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65岁,因“间断发热、呕血、黑便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3℃,伴咳嗽,咳白色黏痰,在外院予物理及药物降温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3d后患者出现呕血,为鲜红或暗红色混有血块,总量约1000ml,伴大汗、头晕、黑蒙,无腹痛、腹胀,无反酸、烧心,随后排黑便或暗红色血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8岁,因“活动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结肠型肠上皮化生”长期在我院行胃镜随访。患者8年前因上腹部不适来我院行胃镜检查,胃角、胃窦活检病理提示活动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结肠型肠上皮化生;7年前活检病理显示中度慢性萎缩性炎伴结肠型肠上皮化生;6年前活检病理提示中一重度慢性萎缩性炎伴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及部分腺管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随后4年胃镜复查所见均为较典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图1),活检病理均提示中一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图2)。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胃炎并发难治性出血是肿瘤放疗后的并发症,但关于其治疗方法的报道和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描述了1例肝癌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胃炎并发难治性出血采用氩离子凝固技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治疗的过程及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乙型肝炎病史30年,发现肝癌8年,间断呕血、黑便1周"于2016年1月入本院,患者30年前体检发现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未系统诊治。8年前行腹部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行肝癌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未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2岁。腹胀2年,上腹部隐痛不适1周。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胃镜示胃窦小弯侧黏膜粗糙,病理活检提示印戒细胞癌收住入院。入院后行血常规、腹部肝脾B超、胸片、上腹部CT检查均无异常,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胃窦部浅表扩散型黏膜内癌,累及十二指肠,淋巴结无转移;胃窦部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淋巴结未累及;非肿瘤区胃黏膜重度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幽门螺杆菌阳性。  相似文献   

6.
例1 患者女,81岁,因1个月前出现上腹部不适就诊,当时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及黑便,无消瘦及腹痛。2014年3月我院胃镜检查:胃窦、胃角可见片状糜烂,表面粗糙,黏膜充血,色发红,质地软。内镜诊断:胃窦胃角糜烂型胃炎。糜烂处活检病理报告:胃角经及深切片呈萎缩性胃炎,小灶上皮中一重度异型性。  相似文献   

7.
8.
例1患者男,56岁,因上腹痛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上腹部闷痛,呈间歇性,与进食及体位改变无关,无放射痛。入院体检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常规检查亦无异常发现。胃镜检查示:胃窦后壁大弯侧见一直径约0.8cm隆起型病灶,表面光滑(图1);胃角、胃窦黏膜红白相间,可见血管网显现及结节状增生,以胃窦部明显。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0岁。2005年2月因腹痛、进食后呕吐1个月入院。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空腹大量潴留液,服钡后呈“钩”型,张力低,蠕动差,胃体及窦部黏膜粗大,胃窦部小弯侧见大小约2.8 cm×2.7 cm充盈缺损,表面见大小约1.1 cm×0.9cm钡斑,黏膜破裂紊乱。上消化道充气造影后腹部CT扫描:胃窦局部及十二指肠升部肠壁不规则增厚、粘连并见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其密度不均匀,与胰体后缘及肠系膜上动脉不能分开,病变截面范围约7.0 cm×4.8 cm,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胃炎是较少见的一类肿瘤放疗后并发症,随着放射治疗在肝癌、食管癌、胰腺癌、胆管癌等上腹部肿瘤中的应用,作为相邻器官的胃、十二指肠也会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胃肠组织的耐受剂量为45~55 Gy[1],当大于这个剂量时会造成胃肠黏膜放射性损伤,引起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胀等,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2]。  相似文献   

11.
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GCP)是在炎性物质刺激下胃黏膜内的腺体向黏膜肌层以下生长并扩张成囊状的一种病变,该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多无症状,可因非特异消化道表现就诊,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实验室检查也无特异性。本文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治一例GCP患者的经验,显示内镜超声结合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9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伴反酸、嗳气就诊。体检无异常发现。辅助检查:血常规、肿瘤标记物浓度正常。2个月间2次胃镜检查见胃窦前后壁黏膜隆起灶,中央浅凹陷,质地软,易变形;胃窦体交界大弯侧胃黏膜皱襞表面花斑淤血样。活检病理检查为胃炎,其中取胃窦前壁黏膜病理提示:部分上皮乳头状增生,小灶上皮异型增生。临床诊断:慢性胃炎伴炎性增生,予以制酸、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5个月后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胃镜复查,内镜下见胃窦部前后壁及大弯侧三处异常改变(图1—6)。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3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入院。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剑突下压之稍不适,余无特殊阳性发现。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肝胆胰脾彩超、胸片均无异常。胃镜检查示:胃窦部幽门前区前壁可见一大小约0.8cm×1.0cm的广基隆起,表面尚光滑(图1),行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图2)。病理检查示:(胃窦)Brunner腺异位(图3)。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9岁,因上腹部不适、腹胀1年就诊。院外门诊胃镜提示食管下段黏膜下隆起病变,病理报告为食管下段鳞状上皮增生伴出血。患者一般检查无异常,头颅五官正常,心肺听诊阴性,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局部隆起病灶起源于食管黏膜肌层,呈均匀低回声,包膜完整,诊断为食管下段黏膜肌层平滑肌瘸,见图1。择期行EMR,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0岁。因“上腹痛半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未及明显包块及压痛,余无异常。外院行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胰头占位病变”,我院复查上腹部CT示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区软组织密度影,直径约7.6cm×6.6cm,平扫CT值约51HU,边缘模糊,可见渗出征象,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图1a)。  相似文献   

16.
顾生旺  蒋兆荣  刘欢  常成 《肝脏》2013,(10):723-723
患者,女,62岁,因上腹部不适,皮肤瘙痒、尿黄2个月余,于2013月3月16日淮安市中医院检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B超示肝门部胆管结石伴胆管扩张,予奥美拉唑、排石冲剂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胰腺转移性肿瘤较少见,黑色素瘤转移至胰腺尤为罕见。组织病理学检查为其金标准,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现结合文献,报道入院收治的1例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诊断为黑色素瘤胰腺转移的患者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丹参加麦滋林二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3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加麦滋林二联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00例,应用丹参加麦滋林进行治疗,其中轻度萎缩性胃炎149例(49.7%),中度萎缩性胃炎92例(30.7%),重度萎缩性胃炎59例(19.6%),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212例(70.7%),腹胀189例(63%),食欲下降231例(77%),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胃粘膜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丹参加麦滋林二联治疗2mo后.292例完成全程治疗.211例痊愈,32例由重度转为轻、中度,49例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83.2%,无效16.8%,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症状中上腹痛缓解173例(82%),腹胀缓解128例(68%),食欲增加154例(67%).结论丹参加麦滋林联合用药可使萎缩胃粘膜逆转,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回肠炎致胶囊内镜长期滞留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5岁,凶反复腹痛8年余于2008年7月来我院门诊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20年前因子宫内膜癌行子宫全切+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常规放化疗。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4岁。因“上腹部疼痛半年余”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不放射,发作无时间规律。在当地以“慢性胃炎”治疗未见好转,后行CT检查,显示胰尾低密度影,遂入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