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利用免疫荧光组化方法对CMV.PP65抗原进行监测,探讨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的感染率,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以37例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移植14d后每周采集受者的抗凝血标本直到移植后3个月,之后每隔1~3个月采集一次受者的血标本直到移植后3年,3年后仍有CMV再次感染者继续采集患者标本,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在2~50个月的随访期内,CMV首次检出的中位时间在50d,CMV病毒血症发生率59.46%(22/37).严重GVHD患者和无严重GVHD患者CMV感染率无明显差异;2、CMV病毒血症患者对早期抗病毒治疗有效,CMV疾病发生率很低.结论 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长期坚持CMV监测非常必要,有助于指导CMV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比较巨细胞病毒(CMV)定量PCR检测和CMV—pp65抗原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MV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以8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自预处理开始每周对患者EDTA抗凝外周血血标本进行CMV—pp65抗原及cMV定量PCR动态检测,直至出院,比较观察两者在诊断CMV感染中的作用。结果表明:84例移植患者的732份系列血标本中,26例移植后检出CMV定量PCR阳性,检出率30.95%,其中9例为cMV血症,13例为cMV病,检出中位时间为37.1(7—105)天;22例CMVpp65抗原检测阳性,检出率26.19%,检出中位时间为46.6(10—128)天;所有CMV—pp65抗原检测阳性患者CMV定量PCR均为阳性,4例CMV定量PCR阳性但CMV—pp65抗原检测阴性患者均未发展为CMV病。CMV病多出现于CMV定量PCR中等至高拷贝数或中等至高水平病毒血症(CMV—pp65抗原)病例中。治疗后CMV定量PCR转阴中位时间为17.5(11—28)天。CMV—pp65抗原转阴中位时间为10.0(7—21)天。结论:CMV定量PCR和CMV—pv65抗原检测均能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MV感染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CMV定量PCR更敏感,CMV—pp65抗原检测更特异,两者同时使用能更有效地提高CMV感染诊断水平,监控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检测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的信使核糖核酸编码的晚期基质表层蛋白(pp67)对移植术一CMV感染的诊断价值,以建立一种快速、客观的CMV活动性感染的新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核酸基础序列扩增法(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测定50例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中的pp67,并与CMV即刻早期抗原(pp65)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50例中,26例pp65阳性,其中同时检出pp67阳性者16例(两者符合率62%);有症状的CMV病患者9例,其pp65与pp67均为阳性;pp67阴性34例无1例发展为CMV病;pp67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2%、阳性预测值为56%、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pp67检测是快速、实用、客观诊断MV感染的方法,能准确反映CMV的活动状况。  相似文献   

4.
传统检测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ms.HCMV)感染的方法很多,但各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自2004年1月建立了核酸基础序列扩增法(NASBA法)检测IE—mRNA和pp67-mRNA的试验条件,对42例器官移植受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了检测,并与pp65抗原检测结果相比较。  相似文献   

5.
背景:临床对pp65 抗原的检测主要采用免疫荧光技术,但是该方法步骤繁琐,需要对标本进行人工计数,在检测过程中受人为的影响因素较多。目的:探讨使用简便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人巨细胞病毒 pp65 抗原血症的可行性及其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3 在解放军总医院附属二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材料:肾脏移植受者外周血标本145份。方法:分离人外周血白细胞,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技术与流式细胞技术对人巨细胞病毒 pp65 抗原检测。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在激发波长为 488 nm 处的吸收峰判断阳性检出。结果:对肾脏移植受者进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在 15 例受者的 25 份标本中检出阳性,检出的特异性为 76.0%;对肾脏移植受者进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在 5 例受者的 11 份标本中检出阳性,检出的特异性为 54.5%。使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对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检出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两种 pp65 抗原检测方法的检出效果无差异,因此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对 pp65 抗原进行检测,并且结果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6.
人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重妻的条件致病病原体,属疱疹病毒β亚科的双螺旋DNA病毒,是人类疱疹病毒中最大的一组.因被它感染后的细胞肿胀很大,并有巨大包涵体而得名.巨细胞病毒在正常宿主感染后常呈现为潜伏感染或无症状的慢性感染.在器官移植受者中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被巨细胞病毒感染,不同器官移植cMv病的发病率分别为:肾脏8%、心脏25%、肝胰29%、心肺39%[1].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后受者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104例HSCT受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前后及恢复期受者的抗凝血标本,用CMVpp65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04例HSCT受者中29例移植后检出CMV pp65抗原阳性,检出率27.88%,其中16例为CMV血症,13例为CMV病。29例经抗病毒治疗后25例抗原转为阴性,有效率86.21%,死亡4例,病死率13.79%。CMV感染患者中,受非血缘或单倍体相合异基因HSCT的患者与受同胞全相合异基因HSCT的患者CMV感染率分别为39.29%和14.58%,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Ⅰ度急性GVHD组CMV感染的发生率为19.44%,而Ⅱ-Ⅳ急性GVHD组为46.88%,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MV抗原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急性GVHD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CMV pp65病毒抗原检测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病的监测指标,用于指导移植后抗病毒的治疗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有效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19名allo-HSCT受者,214份标本的血浆DNA负荷量和血清IgM抗体,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8份标本白细胞pp65抗原。结果表明:pp65抗原、DNA定量和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85%(58/188)、35.51%(76/214)和13.08%(28/214),连续阳性病例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8、7/8和3/8。DNA定量与pp65抗原阳性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DNA定量和pp65抗原,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另两种检测方法虽有关系,但不密切。结论: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allo-HSCT受者CMV早期感染可靠、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巨细胞病毒疾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巨细胞病毒性间质性肺炎是移植后巨细胞病毒疾病的主要类型,如未能及时检出和救治则病死率极高,为探讨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人巨细胞病毒的方法学,指导临床治疗,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病的检测,并与巨细胞病毒血清学检测进行了对比,45例中38例患进行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骨髓移植,5例外周血与骨髓共移植,移植前,对供/受均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移植后,受采用本方法进行抗原检查,结果表明,有25例患发生巨细胞病毒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移植后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时间为18个月),根据巨细胞病毒检测结果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预后较未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有明显差异。预防组巨细胞病毒相关的死亡率为1/29,未预防组为12/16,提示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可更早期、快速的检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患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除具有器官特异性损害外,也可增加移植物排斥危险,进一步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了解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及目前常见防治手段十分重要.目的:就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进行综合分析.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7-01/2004-12有关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文章,检索词为"Kidney transplantation, CMV, infec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对资料进行初选,纳入标准:①有关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病因的研究.②有关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防治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文献评价:共收集98篇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19篇符合要求被选为参考文献.其中5篇文章研究了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特征,6篇文章研究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8篇文章研究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问题.资料综合:①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征: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于巨细胞大量复制达到较高的病毒载量引起,移植肾提供了复制的理想场所.②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D /R-是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极高危险因素;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手术时间均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③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避免感染、重视术前供受双方血清检测及筛选血制品是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结论:重视肾移植术前供受双方血清检测,慎重选择血制品是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调整免疫抑制剂,选用适当抗病毒治疗方法,不仅能有效抗巨细胞病毒感染,在防止急性排斥反应和肾功能损害方面也表现出其优异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推广一种肾移植受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催化信号扩增法通过抗巨细胞病毒低基质磷蛋白65(pp65)单克隆抗体AAC10对外周血白细胞中的HCMV pp65抗原进行标记识别.结果 检测61例肾移植受者中HCMV pp65抗原阳性36例(59%),有症状的20例(33%),平均抗原指数(98±31)/(2×105)WBC;而无症状的活动性感染HCMV pp65抗原指数平均为(21±22)/(2×105)WBC.同时检测50名健康人,结果pp65抗原全为阴性.结论 该法简便、敏感,可作为肾移植后HCMV病的早期诊断并可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PCR检测血浆和尿巨细胞病毒(CMV)对CMV病发生的预告意义。方法 对1999年8月~2001年7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31例患,自预处理开始,每周留取血及尿标本,经PCR法检测血浆和尿沉渣中的CMV-DNA。结果 血浆病毒血症阳性89例,尿CMV-DNA阳性99例;发生CMV病37例,累计发生率为28.2%。CMV病的发生率在血CMV-DNA阴性组为15.7%,在1次血CMV-DNA阳性组为31.3%,2次以上血CMV-DNA阳性的患组为47.3%,三组间CMV病发生率差异有显性(P=0.0126),2次以上血CMV-DNA阳性组比阴性组患CMV-DNA病发生率明显增高。CMV病的发生率在尿CMV-DNA阴性组为24.8%,尿CMV-DNA1次阳性组为43.5%,尿CMV-DNA2次以上阳性组为33.0%,三组间CMV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5)。血浆CMV-DNA对预测CMV病的阳性预告值为40.5%,阴性预告值为84.4%,灵敏度75.0%,特异度69.2%。结论 血浆CMV PCR检测结果对CMV病的发生有一定预测意义,单独尿CMV PCR检测结果不能预测CMV病的发毕.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器官移植受者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来自移植后感染.随着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器官来源严重短缺,大量边缘供者器官被采用,通过移植过程将供者的感染性疾病传播给受者的病例时有报道,其中包括一些罕见疾病的传播.2009年美国传染性疾病咨询委员会提出包括肿瘤在内的源自供者的传染性疾病的等级评判标准,为源自供者的受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统一的标准.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源自供者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感染性事件的研究概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2000-01/2010-01有关源自供者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感染性事件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transmission, organ transplantation".中文检索词为"器官移植,供者,传染".同时根据所获得的文献进行引文检索并对部分疾病进行补充检索.排除组织移植、不切题、重复或陈旧性文献.结果与结论:共保留48篇文献进一步分析.近10年来,源自供者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感染性事件的报道涉及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传染,但绝大部分为罕见疾病的报道.源自供者的受者感染性事件的发生,无疑对目前广泛适用的供者筛查标准提出了挑战,但其毕竟只是小概率事件,并不影响器官移植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器官移植受者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来自移植后感染。随着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器官来源严重短缺,大量边缘供者器官被采用,通过移植过程将供者的感染性疾病传播给受者的病例时有报道,其中包括一些罕见疾病的传播。2009年美国传染性疾病咨询委员会提出包括肿瘤在内的源自供者的传染性疾病的等级评判标准,为源自供者的受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统一的标准。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源自供者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感染性事件的研究概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2000-01/2010-01有关源自供者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感染性事件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transmission,organ transplantation"。中文检索词为"器官移植,供者,传染"。同时根据所获得的文献进行引文检索并对部分疾病进行补充检索。排除组织移植、不切题、重复或陈旧性文献。结果与结论:共保留48篇文献进一步分析。近10年来,源自供者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感染性事件的报道涉及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传染,但绝大部分为罕见疾病的报道。源自供者的受者感染性事件的发生,无疑对目前广泛适用的供者筛查标准提出了挑战,但其毕竟只是小概率事件,并不影响器官移植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血浆脂多糖(LPS)浓度检测对器官移植患者革兰阴性细菌(GNB)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疑似感染的器官移植患者的病史,根据细菌分离培养的结果将患者分为GNB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动态比浊法检测患者就诊时外周血LPS浓度。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PS浓度检测对GNB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GNB感染组和对照组LPS浓度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33.58(22.12,73.59)和5.00(5.00,9.78)pg/m 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浓度检测诊断GNB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可信区间0.764~0.903)。当诊断界值设定为20 pg/m L时,LPS浓度检测诊断GNB感染的敏感性为81.01%,特异性为88.89%。结论在器官移植患者中,LPS是诊断GNB感染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ytomegalovirus (CMV) infection on 145 recipients of 155 renal allografts is reported. Immunosuppression was either with azathioprine and low-dose prednisolone (103 transplants) or with Cyclosporin A (52 transplants). Sixty-one cases of CMV infection were diagnosed; of those 21 were primary (i.e. in CMV sero-negative recipients) and 40 were secondary (i.e. in previously sero-positive recipients). The infection rat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azathioprine and low-dose prednisolone did not differ from the rate in those treated with Cyclosporin A. Eighteen of the 21 primary CMV infections were clinically overt; several of these patients became seriously ill, and one of them died. Only four of the 40 secondary infections were overt, and these were all mild. Graft and patient survival were not adversely affected by CMV infection. Indeed the group with secondary CMV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survival rates than the uninfected sero-positive or sero-negative patient groups. Recommendations to minimise the effects of primary CMV infection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2-07/2005-07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20例,均知情同意。术后1个月内每周检测1次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术后2~6个月每个月检测1次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以后有感染症状时检测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更昔洛韦0.5g静脉滴注,2次/d,维持2周;以后用阿昔洛韦800mg/d口服,维持3个月进行预防性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根据术后血药浓度及肝功能改变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用量。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中巨细胞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IgG、巨细胞病毒IgM。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阳性者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阳性合并组织器官受累者诊断为巨细胞病毒病。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20例患者中3例血中巨细胞病毒IgM转化为阳性,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2例伴有呼吸系统症状及影像学改变,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肺炎。3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病例中2例治愈,1例死于呼吸衰竭。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15%(3/20),巨细胞病毒肺炎发病率为10%(2/20),病死率为5%(1/20)。结论:肝移植术后进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定时监测尽早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时治疗,阻断其向巨细胞病毒病演变是降低巨细胞病毒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肾移植术已较为成熟,在经历了手术技术、宿主对异体器官排斥反应的困难之后,大量免疫抑制剂应用所诱发的感染已成为器官移植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其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起病急,发展快,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国外报道,肾移植术后HCMV感染率为59%~79%,HCMV感染发生率为38.4%,HCMV感染相关死亡人数占肾移植近期总死亡人数的2%。HCMV感染的早期诊断可提高移植器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本文就HCMV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