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寐是指失眠,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西医诊断神经衰弱综合征。不寐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一般是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引起的阴阳失调、心肾不交而发病。  相似文献   

2.
失眠中医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病因主要是情志失常(日有所思,夜有所忆)饮食不节(少一勺,睡不着);劳逸失调(安逸过度,则脾虚气弱;思虑过度,则劳伤心脾)病后体虚(久病血虚,血无以养心,则神不守舍)。本人临床多见情志失常,心肾不交,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无需加用镇静安神药,临床治疗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3.
导师陶根鱼教授从事临床和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治学严谨、博采精思,继承先贤又不断创新,对中风病等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具匠心。笔者有幸随师实践,获益良多,现将其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介绍如下。1.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失眠是指经常性地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点的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病证。既可单独出现,又可并见于其他疾病中。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失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形成顽固性失眠,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失眠证属中医不寐。历代医家多责之于心肾,谓心火不能下通于肾,肾阴不能上济于心,阴阳失交则入夜不寐,但目前临床所及失眠患者每以情志…  相似文献   

4.
宏人 《开卷有益》2013,(9):36-36
失眠的病机很多,如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中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胆气虚,神摇善惊等。现代医学认为,失眠的发病机理与精神因素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失调有关。顽固性失眠作为失眠的一种,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表现为长期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起居失常,情志失调。顽固性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名中医朱德贵主任医师行医二十九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于内科杂病治疗,尤以擅调神经系统疾病如失眠、眩晕、头痛等著称。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称为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长期失眠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老师认为失眠形成的原因多是由于情志所伤,肝阳扰动,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肾不交,心胆气虚,胃中不和等,导致机体内在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心神而失眠,其病机主要责之于心肝肾三脏,治疗目的是调整阴阳及平调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达安神目的。  相似文献   

6.
失眠症在古代文献中又称“不寐”,“不得寐”,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一般说来是由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体虚久病,思虑劳倦太过,心虚胆怯,情绪紧张等致使心、脾、肝、胆、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神不得安以致卧不得安而失眠。轻者表现为入寐困难,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者整夜不能入寐。失眠症发生在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从肝胆论治失眠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胆论治失眠证举隅东北电力设计院医院(130021)刘敏伶长春地质学校医院刘桂侠【关键词】失眠肝胆论治中药治疗笔者临床体会,失眠患者每以情志变化,精神刺激为主要原因,故与肝胆密切相关。据此,对一些顽固性失眠,病程缠绵,服安神药少效病例,辄从肝胆论治...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症。多由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于阴而成。  相似文献   

9.
临床所见失眠跟情志关系非常密切,或由情志不遂导致失眠,或因失眠出现情志不畅。故治疗失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之品并辅以相应的心理辅导,往往能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辨治失眠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所见失眠跟情志关系非常密切,或由情志不遂导致失眠,或因失眠出现情志不畅。故治疗失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之品并辅以相应的心理辅导,往往能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指经常不容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醒后难于再入睡,有的甚至整夜不眠。失眠的病因虽多,但临床所及,每以情志变化、精神刺激为主因。笔者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常见症候群,从肝论治,略有成效。兹将失眠从肝论治的体会,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韩萱 《开卷有益》2010,(1):30-31
常见的病因有:①情志所伤,气郁不舒,郁而化火,扰动心神不得安。②饮食不节,致使肠胃受伤,宿食停滞,酿成痰热,壅遏于中,造成胃气不和而卧不得安。③久病造成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造成水亏火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而失眠。  相似文献   

13.
有些妇女,每逢经间(相当于排卵)期,便出现情志异常的症状,称之为“经间期情志异常”。这种情绪变化有轻重不同,轻者表现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性欲亢进;或表现为情绪抑郁。悲伤欲哭,喃喃自语。重者则狂言骂詈,毁物打人,不能自控;或神情呆滞,不思饮食,语无伦次,精神恍惚。总之,或为兴奋狂躁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失眠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15.
赵建军教授认为,情志因素应是失眠首先考虑的主要病因,肝为起病之源,心为传病之所,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重视从心肝调治失眠,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使脏腑阴阳归于平衡.并自拟解郁安神方,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临证常随证加减,使心神得养,肝脾肾得调,失眠改善.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失眠是失眠障碍的特殊类型,归属于中医“不寐”范畴,其主要特点为持续时间长、症状重、反复发作且多伴有情志障碍。抑郁障碍归属于中医“郁证”范畴,以情志低落、郁郁不舒、严重者自戕为主要表现。顽固性失眠与抑郁障碍不是单纯的病症关系,失眠可能是导致抑郁的病因,也可能是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二者互为因果。笔者有幸师从周绍华教授,跟师出诊,收获良多。文章总结周绍华教授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诊治经验,以供临床同道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7.
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是以经常不易人寐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失眠症临床表现证情不一,轻者难以入寐,或寐而不醒,醒后难以再寐,醒后则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甚则彻夜不能入寐,或有的甚至对失眠感到焦虑和恐惧感,痛苦万状。其不寐发病原因甚多,如思虑过度,内伤心脾,情志失调,阳不交阴,水火不济导致心脾两虚,阴虚血亏,心肾不交,痰火扰心,淤血阻滞,心神失养,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对脑梗死后情志变化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总结分析近十年中药复方治疗脑梗死后情志变化的用药情况。结果:脑梗死后失眠临床常用药物为甘草、牡蛎、黄芪、白芍、酸枣仁等,其治疗以补虚、清热、安神为主。脑梗死后抑郁临床常用药物为川芎、柴胡、当归、郁金、石菖蒲等,其治疗以补虚、活血化瘀、安神为主。结论:脑梗死后情志变化主要为失眠与抑郁,临床治以补虚为主,根据不同证型配合以不同药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失眠的分型、病因,以及中医针灸对失眠的防治。在病因方面情志失常多见,针灸辨证施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李月琴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343-343
神经衰弱属于祖国医学"虚劳、失眠、心悸、肾虚、不寐、心肾不交"等范畴,古人以意识之内伤病,大致分为两类,一为伤营,一为伤志。营是有形之物,志是无形情志。五脏皆藏神,伤脏故伤神而伤志。伤情志即劳伤五脏。五脏虽均可受伤,但以心为主,其次则为脾、肾、肝、肺。心藏神,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悲伤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