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轮状病毒性肠炎在病毒性腹泻中发病率最高,好发于6个月至2岁幼儿,易导致患儿水电解质紊乱。本科自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采用肠炎宁糖浆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消旋卡多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性肠炎在小儿腹泻病中发病率最高,若治疗不当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本科自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消旋卡多曲口服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3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9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胜肠炎,尤其是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仍属常见。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轮状病毒性肠炎在流行情况、临床表现与既往有所不同,笔者对2005年婴幼儿腹泻病例148例,除分析临床表现外,结合轮状病毒检测,其中95例抗原阳性,本文重点对此95例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轮状病毒肠炎是世界范围内儿童急性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全球每年约有87万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并且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婴幼儿的轮状病毒感染,绝大部分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引起的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也主要来自于消化道。其中最常见的还是腹泻合并严重脱水、酸中毒、休克。轮状病毒肠炎大多引起等渗性脱水,引起高渗性脱水的患儿较少。现将2006年1~12月在我院成功抢救的33例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秋冬季节婴幼儿最常见的腹泻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水样大便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近年有文献报道,轮状病毒性肠炎较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更易侵犯心脏,造成心肌损害,主要依据是心肌酶CK-MB 增高.作者对比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及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心肌酶、cTNI 及心电图,发现与这一结论不一致.现提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林爱雪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0):699-700
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进展浙江省绍兴卫校附属医院儿科(312000)林爱雪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常见的多发病,在冬季其发病率占感染性腹泻的80%。其发病机理是轮状病毒直接侵袭小肠粘膜,使其绒毛缩短,细胞结构破坏,双糖酶活性减低,肠道内水、电解质运转...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7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症,其中以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和轮状病毒肠炎较为常见。现将本院2006—2007年间收治的27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RV)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症状以呕吐、腹泻、发热为主。有报道认为其发病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但国内的相关报道不多。为了了解T细胞亚群在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时的作用,现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以及健康儿童外周血中CD3、CD4、CD8和CD4/CD8值进行比较,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名寿  张一宁  赵珊 《临床荟萃》2008,23(2):109-110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节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引起发热、腹泻、呕吐及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近年来发现本病常引起心肌酶谱升高.为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在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判断、治疗上的价值,笔者对本院确诊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林志  郑鑫 《浙江临床医学》2013,(9):1354-1355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尤以6~24个月婴幼儿易感,其发病四季均有,以秋冬季为主。临床表现以呕吐和腹泻为主要症状,并形成毒血症,造成肠外其他器官和系统感染,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病情发展迅速,因而及时有效地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随机对照评价儿泻停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双黄连粉针佐治小儿腹泻216例疗效观察史定平,王春燕,张瑛,熊慧娟100039电子工业部402医院每年5~11月份是北京地区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主要为细菌性痢疾、各种细菌感染所致的肠炎、轮状病毒肠炎以及一些症状性、食饵性腹泻等。我院儿科在常规抗...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主要感染6至24个月的婴幼儿,由于其对肠绒毛的破坏,可以引起继发性乳糖缺乏或活性降低和乳糖不耐受症,表现为粪便中还原糖的改变。但人们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认识不足,致使患儿继续进食含乳糖丰富的母乳及乳制品,导致腹泻加重或迁延,现已引起国内外临床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为探讨患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乳糖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作者对2004年12月至2006年2月收住的5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粪还原糖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莪术油联合a-2b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秋冬季节婴幼儿多发,起病急,发展快,病情较重,部分患儿病程迁延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重者威胁生命。我科采用莪术油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消旋卡多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世玲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2):1592-1592
轮状病毒肠炎在病毒性腹泻中发病率最高,好发于6个月至2周岁病儿,易导致患儿电解质紊乱。本科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消旋卡多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HRV)感染引起,若治疗不当或引起病情加重或腹泻迁延。多年来我们运用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总结出顺逆推拿法,同时进行临床研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合并肝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观察组,同时期便轮状病毒阴性的腹泻患儿48例为对照组,两组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发生肝损害,早期检测肝功能可指导临床治疗。结论观察组转氨酶水平及转氨酶增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唐巧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19-6619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和肝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东莞市大朗医院治疗的116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和同期非轮状病毒引起腹泻的53例患儿做对比分析.比较俩组在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肝功能检查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轮状病毒性肠炎)较对照组在肝损害情况和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酶谱的检测结果 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治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轮状病毒胃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 应用胶体金法检测住院1,232例腹泻患儿感染轮状病毒情况,其中轮状病毒性肠炎541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691例,合并惊厥的病例建立档案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状况.结果 541例轮状病毒肠炎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6例(4.8%);其中并发良性惊厥18例(3.3%),并发脑炎8例(1.5%).691例非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0例(1.4%).其中并发良性惊厥者8例(1.1%).并发脑炎2例(0.3%),两组患儿治愈后随访1年未发现后遗症.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有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情况,但其发病率低,症状较轻,无需长期抗癫痫药治疗.预后多良好.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3例病毒学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血生化,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婴幼儿心肌损害发生率达52.1%,伴严重腹泻、脱水,酸中毒时心肌损害发生率分别为:62.2%,58.9%,68.0%,明显高于单纯腹泻的心肌损害(P<0.05)。而心肌损害不受发病年龄及是否存在发热、呼吸道感染影响(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易并发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程度与腹泻轻重、脱水程度,酸中毒有关,与发病年龄,是 在发热与呼吸道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20.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感染,好发于6~24个月的婴幼儿,发病高峰期10~12月,秋冬季节小儿腹泻中约半数为轮状病毒所致。轮状病毒性肠炎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传染性强,极易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轮状病毒感染为全身性感染,并不局限于肠道系统,还可通过血液循环侵犯多个脏器,损害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轮状病毒性肠炎目前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作者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