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35例PD患者接受rTMS治疗,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等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UPDRS总分及I、Ⅱ和Ⅲ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1分钟平均运动次数显著增加(P〈0.01),行走速度显著增快(P〈0.01),运动诱发电位静息阈值增高、潜伏期及皮质静息期延长(P〈0.叭)。1个月随访时仍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rTMS可以改善近期P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区1 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20 min/次,5次/周,连续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以及MEP潜伏期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FMA-UE、MBI评分及ME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照组(7.87±2.22)分,观察组(5.66±2.68)分,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UE评分对照组(18.69±7.46)分;观察组(22.16±6.76)分,观察组FMA-U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对照组(46.49±6.52)分,观察组(57.16±7.28)分,观察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P潜伏期对照组(17.69±1.54)m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脑梗死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中频电疗对其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23)与观察组(n=23).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与肢体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中频电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组(39例)与高频组(39例),低频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高频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可良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频率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电生理.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电生理变化。观察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ntent ials, SEP)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Motor Evoked Pontentials,TMS-MEP在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 2020年1—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mCIMT组、联合组,各13例。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mCIMT组联合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联合组增加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下肢简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评分)、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及步长。结果 联合组下肢FMA-LE评分、步速、步长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TUGT水平低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较单独应用其中一项,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患者步速、步长。  相似文献   

7.
朱炬  王渝  张哲成  刘娜  徐磊  秦英智  杨新忠 《天津医药》2011,39(10):914-9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膈神经运动传导(PNC)及磁刺激膈肌运动诱发电位(dMEP)的特点。方法:借助于Keypoint4肌电诱发电位仪和Magpro Compact型磁刺激器对20例因呼吸衰竭而行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进行PNC检测和dMEP检测。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ECOPD组脱机前PNC潜伏期延长,波幅对数值减低,经C7棘突磁刺激dMEP潜伏期、经皮层磁刺激dMEP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经C7棘突磁刺激dMEP波幅对数值减低(P<0.01),经皮层磁刺激dMEP波幅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13例患者脱机后复检,PNC潜伏期及波幅对数值、经C7棘突磁刺激dMEP潜伏期及波幅对数值、经皮层磁刺激dMEP波幅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情况同脱机前,而经皮层磁刺激dMEP潜伏期、CMC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ECOPD患者可存在膈神经和(或)膈肌功能不全及呼吸中枢运动传导功能异常,PNC及磁刺激dMEP联合应用对评价AECOPD患者膈神经、膈肌及呼吸中枢运动传导功能状态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脑卒中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共60例,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颅磁刺激治疗)及对照组(单纯常规康复训练,不实施经颅磁刺激治疗),每组各30例.比较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的患者常伴有运动功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虽已广泛用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治疗,但许多相关研究在治疗靶点定位上并不精确,导致研究结果异质性较高。本文通过查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中外文献,总结各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靶点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窗溪 《贵州医药》1989,13(6):377-379
影响颅脑外伤病人预后的因素很多,但起决定作用的仍是损伤严重程度本身。脑诱发电位及CT扫描可分别在功能和结构形态上反映这种损伤的严重程度,近年来已逐渐用于判断病人的预后。现综述如下。多形式脑诱发电位(MEP) 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统称为多形式脑诱发电位(MEP),它们对于判断颅脑外伤病人预后有独特价值。Greenberg  相似文献   

11.
崔燕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64-6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与气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障碍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两组患者早期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运动康复治疗,实验组增加气压治疗和电刺激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结合电刺激与气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并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给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前后各组分别接受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判断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Barthel指数上升更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70%)、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45%,75%)(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残率,缩短病程,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范运元  周东侠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47-2649
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时间针刺与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 97例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病程(发病后48 h和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分别于发病后48 h和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采用相同的针刺与康复治疗方法.三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每疗程7~10 d.结果 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FMA运动功能障碍评定都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发病后48 h针刺与康复治疗优于生命体征稳定后的48 h再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40例在此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后48h,即制定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计划,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积分法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早期康复组肢体运动功能,13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13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及凝血酶为指标,观察不同时段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从而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采用20只家犬为实验对象,以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的方式制作脑出血模型,以头颅CT扫描发现基底节区高密度影为模型制作成功的标志。脑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将20只家犬分为4组(6 h组1、2 h组、18 h组和24 h组),每组包含5只家犬,分别在不同时间段清除颅内血肿。分别在术前和血肿清除后1周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诱发电位检测以及凝血酶测定。结果 6 h组和12 h组神经功能评分、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凝血酶含量明显低于18 h组和24 h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和超早期通过微创方法清除颅内血肿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缩短MEP潜伏期,减少凝血酶的释放,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从而提高疗效;12 h内是最佳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破淤通络汤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64例确诊脑梗死患者应用破淤通络汤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对比,评价药物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不明显。治疗前后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瘀通络汤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志、语言、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系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重型神经缺损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平均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中完全需要帮助患者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18.
林群  马晓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44-174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的血CRP进行测定,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后24 h血CRP浓度即开始升高,CRP在脑栓死患者、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两者较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CRP增高(P<0.01)。病情越重血浆CRP水平越高。结论:血浆CRP是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和预后的特异性指标,适时终止或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以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及并发多脏器衰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8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脑保护剂等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分别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各检测指标较对照组均有较为显著改变。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特征,对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TNBNP与CR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NTBNP)与C-反应蛋白(CRP)在脑梗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40例亚急期患者血浆NTBNP与CRP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NTBNP、CRP含量显著高于亚急性期(P〈0.01),且两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CRP含量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NT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