或)置入内支架。⑤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如腘静脉无血栓形成,以采用腘静脉入路为最佳选择,因路径较直,便于操作。导管置入成功后,采取先溶栓,后开通狭窄闭塞髂总静脉的方法。如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也存在血栓,采用经健侧股静脉或右颈静脉入路,但经右股静脉入路不及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成功率高。为使小腿深静脉血栓能得到较好的治疗,可同时经患侧股动脉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