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采用股骨重建钉对2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进行固定,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26~55岁,平均42.9岁。依据Seinsheimer分类,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5例。高能量损伤17例,低能量损伤7例,开放骨折2例。结果 24例随访12个月~2年3个月,平均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X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4.3个月(3.6~6.2个月),按韩一生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2%。无感染、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经验。方法2002年5月-2008年9月应用重建钉治疗3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病人,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采用闭合复位,股骨颈保持15。前倾角置入2枚拉力螺纹钉,用三维瞄准器锁定远骨折端。结果3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3.6个月,3-5个月时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股骨转子部骨折强调闭合复位,应用重建钉治疗转子部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3.
探讨股骨转子下长节段粉碎性骨折的一种内固定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月本院重建交锁髓内钉(重建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下长节段粉碎性骨折16例,对其并发症、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问及疗效评定方面进行总结。随访12-28月,平均14.71月,结果发现有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部分负重时间平均为3.75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25月,优良率为87.5%.结论对于股骨转子下长节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重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一种优良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63例,术后随访半年,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分析术后功能恢复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的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6个月,Harris评分,优42例,良16例,差5例,优良率为92.1%;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无内固定松动、骨不连、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未见严重内科并发症发生。结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损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是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6月对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行股骨近端重建钉(PFN)治疗15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35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23例及半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13例。结果术后随访7~28月,平均11个月。内固定组67例骨折愈合,6例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未愈合,其中1例钢板折断。人工关节置换组1例1年后出现髋关节疼痛,跛行。按照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由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畸形与活动度进行评分,优良率为90.2%。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积极治疗伴随症,防治并发症,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自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1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按黄公怡等提出的评定标准,优1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内固定牢固,应力分散,可防止旋转,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2应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1~89岁,平均42.3岁。按Seinsheimer分型:Ⅱa型2例,Ⅱb型3例,Ⅱc例3例,Ⅲa型7例,Ⅲb型5例,Ⅳ型4例,Ⅴ型1例,其中1例为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结果 21例经6~22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或股骨骨折、股骨颈锁钉退出等,出现髓内钉折断1例,经改用加长重建髓内钉并自体植骨后愈合;骨折复位欠佳轻度髋内翻伴骨折延迟愈合1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达96%。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钉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选择合适长度股骨重建髓内钉及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荣忠美  杨明  荣建辉 《江西医药》2012,47(12):1071-1072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18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结果 18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1例股骨头切割导致髋内翻.按Harris髋关节功能平分标准,优10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内固定牢固,可抗旋转、抗分离,手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Inter Tan与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分别应用Inter Tan(15例)和PFNA-Ⅱ(28例)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组术后疗效。结果 43例患者获完整随访6~14个月,平均(9.8±1.2)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2±0.8)个月。无1例发生断钉、退钉、加压螺钉切出、股骨应力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Inter Tan组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加压固定等优点,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PFNA-Ⅱ组;但在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上较PFNA-Ⅱ组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 26例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4个月。均骨折骨性愈合,无断钉、脱钉、钢板松动、断板及髋内翻、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过微创技术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3年2月通过微创技术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63罐2岁,平均74岁。采用Evens分型,Ⅰ型3例,Ⅱ型12例,Ⅲ型27例,Ⅳ型8例,Ⅴ型2例。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6.5月。骨折处均骨性愈合,无感染、断板、退钉、髋内翻畸形发生;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0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为88.7%。结论通过微创技术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降低了术后断板、退钉、髋关节内翻、颈干角丢失等的发生率,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固定可靠,患者术后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24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退钉、断钉及髋内翻现象。11~16个月去除内固定物,Kuderna髋关节功能疗效评定,优22例,良2例。结论PFNA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最牢靠、有效的内固定方式,其具有生物学固定、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抗旋转性强、骨折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行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从2002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的21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7~62个月,平均18.7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9个月。无术后感染、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内固定材料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远期疗效按马元璋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0.0%。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钉颈干交锁,将整个固定系统与股骨头颈干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牢固的整体,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长型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对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加长型PFNA治疗,手术均在骨科下肢牵引床上进行。在C形臂x射线机辅助下,骨折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所有患者x射线片检查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2l例患者中优13例(61.9%),良8例(38.1%),优良率为100.0%。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防旋转,内固定牢靠,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髓内钉对股骨干合并同例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应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此类骨折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固定,无髋关节畸形、股骨头坏死、断钉、松动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C臂透视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 26例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和随访26例患者,24例骨折愈合优,优良率为95.7%。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快,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3~82岁,平均66.5岁。受伤原因:步行跌伤13例,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AO分型:A1型3例,A2型12例,A3型3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4min(55~85min)。平均失血量260ml(150~450ml)。术中6例须扩髓即可放入主钉,12例无须扩髓即可放入主钉。平均部分负重时间8d(6~23d)。平均随访9.5个月(7~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平均5.5个月愈合(4~8个月),术后功能均恢复到伤前水平,1例主钉入点偏外导致140内翻。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可以有效地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抗旋转能力强,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的内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病患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结果23例手术的顺利的切口愈合,X线检查,对线良好。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个月。疗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8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的设计是合理的,与生物学固定的原则是一致的,方便的微创手术,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软组织修复,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4年10月对16例股骨多段骨折采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固定,闭合或开放穿钉。结果:16例经6-18个月的随访,愈合时间4-18个月,平均12个月,优良率达94%,膝、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骨重建钉能满足自股骨颈至股骨髁之间多处骨折内固定需要,固定牢固,可早期负南及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多段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从2002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的21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7-62个月,平均18.7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9个月。无术后感染、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内同定材料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远期疗效按马元璋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0.0%。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钉颈干交锁,将整个固定系统与股骨头颈干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牢固的整体,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