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革命家夏征农103岁的寿辰.熟悉夏老的人都知道,夏老不仅是一个养生有道的百岁老人,同时也是一个革命老人和文化老人,他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加入过"左联",经历过"皖南事变"等.  相似文献   

2.
“心宽体健”是我从一篇文章中受到的启发。党的十六大之后,记者采访了99岁高龄的十六大特邀代表夏征农,写出了《夏征农的长寿之道》,发表在2002年11月29日的《解放日报》上。文章开头有一段描述:“一步一步,夏老从二楼沿着阶梯走下来,稳稳当当;没有拄拐杖,也不用别人搀扶。记者眼前的夏老神采奕奕。”当记者问夏老养生之  相似文献   

3.
周益 《长寿》2005,(3):52-53
现任《辞海》和《大辞海》主编的夏征农老人,今年已经101岁了。他是全世界年事最高的辞书主编者。夏老精于颐养,摄生有道,他的一生历尽坎坷,却很辉煌,其生活经历本身堪称是一部养生大辞典。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老革命家夏征农103岁的寿辰。熟悉夏老的人都知道,夏老不仅是一个养生有道的百岁老人,同时也是一个革命老人和文化老人。他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加入过"左联",经历过"皖南事变"等。解放后,又历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部长、上海复旦大学党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委书记等职。74岁时,他开始编1979年版的《辞海》,一直编到1999年版的《辞海》时,已94岁。98岁时,他又任《大辞海》的主编,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的《辞海》主编。  相似文献   

5.
现任《辞海》和《大辞海》主编的夏征农老人,今年已经101岁了。他是全世界年事最高的辞书主编者。夏老精于颐养,摄生有道,他的一生历尽坎坷,却很辉煌,其生活经历本身堪称是一部养生大辞典。夏征农1904年1月出生,江西丰城人。早年曾就读于南京的金陵大学和上海的复旦大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南昌起义,1933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6年主编《新知识》。其后又历任新四军政治部、统战部、民运部长,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社联主席等职。现今担任《辞海》《大辞海》主编。著作有…  相似文献   

6.
书生好动     
夏征农,生于1904年,卒于2008年,享寿104岁.他74岁出任《辞海》第三任主编. 夏征农从不吃保健品,常吃家常小菜.如果没有客人,大鱼大肉从不上桌,偶尔有甲鱼一类的菜肴,夏征农也是两三筷后便停箸不食.早餐以煎鸡蛋、酸牛奶、稀饭为主,中晚餐是"四瓜当家"——冬瓜、丝瓜、苦瓜,饭后再吃一小块西瓜.夏征农不抽烟,但偶尔喝一小杯甜酒,就着清淡小菜自斟自饮而已.离休后的夏征农有两大爱好——锻炼和写作.  相似文献   

7.
医学家研究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神情专注的人易长寿。书法家就属于"神情专注"的一个杰出群体。但凡卓有成效的书法家,大都比平常人的寿命长:唐朝的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分别活了77岁、88岁、85岁。近代被人们尊为"百岁书法老人"的更是大有人在。江西的书法家夏征农,从74岁起主编《辞海》,编到100岁,前无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位革命老人,参加过南昌起义,加入过“左联”,历经过“皖南事变”的艰险以及“大跃进’和“文革”的磨难。。 他是一位文化老人。74岁编辑1979年版《辞海》,94岁编辑1999年版《辞海》,98岁又担任《大辞海》的主编,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的辞书主编。 他还是一位养生有道的百岁老人。不嗜烟酒,不进补品,菜谱上“四瓜当家”,打扑克一个人算四方的牌,闲时诗作不断。 他就是101岁的《辞海》主编,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老先生。  相似文献   

9.
21岁那年,夏征农来到南京金陵大学读书。他1926年刚刚23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回江西迎接北伐军队,参与了南昌起义。后进入复旦大学就读,写作时用了“征农”这一笔名。  相似文献   

10.
于欣然 《长寿》2013,(1):61
被评为"健康老人"的曾焕英,不管是作为归侨的一员,或是作为历经风雨的世纪老人,他也只能算是温陵人家中普通的一员,但对于老人来说,健康是福。因此,我们走近了他。曾焕英老人是一位菲律宾归侨,在家乡的屋檐下,老人是如此的平凡,他的故事也许会让许多人觉得似曾相识。"新生的希望召唤我回来"曾焕英早年在泉州平民中学(即现在的泉州农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代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了一位西河老人的传说.从前有一使者过西河,路上碰见一个貌似十五六岁的年轻女子,正在打一位看来已有八九十岁的老人.使者觉得太不合情理,于是便上前问道:"她是何人,你为什么打她?"那年轻女子说:"她是我的曾孙."使者大为惊奇,进一步问个究竟.  相似文献   

12.
想让养女继承房产 郑州二七区法院福华街巡回法庭庭长王蕾,接待了一位步履蹒跚的高龄老人.老人姓杨,今年90岁,她希望法庭为她与"女儿"刘玲分割遗产. 杨老太原为洛阳市民.1990年,68岁的她与郑州铁路退休职工姚先生登记结婚(均系再婚),姚先生名下有位于郑州二七区北福华街的房产一套.两位老人在这个温馨的"小窝"里相濡以沫.老人说,他们之所以能安度晚年,得益于姚先生的"女儿"刘玲. 姚老先生与杨老太结婚时已年近70岁,双方都有子女.姚先生的"女儿"刘玲其实是他的外甥女.因姚与前妻没子女而收养刘玲.刘玲从小因患小儿麻痹,行走不便,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两位老人再婚后,刘玲全身心放在照顾老人生活上.2003年3月,姚老先生不幸去世,将"父亲"养老送终后,刘玲除照顾已经年迈的生母外,也担起代替养父照顾杨老太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陈立夫先生是国民党元老,也是一名长寿老人,讲究养身之道,2001年病逝于台中,享年102岁.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最年长的"黄埔老人"蒋平叔今年已是107岁的高龄,但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乍一看来,就像70岁的老人一般。出生于1904年的蒋平叔十几岁时就参加了川军,后被选送到黄埔军校高教班6期学习,曾经历过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官衔为中将,是参与成都和平起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提起他的养生,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一家"老年养生"研究机构,对50位年逾耄耋的老人养生状况做了走访。结果发现,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都包容在"独住、独酌、独饮、独坐、独行"的生活习惯中,有42位老人"五独"俱全。马景轩老人85岁,与57岁的儿子住同一个单元的一楼和四楼,俨然两家人。提到养生,老人说:"我觉得养生就是养心、舒心。孩  相似文献   

16.
病房里有两位老人.一位是年过六旬的中国老人.他的床头柜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和营养品.探视他的亲朋好友从未间断,直到晚间休息. 另一位是将近七十岁的澳大利亚老人,没有鲜花,没有礼品,无人探视,孤单一人蜷缩在病榻上.  相似文献   

17.
享受     
美国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花费了17年的时间,缝制了一床拼花棉被.这床棉被在美国民间艺术展中,引起观赏者极大的兴趣.有一位记者采访老人时问:"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你不觉得辛苦、寂寞吗?"老人回答说:"不,一点也不.这17年我每天都感到快乐和满足.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对我来说不是受苦,而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8.
医学多棱镜     
长沙百位老人何以长寿十年追踪研究有果 长沙市老年医学研究所于1980年开始一项综合调查研究,被调查的100位90岁以上老人中,大多数是文盲,少部分人为中小学文化程度,大学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8人。在长达十多年的跟踪研究中,研究人员给每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采取与他们经常联系,有病访视和每年一次全面体格普查等方式进行研究,直到今年1月这100位老人中的最后一位老人去世。100位老人中平均年  相似文献   

19.
徐林  黄凰 《健康天地》2011,(9):42-42
<正>我们来到风光旖旎、景色怡人的"海上花园"厦门鼓浪屿,在一个街心公园,一位慈祥和蔼的耄耋老人正与一群七八十岁的"年轻人"聊着天。有人介绍说,这是一位101岁的老人,名叫杨宝贵。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满面红光,讲起话来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老人用闽南话招呼着我们,并在她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一家店铺前。老人指着店门边一条不到60厘米宽的木台阶说:"我家就住在楼上,这里有34级台阶,每天进出两  相似文献   

20.
市里刚刚召开一次健康老人表彰大会,会上有10位健康老人受奖。有趣的是,在这10位健康老人之中,有一对今年都是80岁的同庚老夫妻。一个周末的晚上,我饶有兴趣地拜访了他们。 这一对健康老人红光满面,笑容可掬,看上去还不到70岁。当我说明来意,想了解他们健康长寿的秘诀时,老夫妻相互对视了一眼,老先生说道:"其实,我们够不上健康老人,这不是客气,因为,我们都得过被称为'绝症'的癌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