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密  徐晓勇  马凤森  梁宜 《中成药》2015,(3):526-529
目的对雷公藤涂膜剂进行处方工艺筛选及体外透皮性能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优化处方,并对涂膜剂的制剂流动性,成膜时间,外观质量进行评价;以去甲泽拉木醛为指标,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结果雷公藤涂膜剂的最佳处方为1.5%雷公藤浸膏粉,5%聚乙烯醇(PVA)-124,4%丙二醇,30%无水乙醇。12 h透皮试验平均累积透过率为73.09%,平均累积透过量为55.19μg/cm2。结论所制备的雷公藤涂膜剂的成膜时间短且成膜质量好,渗透稳定持久,释放率高。  相似文献   

2.
正交试验优选嗄木朱尔涂膜剂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对嗄木朱尔涂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设计,结果表明,最佳了制备工艺参数为2B2,即5ml甘油和3%CMC-Na,其粘度为10000cp,皮肤成膜时间为12分钟,玻璃板成膜时间为40分钟,PH为6.99。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雷公藤甲素临床抗肿瘤的应用,制备具有靶向性的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其性质和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方法,依据壳聚糖和多聚磷酸钠的比例、浓度、pH值、温度等四方面考察纳米粒的制备,并通过雷公藤甲素与壳聚糖的偶联比及雷公藤甲素、叶酸活性酯和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等的优化最佳工艺,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应用高效液相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通过优化获得平均粒径约170nm,粒子分散指数(PDI)约0.21的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载药纳米粒释放速率8h后达到平衡。结论:以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制备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方法简便,质量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筛选跌打损伤涂膜荆制备的最佳工艺,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将中药材用适当的方法提取,以聚乙烯醇为涂膜剂基质制成.以涂膜剂外观,成膜时间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工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涂膜剂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涂膜剂最佳处方为:中药提取液30ml,PVA124 7g,甘油4ml,测定方法中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3%.结论:涂膜剂制备工艺设计较为合理,所成膜可塑性好,使用方便,采用HPLC法可有效控制涂膜剂中绿原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变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的变异规律,为雷公藤药材人工栽培遗传改良、采收加工、质量评价、产区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HPLC测定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结果:给出了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与种质、生长年限、采收季节的关系。结论:雷公藤药材木质部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显著地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根皮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明显;雷公藤甲素的积累需要一定的年限,但超过一定的年限,随着木质部次生代谢能力的由盛转衰而下降;木质部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在冬季最高,生长季节明显下降;根皮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受季节的影响较小,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雷公藤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雷公藤有效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雷公藤的总萜内酯进行萃取研究,考察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和改性剂对雷公藤甲素得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工艺条件是以乙醇作改性剂,萃取温度50℃,压力30mPa,时间120min。结论:用超临界CO2萃取雷公藤总花内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有效成分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有关中药雷公藤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提出应将液相色谱应用在雷公藤有效成分纯品的制备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雷公藤甲素和甲氨喋呤治疗RA的生命质量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随机将66例RA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服用雷公藤甲素和甲氨喋呤及安慰剂。结果:两组病人在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上以及生命质量影响上无明显差别。结论:雷公藤甲素作为一个新型的免疫抑制药物治疗RA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风湿宁涂膜剂以雷公藤醇浸膏、冰片为治疗药物,高分子化合物为成膜基质.为了控制产品的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我们对风湿宁涂膜剂主要有效成份雷公藤甲素和冰片进行定性鉴别试验.所拟方法具有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可作为制定该制剂质量标准的依据之一,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癣立净涂膜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癣立净涂膜剂,考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处方各药物分类提取,得到复方的有效部位,采用聚乙二醇缩甲乙醛为成膜材料,制备成涂膜剂,并观察85例手足癣、体癣或股癣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癣立净涂膜剂质量稳定,临床疗效可靠,总有效率达93.83%。  相似文献   

11.
雷络酯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雷公藤叶制剂--雷络酯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毒副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共观察类风温性关节炎277例,治疗组140例,口服雷络酯片,每次2片。,每天3次;对照组137例,口服雷公藤根制剂--雷公藤多甙片,每次2片,每天3次。均6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愈显率25.71%, 有效率为86.43%;对照组愈显率26.28%,总有效率为83.94%,两组比较无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年来雷公藤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概况。方法:从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两方面综述了近17年来雷公藤应用于治疗银屑病的部分文献。结果:雷公藤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尤其是对寻常型治疗效果尤佳;其剂型以口服为主。而外用剂型过少,仅查见内酯醇软膏一种。结论:研制具有渗透性好、局部药物浓度更适合、使用更方便的雷公藤外用新剂型是非常有临床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吴汉利  孙伟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73-474,477
目的 观察雷公藤制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及对肝脏、肾脏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将SPF级纯系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雷公藤水提物组、雷至胶囊低剂量组、雷至胶囊中剂量组、雷至胶囊高剂量组,分别留取各组第0、2、3、4、5周尿标本,第5周末处死大鼠.检测大鼠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同醇及转氨酶含量;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尿蛋白量逐渐增加,与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雷公藤水提物组相比,雷至胶囊各剂量组第4、5周的尿蛋白均明显降低;模型组血白蛋白明显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明显改善;雷公藤多苷组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从疗效或药物安全性方面雷至胶囊均优于其他雷公藤制剂,体现了减毒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在复方制剂工艺中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雷公藤中的有效成分雷酚内酯及总生物碱为指标,研究雷公藤及含雷公藤的中药复方制剂中,雷公藤单独提取及其与方中相关药材共同提取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雷公藤用8倍量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其有效成分雷酚内酯及总生物碱含量较高;而雷公藤与方中其它药材共同提取时,总的趋势是,雷酚内酯的含量下降,而总生物碱含量则有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公藤提取物与甘草提取物配伍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雷公藤提取物及雷公藤提取物与甘草提取物的不同剂量配比,干预肾病模型大鼠,检测对大鼠体重、24h尿蛋白、血液学主要指标的影响,观察雷公藤与甘草配伍的减毒增效作用。结果:阿霉素造肾病模型对大鼠体重、24h尿蛋白量、血液系统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使大鼠体重下降,24h尿蛋白量升高,血液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明显减少。对于上述毒性表现,雷公藤提取物和雷公藤提取物与甘草提取物配伍均能显示一定的治疗和改善作用,在治疗和改善程度上雷公藤提取物与甘草提取物配伍优于雷公藤提取物。结论:甘草提取物对雷公藤提取物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复方雷公藤汤最佳配比剂量正交设计考察其对肾病大鼠肝脏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采用一次性注射阿霉素至大鼠尾静脉,复制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模型。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设计,将肾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连续灌服不同剂量配比的复方雷公藤汤14d。增效采用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对肝脏减毒测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筛选出复方雷公藤汤最佳剂量配比组合。结果:(1)正交设计对肾病大鼠肝脏的减毒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大小排序为雷公藤>甘草>制何首乌>黄芪,其中8号复方效果最好,最优配比为A3B2C1D3。(2)经正交设计对降低肾病大鼠24h尿蛋白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大小排序为雷公藤>甘草>黄芪,制何首乌无显著影响,其中3号复方效果最好,最优配比为A1B3C3D3。结论:复方雷公藤汤治疗肾病时如以减低肝脏毒性为主,采用A3B2C1D3配比组成复方,治疗肾病时如以降低24h尿蛋白为主,采用A1B3C3D3配比组成复方,两种配比复方均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尽量如实概括总结雷公藤及其制剂毒性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情况,反映影响雷公藤毒性的各因素与报道出的ADR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5个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2月25日的雷公藤及其制剂毒性的所有相关文献,然后对其中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纳入260篇随机对照试验,13 301例患者。分组分类统计结果显示,RCT1组和RCT2组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的ADR发生率不同,RCT1和RCT2组的消化系统ADR发生率(每百人)为14.73和12.26,生殖系统为8.25和8.00,肝脏为6.50和5.66,肾脏为6.79和3.03,血液系统为6.73和6.50,心血管系统为2.35和0.67,皮肤粘膜系统为11.42和4.78。RCT1组和RCT2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都是最多,分别占22.17%和63.16%,ADR发生率为34.18和27.26。RCT1组RA、IgA肾病、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银屑病、藓疹和子宫肌瘤等7类疾病对应的ADR发生率的标准差为8.69,RCT2组RA、IgA肾病、银屑病和藓疹对应的ADR发生率的标准差为7.11。结论:临床使用雷公藤及其制剂可能引起的ADR分布为: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肝脏的ADR发生率最高,不同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对应的ADR发生率差异很大。因此,建议患者在使用雷公藤及其制剂时,选择合适的雷公藤制剂,做好护胃、护肝等措施;服用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反应,适可而止,最大限度的避免可能产生的ADR。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两方面分析,总结了五年来雷公藤中药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红斑狼疮等难治性疾病的增效作用,及中药配伍对抗雷公藤治疗时的毒副反应。阐述了雷公藤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毒副反应原因,从传统中药配伍和西药药理结合筛选中药组成复方,对雷公藤减毒增效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超临界CO2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雷公藤超临界CO2萃取物的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测定,色谱柱:Kromasil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 ℃,检测波长267 nm,分析时间80 min;流速1.0 mL·min-1,测定10批超临界萃取物的色谱图,确立标准指纹图谱。结果:由此指纹图谱标示出雷公藤超临界CO2萃取物的27个共有峰,以化学对照品结合HPLC-MS鉴定了其中21峰。结论:该分析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较好,为雷公藤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青藤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肥大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盐酸青藤碱治疗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45只,造模成功30只,治疗组灌服盐酸青藤碱,对照组灌服雷公藤多甙并设单纯造模组。42 d后观察大鼠关节滑膜肥大细胞表达和关节肿胀指数。结果:盐酸青藤碱、雷公藤多甙均能改善关节肿胀指数,盐酸青藤碱能减少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肥大细胞总数及脱颗粒率。结论:盐酸青藤碱改善关节肿胀指数的机制可能与减少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肥大细胞总数有关,其作用机制与雷公藤多甙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