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黏膜、乙状结肠黏膜,甚至可逆行到全结肠及回肠末端。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UC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可以使药物直接与病变部位接触,通过肠黏膜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临床证明给药后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与疗效有关,保留时间愈长,疗效愈佳。我科采取加用思密达灌肠可使药物保留灌肠时间短的病人得以延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附60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对比气药灌肠和常规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并探讨一氧化氮(NO)与UC的发病及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60例UC患者分为常规灌肠组(32例)和气药灌肠组(28例),气药灌肠组采用电脑灌肠仪,利用气压将药液注入结肠。采用RT-PCR技术检测气药灌肠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组织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情况,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水平。结果:气药灌肠疗法对UC的脓血便,黏液便和溃疡病变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灌肠方法。随着病情好转,溃疡处肠黏膜iNOS mRNA表达量和血清NO水平下降。结论:气药灌肠方法将药液均匀分布于整个结肠,提高对UC的治疗效果;NO可能参与了UC的病变过程,并与肠黏膜修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病变主要侵犯结肠、直肠黏膜的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易反复发作,是消化科一大顽疾[1]。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应用柳氮黄胺吡啶(SASP)保留灌肠治疗UC患者28例,同时做好保留灌肠的护理,并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取得了显著疗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病变主要侵犯结肠、直肠黏膜的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易反复发作,是消化科一大顽疾,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应用柳氮黄胺毗啶(SASP)保留灌肠治疗UC患者28例,同时做好保留灌肠的护理,并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笔者用谷参肠安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UC 41例,获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部位见于直肠和结肠,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药自拟方肠愈宁内服配合灌肠方保留灌肠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收治的活动期UC患者,共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必要的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中药自拟方肠愈宁内服配合灌肠方保留灌肠,内服中药每日1剂,2次/d,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灌肠中药每日1剂,每晚睡前灌肠1次。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1 g/次,4次/d,2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结肠黏膜评分,并对比其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选择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61.7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积分,结肠黏膜内镜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积分,结肠黏膜内镜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 中药自拟方肠愈宁内服配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UC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主要症状,修复结肠黏膜损伤,促进溃疡愈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是以直肠和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炎症性消化疾病,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临床上较为常见,迄今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变态反应、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灌肠结合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的炎性病变,主要侵犯结肠、直肠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  相似文献   

10.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消瘦等[1]。目前西医治疗UC以控制活动性炎症及调节免疫紊乱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柳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此类药物治疗本病副作用大、复发率高。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  相似文献   

11.
陈玉洁  郭志国 《海南医学》2023,(9):1357-136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可累及结肠的任何部位,从直肠黏膜炎症开始,并持续向近端延伸。其中急性重度UC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导致紧急结肠切除术的风险增加,常需使用免疫调节剂或生物制剂治疗,包括环孢素、TNF-α拮抗剂、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及Janus激酶(JAK)抑制剂等,以减轻手术风险。中重度UC最佳治疗策略的选择是复杂的,对于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临床数据有限,导致实践中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本文目的是回顾最新临床文献,以阐述中重度UC的治疗策略和决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5月~2007年10月溃疡性结肠炎12例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术后均存活。6例行全结肠直肠黏膜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4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回肠造瘘术,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另1例行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随访3年疗效满意。结论:积极预防及治疗原发病,病变早期行外科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该病以结肠黏膜的溃疡性病变为主,多发于直肠或远端结肠,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其临床特点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反复发作,病程缓慢。作者在临床中运用中医理论对该病进行辨证分析,采用针刺疗法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具有疗程短,无副作用,减少复发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侵犯结肠、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腹泻、腹痛、黏液血便且易复发为特征。运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加糖皮质激素(glucorcot icoid,GCS)口服和灌肠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案,在国内外有很多报道,但其疗效和副作用的出现均不令人满意。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运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UC,探讨其疗效和副作用的变化。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选取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UC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会议修改…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但也可涉及到整个结肠。临床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急性严重病例有全身症状,并常伴有肠道外疾病和肝损害、关节炎、皮肤损害、心肌病变、口腔溃疡,虹膜炎、及内分泌病变。此病轻重不一,病性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5例UC病例的疗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感.以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为特点.我们自1998年至2002年采用保留灌肠方法治疗UC7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特发于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过程。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其病理过程漫长,常反复发作。UC以腹泻、腹痛、黏液便、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它以结肠黏膜非特异性弥漫性炎症及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本病病程缠绵,呈现发作、缓解反复交替的变化过程,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采用自拟健脾益气解毒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本病4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白头翁复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 UC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 组)、TNBS 造模组(TNBS 组)、中药白头翁复方治疗组(ZY组)和柳氮磺砒啶肠溶片治疗组(SASP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肠黏膜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 IL-6、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 IL-6、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 MUC2表达情况.结果 与 TNBS组相比,ZY组与 SASP 组均可减轻 UC 模型大鼠的炎症程度,DAI评分、CMD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改善,血清及组织 IL-6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结肠黏膜 MUC2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头翁复方灌肠对 TNBS 复制的大鼠UC模型有治疗作用效果,可能通过降低促炎因子 IL-6的表达、升高抑炎因子 IL-10的表达和上调黏蛋白 MUC2表达量,进而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和抗炎能力,对 UC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反复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主要侵犯远端结肠及直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还可向远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1] ,目前对该病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