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频率,探讨HPV感染亚型、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846例门诊及体检妇女,收集宫颈上皮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 26种亚型的分型检测,同时进行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对细胞学结果为较高级别病变的妇女进一步做阴道镜活检。结果 846例研究对象中HPV总阳性率达29.55%,大多为单一高危型HPV感染;共检出HPV亚型24种,检出率排在前6位的是HPV52、58、16、53、51、55;HPV18、68和59等在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中的出现频率不一致;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组[包括宫颈鳞状细胞癌或腺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CIN2,简称为≥CIN2组]中共检出13种高危型HPV和1种低危型HPV,HPV16在≥CIN2组中的感染率为46.88%,远远高于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组(包括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正常及CIN1,简称为CIN2组)(9.63%,P0.05)。结论上海地区HPV感染亚型以HPV52、58、16为最常见,但在≥CIN2组则以HPV16为最多,HPV16感染是最重要的导致高级别宫颈上皮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89例宫颈组织病理检查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结果分为慢性宫颈炎(415例)、鳞状上皮轻度上皮内瘤变(184例)、鳞状上皮中度上皮内瘤变(89例)、鳞状上皮重度上皮内瘤变(67例)、鳞状细胞癌(34例),同时选取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HPV16/18型感染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789例宫颈组织病理检查者中HPV阳性有477例,占60.46%,鳞状细胞癌组患者的HPV总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程度越高则HPV16/18感染阳性率越高,以鳞状细胞癌组最高(85.30%),与其他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型感染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结论:HPV感染率不断上升,宫颈病变程度也随之加重,尤其是HPV16型和18型感染所占比重较大,与宫颈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分布情况,探讨HPV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 545例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及HPV分型检测筛查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细胞学结果为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改变(ASCUS)及以上级别者,进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分析HPV亚型分布情况及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5 545例女性共筛查出HPV感染者3 106例,感染率56.01%,其中单型感染者2 243例,占72.22%(2 243/3 106);多重感染者863例,占27.78%(863/3 106);共检测出4 194株HPV亚型。感染频度前5位的HPV亚型分别是16型(21.75%)、58型(20.12%)、52型(10.59%)、18型(7.46%)以及68型(5.05%)。ASCUS、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及高度病变的病变率分别为27.07%(471/1 740)、26.67%(144/540)、61.57%(133/216),宫颈细胞学病变分级程度越高,宫颈高度病变率越高(P0.05)。病理结果为CINⅡ、CINⅢ、宫颈癌患者的HPV高危亚型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92.13%、96.21%、100.00%,提示HPV高危亚型的感染率越高,宫颈病变程度越高(P0.05)。TCT、HPV高危亚型和病理活检3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程度和病理活检病变分级越高,HPV高危亚型阳性率越高;在TCT结果异常的患者中,HPV高危亚型阳性的患者宫颈高度病变发生率更高。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HPV高危亚型筛查在鳞状上皮高度病变患者中对宫颈高度病变的灵敏度高达90.91%,特异度高达85.71%,阳性预测值高达90.91%。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程度和病理活检病变分级越高,HPV高危亚型阳性率越高;HPV分型检测对细胞学异常者宫颈高度病变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阴道微生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初筛结果异常患者772例,按照病变的程度实行分级,并分析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情况。选取同期TCT初筛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和恶性细胞(NILM)且HPV分型为阴性的患者15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TCT异常HPV阳性患者、TCT异常HPV阴性患者、TCT正常HPV阴性患者,均行阴道微生态检查。评估阴道微生态状况与HR-HPV感染和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72例TCT结果异常患者中HPV感染率为48.06%;其中多种型别感染占HPV感染者的22.37%;感染率较高的亚型依次为HPV52、HPV16、HPV58。772例患者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HPV感染率高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和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微生态研究中,TCT异常HPV阳性患者唾液酸酐酶阳性率、白细胞酯酶阳性率、细菌性阴道病(BV)患病率与TCT异常HPV阴性患者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不同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PCR法对158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中HPV感染率46.84%(74/158)。感染比例最高的亚型是HPV16(36.48%),其次分别是HPV52(21.62%)、HPV58(13.51%),在感染者中,HPV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5.68%(56/74),HPV多亚型感染率为24.32%(18/74)。结论该研究中CIN患者HPV感染的常见亚型是16、52、58,HPV-DNA的分型检测对预测病变进展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840-2841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并未能确诊的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病变患者120例,做阴道镜检查与HPV-DNA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阴道镜与宫颈液基薄层、HVP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敏感度,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的检出率最高;基于TCT结果病变等级的升高,HPV感染的阳性率也在随之升高,相较非典型鳞状细胞病变组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间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TCT病变等级的升高,病理活检阳性率也随之提高,非典型鳞状细胞病变、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三组间阳性率的差异对比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的病检阳性率最高。对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患者来说,应再次做HPV检测与阴道镜下活检,通过三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HPV的感染状态,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宫颈脱落细胞学(TCT)检查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301例可疑宫颈病变妇女的资料。这些妇女因细胞学异常(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或更高级别病变)或/和宫颈HPV-DNA检测异常(HPV-16或18亚型阳性),或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但查体高度可疑病变而行阴道镜下活检。计量资料以均数及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頻数及百分比表示,SPSS-18.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 301例患者中,1TCT结果:正常54例,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121例,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H)2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7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4例,不典型腺细胞(ASGUS)2例,宫颈癌8例;2HPV感染率:总的HPV感染率为80.7%,共检测到14种HPV-DNA亚型,感染率由高到低的前五种亚型依次为HPV-16、52、18、58、53;3HPV在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CINⅡ-Ⅲ级、宫颈浸润癌组的感染率分别为69.7%、79.1%、94.7%、100%。结论随着宫颈组织学结果的严重程度的升级,宫颈HPV感染的检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妇女21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探讨感染HPV不同亚型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5 556例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677例经活检证实病变程度。结果 5 556例患者中,HPV阳性者901例(16.2%)。HPV亚型感染率前5位的是HPV52、16、58、531、1。各年龄段患者H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岁年龄段患者HPV检出率最高。41~50岁年龄段患者感染高危型HPV(HR-HPV)的构成比最高(P<0.05)。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P<0.0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HPV多型感染率最高(P<0.05)。HPV165、8、33型的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P<0.05),HSIL组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相比,比值比(OR)分别为3.391(2.038~5.643)2、.409(1.188~4.888)2、.362(1.081~5.161)。结论本地区人群流行的HPV亚型为HPV52、16、58、531、1。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与预后有重要意义。HPV165、8、33型致癌性较强,其中感染16亚型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00例宫颈病变患者石蜡组织标本进行24种HPV基因型进行检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宫颈病变确诊的金标准为依据。结果 200例标本中,HPV总感染率为51.50%(103/200),其中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CIN1)、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CIN3)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2/57(38.60%)、12/33(36.36%)、44/81(54.32%)、25/29(86.21%),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P0.01);不同宫颈病变中单一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HPV感染率(P0.05);高危型单一感染组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不相关(P0.05),多重感染、高危型感染、高危型多重感染、低危型多重感染、高低混合型多重感染的各组HPV感染率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的不同程度密切相关,持续高危型感染HPV和多重感染HPV是加重宫颈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宫颈活检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原位杂交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诊断宫颈HPV感染的意义,加强人们对宫颈HPV感染的认识.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经妇科细胞学检查的患者4 500例,对TCT筛查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对宫颈活检提示异常的患者进行HPV-DNA原位杂交检测,比较宫颈活检病例的病理诊断与HPV原位杂交及细胞学诊断结果.结果 4 500例TCT制片TBS分类法细胞学诊断HPV感染435例,占总数的9.7%.435例细胞学诊断HPV感染中有398例取活检,病理诊断HPV感染366例,细胞学诊断HPV感染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0%.对366例中的306例进行HPV-DNA原位杂交检测,显示鳞状细胞癌(SCC)的HPV感染率为100%;慢性炎症伴鳞状上皮组织增生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以HPV6/11亚型感染为主,CINⅡ~Ⅲ及SCC以高危型HPV16/18亚型感染为主,且HPV16/18亚型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呈上升趋势:3.7%→16.8%→52.4%→100.0%(P<0.05).结论 TCT制片TBS分类法对宫颈HPV感染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细胞学为重度炎症反应性和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以上病变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和HPV-DNA原位杂交检测,可提高其早期诊断率;且原位杂交具有细胞阳性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潮州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分布特征及其与宫颈病变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分型技术(HybriMax)对2166例门诊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以及对部分高危型HPV阳性妇女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LCT)。结果潮州地区2166例门诊女性患者中有490例为HPV阳性,感染率为22.62%;15种高危亚型HPV(HR-HPV)感染率为15.05%;6种低危亚型HPV(LR-HPV)感染率为4.29%;高/低危亚型HPV混合感染率为3.28%。72.45%的HPV阳性患者是单-亚型感染。阳性率最高的HPV亚型是HR-HPV52(22.24%),其次为HR.HPV16(20.20%)和LR-HPV11(14.90%)。36-45岁年龄段女性的阳性率最高,为31.84%。223例HR-HPV阳性患者接受LCT检查,144例为无上皮内病变及恶性病变(NILM),细胞学检查阴性率为64.57%(144/223);以非典型鳞状卧瞠盹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晰拗阻陛,阻懒35.43%(79/223)。在阳性病变中ASC.US占22.42%(50/223),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占1.79%(4/22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占8.07%(18/223),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占2.69%(6/223),鳞状细胞癌(SCC)占0.45%(1/223)。HR-HPV阳性妇女与同期HPV阴性妇女的LCT结果差别有显著性意义(X^2=37.116,P=0.001)。结论本地区女性HPV感染以HPV52为主,生育年龄女性(26-45岁)阳性率较高。HR-HPV阳性检测结合LCT检查可提高女性宫颈瘤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验(LCT)标本中导流杂交HPV基因分型对筛查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应用导流杂交方法 检测48例细胞学标本的HPV基因型并与组织学诊断结果 对比。结果 48例液基细胞学剩余标本HPV总感染率为70.83%(34/48),高危型HPV为54.17%(26/48)。不同级别病变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33.33%(6/18),非典型鳞状细胞(ASC)53.85%(7/1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0.00%(6/1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00.00%(7/7),差异有显著性(χ^2=9.78,P〈0.05)。单一型和混合型HPV感染子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5.29%(6/17)、94.12%(16/17),差异有显著性(P=0.017)。结论 HPV的分型检测对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治疗、随访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病人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基因亚型,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方法对160例有宫颈糜烂Ⅰ-Ⅲ度的妇科门诊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复制扩增病原DNA,再利用膜杂交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HPV亚型,同时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或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经病理学诊断确诊。根据细胞学与病理学诊断有无宫颈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分5组。结果(1)HPV的感染率:宫颈慢性炎为17.3%(13/75),慢性炎见挖空细胞为70.4%(19/27),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Ⅰ为23.1%(3/1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Ⅱ-Ⅲ)为55.6%(20/36),宫颈癌为88.9%(8/9)。(2)分析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CINⅡ-Ⅲ患者中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率60.0%,明显高于混合型(35.0%)和单一低危型(5.0%),其感染的HPV型别有16、18、31、33、45、56、58、73,其中16型感染率为75.0%,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高危型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高度型感染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方军 《检验医学》2011,26(9):578-581
目的研究妊娠期宫颈细胞学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处理。方法用液基超薄细胞涂片法对1 157例孕妇和453名正常体检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其结果诊断采用伯塞斯达系统(TBS)分级法。结果 1 157例孕妇中有127例(10.98%)患有感染性病变,其中细菌感染率为3.02%、霉菌感染率为4.84%,这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滴虫感染率为1.81%,人乳头状病毒(HPV)的感染率为1.3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妊娠期孕妇中有62例(5.36%)检出宫颈上皮细胞内病变,其中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原位癌(CIS)的病变率分别为3.89%、1.21%、0.26%和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7例患感染性病变的孕妇中有91例随访至分娩,其中有9例(9.89%)产妇有不良妊娠结局,其中胎膜早破3例(3.30%)、早产2例(2.19%)、产褥感染4例(4.39%)。与正常无感染孕妇相比,胎膜早破和早产无差异,但产褥感染率高于正常孕妇。结论细胞涂片取材无困难,易接受,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孕产妇及胎儿合并症,提高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L1壳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3年8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529例,所有患者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行宫颈活检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52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总符合率为87.52%(463/529)。宫颈细胞学检查中,HPV L1壳蛋白在52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9.11%(154/529),其中在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16%、36.97%、65.15%、18.39%、0.00%,各组间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中,HPV L1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6%、60.76%、29.33%、16.54%、0.00%,各组的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 DNA结果显示,随着HR—HPV DNA负荷量的增加,HPV L1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除HR—HPV DNA 1.1—9.9pg/mL组与10—100pg/m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V L1壳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HPV L1壳蛋白表达的检测对癌前病变的筛查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中的负荷量和最佳阈值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方法检测805例非宫颈癌患者HPV DNA,同时通过阴道镜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无病变组86例、慢性宫颈炎组49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117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110例。比较各组HPV DNA阳性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HPV DNA判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最佳RLU/CO值。结果正常无病变组、慢性宫颈炎组、LSIL组、HSIL组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20.93%、34.96%、75.21%、95.45%,高危型HPV DNA负荷量(中位数)分别为0.355 0、0.455 0、47.41、286.68。将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HPV DNA负荷量从小到大数量分级,其检测异常率分别为8.29%、24.42%、48.94%、59.66%、68.54%。根据ROC曲线结果,判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最佳RLU/CO值为3.155 0,该值的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73.9%、Youden指数为1.561;判断HSIL的最佳RLU/CO值为5.965 0,该值的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68.8%、Youden指数为1.608。结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高危型HPV DNA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检测阳性率呈正比。适当提高最佳RLU/CO值,能够提高检测的特异性,降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周斌  左新华  傅新文 《检验医学》2012,27(5):393-395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HPV16,18)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9例病理组织学结果为癌及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宫颈浸润癌]和296例病理组织学为良性病变(炎症、息肉等),并同时做了液基细胞学检查、HPV16,18 DNA检测的病例,统计比较HPV16,18 DNA检测与液基细胞学检查对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比较不同病变程度分类患者中HPV16,18的检出率。结果 209例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HPV16,18阳性158例,液基细胞学阳性[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细胞(ASC-H)、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128例。296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HPV16,18阳性43例,液基细胞学阳性2例。HPV16,18 DNA检测对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为75.6%,液基细胞学为6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P<0.01),HPV16,18 DNA对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液基细胞学。HPV16,18 DNA检测特异性为85.5%,阴性预测值为83.2%;液基细胞学特异性为99.3%,阴性预测值为78.4%;CINⅡ病变的HPV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INⅠ(χ2=6.69,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16,18 DNA检测对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敏感性高于液基细胞学、特异性低于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炎、息肉等良性病变的阴性预测值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HPV16,18 DNA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L1衣壳蛋白在不同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经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HPV DNA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12份,采用CytoReact HPV L1试剂盒检测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并追踪其组织病理结果.结果 HPV L1衣壳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阳性细胞其细胞核着色为红褐色颗粒,位于鳞状细胞的表层,基底细胞无表达.312份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中有105份HPV L1衣壳蛋白呈阳性表达,总阳性率为33.65%(105/312),其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为27.33% (47/172);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为36.92%(24/65);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 of can 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为21.43%(3/1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为69.44%(25/3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为28.57%(6/21);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为0.00% (0/4).六组间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SIL与HSIL相比,ASC-US/LSIL与ASC-H/HSIL相比,LSIL与HSIL/SCC相比,LSIL/ASC-H与HSIL/SCC相比,NILM与LSIL相比,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且随宫颈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加重,HPV L1衣壳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312例患者中有143例追踪到组织学结果,其中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的有46例,总阳性率为32.17% (46/143),其中慢性宫颈炎为27.08%(13/4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Ⅰ,CIN Ⅰ)为48.84%(21/43),CINⅡ为33.33% (8/24),CINⅢ为17.39% (4/23),SCC为0.00%(0/5).五组间HPV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Ⅰ与CINⅡ/CINⅢ相比,慢性宫颈炎与CIN Ⅰ相比HPV L1衣壳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随宫颈组织学病变程度加重,HPVL1衣壳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以30岁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岁组HPV L1衣壳蛋白阳性率为44.00%(44/100);>30岁组HPV L1衣壳蛋白阳性率为28.77%(61/2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 L1衣壳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HPV L1衣壳蛋白检测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57 784例TCT筛查结果.细胞学诊断采用TBS(2001)分级报告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其中阳性者554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其中317例同时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