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与肝功能酶学指标在临床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100例,联合检测血清TBA与肝功能酶学含量,其中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并选取30例健康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最后对各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以及肝癌组和健康组相比,患者的血清TBA和ALT、AST、γ-GGT、ALP水平明显偏高;急性肝炎组TBA水平最高,高达(107.6±16.8)μmol/L,肝硬化组为(86.9±18.6)μmol/L、肝癌组为(39.2±19.7)μmol/L,均低于急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脏疾病诊断中,肝脏功能酶学和血清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对于肝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分别实施间隙蓝光照射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持续组(对患儿展开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和间隙组(对患儿展开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皮疹、呕吐及恶心)总发生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结果 间隙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持续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P<0.05);间隙组不良反应(皮疹、呕吐及恶心)总发生率(6.00%)低于持续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治疗前,间隙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0.61±5.53)U/L、总胆红素(316.07±45.56)μmol/L、直接胆红素(8.61±1.03)μmol/L同持续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0.63±5.58)U/L、总胆红素(316.09±45.72)μmol/L、直接胆红素(8.65±1.07)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3.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诊断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测定157例黄疸患儿(其中65例生理性黄疸,92例病理性黄疸)及103例正常新生儿血清TBA对照,同时对其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TBA为(9.48±5.18)μmol/L;生理性黄疸患儿血清TBA为(8.96±6.42)μmol/L,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TBA为(32.51±22.48)μmol/L,与对照组及生理性黄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理性黄疸组TBA与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肝功能指标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TBA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72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对急、慢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急慢性肝炎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用两点速率法测定餐前血清总胆汁酸(TBA),用酶速率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用钒酸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1)和直接胆红素(DBil)。结果健康成人血清TBA结果(3.8±1.6)μmol/L,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患者血清TBA(185.2±73.6)μmol/L,慢性肝炎患者血清TBA(84.1±32.3)μmol/L,均明显比正常人高(P<0.01),其中尤以急性肝炎升高为甚,急、慢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患者血清TBA与TBil、DBil、ALT、AST变化基本平行,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88;慢性肝炎患者血清TBA与TBil、DBil、ALT、AST变化亦基本平行,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0.85。结论血清总胆胆汁酸测定是诊断急、慢性肝炎的一个敏感指标,且不受溶血的影响,在反映肝细胞损伤时比血清胆红素更为特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在肝硬化、肝癌和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循环法对120例肝胆疾病患者(病例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TBA水平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活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梗阻性黄疸组血清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肝硬化组和梗阻性黄疸组的TBA水平明显高于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BA在肝硬化、肝癌及梗阻性黄疸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0%、100%,并且明显高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A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胆道梗阻的良好指标,其灵敏度、特异性都优于常规肝功能酶学检测项目,对肝胆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琦  李永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7):2137+2139-2137,2139
目的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 )、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以检测乙醇对肝脏的损害.方法空腹抽取62例乙醇依赖患者和65例健康人员静脉血,分离出血清,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乙醇依赖患者 ALT 、AST 、ALP 、GGT 、LDH 值分别为(68.5±8.6)、(63.2±8.1)、(183.6±11.6)、(64.5±6.7)、(276.0±26.9)U /L ,TBil 、DBil 、IBil 值分别为(31.9±6.5)、(14.3±7.1)、(17.6±5.9)μmol/L ,比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乙醇依赖患者血清中肝功能指标显著升高,对其进行合理的干预和治疗,可防止患者长期饮酒对肝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7.
资料患者,男性,50岁,平素体健,无烟酒嗜好,无乙型肝炎病史,无发热、咳嗽咳痰,肝区无疼痛。入院前1天行常规体检,常规生化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1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14 U/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73 g/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11.1μmol/L,总胆酸(total bile acid,TBA)2.1μmol/L,葡萄糖(glucose,GLU)4.8 mmol/L。肿瘤标记检查:  相似文献   

8.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健康孕妇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与其他肝功能指标比较,探讨TBA水平对ICP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仪上,对20例ICP患者、30例健康孕妇进行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检测.结果 ICP患者组血清TBA水平(35.1土7.O)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2.9士1.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44,P<0.01).ICP患者组TBA异常率为90.O%,高于ALT、AST、ALP异常率(55%、50%、60%),ICP组TBA水平均值较健康孕妇组升高12.1倍,明显高于ALT、AST、ALP的升高倍数(4.3、3.4、3.6).结论 血清TBA测定对ICP的诊断有较大意义,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其他肝功能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测定模式,探讨该模式对肝胆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itachi 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分别对223例肝胆疾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BA和ALT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各种肝胆疾病患者血清TBA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TBA的阳性检出率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癌、肝硬化分别为100.0%、89.1%、88.4%、84.0%和75.9%。ALT的阳性检出率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道疾病、肝癌、肝硬化分别为100.0%、81.8%、73.9%、36.0%和37.9%。ALT在各种肝胆疾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均P<0.01)。血清TBA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胆道疾病中有明显升高(均P<0.01),其阳性检出率均在80%以上。急性肝炎时,TBA和ALT阳性检出率都达到100.0%,但两者在肝癌和肝硬化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道疾病中也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TBA与ALT都是肝胆疾病的重要而且灵敏的指标,但是两者特异性、敏感性在不同肝胆疾病过程中并不一致,各有优劣,因此TBA与ALT联合测定在监测各种肝胆疾病中的有着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DNA载量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7月该院儿科的HCMVDNA载量阳性的患儿128例,将其分为低载量组44例、中载量组56例和高载量组28例;收集符合条件的80例婴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儿肝功能检查结果并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结果 128例患儿中有109例(85.16%)发生肝损害;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亮氨酸氨肽酶(LAP)分别为(14.74±4.66)U/L,(29.76±4.96)U/L,(11.09±3.15)U/L,(5.01±2.42)μmol/L,(58.51±5.29)mg/dL;患者组ALT、AST、GGT、TBA、LAP分别为(29.48±22.82)U/L,(53.38±3.97)U/L,(17.67±18.64)U/L,(13.23±20.00)μmol/L,(64.84±10.12)mg/d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为(6.31±3.30)μmol/L,患者组TBil为(6.96±5.74)μmol/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载量、中载量、高载量3组的肝损害比例分别为84.09%,83.93%,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DNA载量与ALT、AST、TBA、LAP无相关性(P0.05),而与GGT有相关性(r=0.203,P0.05)。结论 HCMV-DNA载量升高的患儿肝损害发生率极高,但HCMV-DNA载量的高低与肝损害发生率、肝损害的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是常用的肝功能项目,肝胆疾病、肿瘤等均可使之增高,药物性因素亦可为其增高的原因,作者曾遇茴三硫片引起血清γ-GT升高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0岁,因乏力、尿黄1个月入院。无发热、腹痛和恶心呕吐。病前曾因右上肢骨折而服用中成药“接骨丸”1周。入院体检: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肝肋下2cm,脾未及。肝功能化验:丙氨酸基转移酶(ALT)547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59U/L,总胆红素(TBil)94.3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71.08μmol/L,总胆汁酸(TBA)291.74μmol/L,碱性磷酸酶(AL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54例(2017年6月-2018年12月)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观察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11.44±3.15)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4.67±0.75)μmol/L,血清间接胆红素(6.72±1.16)μmol/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酸(372.81±31.83)μmol/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可将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结果作为观察指标,为疾病鉴别提供依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及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原理测定133例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m-AST,并计算m-AST/AST。结果30名对照组m-AST活力为7.58±1.57U/L,肝脏疾病患者发病时,血清m-AS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入院两周后病情好转者m-AST及m-AST/AST比值下降明显,而慢性疾病者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血清m-AST活力测定,有助于评估肝细胞坏死程度,判断疾病的发展,鉴别急、慢性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总胆汁酸(TBA)、单胺氧化酶(MAO)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指标在肝脏损害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取无肝病组和肝病组患者清晨空腹血清或血浆,TBA采用循环酶法,MAO采用比色法,ALT采用连续检测法进行检测,均在奥林巴斯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无肝病组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检测者TBA阳性率为6.1%,HBsAg阳性检测者TBA阳性率为2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sAg阴性检测者MAO阳性率为4.5%,HBsAg阳性检测者MAO阳性率为7.4%,两者略有差异(P<0.05);但两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TBA和ALT的阳性率均为100%,而MAO的阳性率为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慢性肝炎TBA的阳性率为39.4%,ALT阳性率为31.2%,而MAO阳性率为100%,两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肝硬化及肝癌患者TBA阳性率为100%,而MAO的阳性率为100%和8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A和MAO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LT。结论血清TBA测定可作为肝病检查时一项常规的重要指标,而血清MAO测定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迁延过程中,可作为肝病控制、预防、转归及肝脏进一步损害的预测、观察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生化试剂对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干扰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3月该院收集的混合血清标本20份作为检测标本。该次研究所有的检测仪器为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该次研究所涉及的常规生化试剂有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酸(UA),TBA测定方法为酶循环法。观察特殊清洗前后生化试剂组合TBA测量结果。结果生化试剂处理前,TC/TBA为(8.12±0.03)μmol/L,TG/TBA为(218.03±6.45)μmol/L,HDL-C/TBA为(8.13±0.05)μmol/L,LDL-C/TBA为(184.01±5.16)μmol/L,UA/TBA为(474.11±10.24)μmol/L。经统计学检验,TG、LDL-C以及UA对TBA有影响(P0.05)。生化试剂处理后,TC/TBA为(8.13±0.05)μmol/L,TG/TBA为(8.12±0.03)μmol/L,HDL-C/TBA为(8.12±0.03)μmol/L,LDL-C/TBA为(8.12±0.04)μmol/L,UA/TBA为(8.12±0.04)μmol/L。经统计学检验,特殊清洗处理后生化试剂对TBA无影响(P0.05)。结论生化试剂对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有干扰。因此,要提高改进措施如加强清洗及科学性的有序检测从而避免污染,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5′-核苷酸酶(5′-NT)等生化新指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3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生化新指标及常规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清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A、5′-N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总胆汁酸(TBA)分别为(24.57±8.91)、(12.71±5.38)、(61.50±20.37)U/L和(60.10±21.4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铁蛋白(TRF)和前清蛋白(PA)分别为(17.54±9.20)μmol/L和(128.30±21.44)m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生化新指标诊断慢性乙肝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大于80.00%,其中TBA诊断慢性乙肝的曲线下面积、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2、17.29μmol/L、92.20%和95.00%。结论 ADA、5′-NT等生化新指标检测在慢性乙肝诊断治疗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临床应用价值仍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在一般治疗(维生素C、肌苷等)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治疗前后评价瘙痒评分、血总胆汁酸(TBA)、肝酶等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2.42±0.50vs.0.53±0.51,t=11.45)、TBA[(48.39±10.47)μmol/Lvs.(16.22±8.51)μmol/L,t=1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81.47±45.94)IU/Lvs.(148.11±48.73)IU/L,t=8.36]、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40.79±42.07)IU/Lvs.(133.74±46.11)IU/L,t=7.61]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ALT[(276.24±53.75)IU/Lvs.(182.82±53.41)IU/L,t=5.96]、AST[(239.06±51.05)IU/Lvs.(146.50±54.43)IU/L,t=5.10]也有明显改善(P<0.01),而瘙痒评分、TBA则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炎60例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接收的60例川崎病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并给予药物治疗,测量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结果出院时,CRP、N、RBC、HB、WBC、ALB、TBIL、DBIL、IBIL、AST、ALT、TBA分别为(27.22±5.47)mg/L、(59.42±3.20)%、(3.41±0.13)×10^12/L、(96.43±7.27)g/L、(6.55±1.43)×10^9/L、(27.35±3.24)g/L、(48.24±6.43)μmol/L、(27.76±5.41)μmol/L、(20.04±2.08)μmol/L、(94.34±20.62)IU/L、(85.27±21.24)IU/L、(72.34±19.57)μmol/L,均低于入院时的(95.94±6.26)mg/L、(83.57±4.64)%、(3.97±0.25)×10^12/L、(110.75±7.58)g/L、(13.92±1.31)×10^9/L、(33.27±3.54)g/L、(84.96±7.83)μmol/L、(59.64±5.34)μmol/L、(25.40±2.17)μmol/L、(143.51±25.74)IU/L、(252.14±68.58)IU/L、(182.64±29.4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ESR、PLT分别为(54.14±4.68)mm/h、(387.58±19.77)×10^9/L,均高于入院时的(28.55±3.34)mm/h、(255.29±21.5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炎易损伤不同器官系统,临床需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增强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抗结核方案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陕西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抗结核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联用抗结核方案与抗病毒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与治疗后肝损伤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依次为(6.52±1.49) copy/ml、(24.83±4.98) U/L、(29.93±6.69) U/L、(13.96±5.87)μmol/L;对照组依次为(6.61±1.47) copy/ml、(24.76±4.94) U/L、(29.81±6.72) U/L、(13.83±5.92)μmol/L。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肝损伤发生率依次为(3.02±0.77) copy/ml、(33.02±6.14) U/L、(38.04±6.56) U/L、(17.24±5.34)μmol/L、11.67%;对照组依次为(6.72±1.53) copy/ml、(54.14±7.11) U/L、(59.09±8.63) U/L、(20.89±5.03)μmol/L、60.0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更高,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水平及肝损伤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方案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及肝损伤发生率,促使其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capsule,UDCA,商品名优思弗)在中晚期肝细胞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护肝利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采我科已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且Child-pugh评分为A或B级(≤7分)、BCLC分期为B期或C期的60例患者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再采用连续入组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综合护肝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原有常规综合护肝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全部病例在术前1 d、术后1 d(且在护肝治疗前)、术后2周记录外周血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评价熊去氧胆酸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熊去氧胆酸治疗组TBIL、TBA、ALP、γ-GT、ALT、AST分别下降为(28.3±2.6)μmol/L、(31.4±2.4)μmol/L、(161±27)U/L、(87±19)U/L、(39±24)U/L、(45±20)U/L,对照组TBIL、TBA、ALP、γ-GT、ALT、AST分别下降为(47.3±3.6)μmol/L、(55.4±2.4)μmol/L、(342±30)U/L、(185±23)U/L、(34±17)U/L、(39±23)U/L,两组间TBIL、TBA、ALP、γ-G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改善肝功能指标更明显;两组间ALT、AST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中晚期肝细胞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加用熊去氧胆酸能更有助于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艮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